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跨征鞍,横战槊,不知铁槊大如椽:古代马槊的出现

「 ”憍萨罗国有五百强盗作乱,被国王派大军征剿,在一场惨烈的激战之后,五百强盗战败被俘,遭受酷刑,被挖去双眼,放逐山林。佛闻众盲盗哭嚎哀求,心生怜悯,施以神通,吹雪山香药入盲眼,使这五百人复明。强盗们皈依佛法,剃度出家,隐于山林诚心修炼,终成无上正觉而登佛国。” ——《大般涅槃经·梵行品》 这个五百强盗成佛的故事也见于东汉时期成书的《大方便佛报恩经·慈行品》,是一个著名的佛教故事。此外它被绘于敦煌莫高窟第285窟(该窟壁画为西魏时期,西魏即北魏分裂出的割据政权之一)。该组壁画共有八个场景,被合称为《五百强盗成佛因缘》。其中有一幅画专门描绘观官兵与强盗之间的激烈战斗,强盗一方皆为步兵,手持刀盾或弓箭,官兵一方有重装骑兵,即所谓的「 ”甲骑具装”。这些骑兵所持的兵器均为长柄马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壁画中的马矟有一人多长,作战时以双手持握,刺向敌人。行进时则单手持握,斜扛于肩部。 莫高窟第285窟·五百强盗成佛因缘 五百强盗成佛的故事虽然渺不可寻,但是这幅壁画可谓南北朝时战斗场景的忠实再现,在南北朝时期至唐代,关于马矟(槊)的记载常见于史书: 「 ”显达马矟从步兵数百人,于西州前与 ... 战。再合,大胜。手 ... 数人,矟折。官军继至,显达不能抗...”(《南齐书.陈显达传》); 「 ”侃执槊上马,左右击刺,特尽其妙”(《南史》折树槊的典故); 「 ”齐主将西行,百官辞于紫陌,帝使矟骑围之”(《资治通鉴.梁敬帝太平元年》); 敬德善解避矟,每单骑入贼阵,贼矟攒刺,终不能伤”(《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矟在当时是常用的兵器,那么矟到底是什么,和同音的槊是同一种东西吗?它们跟矛的区别又在哪里? 影视剧中曹操舞槊之场景 先来看矟和槊,二者同音,在史书当中,也都能看到相关的记载,研究古史者及考古专家普遍认为,矟和槊是同一种东西。关于它们的起源,南朝的梁简文帝有武术专著《马槊谱》一部,专门记载如何有效使用马槊,可见当时对这种兵器的偏好和重视。可惜的是《马槊谱》已经散佚无存,只留有《马槊谱序》,其中记载说「 ”马槊为用,虽非远法,近代相传,稍已成艺。”由此可见,在梁朝人的心目中,马槊不是一种非常久远的武器,在南北朝时才慢慢形成了一门独特的武艺。 在略早于南北朝两晋之际,陇山一带有歌谣流传,名为《壮士之歌》,其中有「 ”垄上健儿字陈安,头小面狭腹中宽,丈八长槊左右盘”之语。 关于矟和矛,也没有非常绝对的区别,如果硬要找的话,长度可以视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标准,在东汉末年成书的《释名》中对矟的解释是「 ”矛丈八者谓之矟,马上所持”,意思是长度达到丈八的矛,就可以称为矟了,而且这是马上所用的兵器。 无论如何,槊或者矟,均可视为丈八长矛,长柄加上锋利的刃部,使得这类兵器很适合骑兵使用,骑兵执矟者即为矟骑。正如大家所知,在马槊出现之前,无论车兵还是骑兵,所用的长柄武器主要为戈、戟,为什么戈戟会被逐渐取代呢? 首先,戈戟类兵器均有还有一个向侧面伸出的小枝(即援部),工艺相对而言比较复杂,综合成本更高(考虑到原材料,锻造时间等)。但在军中,普遍装备的兵器要求质量好、数量大、出货快,因此性价比更高的槊取代戈戟完全合乎逻辑。 汉代铁戟·徐州博物馆藏 其次,马战冲锋时,若能够借助强大的冲击力,用尖锐武器刺穿敌人铠甲,那是最好的 ... 伤效果。但戈戟类武器更适合回拉钩削,就穿刺能力而言远不如槊,面对重甲士兵没有 ... 伤优势。早期骑兵之所以使用长戟,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在两汉时,虽然骑兵的作用不断提升,但是骑兵所用的武器多为马戟,这一点直观地体现在汉代的画像石材料当中。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的马具还不够发达,人在马背上的稳定性不够高,所以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使用马戟这种可刺可勾的武器。而到了汉末魏晋,随着高桥鞍、马镫的相继问世,骑马体验大为改善,自然也就给马槊的普及创造了条件。 东汉画像石中汉骑兵以马戟勾 ... 匈奴骑兵的场景 再次,南北朝时期,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他们使用兵器喜好和习惯极大地影响了这一切。在北朝的少数民族中,主要的统治民族为鲜卑人,而他们的传统兵器正是槊。在长期的 ... 对抗过程里,南朝的骑兵无法避免地深受北方影响,甚至精锐骑兵亦选用鲜卑人,那么武器上的同步也就不足为怪了。下图是辽宁北票喇嘛洞墓地出土的十六国时期的铁兵器,这片墓地很可能属于当时的慕容鲜卑。右侧的铁矛头长度达到了三、四十公分,远比普通的矛头大,应当就是槊上所用的。 从这时,一直到中国封建王朝的终结,在马背上使用长槊都是骑兵的典型作战方式。

