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说到唐武宗灭佛,很多人都觉得很奇怪,觉得佛教看起来人畜无害,为什么堂堂大唐的统治者要对其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毁灭运动呢?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要了解这场运动的缘由,就让我们先来粗略地了解一下佛教吧。佛教传入中国大约是在西汉末年,它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魏晋以前为输入时期,东晋南北朝为传播时期,隋唐为兴盛时期。东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门阀世族统治阶级的提倡下,获得了广泛的传播。皇帝、贵族和世族官僚大都信仰佛教,印度僧人佛图澄、鸠摩罗什先后被后赵石勒、石虎和前秦苻坚尊为国师。

南朝梁武帝更是一个十分虔诚的教徒,他尊佛教为国教,并曾三次舍身出家为僧。所以,这个时期佛教寺院大量兴建,僧尼空前增多。北魏时,佛寺多达3万余所,出家僧尼达200余万人。南朝梁武帝时,仅建康一地,就有佛寺500余所,僧尼10万人。

而且这些佛教寺院都拥有独立经济,占有许多的土地和劳动力,形成了特殊的僧侣阶层。到了唐朝,佛教的发展更加兴盛,元和十四年是开塔的时期,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宫内供养三日。韩愈听到这一消息,写下《谏迎佛骨》,上奏宪宗,极论不应信仰佛教,列举历朝佞佛的皇帝"运祚不长","事佛求福,乃更得祸"。但韩愈没能阻挡宪宗迎佛骨,还险些丧命。

到了晚唐时期,整个社会的佞佛程度已经进入了癫狂状态,由于当时的政策规定佛教寺院土地不输课税,佛教僧侣免除赋役,很多人为了逃避繁重的服役,于是大量劳动人手都出家为僧。僧人数量急剧膨胀,寺庙也迅速扩建,大量占用农田土地。渐渐地,佛教的势力发展到了能够与中央政权相抗衡的地步。灭佛的原因 晚唐时期,很多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了佛教发展势头的不对劲,以及佛教发展对国家的危害。

因为僧侣大都不事生产,为游食之士,且免除赋役,而越来越多的劳动人手加入佛教,国家的农业生产遭到了破坏,国家财政税收大大减少。同时,寺庙的扩建,也大大地占用了农业用地,且不少侵占了地主的利益,因此僧侣阶层与地主阶层的矛盾日益扩大。而且,佛教的发展也影响到了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发展,道教遵奉老子李聃为道教鼻祖太上老君,而唐朝统治者也是李姓,统治者常常用道教来彰显自己的权力是上天赋予的。所以打压佛教的发展也是势在必行。

「 ”灭佛”经过 公元841年,唐武宗会昌元年,六月庆阳节,刚做上皇帝不久的唐武宗李炎设斋请僧人、道士讲法,只赐给道士紫衣,并下令僧人不得穿着。一个明确的信号已经发出了:新皇上并不喜欢佛法,很快,在武宗为帝的短短六年时间里,一个接一个的对僧人们发难的敕令由皇帝签署、发布。从这开始佛教的灾难开始接踵而至:会昌二年(842年),武宗在道士赵归真等的劝说下,令天下僧尼中犯罪和不能持戒者尽皆还俗,行咒术、妖术等者同禁,私人财产全部「 ”充入两税徭役”,仅京城长安一地就有3459人还俗,而佛寺仅留慈恩、荐福、西明、庄严四寺。会昌四年七月,敕令毁拆天下凡房屋不满二百间、没有敕额的一切寺院、兰若、佛堂等,命其僧尼全部还俗。

会昌三年,唐武宗下「 ” ... 沙门令”;仅因为谣传有藩镇的奸细假扮僧人藏在京师,京兆府在长安城中打 ... 而死的裹头僧就有三百余人。会昌四年,敕令尽拆大型寺院、佛堂,勒令僧尼还俗;会昌五年,唐武宗又对灭佛的成果进行了巩固,勒令全国东西二都可以留寺两所,每寺留僧30人,天下各节度使治所留寺一所,留僧从5人-30人不等。其它寺庙全部拆毁,僧尼全部还俗。会昌五年三月,敕令不许天下寺院建置庄园,又令勘检所有寺院及其所属僧尼、奴婢、财产之数。

