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二战德国为什么要向苏联开战?

  一般认为,二战德国东西双线作战是导致帝国战败的重要原因,这话没错,但是如果把它理解为不打苏联就能赢或者在打完西线之后再开辟东线就能赢,显然是很天真无知的。

  事情最大的问题在于,希特勒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西线的战斗,而东线的苏联也并不是你不动他他就不犯你的良民。并且只有打下苏联才有可能称霸欧洲,才有可能将魔爪伸向东亚,制约日本,所以打苏联是希特勒在监狱里写《我的奋斗》时就已经定下的长期大目标。

  再看二战的局势,战前德国作为战败国老早就表现出了反苏的坚定信念,一个是出于希特勒本人对苏联意识形态的厌恶,而另一方面也正好迎合了英法把德国作为防治苏联渗透西欧的前线阵地的想法,这一阶段,德国积极站队资本主义,还得到了英法美的不少好处。美国人甚至援助德国的经济建设,让德国有了迅速复苏的前提条件。而英法虽然没有直接的援助帮助,但在德国开战前疯狂扩军研发武器,并以武力威胁吞并邻国等等恶行,其实都是收到了英法绥靖政策的照顾。

  德国人在奇招突破马奇诺防线吃掉法国后,基本上没有经历过比较大的失败,当然认为再吃掉一个经济萎靡首相软弱的英国也易如反掌。可没想到强硬的丘吉尔上任,英国在劣势下苦苦支撑,硬是拖了大半年也没有讲和的意思,希特勒知道闪击英国是不可能的事了,如果继续保持先解决英国再动苏联的策略,可能会输得连渣都不剩。

  并且,1939年,刚刚经历了大清洗的苏联弱得不行,有四分之三的苏联高级将领被迫害,取而代之的是一批只有政治觉悟而缺乏经验的年轻人,他们不仅仅缺乏军事才能,还普遍爱搞官僚化,军队的效率其低。斯大林当然知道这种情况下苏联是很危险的,于是当时还找希特勒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想着说先稳定局势,好趁机恢复恢复元气,并且全程担心惹怒希特勒。

  而对希特勒而言,西边久攻不下,而东边羸弱不堪,如果不早点趁火打劫,还和英国纠缠,苏联分分钟恢复过来,那样局势只会更绝望。因此,在1941年攻打苏联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而且很大可能英国人不会基于意识形态相异的苏联援助。

  当然,事情肯定不是那么理想的,过程中由于希特勒大意轻敌,苏联人得到关键情报得以从西伯利亚调兵支援,苏联人民极其顽强的抵抗,各种状况导致了德国人的失败。其中以希特勒本人的过时最为严重,至于盛传的“莫斯科的一场大雪打垮了德国人”并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大雪固然对战争有影响,但冬天的大雪不是什么突发状况,根本就是战争中应该考虑到的因素,大雪击垮德军背后折射出的问题是德军已经雪上加霜了。

  德国为什么要向苏联开战?这两个国家可是一起签过约,一起分过脏的,从外表上看来简直就是臭味相投的一路货色。在二战前,英法等国对德国保持绥靖,最大的希望就是祸水东引,让希特勒将战略进攻的目标指向苏联,而从此坐收渔翁之力,甚至德军入侵波兰之后,不但没有伸出援手,还在西线打起了“奇怪的战争。”可能在当时英法看来,德军入侵波兰就是为进攻苏联做准备,希特勒这一手确实迷惑住了英法,并反手一击将法国打败,并剑指英国。到这里问题来了,希特勒是选择进攻英国,还是进攻苏联呢?希特勒显然是先选择了前者,但是其遭到英国人的迎头一击。

  战略动因

  “海狮计划”的失败使希特勒认识到没有足够的海上力量和燃料几乎无法拿下英国。其必须寻找新的战略突破口,这样才会让其继续在国内拥有较高的人气,因为德国的战争机器一旦开动就无法停下。法国已经解决,英国拿不下来,突破口只有东边的苏联,为此希特勒做了周详的准备。偏偏这时候猪队友意大利出了问题,意大利进攻希腊受挫,德军被迫南下支援。这引起了苏联的警觉,苏联加大了对巴尔干地区的渗透力度。

  思想动因

  希特勒仇视马克思主义、仇视布尔什维克,虽然仇视,但是却给纳粹党的名字里加上了社会主义、工人,这样的字眼来博取更多的支持。其思想体系当中有一条就是生存空间论,其源于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的理论,将国家有机化,只有更大的空间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大德意志体系必须足够大,那么谁的土地多呢?自然是信奉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苏联,入侵他理由充分,收益还高。

