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铁路刚进入中国时,清...对这一新生事物的态度是矛盾而又复杂的。一方面担心列强势力借助铁路向内地无限制延伸,并且和清...一贯利用交通不便利及民智闭塞来加强统治的初衷相背离;另一方面,也认识到变革图强,拉近与强国之间差距的必要性。

铁路刚进入中国时,清 ... 对这一新生事物的态度是矛盾而又复杂的。 一方面担心列强势力借助铁路向内地无限制延伸,并且和清 ... 一贯利用交通不便利及民智闭塞来加强统治的初衷相背离;另一方面,也认识到变革图强,拉近与强国之间差距的必要性。 同治四年(1865年)七月,英商杜兰德在北京永宁门外修了条「 ”展览铁路”,只有大约500米长的一小截,名为德小铁路。 据李端瑞《参冰室野乘》记载:「 ”……长可里许,敷于京师永宁门外平地,以小汽车驰其上,迅疾如飞。京师人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举国若狂,几致大变。旋经步军统领衙门飭令拆卸,群疑始息。此事更在淞沪行车之前,可为铁路输入吾国之权舆。” 可以想见,在150多年前,火车及铁路的出现,即使在见过大世面的京师人眼里,也是极其令人诧异的「 ”大怪物”,火车车厢竟被认为是「 ”小汽车”疾驶其上,还差点引起大变,赶紧草草拆掉了事。 李鸿章在《海军函稿》也提过此事:「 ”前此铁路一里,閧动都人,惜轨短人推,未能曲尽其妙。” 此铁路更多具展览试验性质,还需要人力推动,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运营铁路。 后来在1872年,也有英商在天津「 ”试演”过火车铁路。 我国第一条运营性质的铁路,是1876年7月3日正式通车营业的吴淞铁路,由英商上海怡和洋行修建。 车票分3个等级,每天开行六趟。 据当时上海的报纸报道,到开车时,男女老幼,纷至沓来,大都愿意坐上等和中等车,但不一会儿就坐满了,还有买了上、中等票,没办法只好坐了下等车的。车已经开始开动了,还有人源源不断地涌来。 可见当时检票验票等各项制度都不完备,既盛况空前,又杂乱无章。 尽管吴淞铁路自开通就生意奇好,不过清 ... 因为 ... 等问题就一直与英方交涉。 开通一个月时,因火车压死一名中国士兵,招致沿路百姓的愤怒,清 ... 借机与英方谈判,1877年清 ... 出价二十八万五千两赎回该路,将路轨和车厢拆毁,运抛至台湾省打狗港(今高雄港)中。 吴淞铁路自1876年12月1日(7月3日局部通车)全线通车,至1877年8月25日停运,共运输乘客161331人次,于10月20日被拆毁。 这条铁路再建,是二十年以后的事了(1897年2月7日,淞沪铁路正式开工,由刚成立的铁路总公司督办盛宣情亲自赴沪督造)。 而由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自唐山至胥各庄(今唐山丰南区)的唐胥铁路(现为京沈铁路中的一段)。 该铁路于1881年5月开工建设,同年11月完工,全长9.7公里,耗银11万两。 唐胥铁路刚建成时,清 ... 以机车行驶对皇帝陵园形成震动为由,只准许以骡、马拽引车辆(可见电影里的马拉火车,确实有史实佐证),1882年才改用以机车牵引。 这时的中国,无论从民间还是上层,已经不再将修筑铁路视同一「 ”祸事”,更不至于像同治四年看到一小截「 ”展览铁路”,就「 ”举国若狂,骇为妖物”。 而列强之间也因抢占在中国的筑路权,而相互之间勾心斗角,或竞争联合,或对抗妥协。他们这样「 ”热心”,并非为中国人民谋福利,而是妄图以此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本文标签:火车铁路马拉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