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在海防武器方面,林则徐、魏源是第一批思考这些内容的人。...战争时期,56岁的林则徐、47岁的魏源作为战争的参与者、近观者提出了“影响整个晚清海防、海军建设”的观点。晚清洋务运动和海防总设计师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左宗棠对于林则徐建造海军的主张,魏源提出了更详细的主张,二人都认为以中国当时的情形“近海防御”是战略目标、战略定力。

在海防武器方面,林则徐、魏源是第一批思考这些内容的人。那么,作为二人的粉丝,左宗棠在1840年前后就对二人的诸多观点非常认同。 ... 战争时期,56岁的林则徐(以1841年为例)、47岁的魏源作为战争的参与者、近观者提出了“影响整个晚清海防、海军建设”的观点。 作为他们的后辈晚生、精神继承者的左宗棠,虽然身在千里之外的湖南教书,却神在海洋,竟也提出了一些关于海防和海军的朦胧的观点。 林则徐
(1)晚清海防及其武器、海军建设的两大先驱 第一次 ... 战争前,林则徐就派人翻译了《世界地理大全》出版时以《四洲志》为书名,让一些先进的国人了解了世界。1840年10月,林则徐就从美国洋行买了一家商船改造成兵轮,主张建造战船以制夷。道光皇帝对此并不以为然。 “船炮水军”并提出“器良、技熟、胆壮,心齐”八字要言,器良就是专指海军武器。“果有大船百只,中小船半之,大小炮千位,水军五千,舵之水手一千,南北洋无不可以径驶者”不难制犬羊之命”(自:林则徐:《林则徐书简》,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可以说,林则徐在1841年就已经提出:建造西式战船、培养海军的主张。 紧随其后,魏源在1842年12月出版的《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了完整的海防观点,直到甲午战争前,清廷所采用的战略都没有超出魏源的主张。
(2)晚清洋务运动和海防总设计师 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为了达到“制夷”目标,中国就必须要有工业体系。因此,魏源提出要建立造船厂、机器局;聘请外国人作为技师,教授建造、操作船炮的 ... ;其后发展自己的工业。 魏源 同时,“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以彼得大帝乔装改扮前往英法学习先进造船技术、励精图治为例,希望中国人能够实现再次富强。 “师夷长技”主要涉及战舰,火器,养兵、 练兵三大方面。 魏源在战船制造方面,提出:购买—仿造—自造主张。正如其所说“水战之器莫烈于火炮, 其制莫精于西夷,其用莫习于西夷,与其制之内地,不如购之外夷”。 为了仿造、自造,魏源主张在广州虎门外沙角、大角等地各设船厂与火器局,聘请西洋工匠来教造船械,同时教授各种操作战船、武器的 ... 。同时,强调从闽粤的能工巧匠中学习他们的本领——工匠习其铸造,精兵习其驾驶攻击。 同时, ... 还主张改变武科考选制度,加入西方的战船、武器内容。 左宗棠 对于林则徐建造海军的主张,魏源提出了更详细的主张,二人都认为以中国当时的情形“近海防御”是战略目标、战略定力。
未完待续,全部连载共计40篇,本人原创不许抄袭、转载、修改! 政变者:我绝对保证查韦斯安全,卡斯特罗:伞兵行动 大明天下亡于藩王!精英人口不干事儿也照样不行 张居正的70人集团:官商家族张四维入阁与夺情决裂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林则徐左宗棠魏源中国近代史晚清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