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民国巨匠罗振玉的功与过

  罗振玉(1866—1940),初名振钰,字叔宝、式如,后改名振玉,字叔蕴、叔言,号雪堂、贞松,又号贞松堂,自署贞松老人、永丰乡人、仇亭老民等,江苏淮安人。祖居浙江上虞永丰乡。他5岁读《毛诗》,15岁读完《周易》《尚书》等经史。16岁中秀才,后屡试不第,曾在山阳刘氏、邱于蕃、刘鹗等人家中做教师。刘鹗之子刘大绅曾从罗振玉就读,后罗氏以长女许配给大绅为妻。罗振玉不仅熟读经史,而且涉猎名物训诂、金石文字等。1896年,罗振玉在上海创立“农学社”,并创设“农报馆”,介绍西方农业技术,10年间翻译农业书刊百余种。为了培养日语翻译人才,他于1898年创立“东文学社”,教授日文。1900年,应湖广总督张之洞之请,罗振玉赴湖北武昌主持农务局,兼农校监督。此后,罗振玉步入仕途。1901年罗振玉主持武昌江楚编译局并创办(教育)杂志,后辞职归上海,又被张之洞、刘坤一派往日本考察教育。1902年两广总督岑春煊聘罗振玉为教育顾问。1906年,罗振玉经端方等人力荐,由地方被召进京师,在清廷学部任参事厅行走,后擢升为参事,直至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

  在此期间,罗振玉曾往直隶、山西、山东、江西、安徽等省视察学务。在京居官期间,他常去市肆收购古籍、铜器、碑帖、字画以及甲骨等古代文物。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罗振玉以清朝遗臣自居,与王国维举家东渡日本。在日本期间,罗振玉专攻经史及金石学,出版了《殷虚书契》《殷虚书契精华》《殷虚书契前后编》《殷虚书契考释》等重要甲骨学著作。

  1919年,罗振玉自日本回国,寓居天津,继续从事著述。1924年,罗振玉应清废帝溥仪之召,入值南书房,清理宫中器物。当年11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罗振玉与陈宝琛秘密护送溥仪出宫到日本使馆。1925年又秘密护送溥仪至天津日租界张园,罗振玉被溥仪任命为“顾问”。1929年,罗振玉移居旅顺,居住在旅顺火车站西山坡(今洞庭街1号)一座砖木结构的三层俄式藏书楼。这座藏书楼面积300平方米,称“大云书库”。他一直想借日本帝国主义势力“恢复清室”,参与、策划了成立伪满洲国。1932年3月,罗振玉参加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典礼,并代溥仪向外宾致答辞。伪政权任命他为“参议府参议”,后改为“临时赈务督办”。翌年6月,任“伪满洲国监察院院长”“满日文化协会常务理事”。1934年,伪满洲国改行帝制,罗被邀为大典筹备委员会委员,受到“叙勋一位”的封赏。1936年任满日文化协会会长,因此后人称他为汉奸。1940年5月14日,罗振玉病故于旅顺寓所,享年74岁。辞世前自题挽联总结自己一生云:“毕世寝馈书丛,得观洹水遗文,西陲坠简,鸿都石刻,柱下秘藏,抱残守缺差不幸;半生沉沦桑海,溯自辛亥乘桴,乙丑扈跸,壬申于役,丁丑乞身,补天浴日竟何成”。

