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进入农历五月,伴随梅雨季节,湿热天气入侵体内,湿热过重,导致脾胃、心肺功能不佳。

进入农历五月,伴随梅雨季节,湿热天气入侵体内,湿热过重,导致脾胃、心肺功能不佳。所以农历5月被称为「 ”毒五月”「 ”恶月”等。此时易有食欲下降、胸闷腹胀毛病、疲劳身困等,中医俗称「 ”苦夏”。现代医学也证实,温度、湿度升高,罹患湿疹、肠胃炎等感染病机率也增加。因此夏天养生宜重养心、养脾。 针对常见的4种夏季病,可以这样保养 1. 肠胃疾病 湿热环境下,细菌病毒孳生快速,食物若没做好贮存便容易 ... ,造成食物中毒。过去认为夏天有「 ”毒气”,不完全是真的毒,而是因为东西容易坏,70%食物中毒发生在夏季。饮食不洁,易造成肠胃炎、腹泻。 除了外在湿气,因天热而吃太多冰冷食物,也会造成脾气虚。脾主运化水湿,脾气虚会造成消化不良、肚子腹胀、腹泻。 如何改善: 多吃补脾胃食物:宜食补脾胃、除湿气的食物,如猪肚、鲳鱼、白带鱼、薏仁、蚕豆、鲍菇、金针菇、地瓜、芋头等食材。 避免寒凉食物:瓜果类,如西瓜、甜瓜、苦瓜等。虽然瓜类可以解暑,但脾胃不好的人不宜大量食用。 自煮莲藕粥:莲藕加米同煮,熟后食用,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 2. 皮肤问题 湿气会使皮肤油脂分泌过盛,所以夏日青春痘、面疱也易发生。若是脾不好,运化湿气差,内在的湿夹杂外在的湿,也会让湿疹、汗疱疹易发作。 如何改善: 穿透气衣物:夏季衣服宜透气通风,穿着可以吸汗的材质为佳,夏季出汗多时可以快速吸汗,避免汗出吹风。若流汗过多,应随时更换衣物。 避免过度曝晒太阳:有流汗就要马上把汗擦掉,也避免在太阳底下待太久。 清热双花茶:金银花9克、蒲公英9克、甘草3克。加水800cc,煮沸滚30分钟后,过滤取汁饮用。皮肤症状改善就要停饮。 3. 热感冒 夏季的气候特点以热和湿为主,感冒类型多为暑热型和暑湿型感冒。这种感冒多半是为了解暑喝冷饮、吹很强冷气,室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 暑热型感冒多以热为特点,发热、不喜欢风寒、汗出但热不退。由于出汗过多或发汗过多,易损伤津液,耗散心气,出现气短、神疲、乏力、心烦、口渴等症状。 暑湿型感冒特点是会感觉发热,但没有畏冷的感觉,较不容易好。 如何改善: 补充黑糖盐水:用3克海盐、10克黑糖,放入600cc温水中拌开,可依据个人喜好再加入一点新鲜柠檬汁或柳橙汁,对预防夏季感冒有帮助。 桑菊醒脑茶:菊花12克、桑叶12克、甘草3克,加1000cc水煮开,过滤取汁饮用,可改善暑热型感冒。 薄荷茅根饮:薄荷3克、菊花12克、白茅根20克。菊花、白茅根加1000cc水煮开,再放入薄荷焖3分钟,去渣放凉饮用,可改善暑湿型感冒。 ※提醒:两道茶饮,腹泻、手脚冷、老人、孕妇、经期不宜饮用。 4. 疲惫烦闷 外在热气、湿气夹杂,暑湿容易造成头重、肩膀僵硬、没精神等;到了夜晚则容易睡不好,容易有火气,导致嘴巴干、溃破。 如何改善: 多吃养心脾食物:酸味食物,如番茄、柠檬、葡萄、凤梨、奇异果能敛汗、祛湿,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另一类是补心养血的食物,如猪心、红豆等。 运动调畅气血:避开很热时运动,宜透过快走、太极拳活动筋骨,调畅气血,养护阳气。运动要循序渐进,严格控制运动量,不要过度疲劳。中午天气太热时不要运动,以免汗出太过而中暑。 生脉消暑饮:粉光参12克、麦门冬12克、五味子3克、枸杞3克。药材洗净,放入滤袋,置入电锅,内锅放1000cc水,外锅两杯半的水,熬煮完毕,宜温服或凉服。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中医湿气养生健康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