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苏轼先后娶过两任夫人,第一任夫人叫王弗,眉州青神(今四川青神)乡贡进士王方的侄女。苏轼步入“婚姻殿堂”时十九岁,这一年王弗十六岁。按苏轼自己的说法,他本想过隐居生活,既不想娶妻也不想做官,只是迫于家庭压力,才不得已结婚考进士。不过王弗进了苏家,伺候公婆无微不至,让苏轼很感动。更让苏轼吃惊的是,王弗没读过书,只是在他读书时喜欢陪在他身边。而当他偶尔有所遗忘时,王弗竟能把一段段的文字背出来,这让苏轼不得不对她刮目相看。

  嘉祐六年(1061),苏轼签书凤翔府判官,带着王弗赴任。苏轼是个有口无心的性格,这种人在官场上混容易吃亏。王弗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对丈夫很留心。苏轼接待客人时,王弗常躲在帘后听,客人走后,她很快做出判断:某人光拣你爱听的说,绝对靠不住;某人对你恭维太过,一旦你没了利用价值,他很快会背叛你,甚至落井下石!更奇的是,后来的结局大都与王弗的判断相合。可惜好人不长命,治平二年(1065),苏轼刚从凤翔回到汴京,王弗便因病去世了。苏轼非常悲痛,打算稍闲时将王弗遗体送回老家安葬。刚好次年他父亲苏洵病故,苏轼便将两件丧事一道处置了。
  与王弗的恩爱,在苏轼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直到熙宁七年(1075)他担任杭州通判时,还梦见又和王弗在一起,只是这次“相聚”的情景格外凄凉,于是提笔写下悼亡词《江神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第二任夫人叫王闰之。他在《祭王君锡丈人》说:“某始婚姻,公之犹子。允有令德,天阏莫遂。惟公 *** ,嗣执罍篚。”意思是苏某初娶的是您的侄女(古称叔伯之子为犹子),可惜年纪轻轻便离开人世。而您的 *** 闰之,又成了苏某的夫人。王闰之生于庆历八年(1048),王弗生于宝元二年(1039),相差九岁。有人说早在苏轼娶王弗时,王闰之就因自己没能嫁给才华横溢的表姐夫深感遗憾,这不符合事实:王弗十六岁出嫁时,王闰之才七岁,哪来的遗憾?
  苏轼续娶王闰之在哪一年,没有现成的书证。按情理推断,应该是他治平三年(1066)回乡葬父期间议定,返京前结婚。古人守丧必须守足二十七个月。苏洵死于治平三年四月,所以苏轼与王闰之结婚应该在熙宁元年(1069)七月之后。《年谱》称苏轼熙宁元年免丧,二年回到京城。据此可以断定,苏轼守丧期满后,很快和王闰之完婚,随后一同回到汴京,二人结婚必在熙宁元年之末。关于这一点,还有确凿的证据:《宋史·苏轼传》说:“轼知杭州,过年十九,以诗赋解两浙路,礼部试下。”说苏轼知杭州时,他和王闰之所生的儿子苏过十九岁,顺利通过乡举,继而到汴京参加会试。苏轼知杭州自元祐四年(1089)七月始。据《汴京遗迹志》载,元祐间会试只有两次,一在元祐三年,一在元祐六年。宋朝乡试则在会试前一年举行。按这个时间表,苏过参加的是元祐五年两浙路乡举,当年前往汴京。倒推十九年,苏过生于熙宁三年(1070)。也就是说,苏轼到汴京不久,王闰之便怀了孕,这个时间绝不会错。
  熙宁二年后,苏轼相继担任过开封府推官,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刚到湖州没几天,就遭奸人陷害蹲了大狱。王闰之受到了极大的惊吓,没有跟随苏轼赴汴京狱。几个月后,苏轼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久王闰之由苏辙护送到黄州。这位少夫人和她堂姐一样聪慧,她甘愿和丈夫过清净的农家生活。《苏长公外纪》说苏轼在东坡养了一头牛,不料得了牛水痘,眼看将死,王闰之献计说:“赶快熬一锅青蒿汤,准能救活。”苏轼如法炮制,牛果然痊愈。
  元丰八年(1085),司马光执政,苏轼遇赦担任登州(今山东蓬莱)知州,上任七天被召回朝,初授中书舍人,接着升任翰林学士,其间外任杭州、颍州(今安徽阜阳)、扬州知州,又回朝担任礼部尚书、翰林承旨。就在这一年,跟随了苏轼二十多年的王闰之因病医治无效,死于汴京。苏轼在《书金光明经后》中说:“轼之幼子过,其母同安郡君王氏讳闰之,字季章,享年四十有六。以元祐八年八月一日卒于京师。”王闰之刚闭上眼,苏轼便被轰到了河北定州,没几天又贬惠州,再贬海南岛,直到六十五岁才遇赦北归。如果王闰之不死,也只能跟着倒霉的丈夫流落岭南活受罪!这两位蜀中丽人,王弗可谓红袖添香,王闰之可谓祸福与共,她们都亲身领略了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才子苏东坡的风范,从这一点来说,她们真是很幸运。
  苏轼身边还有位丽人也姓王,叫朝云,是他当杭州通判时收入室中的,那年朝云十二岁,是杭州的歌妓。苏轼为朝云写的墓志铭说:“东坡先生侍妾曰朝云,字子霞,姓王氏,钱塘人。敏而好义,事先生二十有三年,忠敬若一。”看来“敏”和“义”可以概括朝云的品行。宋朝士子身边虽有夫人,还可以名正言顺地纳妾。朝云的“敏”主要表现在艺术方面,时不时为苏轼浅斟低唱,是她分内之事。她跟着苏轼也没少担惊受怕,发配黄州、流放惠州,都在苏轼身边。绍圣三年(1096)七月的一天,身在惠州百无聊赖的苏轼想听朝云唱歌,于是命她把《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唱一遍。朝云似有所感,流泪说道:“妾平生最不忍唱者,‘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二句也。”苏轼伤感道:“我方伤春,你又悲秋!”没想到几天之后,朝云竟死在惠州,年仅三十四岁。
  苏轼一生接触过的女人不止这三位。叶廷琯《鸥波余话》说:“衡山王泉之曾至都昌,见《都昌县志》载坡公南迁时,遣妾碧桃于县。”意思是苏轼被贬惠州,为了让侍妾碧桃少受罪,到都昌后,将她留在那里自谋生路。为此还颇为伤感地写了首诗:“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见,东风吹老碧桃花。”陈鹄《耆旧续闻》又说:辰州陆知州曾对他说,苏轼《贺新郎》词提到“榴花”,人皆不知其意。他曾在晁说之家见过东坡手稿。晁说之告诉他:“东坡有妾名朝云、榴花,朝云死于岭外,惟榴花独存,故词多及之。”意思是朝云死后,苏轼身边还有侍妾榴花相伴。关于碧桃、榴花的记载比较缺乏,其真实性究竟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苏轼和他的五位红颜知己:历史上苏轼几个老婆?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将错就错,误当赤壁又何妨?苏轼转而想到了曹操,想到了周瑜,想到了他们之间发生的那场大战,于是借题发挥,即兴填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好在苏轼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一位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他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 沈括为何死后无人给他写墓志铭?他亲眼看见「 ”飞碟”,你相信吗?