  罗振玉一生勤于治学,著述不辍,平生著书130余种,刊印书籍百余种,校刊书籍642种。他在中国历代史料的保存、敦煌文卷的整理、汉晋木简的研究,尤其是对甲骨文的搜集、收藏、考释、传播等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殷代甲骨的搜集、保藏、流传、考释,实是中国近30年来文化史上应该大书特书的一项事件”(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罗振玉适逢我国殷墟甲骨文、敦煌写经及西部边陲地区出土的汉晋木简、内阁大库明清档案、四裔碑铭、中州明器、齐鲁封泥、商周有铭青铜重器等重大发现时期,这些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一大批传统金石文字以外重要的新资料,也为兼收并蓄的罗振玉提供了一个深入研究、施展才学的广阔空间与平台。1902年,罗振玉第一次在他的亲家刘鹗家中看到甲骨文墨拓片,情不自禁地惊叹道:“汉以来小学家若张、杜、杨、许诸儒所不得见也。今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适我之生,流传而悠远之,我之责也。”言辞中不仅感慨万分,而且感觉到自己有责任进一步地去传播、研究、弘扬。1906年他任学部参事时,开始收集甲骨文,并着手调查甲骨文的真正出土地。当时的古董商为了赚更多的钱,获取更多的利润,对甲骨出土地秘而不宣。直到1908年,罗振玉才得知甲骨出自河南安阳小屯村,并立即派人前去访求。1915年,他亲自前赴小屯村。后据胡厚先先生统计,罗氏得甲骨3万余片,并考订出安阳小屯为殷墟,甲骨为殷王室的遗物。为了能使这些甲骨得以保存,他“寒夜拥炉、自加毡墨”亲手墨拓甲骨文。通过研究,考释出甲骨文字485个,能识读出卜辞1303条,同时编印甲骨专著《殷商贞卜文字》《增订殷墟书契考释三卷》《殷墟书契菁华》《铁云藏龟之余》等。我们在阐述罗氏对甲骨文的成就与贡献之时,不得不提及,“日本现藏甲骨8200片,其中有5745片是通过罗振玉之手流往日本的。这些甲骨,为罗振玉自己所著录的不多,……还有很多当时并未著录的重要材料”(王宇信1989年《甲骨学通论》),这成了历史的过失与遗憾。

  告往知来为学日益乐天安命于人无求

  罗振玉在日本毡拓、著录、传播甲骨文,长期考释、研究甲骨文字,对甲骨文的字形、字义及对甲骨文的契刻刀法都有了深刻的了解。他从日本回国后,开始用已释的甲骨文字集联,其手书的《集殷墟文字楹帖》153条,真正把甲骨文字引导到书法园地,可谓是最早的甲骨文书法集。他在自序中记云:“自客津沽,人事旁骛,读书之日几辍其半,去冬奔走南北,匍匐赈灾,四月间益无寸晷,昨小憩尘劳,取殷契文字可识者,集为偶语。三日夕得百联,存之巾笥,用佐临池。辞之工拙非所计也。”其“去冬奔走南北,匍匐赈灾”之句,是指当时北方旱灾,南方又遭风潮之厄,罗振玉为赈济灾区,将自己所藏一部分金石书画珍品,在京师展览拍卖,所得款用于救灾。1925年,罗振玉又吸收章钰134联、高德馨85联、王季烈23联,加上自集的178联共计420联,全由他本人手书,旁注楷书译文,编为《集殷墟文字楹帖汇编》。那时甲骨文可识者不足千字,能集出这么多的楹联,用毛笔书写,实属难得。由此始,甲骨文字的研究从考古学、历史学、古文字学、语言学等领域,真正延伸转入到书法艺术领域,此番创新之举确实具有“披荆斩棘、开天辟地”之功。

  曰有室家百年好合相女夫子四德毋违

  罗振玉生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既做过好事,也干过坏事,功是功,过是过,两者不能相抵冲,功过自有公论。

民国巨匠罗振玉的功与过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八百诸侯如期会盟,周武王为什么不直接伐纣,反而选择退兵?

    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现在周文王明目张胆地讨伐这个家伙,纣王居然没有一点反应。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夏商周时期出征都是需要占卜的,上一次八百诸侯会盟的时候,占到的都很吉利,但这一次占到的却是很不吉利,天象也不好。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在众人认为必胜的时候,周武王宣布退兵,在众人恐惧的时候,周武王带兵伐纣。

  2. 涂山之会是华夏民族形成与华夏文化发展的里程碑

    华夏民族如何形成以及华夏文化如何成为中华全民族共同信仰?长期以来都是困扰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历史之谜。众所周知,尧、舜、禹是华夏民族的三位圣人,在中华正统儒家思想中,尧舜禹是儒家思想的精神内涵;在民间,尧、舜、禹三位华夏民族先人化身为天官、地官、水官三位圣灵,保佑着天下华夏百姓,是三官庙中的三位神仙。尧舜禹之间形成的禅让制度开启了华夏文明的先河,是华夏民族仁义思想的来源。

  3. 汉字是谁发明的?仓颉?夏人?大商?

    在考古上来说,是商朝首先发明了文字,即甲骨文。

  4. 夏朝存亡之惑,中国首个王朝因何灭亡?