四月,下敕灭佛,规定帝都长安只能保留4座寺庙,每寺留僧10人,洛阳留2寺,其余节度使的治州共34州留1寺,其他刺史所在州不得留寺。其他寺庙全部摧毁,僧尼皆令还俗,所有废寺铜铸的佛像、钟磬全部销熔铸钱,铁铸的交本州销铸为农具。到当年八月,「 ”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 [1] 山西五台山的还俗僧「 ”多亡奔幽州”,李德裕召见幽州镇驻京人员说:「 ”五台僧为将,必不如幽州将;为卒,必不如幽州卒。

何为虚取容纳之名,染于人口。”幽州镇节度使张仲武配合朝廷说:「 ”有游僧入境,则斩之。”直到会昌六年,唐武宗逝世,笃信佛教的唐宣宗即位。宣宗即位后即废止了武宗的灭佛政策。

历史上也曾有过多次「 ”灭佛「 ”运动,但此次会昌「 ””灭佛「 ”对佛教的打击无疑是最大的,自此,佛教的发展势头被打压下去了,渐渐地由盛转衰。唐武宗画像 意义 唐武宗灭佛运动,对中华文明可以说得上是一次拯救,因为如果没有此次灭佛运动,任由佛教发展,那么现在中国也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宗教国家。如果中国成为一个宗教国家,那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呢?其实参照当时跟唐朝一样繁盛的 ... 便可知,几乎与唐武宗灭佛同一时期,吐蕃赞普朗达玛也开始了灭佛运动,可惜失败了,朗达玛被 ... ,成为了吐蕃帝国最后一任赞普。于是曾经强大无比,打进过长安,吞并了河西西域,正面刚 ... 帝国的吐蕃帝国土崩瓦解,从此再也没有统一,吐蕃分裂成无数小国混战不休,僧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极力阻止 ... 再出现一个强大的世俗政权,甚至不惜一次次引入外部势力,从蒙古人到满洲人再到英国人,基本都是被僧人们箪食壶浆请进 ... 的, ... 就这样成为了各方势力角逐的战场,在王权与教权无休止的撕逼中, ... 局势动荡不休,生灵涂炭,人口大量减少,文明出现大踏步的倒退,本来向往极乐世界的佛教却把 ... 变成了一个人间的修罗场。

现代的话,也可以参考现在中东乱局。结论 科普这段历史,不是让大家不要信仰宗教,有时候对宗教的信仰,可以在一些时候给予我们强大的精神依托,但是若是对宗教的信仰趋于一种狂热的状态,对异教徒仇视排斥,那便偏离了宗教诞生的初衷。信仰既是伟大的,同时也是可怕的。若是喜欢看有关历史的科普文,可点击关注哦~。

唐武宗灭佛,一场挽救了中华文明的运动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汉尼拔的生平事迹 败汉尼拔的古罗马将领是谁

    罗马帝国和汉尼拔他们之间有着不一样的关系,可以说汉尼拔视罗马帝国为仇敌,罗马帝国也视汉拔尼为心头大患。在汉尼拔小的时候,他就跟随父亲学习...,从小锻炼起来的...才能在后来屡次击败罗马的战役中得心应手。汉尼拔画像那时候的罗马共和国出现内战和动乱,屋大维在最后成了罗马最终的胜利者。他巧妙的运用政治手段掌握了罗马的政权,并建立起罗马帝国。迦太基总共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布匿战争是世界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

  2. 坎尼会战的 ... 价值:坎尼成一种主要的战役模式

    坎尼会战闻名之处除了其对罗马军队所造成的重创外,亦有着现代战争里所难以达成的烟灭战略。二次大战里著名的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这样写道:“如果情况容许的话,每一个将军都寻求在战场上完胜对方,汉尼拔在坎尼会战的完胜使得“坎尼”成为完胜的代名词,在世界各...学院均被详细研读。将敌方完全包围并且歼灭的念头,使得在近一个世纪里(包括腓特烈大帝与小毛奇),众名将皆欲尝试重新创造一次自己的‘坎尼’。”举例来说,之

