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蒋超是集文史学家、诗人、教育家、书法家于一身的僧人,酷嗜书法如命,“见人屏壁间一字可喜,必钩勒藏之”。(见上海美术出版社1981年版《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他的行楷,深得晋代五羲之、唐代赵孟的笔意。他在文史方面撰著较多,除前已述外,尚有《蒋说》2卷、《峨眉山志》18卷、《绥庵诗稿》1卷、《论史百篇》、《儒家辨统缉稿》、《华阳山山传》,还参加过编修八卷本《峨眉县志》的工作。其中尢以《峨眉山志》和《绥庵诗稿》影响较大,为善本之珍,前者还为《四库全书》所收录。

峨眉山有志,始于清初武英殿大学士胡世安(-1663年,安处静,号菊潭,四川井研人)所撰之《译峨籁》,但该书失之过略,多有阙失。康熙十一年(1672)夏末,蒋超回到萝峰庵,着手撰写《峨眉山志》。白天,他拄杖跋涉考察山中诸刹,夜晚则孤灯危坐披览峨眉史籍。芒鞋棕笠,一肩云水,搜奇探险,见洞必入,逢巅几陟,胼胝竭蹶,艰苦备尝,终于撰成了有史以来第一部完整的《峨眉山志》。该书凡18卷,分为卷一星野,卷二形胜,卷三寺观,卷四高僧。卷五神仙,卷六万物,卷七典籍,卷八古迹,卷九棗十七艺文,卷十八志余,总计136084字。囊括了东晋至清初的七十二座庵、三十八座寺、十五座堂、十五座楼、十三坐亭、十二座阁。条目井然有序,史料详略得当,学术价值很高,是宝贵的峨眉山人文史料,向为海内外学者所重视。

为《峨眉山志》作序者皆一时达官名流,如都御史、巡抚傅作楫,布政使李辉祖,都御史姚缔虞,按察使曹熙衡,布政使金隽,在府何源浚,峨眉知县潘之彪等。

布政使金隽在为《峨眉山志》写的序言中,说蒋超“陟险侥,霄汉,求歌词之遗踪,访烂柯之故地,探紫洞之清奇,撷香客之真胜。凡古刹、名泉、琼草、奇树、怪鸟、异兽,靡不寓诸目而不得于心。顾山志之示悉,散佚而莫记之者,从而辑之。”大意是说:蒋氏 走遍了山中的所有名刹,登临了所有的险峰,深入山洞,驻足名泉,阅读古碑,观察珍禽异兽,浏览奇花异草,访问僧人、道士、山民和香客实地考察,尽可能做到资料的真实全面。

知府何源浚在序言中也说蒋超广采博披,精心考究,“殚心毕力,广搜博谋,曷克臻此,其有功于峨眉者大矣”。

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熊尚弼纂修《四川总志 》时,曾指出:“蜀人但一山一水之奇,下至祠墓之类,必强求一人一事以实之。凡山名凤者,则曰曾有凤凰鸣此山;水名马者,则曰曾有龙马见(现)此水;或溪或崖名老君者,则曰老子之所经也,……举此数端,其他怪诞可知矣”。(见《四川总志·考异》提出编志修史应该料事求是,不能妄引和虚夸。蒋超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他不搞有闻必录,单纯追求离奇和趣味。他认为,编志修史与撰写“随笔”、“志异”、“民间文学”等不同。他牢牢掌握这样的原则棗“志以征信,不可贪图怪异,捃摭(音搜集)成编。如上林橘柚,芳洲杜若,取快一时,贻讥千古。凡禅宗仙伯,非确在峨眉修真养性及投筇飞锡过化此方者,不敢妄入,”(见《峨眉山志·凡例》)峨眉山初为道家仙山。东晋著称作《抱孙子》中,就有关于峨眉仙家的记载。北宋时期(960-1127)年,峨眉山道教臻于极盛,被列为道家第七洞天,此后逐渐衰落,而早已植根于峨眉的佛教蓬勃兴起。迨至清末,道教终于结束了它在峨眉山的历史,佛教弥漫全山,晨钟暮鼓,此起彼伏地回荡于清流翠岭。由于这一特殊的历史原因,山中流传着一些荒诞不经的玄谈怪论,如不加分辨,不予选择地收录,就会成为任意杜撰的儿戏,遭到后世的讥笑。蒋氏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奋发不息的精神,凭着渊博的学识,过人的智慧和锦绣般的文才。完成了《峨眉山志》。填补了峨眉山历史上的空白,功以当世,名垂后代,诚呆希踪先贤,比肩古德矣!