    《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杭州人。弱冠之年就承父荫当了个沭阳主簿的小官,在任上显示了其出众的水利才能。二十三岁中进士。沈括科技能力一流.天文、历法、农桑、水利、医学、...工程、地质、数理化,无一不懂,属于不世出的通才。

  3. 苏轼与王弗:人生路上没有了你,几多坎坷几多风雨

    据说,宋神宗曾问他的大臣:「”当朝人物,哪一位可以跟李白比呢?”一个大臣回答说:「”苏轼跟李白差不多”。我们不去评论到底是李白还是苏轼更好些,但凭此就可以看出,苏轼的确是个卓越之才。苏轼生活于政局变幻的北宋中期,他志在有为,但人生征程起伏曲折,「”崎岖世味尝应遍”。尽管如此,他总能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去看待逆境,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情”道尽历经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坦然超脱的情怀。

  4. 苏轼过惶恐滩,因为「 ”二毛人”而想当水手,二毛人是谁?

    北宋大文豪苏轼虽然弱冠之年就高中进士,开始出仕,但宦海浮沉,几乎没有多少顺的日子。王安石变法时,他因反对新法,被视为守旧派,受到变法派的打击。

  5. 高风亮节——文人与竹的互相成就

    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均榜上有名,可见竹子在中国文人心中的地位。「”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竹子笔直挺拔,婆娑有致,青翠不惊寒,自有一种虚怀若谷之气,象征着坚韧挺拔,虚心有节等品格。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对竹的喜爱,是中国古代文人群体的共性之一。千百年来,在无数文人墨客的推崇下,竹子由一种再普通不过的植物,变成

  6. 苏轼调侃好友怕老婆,还写了首诗嘲笑他,其中一成语流传至今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古代社会,女人的地位是非常低的。

  7. 天才苏轼一生坎坷,都是因为没管住自己的嘴?

    苏洵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事实并不会因为他的美好愿望而改变。苏辙形象苏轼克制了一段时间,却终究没能管住自己的嘴。御史形象经过一百三十多天的"审理",御史台查找到批评新政的"讥刺诗"一百多首,以及其他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嘲笑程颐,引来强力反击有所反省并不等于认同,特别是反省的结果与自己的价值观相悖,与自己的性格不符,苏轼断然否定了这种反省。

  8. 欧阳修在扬州建平山堂,苏轼为何在此大发感慨?

