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人间有道天下太平古陶瓷研究者和古陶瓷鉴赏者、收藏家,都对带有文字装饰或铭文的古陶瓷格外感兴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古瓷器上的文字往往更直接客观地表现着或承载着百千年前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的信息,反映着宫廷或民间的愿望、追求、审美时尚。案头的这两只写有“道”字和“天下太平”四字的残存白碗,我已经抚摸、审视、沉思不知有多少遍了。这个“道”就是要“天下太平”,百姓衣食无忧,安居乐业。
人间有道 天下太平
古陶瓷研究者和古陶瓷鉴赏者、收藏家,都对带有文字装饰或铭文的古陶瓷格外感兴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古瓷器上的文字往往更直接客观地表现着或承载着百千年前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的信息,反映着宫廷或民间的愿望、追求、审美时尚。
案头的这两只写有“道”字和“天下太平”四字的残存白碗,我已经抚摸、审视、沉思不知有多少遍了。每次都会在心海掀起层层波澜,让我联想、追寻的很远很远,有时竟会久久地偏执在一个问题上:它们为什么会破碎了呢?是不是因为碗内的文字引起了官吏们的不满,而被蛮横敲破?还是在躲避战乱的逃难途中摔倒碰碎……
金临汝窑白地黑彩书道字碗
这只“天下太平”四字碗,口沿处有两大块缺损。口径约15.2厘米,高约5.8厘米,圈足直径5.7厘米,足高约0.6厘米。微弧腹,侈口,土黄色胎。全器满施白色化妆土,内壁满釉,釉下褐彩纹饰为中部两周弦纹,上粗下细,弦纹内行书“天下太平”四字。字体轻盈秀丽,稚朴清新,决非一般窑工所书。四字中间有五个长条形支钉痕。外壁光素无纹饰,上半部施釉,下半部 ... 白色化妆土。圈足成形与元代均瓷碗相似,足内侧向外斜削,中间有乳钉突起;白色透明釉微微闪黄,玻璃质,开细片,手感柔润如玉。据上述特征推断,该碗 ... 年代为金、元时期,应是河南扒村一带民窑所烧。
另只“道”字碗,口沿处也有两块不小的缺损。口径约15厘米,高5.8厘米,圈足直径6厘米,足高0.8厘米。弧腹、侈口,土灰色胎。全器满施白色化妆土,内壁满釉,釉下黑彩。中上部为一圈韭菜叶般宽窄的弦纹,弦纹内行书一醒目的大字“道”。从“道”字的运笔走势上可以看出,写字者熟知书家法则。其笔力轻重缓急控制自如,字体架构平稳,笔划圆润而强劲,很有些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书法韵味(由此可见书法名家对民间书风的影响)。碗外壁施釉不及底,但因垂釉结成的泪痕较多。圈足修制得干净利落,白釉浑浊,不开片,据上述特征推断,该碗 ... 年代为金、元时期,应是河南临汝一带民窑所烧。
瓷器上以文字作装饰,或诗词,或警语,或吉祥单字,早在唐代湖南长沙窑的制品上就已大开先河,此后宋代磁州窑的制品上更是普及,至金、元时已为瓷器必不可少的装饰手法。金代中原地区,战乱频繁,人民颠沛流离,饱受动乱之苦。他们无不渴望稳定安宁,这些心中的渴望,通过窑工中的秀才书写在碗上表达出来。仰首青天,青天有“道”;俯身大地,大地有“道”;顾盼人世间,人世间也有“道”。这个“道”就是要“天下太平”,百姓衣食无忧,安居乐业。由此可见天下是否有“道”,是否“太平”,实实在在是写在黎民百姓的碗里的,写在碗里所盛有的内容上,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就是两只金代残损之碗上的文字价值所在,它不但承载着昨天,也告戒着今天,警示着明天。
金临汝窑白地黑彩书道字碗(底足)
金临汝窑白地褐彩书天下太平碗
金临汝窑白地褐彩书天下太平碗(底足)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