    很多人对夏朝的了解并不多,然而对于夏朝是否真实存在也表示有怀疑,夏朝也成为了考古界的一大谜团。因此,城市在中国古代社会并不十分重要,尤其在早期夏商周时代。在那个年代,中国人对玉石的重视程度超过对金银的重视程度,而玉石并非用来做贸易中介物的。所以,以一个小型城市遗址拥有金银财宝数量的标准,来判断中国古代的文明,并不十分适用。

  5. 战国七雄先祖,皆黄帝之后,统一华夏是每个战国的追求

    仔细研究战国七雄的传承,会发现他们都是黄帝之后,因此战国时代的战争不再是争霸战争,而变成了统一战争。战国七雄秦国、赵国的共同先祖是伯益,均为嬴姓。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楚国以黄帝后裔自傲,因此楚国尊土德,旗帜颜色是黄色的。魏国始祖毕公高跟乃周室宗亲,周武王封姬高于毕国,故称为毕高公。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战国七雄皆国黄帝之后,统一华夏是七兄弟的份内之事。

  6. 诗经记载「帝乙归妹」,商国为何要与周国和亲?

    《周易》中说,「帝乙归妹,以祉元吉」。很多人以为,帝乙归妹,是帝乙把商王族的公主嫁给了周文王。帝乙归妹,是替周、莘两国做媒,或者以帝乙的名义,赐予太姒以王族公主的身份和礼仪规格出嫁周室,诸如此类等等。相比之下,商国与周国的「和亲」,与唐蕃和亲比较相似。同样,帝乙时期的商王国,还有远比周国威胁更大的敌对势力,其中威胁最迫切的,就是盂yú国。

  7. 他是一国之主,却成了「 ”人祭”的祭品,这「 ”人祭”得有多神圣?

    今天,要说的这场祭祀,居然把一国之主作为祭品,这又是怎样的一场祭祀活动呢?相传,在大禹治水成功以后,禹成为了夏朝的统治者。那个时候,夏朝是最强大的部落,其它附属的部落统统被称为方国。在治国中更是如此,对那些不顺从的方国部落,直接进行武力讨伐,劫掠落败部落的美貌女子和财物。桀的暴行加速了夏朝毁灭的步伐。禹因为与共工一族共同治理洪水救了天下百姓,成为夏朝的精神领袖。

  8. 中国唯一的总统手植树——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手植槐

    中华民国大总统手植树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片树林里居然还有一棵袁世凯当年栽种的槐树。中华民国大总统手植树从树冠上看,袁世凯手植槐还是比较茂盛的,貌似没有什么病害。袁世凯是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这是没有争议的。中华民国大总统手植树袁世凯手植槐已经挂牌,按照法律规定,100年-299年的古树为国家重点二级保护,铭牌上写着二级保护。

  9. 西夏揭密,羌人所建为何与拓跋氏关系密切?党项人又到哪去了?

    因此党项人的首领拓跋氏可能就是出自西北地区的鲜卑人。西夏立国到灭亡而在唐朝灭亡之后,党项人首领的李氏家族自称定难节度使,开始逐渐扩张自己的领地。而在围困中兴府期间,铁木真因为不明原因去世,后世许多人认为他是在与西夏战争期间受伤,最终伤重不治的。而在元朝时,唐兀人被视为色目人的一支。

  10. 「 ”春节”历史才100多年?民国时还曾被禁止,这是为什么?

    大家知道,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所以在许多人的认识里,春节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随机推荐

  1. 蚂蚁搬家

    不料今年蚂蚁又出来了,我去请教了一位很有修养的人,他告诉我对着水诚心念大悲咒,然后用少量的水洒在蚂蚁洞口,劝它们搬家。下午我去请教那位有修养的人为什么蚂蚁更多了,他告诉我蚂蚁搬家需要过程啊。

  2. 齐王封丑女为后

    战国时代,齐宣王主政时,采取了一些清明的政治措施,使得齐国国力得以发展。>齐宣王一见丑女,果然长得奇丑:前额宽宽的,眼窝深深的,背有点驼,身体粗胖,头发黄乱,肤色黝黑,穿戴破旧不堪。>齐宣王冷冷地问道:“你这个丑女人,为什么要闯进来见我?”>齐宣王听罢大发雷霆,说:“好大胆的乡下丑女,竟敢胡说八道!”他立即宣布撤去筵席,将钟离春带回王宫,封她做了王后。