跨征鞍,横战槊,不知铁槊大如椽:古代马槊的出现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2. 说一说古代传说中的最牛七种武器

    在冷兵器时代,虽无现代战争那般火力全开枪林弹雨的破坏力和即视感。但古文字里记载那些口口相传的兵器,往往却也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譬如,资深武侠大师古龙先生曾灵感突发,炮制出七种武器,如孔雀翎、多情环,浪漫而隐秘着。当然,若将古时传说中武器做个名目,林林总总,却也纷呈,若归纳七宗最出名的,大可如下:1、...的斧斧头这玩意,最早使用者应该是...。

  3. 猪八戒和宇文成都的兵器,竟是抗倭神器,还 ... 日本枪术发展?

    《说唐全传》当中,天宝大将军宇文成都所用的凤翅鎏金镋,可以说是古典小说戏曲中最负盛名的兵刃之一了。▲制造较为简陋的镋耙可以确定的是,抗倭战争确实对猪八戒的形象造成一些影响。在湘西南地区的舞龙会中,猪八戒形象使用镋耙而非九齿钉耙作为兵刃,可见抗倭战争留下的痕迹。

  4.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5.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6. 消失的神兵利器——古兵器「 ”戈”的整理考证(终章)

    西周武士复原图从商朝渔猎的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的周朝,西周事实上完成了一个文化、心理、行为规范一致的共同体,也奠定了延续至今的中华文化的根基。出身殷商和宋国王室的孔子,开创儒学,为礼乐文化奔走终生,商、周文化正源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有趣的是,与倡导农本的后世儒家不同,孔子本人的言论多显轻农思想。他从不介意爱徒子贡经商,却在背后嘲笑以务农为志愿的弟子樊迟。

  7.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8. 一辈子都在抗击匈奴的汉武帝,为什么最后将江山托付给一个匈奴人

    汉武帝而金日磾当时不过是一个匈奴战俘,一次偶然相遇中,将两个地位悬殊的男人联系在了一起。让疑惑的是,这个匈奴人究竟有多大的才能,让汉武帝如此重用,打了一辈子匈奴的刘彻最后把江山交给一个匈奴人来辅佐,在这背后是不是又另有玄机?古代骑兵一手策划匈奴征讨之战的汉武帝,他深知骑兵是战胜匈奴的关键,而马匹就是骑兵的重中之重,想要战胜敌人,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9.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10.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随机推荐

  1. 方外之人造句_方外之人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方外之人fāngwàizhīrén方外之人的意思和解释: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方外之人的出处《庄子·大宗师》:“彼游方之外者也。”方外之人的例子侄女出家多年,乃~,岂可擅离此庵。方外之人造句方外之人造句相关成语也有谦词和敬词之别,这和人物称谓有谦称和敬称之说是相同的。如果辨析不清,就会犯谦敬色彩混淆的错误。