  现实需要

  为了征服英国,其必须修建战舰以组成强大登陆舰队,但是德国缺少石油、有色金属、优质铁矿等必要的战略资源,这些东西苏联都具备,进攻苏联也就是最现实的考虑。前文也提到苏联加大了对巴尔干的地区的渗透力度,这直接威胁到了德国的主要石油供应地,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避免一旦油田落入苏军之手,德国选择先下手为强。

  客观战机

  苏联1934年至1938年这四年期间开展了称之为“大清洗”的肃反运动,军队也不能幸免,当中大量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指挥官被处决,希特勒还暗中相助斯大林进行清洗,为其提供所谓苏军高级指挥官通德的证据。苏芬战争苏军的糟糕表现,印证了希特勒关于苏联肃反成果对苏军战斗力影响的判断,更坚定了希特勒进攻苏联的决心,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综合以上几个因素,苏德战争不可避免,即便是德军不率先发动,苏联等到时机成熟也会主动进攻德国,并且苏军还做了相应的部署,诸如“大雷雨计划”。希特勒没有吸取拿破仑征俄的教训,准备还是不够充分,加之选错了战略的主攻方向,让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及之后发生的库尔斯克战役战役夺回了战争的主动权,最终落败,第三帝国轰然倒塌!

  现在的人们在看欧洲二战历史的时候,总觉得德国很奇怪,在二战的时候居然不吸取一战时的教训,再一次搞两线作战战术,最终导致自己的失败。

  不过这么想的人可能也没有意识到,二战时期的德国之所以会再一次两线作战,是因为他遇到了一战时同样的问题。那就是二战时期的苏联也正在积极准备进攻德国,德国闪击苏联,正是符合了兵法中“先发制人”的要理。

  苏德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在这场战争前,德国就制定了对苏作战的作战计划,即《巴巴罗萨》计划。

  随后德国在1941年6月22日,带领着意大利、匈牙利、芬兰等国,发动了对苏联的闪电战,人类战争中最残酷的苏德战争就此打响。

  从表面上看,苏联遭到了德国的侵略,被迫同德国打了一场自卫反击战争,但实际上,苏德战争发生前,苏联实际上也制定了一个对德作战的行动计划,那就是没有付诸于实施的《大雷雨计划》。

  1993年初,俄罗斯的丹尼洛夫上校在著名的《奥地利军事杂志》上公布了1941年苏军总参谋部完整的战争计划。该文件来自苏联武装力量总参谋部的中央档案馆。并且文件显示,斯大林于1941年5月批准了大雷雨计划。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当时不仅仅是德国对苏联领土有着觊觎之心,苏联对德国也是有着自己的野望的。

  斯大林之所以下令调集重兵于苏德边境,决不是因为他预见到希特勒随时可能东进,否则的话,他绝不会在德国不宣而战时显得手足无措,而是因为他另有趁火打劫的盘算,因为斯大林觉得希特勒在西线与法英开战将为苏联提供机会。

  要知道,两线作战乃兵家之大忌,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就因为两线作战吃了大亏,最后不得不战败投降。而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再一次按照一战时的进攻思路闪击荷兰、法国,这让斯大林错误的认为德国不可能在西线速胜,更大的可能陷于西线泥潭而无力自拔。

  所以,斯大林一面与希特勒签订合谋瓜分波兰的友好条约,一面积极备战、囤重兵于苏德边境,为的是,一旦希特勒陷入西线泥潭,苏联就可以借机大举出兵,将希特勒的东欧变成斯大林的东欧,然后再寻找机会占领西欧。

  1941年3月,苏联最高统率部制定了“西线扩张战略计划”(即大雷雨计划),明确决定“6月12日开始进攻”德国,但由于准备不够,只得推迟。

  斯大林没有意识到,德国人对于苏联在苏德边境布下重兵是非常警惕的。而且德国根据苏联在边境部署部队的位置,判断出苏联可能也在积极准备对德发动进攻,于是德军在1941年6月22日突然发动对苏作战。

  战争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苏德两国在战场上损失惨重,最终苏联依靠美国人的支持,在苏德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奠定了二战胜利的基础。

二战德国为什么要向苏联开战?的更多相关文章

  1. 真实「 ”余则成”:牛兰夫妇潜入上海,被捕后命运如何?