1971年,台湾著名考据校勘学家沈云龙教授主编《中国名山胜亦志丛刊》大型类书进,特将康熙二十八年(1689)初版的《峨眉山志》影印出版。

《绥山诗稿》是蒋超的诗集,其中的诗大部分写于出家以后,绥山乃峨眉山旧名。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1618-1683年)在《<绥庵诗稿>序》中说:“虎臣天才爽敏,刻意好古,匠心独远,环瑰深拔,不肯一语近人。”清初诗坛领袖吴伟业(1609-1671年)对蒋超的诗亦极为推崇。清中叶四川著名才子李调元(1734-1802年,曾官广东学政)在《怀蒋太史虎臣》一诗中吟道:“弹指三生悟夙因,木天(指翰林院)我亦过来人。能从大海翻身出,只有苏州蒋虎臣。”

蒋超在学术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清初最著名的朴学大师孙奇逢(1585-1675年)在嵩洛遇蒋超,互相研讨理学,对蒋氏的卓越见解十分佩服,慨叹:“不可失此人!”清中嚅的沈德潜(1673-1769年)、彭端淑(约1699-1779年)、潘飞虎、王荫槐、张维屏(1780-1859年)等学界名流,亦对蒋超十分叹服!

蒋超之皈依佛教,所奉行是的摩诘居士虽居家处,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对佛教的信仰建立在理智、慧解、疑悟之上,故其入佛发乎自然,出乎本心,没有一丝一毫的勉强。可见智慧越高,越易拼写受佛教教义。儒家讲三不朽,即立功、立德、立言。蒋超居萝峰庵不到两年,却完成了八种著述,自成一家,藏之名山,供后人吟诵观览。以有限的时间,充分发挥了人生的价值。康熙十一年(1672),工部主事、四川乡考官郑日奎到伏虎寺拜望蒋超,为其精神所感动,油 然生起弃官入禅之意,他在《访华阳山人于伏虎寺志别二首》中说:“自怜事名场,苦未谢羁束。宦情本疏淡,世故奈牵连促。”知府刘玺在《寄怀华阳山人》一诗中亦说:“愧我平生无道气,晓钟痴坐名利关。”抱怨自己误落尘网之中,居官碌碌无为。可见蒺超出家对文人官吏的影响。

清代对于佛教的政策,几乎完全是沿袭明代的。是太祖元璋早年出身僧侣,了解教团内幕,对教团有意加以整顿。洪武三年(1370),他召集各地长老,规定寺院分为禅、讲、教三类,要求僧众分别专业。凡离群索居,远离大众修行的为禅僧,从事教理研究的为讲僧,修行经忏的为禅僧。按这一标准衡量,则蒋超属讲僧无疑。他对佛教理论的阐释集中在《蒋说》和《峨眉山志&middot;志余》二书中,他在书中匡正了清初许多人盲目投禅,信仰不坚而产生厌恶僧侣,斥其为寄生虫的偏见,也给一些无心向学,靠经忏为生的僧侣敲响了警钟。

清初僧人能诗者较多,而知名的却寥寥无几,仅成鹫、晓青、元玉、宗渭、贯之、行密、永宣、两山、海明等十数人而已。蒋超历经乱世,后又举业进入仕途,故其心境不同于一般人,其文不拘守八家准绳而尽情发泄,其诗直抒胸臆,无雕摹拟之陋习,故国之思和悲悯众生之情跃然纸上。其《金陵旧院》一诗,被人传诵不衰,为诗者所推崇,诗云:“锦绣歌残翠黛尘,楼台已尽曲池湮。荒园一种飘儿菜,独占秦淮旧日春。”当时法南战乱初定,六朝金粉之地的南京一片废墟,抚今思昔,悲从中来,比计较之酣歌秦淮纸醉金学的游玩之乐的作品,其情韵自然要高出许多。且以小见大,静中有动,动得自然。又如《文殊院》诗:“紫玉屏风敞佛筵,诸峰如笏上青天,偶来山寺空无主,惊起白猿松际眠。”描写山寺经明末战乱,凋零不堪,昔时的香火鼎盛,如今已不复见,静中有动,迷离幽邃,清澄飘逸。蒋氏性情潇洒,逍世外,遍历山水,目之所寓,辄得于心,吟哦成诗。其以名山大川为行乐,以古今胜迹为题材,以明心见性为指归,这便是他作为诗僧的特色所在。从其诗作《冬季月杪从沂州早发宿青驼寺时多寇警》、《金陵旧院》、《春日郊行有感》、《差官行》、《宿峨眉山伏虎寺》(“……功名傀儡场中物,妻子骷髅队里人。只有君亲无报答,生生常自祝能仁。”)来看,都是观照入神,是自由性灵的抒发,包含了对空灵意境的追求。

