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重建后的南天门,雄壮威严、气势恢宏。玉皇大帝话音一落,众位大臣交头接耳了半天,终于有一大臣跪地奏道:“启奏陛下,臣知凡间晋朝有一书圣,名曰王羲之,极善书法。只有他的字才能与南天门相配。”说罢,将面粉在案板上摊匀,把炊帚递给了王羲之。王羲之无奈,只得接过炊帚,一捋袖子,在案板上写下“南天门”三字。这三个字,字体苍劲挺拔,笔锋有力,看上去威武雄壮,称得上独一无二的绝体妙笔,把南天门衬得越发雄伟壮观了。

相传在许多年以前,玉皇大帝传下圣旨,要重新修建南天门。于是天上的工匠们,使出了浑身解数,施展各自的绝活,精雕细刻,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方才竣工。重建后的南天门,雄壮威严、气势恢宏。脊檐上镶满了熠熠生辉的珠宝,柱子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玉龙,到处珠光宝气、金碧辉煌。那可真是天上人间独一无二的辉煌建筑,让人叹为观止,啧啧称赞。 玉皇大帝看到后,龙颜大悦,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来来 ... 地看了好几遍,虽然觉得雄伟壮观,却似乎缺了点儿什么。他冥思苦想了好久,终于明白,是缺一块匾啊!是啊,这么有气势的建筑,如果再挂上一块匾,写上“南天门”三字,不是锦上添花吗?可是让谁来写这三个字呢?玉帝犯了难。 于是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随行的大臣,请他们拿主意。玉皇大帝话音一落,众位大臣交头接耳了半天,终于有一大臣跪地奏道:“启奏陛下,臣知凡间晋朝有一书圣,名曰王羲之,极善书法。只有他的字才能与南天门相配。” 玉皇大帝听罢点头,就派王母娘娘与一位仙女下凡去请王羲之写匾。当时的大晋王朝,正是书法大兴之时,涌现了许多有名的书法家,其中尤以临沂人王羲之为最,他的书法博采众长,独成一家。传说他练字十分勤奋,竟然把一池清水都变成了墨池,书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除了练字之外,更爱到山里游览风景,经常流连忘返。 这一天,王羲之游玩之后往回走时,已是黄昏时分了。正走着,忽见前面有一座小院,他跨进院子,看见三间草房。进了屋子,只见有位老太婆正在擀馍,擀成一个,挑起来从隔着的箔帘上面扔进里间。王羲之探身往里一看,里间有一姑娘在烧鏊子,已经烙熟半筐了。老太婆扔进来的馍不偏不斜,正好落在鏊子上。 王羲之看罢,心里暗暗佩服,不禁脱口赞道:“真是技艺高超啊!”老太婆一转身,发现了王羲之,惊讶地说:“哦!先生请坐。说我技艺高超,那是您过奖了,比起王羲之写字的技艺,我可差远了。”王羲之听了心里暗自好笑,就说:“其实王羲之的技艺有什么高明,他不过是普通人,只不过徒有虚名罢了。” 老太婆不高兴地说:“先生这话说得大了!王羲之是天下闻名的书圣,岂是徒有虚名之辈?听你的语气,好像你比他高明得多了?我老婆子偏偏不信!你用炊帚在案板上写‘南天门’三字,我看你比他强多少。”说罢,将面粉在案板上摊匀,把炊帚递给了王羲之。王羲之无奈,只得接过炊帚,一捋袖子,在案板上写下“南天门”三字。只见笔锋挺拔,刚劲有力。 老太婆喜上眉梢,捧起案板,说了声:“多谢书圣写匾。”只见一道白云升上天空,老太婆和姑娘都不知去向了。惊得王羲之呆了半晌, 才挪动步子回家去。原来,这个老太婆和姑娘正是王母娘娘和仙女变化而成的,她们虽想要王羲之的字,但一想到仙凡有别,恐怕过于唐突会惊了这位大才子,于是就用了这个计谋在此等候,专等王羲之写匾呢! 从此,南天门多了一块大匾,匾上写着“南天门”三个字。这三个字,字体苍劲挺拔,笔锋有力,看上去威武雄壮,称得上独一无二的绝体妙笔,把南天门衬得越发雄伟壮观了。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王羲之南天门王羲之书法书法艺术文化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