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李泰又以汉王李元昌事恫吓与李元昌交好的李治,李治将此事告诉...,而被废的李承乾也坦承自己谋反是因为李泰对太子位有所图谋。以二人为辅政大臣。与此同时,从原有登记地区逃往其他地区而成为不登记、不纳税的占地者的流民占有令人不安的比例。唐太宗...的第三子,母杨妃是隋炀帝之女。可以明显看出,...对于这个儿子还是赞赏有加的。...的第十八个儿子叫什么?
... 的儿子又叫什么?
你说的是哪个儿子?下面是他的儿子们:
常山王李承乾(母长孙皇后)
楚王李宽(母不详)
郁林王李恪(母隋炀帝女杨妃)
濮王李泰(母长孙皇后)
庶人李佑(母阴妃)
蜀王李愔(母隋炀帝女杨妃)
蒋王李恽(母王氏)
越王李贞(母燕妃)
高宗李治(母长孙皇后)
纪王李慎(母韦妃)
江殇王李嚣(母燕妃)
代王李简(母不详)
赵王李福(母杨妃)
曹王李明(母杨氏)
唐太宗 ... 哪个儿子当的皇帝,叫什么
唐太宗 ... 的第九子李治继承皇位。
贞观二年(628年)六月庚寅,李治出生于长安东宫的丽正殿。贞观五年(631年),被封为晋王。贞观七年(633年),不到任所而接受并州都督之职。
唐太宗晚年,由于宠爱第四子魏王李泰,而导致太子李承乾与魏王一方争夺储位。贞观十七年(643年),由于李承乾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结果事情败露,李承乾被废黜。
唐太宗打算立四子李泰为储君,李泰许以唐太宗将“ ... 子传弟”,表示将来将皇位传与胞弟晋王李治。李泰又以汉王李元昌事恫吓与李元昌交好的李治,李治将此事告诉 ... ,而被废的李承乾也坦承自己谋反是因为李泰对太子位有所图谋。
于是 ... 下定决心,带着李治驾临两仪殿,在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等重臣面前因为诸子诸弟争位之事而欲拔剑 ... 。长孙无忌等出面阻拦,表示晋王李治可立为储君。同年四月七日,唐太宗亲驾承天门,下诏立李治为皇太子。唐太宗每次上朝,常令李治在旁边,让他观看自己决断各种政务,有时候让他参加议事,唐太宗多次称赞他的才能。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驾崩于终南山的翠微宫。二十七日,以礼部尚书、兼太子少师、黎阳县公于志宁为侍中,太子少詹事、兼尚书左丞张行成为兼侍中、检校刑部尚书,太子右庶子、兼吏部侍郎、代理户部尚书高季辅为兼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太子左庶子、高阳县男许敬宗兼礼部尚书。
二十八日,李治回京。六月一日,高宗即皇帝位,时年二十二岁。六月十日,诏令其舅父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英国公李勣为开府仪同三司。以二人为辅政大臣。
扩展资料
唐高宗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全国人口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的360万户,增加到永徽三年(652年)380万户。李治统治后期的显著特点是持续多年的歉收。咸亨元年(670年),谷物严重短缺,致使 ... 禁止酿酒。7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歉收、洪水、干旱、虫灾和饥馑接踵而来,一直达到危机的程度。
永隆元年(680年),粮价之高,前所未有,唐 ... 认为高物价是流通货币过多的结果,因此大量减少铸造新币,对私铸的惩办也比以前更加严厉。与此同时,从原有登记地区逃往其他地区而成为不登记、不纳税的占地者的流民占有令人不安的比例。李治是在经济和财政危机依然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去世的。
虽存在这一系列问题,但唐高宗的 ... 仍提出了控制物价的措施,并取得部分成功,它们后来继续使用于整个唐朝。 ... 周期性地从自己的中央谷仓中拿出谷物以低价卖出,调露元年(679年)甚至用谷物换回私铸钱。更重要的措施是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在部分重要城市进一步发展常平仓,
永徽六年(655年),京师成立了常平署,在物资供应充分时以高于当时市价的价格买回商品,物资短缺时再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卖出,使物价浮动保持在一定限度内。后来每个州都设立了这种粮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治 (唐高宗)
... 的第二个儿子叫什么?