  3. 梦见瞳孔是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梦境是生活的缩影,有时会给人提示一些事情的预兆。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瞳孔主自我反省。梦见瞳孔表示内心灵魂深处在反省,同时反映了你超强的感知能力。梦见放大的瞳孔,会因做错事情而后悔。梦见掉入瞳孔,会因过于高调成为小人眼中钉。梦见瞳孔中自己的影子,小心得抑郁症。梦见岳母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4. 浴室清洁步骤-卫生间浴室清洁小窍门

    清洗的正确步骤,应先把座垫掀起,并以洁厕剂喷淋内部,数分钟后,再用厕所刷彻底刷洗一遍,再刷洗马桶座和其他缝隙。由于马桶内缘出水口处是较易藏污纳垢的地方,一般喷枪式的马桶洁厕剂,并无法顺利将清洁剂喷淋在该处,因此,最好使用独特鸭嘴头设计的(洁厕剂),才可深入马桶内缘、清除顽垢。最后,再将一颗放到马桶水箱中,做好平日清洁、...菌与除垢的工作。

  5. 【他】冰箱的对开门有什么作用 2个方面选购冰箱

    冰箱对开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冰箱是最常见最常用的家用电器之一了,盖象小编发现,如何选购适合家居生活的冰箱很重要。这是对开门冰箱的基本特点。二要考虑家庭空间,是否有足够大又方便的空间摆放对开门冰箱。在购买前要先量好家中摆冰箱的地方是否足够,这也是配合著心仪的冰箱的体积所作的考虑。

  6. ... 爱情签名档 唯有深海与我同眠-感人的情话

    年的圣诞节是个特殊的子。有你真好,有你我的世界就不会...了。懂我的心,但你?

  7. 关于最美的家乡的散文 | 历史新知网

    关于最美的家乡的散文我曾落泪过的乡度:我看着你朝我走来,在微露的灰暗色中,明晰了轮廓。呵,我落泪过的乡度,你踏着那儿的宏光道一路延伸而蔓,沿途的碧草,枝叶上清明的雨滴。我似望见了你的辉煌,那集荟萃于一身,览奇观望芸生的乐清啊。我一转身,瞬逝回到4000多年前,在东欧广土上闪烁的智慧,那石斧,那石锛,那石矛,那石犁,还有那石坠。

  8. 历史上的这一天:12月18日——这场失败成为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圣诞故事之一

    历史上的今天::1892年12月18日,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yotrilichTchaikovsky)受命为皇家剧院(一部歌剧和一部芭蕾舞)创作一个双人项目时,他正从芭蕾舞的成功中走得很高。这包括柴可夫斯基的最后一部歌剧《伊兰塔》和《胡桃夹子》,由马吕斯·佩蒂帕编舞,他与柴可夫斯基合作拍摄了《睡美人》,是帝国芭蕾舞团的芭蕾舞大师。故事情节来源于亚历山大·杜马斯·佩雷的《胡桃夹子的故事》,它又改

  9. 西雅图贻贝类 ... 检测呈阳性

    贻贝在西雅图海岸的类阿片检测呈阳性。正因为如此,贻贝成为污染水平的晴雨表。PSI声明称,这是首次在普吉特贻贝中检测到阿片类物质。因此,水里的阿片类物质的痕迹表明这个地区有很多人在使用这种药物,WDFW的生物学家詹妮弗·兰克斯伯里告诉CBS西雅图分支机构Kiro7,安迪·詹姆斯,PSI的研究科学家,詹姆斯在声明中指出,在贻贝中检测到的阿片类物质水平比人类的治疗剂量低数千倍,预计不会影响贻贝,因为贻贝不会分解药物。

  10. [专家点评] 战国 银虎

    [专家点评]战国银虎这件战国—汉代时的银虎,高7、长11厘米,1957年神木县纳林高兔村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共出土银虎一对,形制相似,此为其中之一。四肢前后交驻作行走状,头颅突出躯干之外,宽而圆的头部,小耳紧紧贴于脑际,体饰凸棱纹以像征虎身上的斑纹,怒目圆睁,作缓步逡巡八方之状,既反映了匈奴人在辽阔的草原上与虎豹相争的现实,又反映了匈奴人豪迈的天性。此件银虎系浇铸成型,是匈奴金银工艺的代表之作。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