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大家好,欢迎阅读今天的文章。我是每日一更的山海收藏说。今天要从玉雕形制上和大家分享的形制很简单,甚至在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中,它依旧占据着一定的地位。虽然在功能性上已经和他最初的功能差距很大了,但是我们寻常百姓的生活中却处处可以看到它的踪影。这就是今天形制的主角——玉指。

大家好,欢迎阅读今天的文章。我是每日一更的山海收藏说。今天要从玉雕形制上和大家分享的形制很简单,甚至在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中,它依旧占据着一定的地位。虽然在功能性上已经和他最初的功能差距很大了,但是我们寻常百姓的生活中却处处可以看到它的踪影。这就是今天形制的主角——玉指。 清代老和田玉扳指 翠指环、金戒指,对现代人来说是极普遍的佩饰,清代玉「 ”扳指”也颇不少,但真正知道它们由来的人却不多。其实,在良渚、大汶口文化时期,玉指已问世,而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最早的、用途也最为明确的玉指环,则是安阳妇好墓中出土的、可以套在大拇指上的指环。因为其一面有道凹槽,台湾省玉文化研究学者考证其为古代文献资料中所载的「 ”韘” ,也就是专门用来开弓勾弦的实用器,也是「 ”扳指”的老祖宗。 妇好墓出土的玉韘 至迟在东周时期,与碟形制类似的一种佩饰开始在民间流行,《诗经·卫风》 有「 ”童子佩韘”一说。当然当时童子所佩之韘肯定不是为了勾弓弦,而仅仅是过家家时的佩饰,更不可能用玉制,但它毕竟反映了一种流行趋势。到了战国时期,作为佩饰的玉韘应运而生,其形从圆筒形逐渐向扁平式发展,且两侧加饰扉牙,成为尚武精神的象征。战汉时期,这种扁平的韘式佩大为流行,且因其上保留「 ”韘”形状如鸡心,故人们通常又习称之为「 ”鸡心佩”。 北京故宫博物馆馆藏 至于玉石指环的形制似乎变化不大(春秋有截面呈六角形的玛瑙指环),而且从汉代开始,便是青年男女之间定情的信物。关于这一点,东汉《定情诗》有记载: 何以致殷勤,约指一双银,隋朝《十索诗》里也有从郎索指环的说法,而唐代更是有诗词:「 ”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流传至今。可见从汉朝开始,玉指已经和我们今天的戒指的功能性大体相似了。 陕西博物馆馆藏 镶玉指环的形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 那就是戒面部分扩大成长方形以便更好地嵌镶玉面或宝石,甚至还出现了镶有钻石的指环(《宋书·夷蛮传》中载,称之为「 ”金刚指环”)。这就已经和我们今天的戒指几乎无异了。虽然不知道这个金刚指环是求婚的,还是盟誓用的。但起码已经代表了一种承诺。至于「 ”戒指”一词,始见于明人笔记《三余赘笔》 ,明清至今一直流行。 清代马鞍戒 像我们今天看到的扳指呢,最早始见于清早期,但是那个时候,扳指和我们开篇说的韘是一个功能,也是用来发射弓箭时使用的。随着清朝对于中原的控制一步步稳定。扳指渐渐的变成了满人的象征。到乾隆时期,乾隆爷对于玉的独爱,又把我国的玉文化推向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玉扳指更是随着身价倍增。渐渐的玉扳指代表身份的这种特征从满人影响到了 ... 直至全国。满朝官员,不仅武将喜欢佩戴扳指,就连文官也是对其爱不释手。 北京故宫博物馆馆藏 2007年4月,香港某拍卖了一组玉扳指,哪个拍卖行,我想喜欢收藏的朋友一定很清楚,不清楚的可以自行去查,我就不细说了。一共有七个, 计有:白玉扳指两件、碧玉扳指两件、汉玉扳指一件、青玉扳指件、赤皮青玉扳指一件。这七件玉扳指装在一个乾隆剔红盒里,配有紫檀内胆。连包装盒都是重要文物,你想这扳指能不好吗?这套扳指的最后成交价是4736万元港币。由此可见,现在的人对于扳指的热爱依然是只增不减。至于现在收藏玉扳指究竟是看重其背后的文化,还是也是一种变相的炫耀。这个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清乾隆御制扳指 从韘到扳指,玉指环的发展兴衰以及最终的功能性的改变其实并非与其自身形制有关。还是和当时人们的需求有这密切的关系。就像我们今天的生活一样,当我们衣食无忧之时,自然就是收藏热潮来临的时候。好了,今天山海君的分享也就到此结束了。玩收藏、长知识,喜欢的朋友请记得给个关注,方便每日收到最新的更新。已经关注的朋友也请劳烦转发、收藏。让更多喜欢收藏的朋友加入我们~咱们明天不见不散~拜~
本文标签:玉扳指文化文物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