... 一共有十四个儿子:
皇太子李承乾(母长孙皇后)
楚王李宽(母不详,早薨)
吴王李恪(母隋炀帝女杨妃,文武兼备,唐太宗一度考虑立李恪为太子,但遭长孙无忌反对。唐高宗即位后,长孙无忌为专权,对李恪和其同母弟李愔展开迫害,两人被控谋逆,双双被害)
魏王李泰(母长孙皇后)
齐王李佑(母阴妃,后废为庶人)
蜀王李愔(母隋炀帝女杨妃)
蒋王李恽(母王氏)
越王李贞(母燕妃)
高宗李治(原为晋王,母长孙皇后)
纪王李慎(母韦妃)
江殇王李嚣(母燕妃,早薨)
代王李简(母不详,早薨)
赵王李福(母杨妃)
曹王李明(母李元吉妻巢剌王妃杨氏)
... 的第三个儿子叫什么?
唐太宗 ... 的第三子,母杨妃是隋炀帝之女。有同母弟蜀王李愔。其子四人:李仁(李千里)、李玮、李琨、李璄。据史料记载:从《旧唐书》的“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类己。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和《新唐书》的帝曰:“公岂以非己甥邪?且儿英果类我,若保护舅氏,未可知。”可以明显看出, ... 对于这个儿子还是赞赏有加的。在 ... 的儿子中,李恪是最像唐太宗的,也最有文韬武略,且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至于当时的国舅长孙无忌,更是视其为眼中钉,假如不是他当时强烈反对李恪当太子,恐怕唐朝的历史都要改写。等到李治登基,长孙无忌掌权,后来的事态发展就越来越朝着不利于李恪的形势发展,后来其凭借手中的权势,先谋立太子李忠,后又相继冤 ... 了吴王李恪以及流放江夏王李道宗。 史载:永徽四年二月初二,李恪在长安自尽,年约三十四岁。 至此,长孙无忌由此扫清了独揽朝政的一切障碍。至于后来武则天当权后,如法炮制,陷害国舅长孙无忌谋反,那是后话,不再细说。唐朝的宫廷可谓是血雨腥风,只要和权力沾上点关系,很少有人能全身而退。
... 的第十八个儿子叫什么?
唐朝皇帝 ... 的第十八个儿子叫什么名字!?
子
常山王李承乾(母长孙皇后)
楚王李宽(母不详)
郁林王李恪(母隋炀帝女杨妃)
濮王李泰(母长孙皇后)
庶人李佑(母阴妃)
蜀王李愔(母隋炀帝女杨妃)
蒋王李恽(母王氏)
越王李贞(母燕妃)
高宗李治(母长孙皇后)
纪王李慎(母韦妃)
江殇王李嚣(母燕妃)
代王李简(母不详)
赵王李福(母杨妃)
曹王李明(母杨氏)
女
襄城公主
汝南公主
南平公主
遂安公主
长乐公主(母长孙皇后)
豫章公主 比景公主
普安公主
东阳公主(母长孙皇后)
临川公主(母韦贵妃)
清河公主李敬
兰陵公主李淑
晋安公主
安康公主
新兴公主
城阳公主
合浦公主
金山公主
晋阳公主李明达(母长孙皇后)
常山公主
新城公主(母长孙皇后)
... 好像只有13个儿子
... 的儿子叫什么
唐太宗有十四个儿子:皇后长孙氏生恒山王李承乾、濮王李泰、高宗李治;杨妃生吴王李恪、蜀王李愔;阴妃生庶人李祐;燕妃生越王李贞、江王李嚣;韦妃生纪王李慎;杨妃生赵王李福;杨氏生曹王李明;王氏生蒋王李恽;后宫宫女生楚王李宽、代王李简。 说到他的儿子,这些贵胄绝大多数不成器,下场也很可悲:其中3个被 ... ,3个 ... ,3个早夭。1个被“幽闭”,两个被废为“庶人”尔后又被流放。
唐太宗的大儿子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承乾秉性聪明,武德三年,封恒山王。太宗即位,为皇太子,时年八岁。不想成年后喜好声色,漫游无度。但他怕太宗,就大耍两面派,当着太宗,言必忠孝;退朝返宫,便与群小亵狎。他有足疾,怕因此被废,深嫉受太宗喜爱的魏王李泰。后来,李承乾甚至想谋老子的反,被人告密,系狱当死。“帝诏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瑀、李绩、孙伏伽、岑文本、马周、褚遂良杂治,废为庶人,徙黔州。十九年死,帝为废朝,葬以国公礼。”(《新唐书·太宗诸子》)唐太宗有鉴于此,曾下了一道诏书:“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窥望者,两弃之,著为令。”(《新唐书·太宗诸子》)实际上,这不过是一纸空文。
第2子楚王李宽,出继给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薨,无后,国除。