  3. 汉尼拔是哪个时期的人 拿破仑与汉尼拔比较

    汉尼拔.巴卡是北非古国有名的将士,...与外交能力很强。至今他的...战略仍被许多...家所研究。那汉尼拔是哪个时期的人呢?笼统的说汉尼拔是古罗马时期的人。众所周知,汉尼拔被西方人称为西方战略之父,从这个称呼上就可以得知汉尼拔在...战略上的才能。从战争本身来看,汉尼拔在那个时期远征罗马,创造了一定的辉煌战绩。汉尼拔雕塑他击溃罗马以后重新创立了罗马军队,但是他却没有重新建立西班牙军队。汉尼拔当时以

  4. 坎尼之战:战略之父汉尼拔 ... 生涯的巅峰之战

    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公元前216年6月初_),汉尼拔(Hannibal,247BC-183BC)为解决给养,出其不意攻占了阿普利亚平原上的坎尼城堡,获得大量军需品,罗马人在惊慌之余,对屡战屡败的军队强烈不满,在罗马民众要求胜利的压力下,两位新任执政官艾弥利乌斯和法罗带领罗马大军向坎尼城逼近。艾弥利乌斯主张离迦太基军远一点地方扎营,但求胜心切的法罗更想贴近些扎营,这样会迫使汉尼拔接受挑战。罗马军队采

  5. 坎尼会战后续的发展:汉尼拔最终失败被迫 ...

    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率领军队从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北部,在特拉比亚战役(公元前218年)、特拉西梅诺湖战役(公元前217年)和坎尼战役(公元前216年)中击溃罗马人。坎尼战役之后,罗马人拒绝与汉尼拔发生正面冲突,并逐渐夺回意大利南部的要塞。公元前204年,罗马人在大西庇阿的率领下入侵迦太基本土,迫使汉尼拔回到非洲。公元前202年,大西庇阿于扎马战役击败汉尼拔。战后,公元前19

  6. 坎尼会战的战略研究:汉尼拔如何赢下坎尼会战?

    公元前264年——公元前146年间,罗马与非州北部的迦太基为争夺西地中海霸权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史西地中海霸权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史称“布匿战争”(当时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人),在这场延续100多年的战争中,以第二次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战争一开始,汉尼拨即以惊人的胆略定下了越过阿尔卑斯山脉,从陆地进军意大利的战略。公元前218年4月,汉尼拨率领9万步兵、1.2万骑兵和37头战象,从西班牙的新迦太基城

  7. 楚汉传奇崇信是谁?历史上有崇信这个人吗

    楚汉传奇崇信是谁电视剧《楚汉传奇》中,崇信是秦朝时期的法正大人,他在赵高人授意下...了秦二世胡亥。那么,历史上真的有崇信这个人吗?这个人是怎么死的?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假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赵高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之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

  8. 楚汉传奇中崇信怎么死的?崇信为什么 ... 赵高

    楚汉传奇中崇信怎么死的?崇信作为太监的他其实没什么雄心壮志,只是不希望赵高太得势终日压在他头上,他处处谨小慎微,但总体来说不是坏人,包括后来他敢于在朝廷上刺...赵高,还是有一定胆量的,但说他忠君爱国就过了,毕竟他也是为自己,结果被赵高...了。崇信为什么...赵高?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他

  9. 诸葛亮南征时间 诸葛亮南征的故事

    诸葛亮南征时间在《三国演义》里,最精彩的人设便是诸葛亮——集正义、忠良、聪慧于一身。是大家心目中的“智慧化身”。对于诸葛亮来说,向南征战是一件挺重要的事情,所以,在季汉建兴,也就是公元二二五年春天,诸葛亮亲自率兵向南征战。这次南征也被称为南中平定站,主要是因为当时在南边,有朱褒、高定发起的叛乱,所以诸葛亮最后亲自率大军向南出征,平定南中。诸葛亮平定南中根据上面的说法,我们能够知道,这次战役的起源是

  10. 诸葛亮平定南中用什么策略?诸葛亮平定南中过程

    诸葛亮平定南中用什么策略诸葛亮听到孟获为当地人所信服,便想生擒他。5月,大军渡过泸水,与孟获军战,成功俘虏孟获,诸葛亮带他到营阵观赏,问他觉得蜀军如何,孟获回答他:“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若祇如此,即定易胜耳。(我之前不知你军虚实,所以才战败。现今蒙赐观看营阵,原来只是如此,必定可以胜利了。)”诸葛亮的心意在北方,又知道南人叛乱问题严重,便用马谡提出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