    北宋的欧阳修与苏轼很有缘分。

  9. 他的诗你肯定背过,他的苦逼你未必理解

    一个伟大的人物,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受难,或者两个都在受难。苏轼给我们的印象很乐天,很豁达,那是他用有趣的灵魂去对冲身体的苦难,硬把悲情的人生活成了段子。有比较,才知道陆游比苏轼惨得多。陆游的身体和灵魂都很苦逼。苏轼——一个坐过牢的人,都没他苦逼。陆游考了很多次,很多次都不行。总体上看,不是能力不行,是运气不行。

  10. 赵匡胤制定一个家法,宋朝的一种家畜差点被吃到灭绝

    历来国家之法大都是决定国家性质的治国之法。

随机推荐

  1. 她是康有为的女儿,曾参与炮制“戊戌奏稿”

    “女报人”康同薇简介康同薇是大名鼎鼎的维新领袖康有为不同太太生出的多个子女中的头一个女孩,也是康家不断创造“中国第一”的姐妹花中最出众的一朵(另一朵是她的妹妹康同璧)。康有为的得意门生麦仲华娶了老师的这位才女(康有为的几个女儿基本都嫁给了他的学生)。顺便提一句,康有为对...

  2. 冬季涮火锅注意五大误区

    火锅,这种大家喜爱的冬季美食,近来背负了越来越多的...名。为此,台湾省《康健》杂志为火锅爱好者们列举了一下5个误区,教您在大快朵颐之时也能留住健康。误区二、绿叶菜多多益善。误区三、各种酱料热量差不多。吃火锅时,人们往往会在把所有菜涮完后再来个烧饼,这样热量就大大超标了。虽说慢餐有益健康,但火锅是个例外。火锅汤底烧煮90分钟后,亚硝酸盐含量会明显增加,所以吃火锅时间不宜过长,应控制在1个半小时以内。

  3. 你今生的缘分

    书生受此打击,一病不起。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地躺在海滩上。书生看到了自己的未婚妻。僧人解释道,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给过她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电影《不见不散》的主题歌这样唱道:“这世界说大就大,说小就小。就算是我们今生的约定,也要用一生去寻找……”缘分这东西不可强求。人生的价值,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爱和被爱的成熟。

  4. 健康无恙的慈安太后在45岁突然暴毙的原因是什么?

    健康无恙的慈安太后在45岁突然暴毙,是毒害所致还是暴病而亡呢你知道吗?>母仪天下的皇后>慈安太后的晋级之路就是她绝冠群芳的最佳印证。慈安太后不但是决定政变胜负归属的重要人物,同时更是政变的主谋人之一。那么小皇帝的生母慈禧太后的关键作用是什么呢?就是成功劝说慈安太后,将慈安太后与自己利益捆绑到一起,实现两宫太后利益一体化的大战略格局。

  5. 震惊!3岁孩童竟亲口讲述前世惊人经历

    史蒂文森是一名货真价实的精神病学家,在过去的五十年中,他一直致力于研究儿童的前世回忆。在研究了近3000个儿童案例后——这些儿童大多数年纪为4到10岁——史蒂文森发现,这些孩子们很多能回想起自己拥有过前世。例如,在史蒂文森博士的一个十一岁土耳其小男孩的个案中,男孩声称自己前世是被邻居用...意外击中了头部而亡。

  6. 电动晾衣架好用吗?电动升降晾衣架的特点

    电动晾衣架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晾衣服的工具。电动晾衣架的基本功能是为家庭和旅馆等各类用户提供自动化的晾衣、晾被等解决方案。第二代电动晾衣架目前,第二代电动晾衣架已经出现。电动晾衣架好用吗目前市场上使用电动晾衣架的用户也占有很大的比列,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电动晾衣架好用吗?

  7. 老人是个宝

    不赡养老人,法纪不容,情理也不容。有些人把老人当成累赘、废物,其实,老人也是宝。读了“弃老国”的寓言,才完全明白过来。“弃老国”国王为了节省粮食等开支用于培养下一代,规定家里不能养老人,所有老人都丢弃在深山让其自生自灭。老人叹口气说:“我是孤老婆子,哪有儿子?只有一个7岁的小孙子,等着我照顾呢?”>一个万念俱灰的男人,捡了一个新妈,比捡了一个宝还宝,有了一个充满快乐、幸福的家。

  8. 抒情的空间说说 最怕朋友变敌人,因为他知道你哪里最脆弱-感人的情话

    轻掸岁月的尘埃,时光轮回里,又将开始镌刻下一个季节的年轮。荷叶随风卷舒,荷花轻盈曼舞,玲珑雅致的韵味与纤弱姿态,羞羞答答,一如处子,柳眉杏眼,惹人怜爱,让人生出些许柔情。可惜我看不到它的节奏,因为这是在雨夜。独自流连在空无一人的街道,寂寞无限,感伤以怀。

  9. 心情失落的说说 我还记得你说的话,我想爱你到窒息-感人的情话

    那些卑微的爱只是我们还没有学会如何去爱自己二、因为你已是我今生永远无法割舍的牵挂。

  10. 长沙出土一古墓,一个物件告诉我们:毛笔并非蒙恬发明

    恬始作笔,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辞源》毛笔是「”文房四宝”中比较主要的书写工具。很多年以来,流传着毛笔是秦朝蒙恬发明。还有些人把蒙恬称为手工业的始祖;部分人将他像供奉起来,当做...毛笔的祖师爷。对于蒙恬发明毛笔之事,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图片来源网络蒙恬,2200年前秦朝大将军。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派蒙恬带领30万大军进攻匈奴,后收复河套,修筑长城。其目的主要是抵御匈奴来犯,达到保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