    作者:常辰哲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这对红色间谍,堪称现实版的「”余则成”夫妇。虽然看上去,这只是战争年代一个普通的间谍故事,因为在当时西方巡捕房和蒋氏大肆抓捕的背景下,无数革命者被捕遇害,他们的事情看上去似乎很普通。但是这起「”间谍案”,却几乎改变了历史走向。故事的开头很简单,也很偶然。1931年6月,新加坡,英国警察抓到了一个共产国际的联络员,约瑟夫。这个约瑟夫,是向马来西亚的同志转移经费的。

  2. 猪八戒和宇文成都的兵器,竟是抗倭神器,还 ... 日本枪术发展?

    《说唐全传》当中,天宝大将军宇文成都所用的凤翅鎏金镋,可以说是古典小说戏曲中最负盛名的兵刃之一了。▲制造较为简陋的镋耙可以确定的是,抗倭战争确实对猪八戒的形象造成一些影响。在湘西南地区的舞龙会中,猪八戒形象使用镋耙而非九齿钉耙作为兵刃,可见抗倭战争留下的痕迹。

  3.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4. 南京大屠 ... 时,200个老百姓,在逃难途中,遭日本兵全部枪 ...

    1937年12月,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极其「”悲痛”的日子。在这一个月内,我们的祖...亲,遭遇了奇耻大辱。作为她的象征,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城,被海外东瀛日本,强行攻占了。1840年中国清朝...,为了挽救因...泛滥,而带来的国民综合素质下降,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官员,执行了「”虎门销烟”,向毒害中国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宣战”。然而中国...对自己百姓的自救行为,招来了外族既得利益集

  5. 日文中佛印代表哪个国家?原来日本人在地图中这样称呼越南

    1942年日本制二战形势地图如果你经常研究古旧地图,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知识,比如之前地图书给大家分享了一张日本1942年出版的二战态势地图,评论区就有网友问,为什么地图中会把越南标注为「”佛印”呢?图中的佛印要是你也有此疑问,或许你会先百度一下。百度百科上的佛印是这么解释的:佛印(1032年~1098年)宋代僧。江西浮梁人,俗姓林。法名了元。宋神宗钦仰其道风,赠号"佛印禅师"。据说这位佛印禅师还是

  6. 心多向往自由,人就有多勇敢——斯巴达克起义给我们的启示

    克罗丢的部队围住了维苏威火山唯一的下山通道,打算困死起义军。这是斯巴达克扯起义旗以来面临的第一次真正挑战。斯巴达克决定率领起义军去西西里岛,点燃那里的革命烈火,解放更多的奴隶。于是斯巴达克的渡海计划泡汤了,他必须重新调整义军的行进方向。但没多久,他们就被克拉苏盯上了。好在这次偷袭被及时发现,而斯巴达克也离他们不远,迅速驰援缓解了危机。

  7. 伤亡小只因技术好?为何美国天天在打仗伤亡率却一直非常低?

    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最擅长的操作就是在世界各地煽风点火,以此维持自己的霸主地位。然而匪夷所思的是,尽管美国参与的战争频率始终居高不下,但美国的伤亡率却始终微乎其微。难道是美国大兵们在战场上临阵脱逃才降低的伤亡吗?在静夜史看来,美国之所以战争伤亡率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技术先进技术上的碾压优势,是美国在历次战争中伤亡较小的根本原因。

  8. 渡江战役,老人捐寿材造船,新婚夫妇送花被子,给炮艇做掩体

    1949年1月,我军百万雄师集结长江沿线,准备一举突破长江,向蒋军发起最后的突击。粟裕判断,整个渡江战役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江阴突破长江,切断南京和上海的联系,才能彻底歼灭汤恩伯集团,为以后打上海和杭州减少城市的损失。要想在江阴突破,江阴对面的泰州市靖江县就是大军的集结地。革命的种子在靖江生根发芽,这里是我军充分信任的老区。

  9. 开国元帅揭秘:毛主席为何能做到用兵如神?

    一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位就是一代伟人...。笔者认为,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高度神话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治理蜀国很有一套,但其并无过人的...才能。

  10. 一战后,一条最像真理的谎言,欺骗世界20年

    『高中历史知识点解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影响』发生于1914年7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3000多万人的伤亡,给无数家庭带来抹不去的心灵创痛,它是典型的非正义战争。这些不见了的矛盾包括:第一大矛盾:老牌...国家英国与后起之秀德国之间的矛盾,俗称英德矛盾,这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首要矛盾。这一矛盾,无法调和,似乎只能用战争解决,所以,一战发生了。

随机推荐

  1. 梦见钟、敲钟

    周公解梦梦见钟、敲钟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钟、敲钟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感恩父母演讲稿

    感恩父母演讲稿参考一:感恩父母演讲稿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因此我这天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的心”。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精神遗产。此刻的我已懂得:感恩,是心与心的撞击,它能够迸发出爱的火花,我真诚的期望天下儿女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就在此刻生效。感恩,由心底绽放。此文献给天下所有父母,期望咱们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膜拜父母神圣的爱!