随机推荐

  1. 20世纪初的西部浮世绘:1907-1915年陕西人的家庭合影

    五个中国妇女和她们的孩子。一处府邸里13个中国人的合影。5个中国男人的合影。花园里一对老夫妻和他们的狗。

  2. 家庭里的“四摄法”

    家庭里的“四摄法”尔时,彼佛复告精进行童子:“……童子当知,菩萨摩诃萨具足如来四摄之法。由是法故,菩萨摩诃萨恒处长夜摄诸众生。……所谓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名为四种摄法。”>夜读菩萨四摄法中的“同事”一条:同事,就是置身大众,与众生做朋友、同僚,不间断地为他们说法,成就其利益。

  3. 目連尊者度化五百餓鬼

    一天,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連尊者在王舍城乞食時,遇到五百名餓鬼。到了齋會當天,目連尊者入到禪定當中,想觀察這些餓鬼身在何處?佛陀告訴目連尊者,這些餓鬼被業風吹散,不是羅漢的神通力所能看見的,但是由於設齋供養的功德,令他們罪垢除滅,因此,可仗佛陀之力使之現身。

  4. 微信成语猜猜看太子太师第5关答案 | 历史新知网

    微信成语猜猜看太子太师第5关答案微信成语猜猜看太子太师第5关正确答案:见钱眼开。画面上有张钱币,那个人脸到就睁大睛口笑。

  5. 梦见去拜山_周公解梦梦到去拜山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去拜山好不好

    梦见去拜山是什么意思梦见辛苦爬上高山,将大忙特忙。男人梦见去拜山,四周似乎隐藏着意外事故、临时状况发生的迹象。历史新知关于"去拜山"的数理吉凶宜忌分析:梦见去拜山的梦境分析梦见大狗追_周公解梦梦到大狗追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大狗追好不好梦见大狗追_周公解梦梦到大狗追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大狗追好不好梦见去拜山的吉凶:得部下拥载,及长辈引进,而得成功发展,易得财利、名誉、事业隆昌,长寿少病之兆。

  6. 卸任一个月后,单霁翔重返故宫任职

    故宫博物院新老院长再次「”同框”时,单霁翔又有了新的职务。卸任一个月后,单霁翔重回故宫,受聘为故宫学院院长。今天,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向单霁翔颁发了聘书。长安街知事注意到,聘任书上写着:兹聘任单霁翔任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院长,落款是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生于1954年7月的单霁翔,是江苏江宁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获工学博士学位。单霁翔曾称自己是「

  7. 五百罗汉系列—第327尊-须达那尊者

    第叁佰贰拾柒尊--须达那尊者须达那尊者,佛祖的前世身,转生为湿波国太子。尊者自幼施善,修佛教布施行,曾将国家所有珍宝,包括国宝大白象施于敌国。其父将他流放国外,以使其改过。天神为考查其是否真正乐施好善,化身为一婆罗门僧,将其妻子讨走,他亦毫不后悔。父王闻知,将他接回本国,并赎回他的两个女儿,使其全家团聚。敌国国王闻知,亦回心向善,送回白象,两国和好,从此百姓吉祥安乐。

  8. 播字开头的成语

    第一个字是以“播”字开头的全部成语及解释:播弄是非——挑拨是非。播穅瞇目——散布糠屑以迷人目。比喻被外物蒙蔽而迷失方向。播糠瞇目——撒播糠秕瞇住别人的眼睛。比喻外物虽小,但造成的危害却很大。

  9. 【羸薾】的意思是什么?【羸薾】是什么意思?

    唐·独孤及《为李给事让起复尚书左丞第四表》:「猥以羸薾之质,谬衔出疆之命。」宋·苏轼《与郭功父》:「某下痢虽止,尚羸薾也。」羸薾的拼音léiěr羸薾是什么意思羸薾léiěr瘦弱疲惫。

  10. 证严上人:散播爱心聚福业

    一九九九年四月间,因种族问题所引发的南斯拉夫战火,已使数十万的科索沃人民被迫离开家园,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人间的悲剧多么令人心痛!大王国家战争,中至种族屠...,小至社会人心道德沦丧。都是“人心”混乱造成的。因此三十多年来,我一直发愿要净化人心、祥和社会,提倡人人付出一分爱以凝聚善业,如此,天下才能无灾无难。希望人人的爱心能“动”起来,凝聚成一分大爱,形成吉祥的福业而化解未来的灾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