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民国早期的名人,是否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是一个重要的尺度。孙中山有三个最得力的心腹,其中有两个是掌权方面的得力助手,即廖仲恺和朱执信。另外一个,则是...上的得力助手,他就是号称粤军第一名将的邓铿。比如标志中山先生革命生涯开始的黄花岗起义,邓铿就是策划组织和领导的核心人物之一。

作者:枪骑兵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说到民国的名将,人们说得最多的恐怕是黄埔军校出来的将领。其实在黄埔军校之前,还有一大批前辈,他们大多出身保定军官学校、云南讲武堂甚至日本陆士军校等老牌 ... 院校。黄埔军校成立的时候,这些将领很多都已经成为军中的大佬,系黄埔生的教官或者长官,甚至不乏蒋某人的前辈。 民国早期的名人,是否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是一个重要的尺度。如果参加过,不用问,大多是元老级的人物。如果还是核心人物,必是孙中山的左膀右臂。 孙中山有三个最得力的心腹,其中有两个是掌权方面的得力助手,即廖仲恺和朱执信。另外一个,则是 ... 上的得力助手,他就是号称粤军第一名将的邓铿。 邓铿这个人,相信知道的人不多,这主要是因为他成名早,去世也早,所以在历史上知名度有限。不过,如果说说他的部下有哪些后来成为名将,大家就相信此人地位确实非同一般。比如李济深、邓演达、张发奎、叶挺、 ... 、蒋光鼎、蔡廷锴、薛岳、陈诚、吴奇伟、罗卓英、陈济棠,这些名将大员,都是邓铿一手提拔栽培的,可见邓铿不愧是中山先生的 ... 统领。 邓铿,广东梅州人,出生于1886年,比蒋某人仅大一岁,可是他的资历却不是蒋某人能企及的。邓铿是中山先生同时期的战友,不仅参与了中山先生早期领导的一系列革命,而且还是核心策划、领导人物。比如标志中山先生革命生涯开始的黄花岗起义,邓铿就是策划组织和领导的核心人物之一。 要知道,中山先生起初革命的时候,根本无人看好他,甚至认为他「 ”不知死活”「 ”蚍蜉撼大树”。可是,当时家境富裕的米行小老板邓铿,不仅要跟随他革命,而且敢于将自家米行拿来做联络地点和起义指挥部,这在当时是株连亲族的死罪。但邓铿说:「 ”为了革命,我敢毁家舍业!”正是这种义无反顾的勇气,邓铿深得中山先生的信赖。 后世评价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时,往往认为他因为手中缺乏军队而屡屡失败,其实这是有误的,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其实掌握着一支不容忽视的军队的,那就是粤军。 清末民初的广东,由于出国留洋谋生的华侨众多,所以经济基础较好,革命力量也最大。别的不说,旧中国的广东地区私枪、私人武装,就是最集中的地区。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起义总是在广东地区爆发和酝酿的原因。 在这样的基础上,广东诞生了一支军费粮饷武器装备都很强的粤军。粤军有十万人规模,但邓铿觉得鱼龙混杂,就在此基础上,精选出2万人,组成粤军第一师,并自任师长。他努力将这个师打造成「 ”模范军”,邓演达、叶挺、 ... 等人,都出自第一师。可以说,粤军为革命培养了第一批军队将才。 中山先生后来起家,依赖的就是这支粤军部队。当时中山先生面对广西桂系军阀(旧桂系)的威胁,邓铿率领粤军第一师,大败了桂系军阀,才巩固了广东。如何不出意外,邓铿必然是日后国军第一统帅的最佳人选,蒋某人根本不可能撼动他的地位。 邓铿的意志还很坚定,他不同于其他一切为了谋私利的旧军阀。当时很多军阀的主要谋利途径是走私 ... 、军火,这都是邓铿最为痛恨的。广东地区是 ... 危害最久最深的地区,两次 ... 战争都在广东爆发,几乎将国民带入万劫不复的危险境地。作为一个革命者,邓铿坚决让 ... 泛滥。 可是,粤军另一主要领袖人物陈炯明,却是积极以走私 ... 扩充实力的人物,邓铿对他势必形成阻碍和威胁。 有人善意提醒邓铿,不要因为 ... 得罪太多人,毕竟 ... 是当时的军阀普遍认同的扩充军费途径。阻断了这些人的财路,会遭到他们的毒手。可是邓铿不以为然:「 ”我如果怕死,当时袁世凯收买我,我就应该答应了!我做事光明磊落,不怕小人背地里暗算!” 一次,他一下子扣押了陈炯明200多担 ... ,全部一把火烧了。这下子可捅了马蜂窝。陈炯明可是广东最大军阀,他早就对中山先生阳奉阴违了,后来干脆「 ”炮打总统府”。邓铿此举完全得罪了他,他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1922年3月23日,邓铿刚刚从港岛回来,在火车站准备乘坐迎接他的汽车时,突然从人群里蹿出两个刺客。他们掏出 ... ,冲着邓铿连开几枪,然后扬长而去。邓铿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于黑枪之下,时年仅36岁! 邓铿死后,被中山先生追赠为陆军上将,并将每年3月23日定为「 ”殉国纪念日”,足见中山先生对邓铿的器重和哀思。
本文标签:孙中山黄埔中国近代史历史军阀黄埔军校广东中山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