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故地在今越南中南部。中国史籍初称之为林邑,唐·至德以后改称环王。
【林邑】的意思是什么?【林邑】是什么意思?
【林邑】的意思是:林邑lín yì南海古国名。故地在今越南中南部。公元192年(一说137年)建国。 ●中国史籍初称之为林邑,唐至德以后改称环王。公元九世纪后期改称占城。自五代以后,中国正史和《诸蕃志》、《岛夷志略》、《瀛涯胜览》等书均有记述。十七世纪末亡于广南阮氏。 ●《晋书•四夷传·林邑国》:「林邑国本汉时象林县,则马援铸柱之处也,去南海三千里。」 ●唐韩愈《送郑尚书序》:「其海外杂国,若耽浮罗、流求、毛人、夷亶之州,林邑、扶南、真腊、于陀利之属,东南际天地以万数。」朱熹注:「林邑,一曰环王,在交州南,海行三千里。」 ●清赵翼《铜鼓歌》:「南海庙曾见铜鼓,献自林邑番王府。」★「林邑」在《汉语大词典》第5867页 第4卷 799★「林邑」在《汉语辞海》的解释林邑lín yì南海古国名。故地在今越南中南部。公元192年(一说137年)建国。 ▶ 中国史籍初称之为林邑,唐·至德以后改称环王。公元九世纪后期改称占城。自五代以后,中国正史和《诸蕃志》、《岛夷志略》、《瀛涯胜览》等书均有记述。十七世纪末亡于广南·阮氏。 ▶ 《晋书•四夷传•林邑国》:「林邑国本汉时象林县,则马援铸柱之处也,去南海三千里。」 ▶ 唐·韩愈《送郑尚书序》:「其海外杂国,若耽浮罗、流求、毛人、夷亶之州,林邑、扶南、真腊、于陀利之属,东南际天地以万数。」 ▶ 朱熹注:「林邑,一曰环王,在交州南,海行三千里。」 ▶ 清·赵翼《铜鼓歌》:「南海庙曾见铜鼓,献自林邑番王府。」
林邑的拼音lín yì
林邑是什么意思
林邑lín yì南海古国名。故地在今越南中南部。公元192年(一说137年)建国。●中国史籍初称之为林邑,唐至德以后改称环王。公元九世纪后期改称占城。自五代以后,中国正史和《诸蕃志》、《岛夷志略》、《瀛涯胜览》等书均有记述。十七世纪末亡于广南阮氏。●《晋书•四夷传·林邑国》:「林邑国本汉时象林县,则马援铸柱之处也,去南海三千里。」●唐韩愈《送郑尚书序》:「其海外杂国,若耽浮罗、流求、毛人、夷亶之州,林邑、扶南、真腊、于陀利之属,东南际天地以万数。」朱熹注:「林邑,一曰环王,在交州南,海行三千里。」●清赵翼《铜鼓歌》:「南海庙曾见铜鼓,献自林邑番王府。」
★「林邑」在《汉语大词典》第5867页 第4卷 799 ★「林邑」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林邑lín yì南海古国名。故地在今越南中南部。公元192年(一说137年)建国。 ▶ 中国史籍初称之为林邑,唐·至德以后改称环王。公元九世纪后期改称占城。自五代以后,中国正史和《诸蕃志》、《岛夷志略》、《瀛涯胜览》等书均有记述。十七世纪末亡于广南·阮氏。 ▶ 《晋书•四夷传•林邑国》:「林邑国本汉时象林县,则马援铸柱之处也,去南海三千里。」 ▶ 唐·韩愈《送郑尚书序》:「其海外杂国,若耽浮罗、流求、毛人、夷亶之州,林邑、扶南、真腊、于陀利之属,东南际天地以万数。」 ▶ 朱熹注:「林邑,一曰环王,在交州南,海行三千里。」 ▶ 清·赵翼《铜鼓歌》:「南海庙曾见铜鼓,献自林邑番王府。」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