清初中重西南的临济高僧丈雪通醉(1610-1693年,成都昭觉寺第一代方丈)在《送华阳山人游峨眉》诗中写道:“万里瞿发杖挹春,峨眉天半一闲身。俯观沙界如枣叶,犹是游人眼上尘。”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蒋超敞屣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磊落情怀。

这位“华阳山人”(“华阳”乃四川的古称)撰成《峨眉山志》后,因久病,于康熙十二年(1673)春前往成都治疗,病情稳定后,返萝峰庵静养,不幸于是年秋逝于庵中,享年四十九岁。其至交可闻海源遵照他生前遗愿,将其安葬在萝峰庵附近,长与秀水名山,松涛鸟鸣为伴。

蒋超隐居峨眉山时,曾寄书与其好友王十祯,云:“身是峨眉老僧,故万里归骨于此。”蒋超去世时,王氏正在成都主持乡试,惊闻噩耗,悲不能禁!抚今思昔,回忆两人一起的时光,不能胜情!大经完毕,他即专程到萝峰庵蒋氏墓前凭吊,挥泪书五律一首以挽之。诗云:

“西清三十载,久病一迁官。 忽忆峨眉好,真忘蜀道难。

法云清浩荡,春雪气高寒。 万里堪埋骨,天成白玉棺。”

蒋超临终时,将《峨眉山志》手稿交给可闻海源保存。可闻海源乃丈雪通醉之徒,他将这一手稿呈送四川按察使曹熙衡,在曹氏的大力支持下,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将《峨眉山志》木版肇木印行世。道世十四年(1834),峨眉县令胡林秀(字生,广东鹤山人,进士)又对此书加以样订。民国二十三年(1934),现代净土高僧印江法师(1861-1940年)又对该南进行重修,由叶恭绰题签后出版发行。诸版本中,以道光十四年(1834)修订版为最佳,美、日英等图书馆均视为珍本。

蒋超(现代)

中国 *** 优秀党员、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湖南省军区原副军职顾问蒋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3年8月28日19时40分在长沙逝世,享年78岁。

蒋超同志,1925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市,1940年4月参加新四军,1943年10月加入中国 *** ,历任战士、学员,新四军第三师特务营文化教员、副指导员、指导员,新四军第三九四团副教导员、教导员, *** 第一三二师教导大队副政委,三九四团副政委,三九五团政委,人民 *** 第四十三军一三二师三九四团政委,四十三军政治部组织处长,海南军区政治部组织处长,一四四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湖南省军区后勤部副政委,湖南省军区国防工业政治部主任,长沙警备区政委,四十一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湖南省军区副军职顾问,1987年离职休养。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62年晋升上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 *** 独立功勋荣誉章。

蒋超生平简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 ”老司机”李白,带火了中国多少地方? | 中国自驾地理

    -这是自驾地理的第234篇原创主文-一、大唐第一「”老司机”李白李白到底是个诗人还是旅行家呢?在古代,应该说是从荷马开始,旅行者(流浪者)中都盛产诗人、诗歌,他们有个专有名词叫做「”行吟诗人”。李白出生在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碎叶城,那他到底是不是...?吉尔吉斯斯坦国土范围图,红圈位置就是碎叶城,图by《中国自驾地理》我认为他不是李白的出生地,是唐朝时期的中亚地区。原住民国家是「”昭武九姓”,算是唐