第3子吴王李恪,是隋炀帝女儿杨妃所生。武德三年,封蜀王,十年,改封吴王。李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肖己,欲立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长孙无忌(文德皇后的哥哥)的反对。长孙无忌看到外甥承乾、李泰都完了,想立另一个外甥即太宗第九子李治。后来,无忌辅立李治后,就借口“谋反案” ... 李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在 ... 的儿子中,数李恪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却死于冤狱。
第4子李泰,武德三年,封宜都王。四年,进封卫王,贞观二年,改封越王,授扬州大都督,十年,改封魏王,心怀夺嫡之计。于是太子和魏王双方各树朋党,想下毒手。太子李承乾被 ... 后,李泰也被“幽闭”起来,后改封泰为顺阳王,迁居均州的郧乡县。贞观二十一年,进封濮王。35岁就死了。高宗永徽三年,薨于郧乡,年三十有五。
第5子李祐,武德八年,封宜阳王,其年改封楚王。贞观二年,改封燕王,十年,改封齐王,授齐州都督。他整天与小流氓鬼混,尤其爱好打猎。长史屡谏不听。太宗怪长史辅导无方,换了敢于犯颜直谏的权万纪任长史。贞观十七年,李祐派刺客 ... 了权万纪,发动叛乱。结果李祐事败,赐死于内省,贬为庶人。国除。
第6子李愔,贞观五年,封梁王,十年,改封蜀王、益州都督。田猎无度,不避禾稼,深为百姓所怨,屡次为非作歹,是个浪荡公子,太宗怒曰:“禽兽调伏,可以驯扰于人;铁石镌炼,可为方圆之器。至如愔者,曾不如禽兽铁石乎!”贬为虢州刺史。高宗永徽四年,李愔被废为庶人,死于流配地巴州。
第7子李恽,贞观五年,封郯王,十年,改封蒋王、安州都督。纵情享乐,使州县不堪其劳。唐高宗上元元年,有人诬告李恽谋反,惶惧 ... 。
第8子李贞,贞观五年,封汉王,十年,改封越王、扬州都督。“颇涉文史,兼有吏干”,然“人伏其才而鄙其行”。后来与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反武(则天)失败,服毒自尽。
第9子李治,贞观五年,封晋王。就是后来的唐高宗,虽贵为天子,却把大权拱手交给武则天。后来李氏宗族被武氏大加 ... 戮,不能不说是高宗的昏聩所致。
第10子李慎,贞观五年,封申王,十年,改封纪王。虽然聪明好学,可惜是个懦弱无能的胆小鬼。越王李贞劝其反武,他不肯“同谋”,可武则天还是 ... 了他。
第11子李嚣,贞观五年封江王,六年薨,谥曰殇。
第12子李简,贞观五年封代王,其年薨,无后,国除。
第13子李福,贞观十三年封赵王,十八年,授秦州都督。虽得善终,却平庸无能。
第14子李明,贞观二十一年封曹王。在太宗晚年,与庶人串通谋反,贬黔州,被都督逼令 ... 。这显然是得到太宗暗示或认可的。
总计14人中,除李福、李治外,竟有12人“死于非命”!
《旧唐书》的作者谈及太宗诸子,感叹道:“子弟作藩,盘石维城。骄侈取败,身无令名!”
无能的李治继位,娶了父亲的才人武则天,他们的儿子几被武则天 ... 光!唐改元为周。我看很有点是老天对 ... “ ... 兄弟黜父亲”的报应。从这个角度看, ... 算不得是个好儿子好兄弟,也算不得是个好皇帝。因为他的道德不足为后世表。
封建王朝家天下的宗法制度,尽管规定了嫡长传世等一套办法,但它却无法保证皇位的和平过渡。觊觎皇位,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相互残 ... ,这是许多皇室后代死于非命的重要原因。“骄侈”二字,更是促使这些人堕落的重要原因。封建制度规定了这些“龙种”的特殊地位。李承乾8岁便被立为太子,成为东宫之主。东宫内,有文臣听他支配,有武士为其鹰犬,有妃嫔供其淫乐。有一次他竟说:“我作天子,当肆吾欲;有谏者,我 ... 之, ... 五百人,岂不定!”(《新唐书》)封建帝王们原想以这些特权来抬高儿子们的地位,以便巩固家天下的统治,结果却事与愿违,走向反面。
在中国的封建帝王时代,何止 ... 如此,刘邦是个大皇帝吧,他的儿子又怎么样?不也被吕后砍瓜切菜般收实!其后的几次“王乱”更是使汉朝元气大伤。
唐太宗的14个儿子分别是什么结局?
