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若一去不回头,则今生恐不能彻悟了!于是玄则当下打破迷情,彻悟也。故在法眼听来即能识其不真,未悟也。有时开悟的因缘很难说,同一问同一答,并非法眼金口,而是疑情一起,口说而破,法眼禅师就像助手,而玄则接手来将虚空一击,粉碎虚空!>大悟是由小悟修来的,顿悟是由渐悟修来的,之所以言顿,是以顿悟的那一当下,前后凡圣之别,如此迅速而言顿的。
法眼宗为我国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以法眼文益(885~958)为宗祖。师出于南宗青原行思之法系。文益夙参于罗汉桂琛禅师,于后唐清泰二年(935)得心印,其后历住崇寿院、报恩禅院、清凉大道场,盛倡禅道,吴越王钱氏亦归依之。法眼文益禅风繁兴一时,法道虽四布,仍以天台德韶之门庭最荣,以永明延寿为首,有长寿明彦、五云志逢、报恩永安、光庆遇安、齐云遇臻等百余人。永明延寿初于天台国清寺行法华忏,后移永明大道场接化徒众,撰有宗镜录百卷、唯心诀一卷,彰显佛法要诀,又着万善同归集,提倡禅净共修,世人媲美为慈氏下生。高丽王光宗尝受其感动而致书执弟子礼,又高丽之僧来习者亦多,得法者有三十六人,法眼禅风乃得流布海东。本宗于宋初极盛,中叶以后则渐衰而至绝法脉,其间不过百年,然于高丽犹兴盛不衰。本宗在教学上之最大特征,为强调禅旨与净土思想之融合。以下是法眼禅师的一则公案。>法眼禅师住清凉寺时,监院为玄则,但玄则从未上禅室小参。>法眼禅师一日问道:则监院何不来入室?>玄则云:和尚有所不知,某甲(自称)于青林师虔处有个入头(悟境)>法眼云:汝试为我举看看。>玄则道:某甲一日问青林,如何是佛?>青林云:丙丁童子来求火。>法眼云:青林回答甚为精辟。不知你有无会错意,你当时的体会说来听听!>玄则道:丙丁属火,以火求火,就好像某甲本是佛,又到处觅佛似的!>法眼听后道:监院果然会错意了。>玄则听后相当愤怒,没得到法眼认可,于是就离开清凉寺,渡过江水而去。>法眼禅师则说:此人若能回头,则可在吾之座下开悟。若一去不回头,则今生恐不能彻悟了!>玄则于路途中自忖云:法眼和尚也是领五百众僧的善知识,当不会骗我才是。>玄则遂回清凉寺再参法眼禅师;>法眼见之云:汝尔但问我,我为汝答即是;>玄则便问:如何是佛?>法眼答道:丙丁童子来求火。于是玄则当下打破迷情,彻悟也。>我想佛教徒内,应当无人不知汝即是佛的道理!伟大的世尊于二千五百年前,夜睹明星而悟时,第一句话即是一切众生皆俱如来智慧德性……..。吾之师公淳浩上人,最爱提醒人一句话:一等人,听第一句话。看来一等人终是世间稀有啊!吾在台时经常于法会时,提这件事,但是很少人能会意。其实悟道之人,应该明白世尊第一句话已将三藏十二部经宣讲完毕,而后所有经教也不离此一句。>但可怜的是当今佛教徒,真有人能懂得此句?吾在中国仅遇曼石居士一人,佛法在中国已沦为光说不练境地,前日得幸一游宝光寺,时常就是听到那些游客道:佛在心中!>可惜心在哪里却没有人深究!心中有佛,又何妨礼佛?所谓内外一如也.如玄则禅师颇有慧根,于青林座下即懂得我即是佛之理,可惜没透过第七意识之分别,即有了分别就是凡夫。故在法眼听来即能识其不真,未悟也。有时开悟的因缘很难说,同一问同一答,并非法眼金口,而是疑情一起,口说而破,法眼禅师就像助手,而玄则接手来将虚空一击,粉碎虚空!当下必然梵音法音宣绕,大地六种震动,十方诸佛放光。>大悟是由小悟修来的,顿悟是由渐悟修来的,之所以言顿,是以顿悟的那一当下,前后凡圣之别,如此迅速而言顿的。>诸位善知识,要将自已法眼打开,将世俗眼闭上,慢慢体会佛经的奥秘,或许下一个顿悟的故事,就是你.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