  3. 二战美国最猛医疗兵,手术室里拼刺刀,临死前干掉98个鬼子

    孩童时的萨洛蒙曾参加过童子军以强身健体。毕业于肖尔伍德高中后,萨洛蒙先后在马奎特大学、南加州大学就读。1937年,他在南加州大学的赫尔曼·奥斯特洛牙科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实习牙医。3年后,萨洛蒙应征入伍。1942年,医术与步兵素养并存的萨洛蒙,被美国陆军医疗部门宣布晋升为少尉。1942年8月14日陆军第102步兵团(预备役)的一份报告指出,萨洛蒙是全团中最具战术素养与医学知识的兵。

  4. 明熹宗:我跟斧头的那段缘分

    在木匠工作室比我在朝堂上办公快活,我自由而贪婪地呼吸着木头散发出的特有香味,觉得比闻着朝堂里的龙涎香还舒服。>>首先我声明我是有老婆,也即娶了皇后的人。可别误会我只把一柄冰冷的斧头当夫人,那人还不以为我“下半身”有问题。>>一切还得从头说起———>>我是明光宗的长子,我的母亲却是个宫中的侍女。又录大明臣子方孝孺遗嗣,并给予赏赐封号等。

  5. [专家点评] 西周 鸟尊

    [专家点评]西周鸟尊《周礼·春官·司尊彝》记载古代祭祀礼器中有所谓的“六尊六彝”,“鸟彝”即为其一。这件鸟尊出土于山西省曲沃县和翼城县交界处的天马——曲村晋文化遗址中的晋侯墓地。尊作伫立回首的凤鸟形,头微昂,圆睛凝视,高冠直立。鸟尊的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乍向太室宝尊彝”,可证其确为宗庙礼器。鸟尊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装饰精致、豪华,是一件罕见的艺术珍品。

  6. 历字结尾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历”的成语、最后一个字以“历”结尾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隔年皇历——比喻过时的事物或陈旧的经验,在新的情况下已经用不上。 优贤扬历——指敬重贤才,表扬其事迹。亦作“优贤飏历”。 优贤飏历——指敬重贤才,表扬其事迹。同“优贤扬历”。 再接再历——用以指继...

  7. 祝僇祝鲠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zhùlùzhùgěng【解释】古代帝王敬老、养老的表示:请年老致仕者饮酒吃饭,设置专人祷祝他们不哽不噎。同“祝哽祝噎”。【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祝僇祝鲠”

  8. 宋文治:江苏太仓国画家,在开创山水画新貌上有声誉

    宋文治,现代画家。1951年入江苏省国画院受傅抱石影响,致力于山水画创新。>>出版有《宋文治作品选集》、《宋文治山水画小辑》、《宋文治画集》、《宋文治山水画选集》、《宋文治画谱》及赴新加坡画展、日本西武画展有关选集等专集。>文治山水,起首“四王”,后转益多师,笔墨融洽南北,骨力劲健,气势高迈,善作高远、深远之景;却又喜绘江南三月,风光旖旎,另具娴都之姿,在开创山水画新貌上有声誉。

  9. 传说中的 ... 之王「 ”和珅墓”被一次次盗挖,留下疑云重重

    和珅,生前显赫,死后沉寂。甚至,和珅死后,其安葬在哪里,后代如何遭际,历史不载、后人也不屑于对此考察。长久以来,和珅墓地在哪里,都是一个谜团。部分研究学者对此感兴趣,有些民间考古人才(盗墓者)也对此长期觊觎。

  10. 汉文帝是如此爱才之人,为什么不中用贾谊?

    据《史记屈原贾生传记》记载,贾谊是个才调横溢的年青年头人,华文帝非常赏识他,一年内络续升官,在周勃、灌婴等老臣中伤贾谊想独揽大权之后,华文帝都没怎么查询,把他发配在外一年,之后再也没有重用过,这是为什么那?平日认为,在华文帝时期,贾谊没有获得华文帝的重用,但他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在华文帝时期部门获得了实现。《汉书・贾谊传・赞》引刘向: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晓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