谈起皇家事,先从后宫起,大多数是后宫争宠、王子争帝。唐太宗作为一代帝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开辟了前所未有的贞观盛世,也为了中华民族留下了灿烂的文化。作为开明的君主,他同时也对自己的十四个儿子教育、安排做了详细的规划,但也最终还是由于权利熏心,没有避免篡位、自相残 ... 的局面。
唐太宗总共有十四个儿子,其结局各不相同,以下是其十四个儿子的结局:
1.李承乾
李承乾,唐太宗长子,字高明,为“太子”。由于刺 ... 老师,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起兵逼宫,最终失败。其结果在唐太宗的保全下被判充军到黔州。
2.李宽
李宽,唐太宗第二子,被过继给唐高祖李渊第五子李智云承继香火,早薨。
3.李恪
李恪(619-653年),唐朝宗室,唐太宗第三子,是唐太宗与隋炀帝之女杨妃之子。由于进房遗爱谋反案中,李恪被长孙无忌诬陷致死。神龙元年(705年),李恪 ... 昭雪,追赠司空、并重新以亲王礼改葬。升元三年(939年),南唐烈祖李昪追谥李恪为孝静皇帝,庙号:定宗。
4.李泰
李泰(619年—653年),字惠褒,小字青雀,唐太宗第四子,母长孙皇后,封为魏王。由于喜欢书画技艺,深得唐太宗喜爱。唐太宗为了让几个儿子共存,将其分配到均州之郧乡县,最后死于陨乡
5.李佑
李佑,唐太宗 ... 第五子(?-643年),母阴妃,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以”谋反罪”贬为庶人,赐死,葬以国公礼,国除。
6.李愔
李愔,唐太宗 ... 第六子。是唐太宗与隋炀帝之女杨妃之子,封为“梁王”。因”房遗爱谋反案“牵连到同母亲兄吴王李恪,连坐,废为庶人,流放巴州。咸亨初(670年),复其爵土,赠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谥曰悼。
7.李恽
李恽,(?674年),唐太宗 ... 第七子,唐高宗李治异母兄,母王氏,封为蒋王。公元674年,转箕州刺史。录事参军张君彻诬告李恽谋反,高宗派使者调查,李恽惶遽 ... 。唐高宗知道实情后,斩张君彻,追赠李恽司空、荆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8.李贞
李贞(627年-688年10月12日),唐太宗第八子,母燕德妃。官至太子太傅,被先后封为汉王、原王、越王。武则天当政时,李贞因起兵失败而饮毒自尽。
9.李治
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中国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 ... 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嫡三子。李承乾、李恪被废后,唐太宗为避免皇子自相残 ... ,由于李治性情较为和善,重亲情,因此将其封为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10.李慎
李慎(628年-689年),唐太宗 ... 第十子,生母韦贵妃。贞观五年(631年)进封申王,贞观十年(636年)改封纪王,食邑八百户。此后多次封秦州都督、襄州刺史,唐高宗即位后食邑加至一千户。垂拱四年(689年),越王李贞起兵推翻武则天政权,李慎受牵连下狱,后被流放领表,又说巴州,途中逝世。享年61岁。
11.李嚣
李嚣(?-632年)唐太宗 ... 第十一子,燕德妃所生。631年,李嚣封江王,公元632年去世,谥号殇。无后嗣,封国江国废除。
12.李简
(?—631年),唐太宗 ... 第十二子,生母不详。李简进封代王后逝世,无子女。
13.李福
李福(634年—670年),唐太宗 ... 第十三子,生母杨贵妃。贞观十三年(639年)进封赵王,累加秦州都督、右卫大将军、梁州都督等职。咸亨元年(670年)去世,赠司空、并州都督,陪葬。
14.李明
李明,唐太宗第十四子,妃元氏,母亲杨氏原是巢剌王李元吉之妃。显庆年间,授梁州都督,后历任虢州、蔡州、苏州三州刺史。诏令继巢剌王李元吉后。永淳年间,因为和废太子李贤通谋,降封零陵王,贬至黔州。在武后的授意下,都督谢佑逼李明 ... ,后来唐高宗哀悼弟弟,将黔州官僚全部免职。景云元年(710年),将李明灵柩运回京师,陪葬昭陵。
以上是唐太宗十四个儿子的最终结局,希望能够解决大家疑惑。
唐朝 ... 儿子叫什么名子
唐太宗 ... 哪个儿子当的皇帝,叫什么?
第9子李治,就是后来的高宗。
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 [1] ,即唐高宗(649至683年在位),祖籍陇西成纪,628年出生于长安。唐朝第三位皇帝,字为善,唐太宗 ... 第九子,嫡三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与唐太宗嫡长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为同母兄弟。
... 有14个儿子。按惯例,立太子以长,余为王,这是李唐“家天下”的基础,可是非嫡长子立为太子的也代不乏人。 ... 自己便非长子。因而,皇帝的所有儿子总是处于一种极为特殊的地位。而结果呢,这些天潢贵胄绝大多数不成器,下场也很可悲。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