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抗日战争随枣会战前夕,李宗仁综合所得情报,判断日军此次西犯,其主力将沿襄花公路西进,作中央突破后,直捣襄阳和襄樊。

抗日战争随枣会战前夕,李宗仁综合所得情报,判断日军此次西犯,其主力将沿襄花公路西进,作中央突破后,直捣襄阳和襄樊。 李宗仁决定「 ”在敌军主力所在的襄花公路(襄阳至花园)上布一陷阱,预备来一个诱敌深入的歼灭战。”具体设想是:待汤恩伯部抵达桐柏山之后,用正面防御部队把日军诱至随枣地区,然后汤恩伯部「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自桐柏山冲出,一举截断襄花公路,会同正面我军,将敌人包围而歼灭之”。 李宗仁这一作战计划的重要前提是:让汤恩伯打冲锋。 汤恩伯即刻发了脾气。 汤恩伯的第三十一集团军,是蒋介石绝对嫡系的一支战略别动队,之所以被调入第五战区,是因为这里扼守着进入四川的门户,如果让日军长驱直入便可直接威胁重庆。 因此,虽然调到了第五战区,可汤恩伯并不是来为李宗仁打头阵的,而是要作为总预备队使用的。 长期与桂系勾心斗角的蒋介石也知道,只要汤恩伯到了第五战区,李宗仁肯定会让他承担最重要的作战任务,而李宗仁也会为他的部署找到最合理的借口,因为汤恩伯部是当时中国军队中极少数的精锐之师。 于是,蒋介石三令五申:没有得到 ... ... 会的批准,第五战区不得擅自动用汤恩伯的部队。 第五战区参谋长徐祖贻专门打电报给军令部次长刘斐,称随县、枣阳南靠大洪山,北依桐柏山,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守住这两个要点,中国军队于南北东西皆能进能退;一旦守不住,不但会增加以后作战的困难,且因襄河以西不产粮食,第五战区的数十万军队「 ”将成饿殍”。 目前第五战区部队兵力单薄,不得已时是否可以动用汤恩伯的部队?还是无需死守随县、枣阳要点以保存实力?——徐祖贻的意思很清楚:要么可以动用汤恩伯的部队,要么大家都保存实力算了。 刘斐立即回电称:只要保住大洪山和桐柏山,其他要点没有死守的必要,汤恩伯部绝对不能轻易使用。为了堵住第五战区的嘴,蒋介石专门从第一战区将下辖两个军的孙连仲部调给了李宗仁。 李宗仁不死心,见到汤恩伯时还是把他的设想说了,谁知李宗仁话未说完,汤恩伯便说:「 ”不行,不行,你不能胡乱拿我的部队来牺牲!”李宗仁解释道:「 ”你以桐柏山为后方,有什么危险?”汤恩伯不再搭理李宗仁,竟然「 ”拂袖而去”。 李宗仁不禁感叹道:「 ”在任何战争中,当前线危急之时,部将不听主官约束而擅自行动,都是犯法的。可是抗战期中,所谓嫡系的中央军如胡宗南、汤恩伯等,皆习以为常。当时作战区司令长官的困难,也就可以想见了。” 汤恩伯有足够的胆量「 ”拂袖而去”。 因为即使在抗战期间,蒋与桂系之间的矛盾依旧存在。 来源:冷历史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标签:李宗仁抗日战争中国近代史历史太平洋战争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