  2. 追忆布衣书画大师李琼久

    追忆布衣书画大师李琼久●钟情艺术艰苦探索李琼久,笔名九翁、九公、九躬、会宗堂居士、离垢园客人,斋名“永好堂”,1907年12月21日,诞生于五通桥区蔡金乡的一富裕家庭。李琼久戏说这是“赴京赶考”。1980年7月25日,嘉州画院在乐山大佛寺隆重成立,李琼久为院长。11月9日,他却因长期的劳累而住进了医院,10日上午,一代大师李琼久终因心肌梗塞而与世长辞,享年82岁。这是李琼久的人生格言。

  3. 峨眉山的朝山香会

    峨眉山的朝山香会“峨眉香会”是延续了200多年的峨眉山佛事旅游活动,是外地人有组织地到峨眉山朝山拜佛的盛会。但朝山香会毕竟是群众性的佛事旅游活动,虽然哥老会不再插足其间,但朝山香会仍然延续不断。这时,各地的朝山香会便由当地寺庙的当家和尚为引香。到峨眉山朝山人数逐年增加。每年端午节后,由十几个或几十个中年男女组成的朝山队伍便陆续前来峨眉山。

  4. 峨眉山“巧遇”神秘游僧

    直到下山再次巧遇与他讲话那会儿,才开始慢慢回忆头两天的经历。神秘游僧当时一副毫无表情的侧面造型也一直定格在脑际。末学不知道神秘游僧法号,当时也没打听。照完之后,怎地与其他几位闲语间,神秘游僧何时走开,怎样离开了视线都居然没有注意。

  5. 佛教故事:康熙峨眉求长生 普贤妙语 ... 贪官

    峨眉十方普贤造像据说清朝康熙皇帝到了晚年,到处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听说峨眉山上的普贤菩萨非常灵验,就去参拜峨眉山。康熙大吃一惊,说:“你怎么认得我?难道你就是活普贤不成?”康熙听了很高兴,忙问:“普贤在不在这里,土地知道吧?”康熙耽心普贤菩萨不愿见他,就化装成老居士的样子,到了昭觉寺。“我找活普贤。”

  6. 高僧故事:一代猛将遁入佛门 禅武双绝感化畜生

    淡然大师在历代高僧中较有传奇色彩,明代小说《禅真逸史》以淡然大师为核心人物,前二十回作为主角,后二十回退居幕后,堪称全书灵魂人物。峨眉山的高僧中有一位出身将军的,一身武功,这就是淡然大师。后到南朝,梁武帝封为妙相寺副住持、普真卫法禅师,因与住持钟守净不和,晚年辗转到峨眉山中峰寺修住,并扩建中峰寺。生彼莲花,逍遥无已。

  7. 康熙寻访“活普贤” 追问长生药管用吗?

    康熙大吃一惊,说:“你怎么认得我?难道你就是活普贤不成?”康熙听了很高兴,忙问:“普贤在不在这里,土地知道吧?”这时,普贤菩萨则变成一个和尚从寺里走出来,康熙上前合掌问道:“师父您知道活普贤在哪儿吗?”普贤菩萨又变成一位老居士从后殿走出来,康熙迎上去问道:“老居士,你见到活普贤了吗?”“我找活普贤。”

  8. 神匠一夜建造传奇殿堂 无梁无瓦竟用大锅封顶

    万年寺无砖殿在峨眉山万年寺里有一座砖殿,高近三丈,宽约二丈有余,全殿没有用一根梁柱,也没有用一片瓦,从上到下,全都是用砖砌成。殿顶象一口圆圆的铁锅盖在上面,所以大家都叫它“锅儿顶”。在锅儿顶上,还竖了一个红色宝顶。佛像体态丰润,肃穆庄严。四周壁龛里,有众佛围绕,殿内穹顶,饰以飞天。从前,峨眉山上来了师兄弟两个木匠,他们都是神匠鲁班的徒弟。

  9. 三霄娘娘是谁?三霄娘娘显圣惨案

    三霄娘娘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三霄娘娘在汉族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前信士求儿女,都要拜三霄娘娘所以现也有人称三霄娘娘为送子娘娘或送子奶奶。现今紫霄宫父母殿内供奉有三霄娘娘。三霄娘娘显圣惨案在风光秀丽的峨眉山上有个三霄洞,这里曾是供奉三霄娘娘的佛门胜地。当时,成都《新新新闻》周刊还以《峨眉山三霄洞惨案,三霄娘娘显圣,七十余人丧生》为题,报道了这一震惊巴蜀的惨案。