  2. 囊萤照读的意思及近义词 | 成语大全

    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3. 会拜人的牛往生

    1980年,福建福安赛岐一牧童对一条公牛说:“你明天就要卖给屠户了。”牛当即流泪跪下。牧童告诉父母及当地干部群众,大家一齐来观看,牛就向大家跪求,人们动了恻隐之心,集资买送支提寺放生。牛进寺后,喜欢听经礼佛。一见善信来寺,就知叩谢。临终之时,预知时至,自己慢步至旷野卧倒,半日后往生,时1993年农历10月13日,就地掩埋。

  4. 什么是小资生活?打造小资生活的十个必备条件

    所谓“小资”,实际上它指的是一种生活情调、生活品味,在这种情调品味中,渗透著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理解。她们有着一种小资情调,有着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就连家居用品小资女人都喜欢实用而又不乏温馨,美丽的女人们当然要做小资女人!艺术品绝对是小资生活中的点睛之笔,最好是朋友做的雕塑、境外的旅游纪念品、大师作品的...复制品或者小古董,恰如其分又不过于招摇,符合小资的虚荣心。

  5. 梦到光亮,梦见光亮,光亮相关的周公解梦

    梦到光亮,梦见光亮,光亮相关的周公解梦梦见家里灯火辉煌,不论干什么事情,都能成功。梦见自己的家很明亮,孩子要结婚。姑娘梦见父亲的家有灯光,会嫁给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学生梦见父亲的家有光亮,要去赶庙会。商人梦见家里的灯光暗了,生意会不顺利,或者获利较少。

  6. 王天培的父亲是谁?他的军事能力如何?率一个营全歼一个旅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些懂阴阳风水之人,他们手里必定会有两件宝物,一是相书,一是罗盘,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位主人公,他的名字叫做王天培,王天培的父亲就是一个非常精通罗盘和相书的人。

  7. 虞允文书生退敌

    >虞允文是个书生,从来没有指挥过战争。金兵尝过虞允文的厉害,没心思反抗。李显忠了解到虞允文指挥作战的情况,十分钦佩。>李显忠马上拨给虞允文一支人马,由虞允文率领前往镇江。虞允文到了镇江,先去探望刘锜。刘锜躺在床上,紧紧拉着虞允文的手,心情沉重地说:“国家养兵三十年,没有立过一点战功,想不到立大功的还是靠您这位书生,我们当将军的实在太惭愧了。”>虞允文安慰他一阵,就回到军营。

  8. 海涛法师说故事6:出家还家记

    出家还家记赖咤出生于舍卫国一个非常富有的婆罗门家庭中。赖咤出生后,不愁吃穿。可以说赖咤是在蜜罐子里长大的。赖咤到祇洹后,接受了佛法戒律,成了出家人。十年以后,赖咤游历四方,又重新回到了故乡。此时,赖咤的母亲也闻声迎了出来。家人急急忙忙为赖咤准备了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让赖咤享用。大家都七嘴八舌说服赖咤,使他还俗成亲,重新过着悠闲生活。可是赖咤却丝毫不动心,只是任她为自己服务。

  9. 论唐代诗人受拾遗补阙诸官的政治心态

      拾遗和补阙是唐代谏官体系中的两个重要官职。唐代诗人担任拾遗和补阙之职者甚多,他们接受这一官职时的心态通过诗歌或其他文章表现出来。拾遗、补阙是品级较低但又极有前途的清望之官职,所以,诗人受此官时基本表现为感激;但也有辞而不受的。无论是感激还是辞让,都生动地体现了唐代诗...

  10. 梦见告诫 警告_周公解梦梦到告诫 警告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告诫 警告好不好

    做梦梦见告诫警告好不好?梦见告诫警告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告诫警告的详细解说吧。梦见自己告诫别人,他的事业将会取得成功。梦见接受告诫,表示你将能够提升自己的整体水平,通过正当努力加强自主能力和道德水准。梦见在阅读别人留下的警告,预示别人的意见会给你带来好处。得到一人书面警告,可能暗示你行为恶劣。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