  10. 历史上的《峨眉山志》与佛教文化

    乐山大佛峨眉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绵远的峨眉山佛教文化不能不体现于山志及其编纂过程之中,无论编志者是否信仰佛教。《译峨籁》可谓一部山志,现存各种《峨眉山志》均收录其自序和金之俊等人的序文。

随机推荐

  1. 梦见和女演员拍照

    周公解梦梦见和女演员拍照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和女演员拍照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唯美的qq说说爱情语句-感人的情话

    别等不该等的人,别伤不该伤的心。习以为常的关心,才是最大的爱情。谈恋爱,是两个人相互权衡比重。考验彼此的明暗人性,考验时间中人的意志与自控。

  3. 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在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虽然有的已在地下长眠,可是他们的英雄事迹却永记在人们的心中。  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他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呢?近百年来,这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每个人都持着...

  4. 给花蛤焯水,需要加盐吗?这一步做错了,花甲会腥味浓,肉质不嫩

    花蛤,我们小时候在海边经常捡到过,但只是拿它的壳来玩,并没有想到要吃它。但如今花蛤却成了一种很火爆的美食。

  5. 当好莱坞的魅力在当地的百货公司出售时

    如果一个女人在1932年寻找一件晚礼服,她很有可能会考虑一件特别的礼服。地板的长度,白色的欧根纱装饰有蓬松的pompom袖子和一个起皱的褶边,是多年来流行的“it”服装,在时尚界掀起了轩然...。这件礼服的灵感来源于电影明星琼·克劳福德(JoanCrawford)在米高梅(MGM)热播剧《莱蒂·林顿》(LettyLynton)中的造型,是服装设计师阿德里安·格林伯格(AdrianGreenberg

  6. 梦见别人打架流血

    周公解梦梦见别人打架流血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别人打架流血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梦见善待俘虏_周公解梦梦到善待俘虏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善待俘虏好不好

    做梦梦见善待俘虏好不好?梦见善待俘虏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善待俘虏的详细解说吧。梦中的俘虏,意味着劳累过度。梦见俘虏,表明梦者心中过度疲劳,需要放松心情。梦见自己成为俘虏,提醒梦者要劳逸结合,注意自己的健康。在梦中,善待俘虏很多时候代表着自己对于人权以及一些现实中不能很好行驶的权力的一种期待。犯人梦见善待俘虏,预示著自己将会被延刑。

  8. 实木沙发坐垫的选择 简单介绍几种实木沙发选择

    实木沙发坐垫实木沙发是一种没有污染伤害的家具沙发。是一种对人体没有伤害的实木,很多家长在买沙发的时候都会考虑什么样的沙发是适合儿童的,在这里小编建议买实木做的沙发,因为这种沙发是绿色没有污染的,对于儿童也起保护作用。下面小编来说说实木沙发坐垫的选择要求,坐垫的厚度不能太薄,要选择合适的后度进行...。

  9. 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林清玄一下子都不知道怎样才能形容那种感觉,古董过度拥塞,使人仿佛置身在垃圾堆中。无奈之下,林清玄只好一件一件地鉴赏,并极力地称赞。古董的主人告诉林清玄和他的朋友,自己之所以选择居住在陋巷,是怕引起歹徒的觊觎。也许“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这样的生活,才是我们最应该向往的生活。

  10. 冯唐是什么人?敢于进谏,留下了冯唐论将的故事

    冯唐是西汉文帝时人。冯唐任汉文帝的中郎署长。>冯唐是多年的老郎官,年事已高,还未得到升迁。冯唐讲说他的身世。汉文帝得知冯唐祖籍是代地,就是同乡!所以他才召见冯唐,询问为什么有了廉颇、李牧不能用。冯唐一一道出了原委。>冯唐当时只是一个小郎官,但他有高度的爱国热情,敢于向汉文帝进谏,汉文帝则虚心纳谏,于是中国历史上就留下了冯唐论将、文帝赦魏尚的故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