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1675年4月20日,清朝政治人物,学者刘于义出生。康熙十四年刘于义出生于江苏武进。刘于义的做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百姓的疾苦。网络配图雍正四年刘于义出任仓场侍郎。自身清正廉洁的刘于义不吃这一套,并对此加以严厉整顿。刘于义严格检查出、入米的数量,并随时抽查余米定数,不给倒买倒卖者任何可乘之机。雍正八年刘于义调任吏部侍郎。在任上,刘于义奉命同侍郎牧可登一道,到山东检查赈灾情况。
1675年4月20日,清朝政治人物,学者刘于义出生。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进士,初任庶吉士,散馆后任翰林院编修。雍正元年(1723年)刘于义入值南书房,随后任侍讲学士。康熙十四年(1675年)刘于义出生于江苏武进(今属常州市)。刘于义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中进士,初任庶吉士,散馆后任翰林院编修。在任编修期间,其所撰写的文稿很符合皇帝的心意,备受嘉奖。雍正元年(1723年)刘于义入值南书房,先是担任中允一职,随后任侍讲学士,并出任山西学政,主管一省教育工作。刘于义在山西任职期间,发现山西没有过多的粮食储备,所以每至青黄不接之时,百姓就要忍饥挨饿。看到这样的情况,刘于义上疏雍正帝,奏请每年从耗羡中拿出四万两白银,用于在太原、平阳、潞安、大同四地买米贮仓,于春天评价卖给缺粮食的百姓,到了秋天再买入一定的粮食。雍正帝命令时任山西巡抚伊都立视当地情况酌情办理。刘于义的做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百姓的疾苦。网络配图雍正四年(1726年)刘于义出任仓场侍郎。然而仓库官吏以次米偷换好米,并将好米盗卖进而赚取私利,这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积习。自身清正廉洁的刘于义不吃这一套,并对此加以严厉整顿。刘于义严格检查出、入米的数量,并随时抽查余米定数,不给倒买倒卖者任何可乘之机。一时间,仓场多年的陋习弊病得以彻底整治。雍正八年(1730年)刘于义调任吏部侍郎。在任上,刘于义奉命同侍郎牧可登一道,到山东检查赈灾情况。到了山东之后,刘于义认真核查各项赈灾进展,并同时任山东按察使唐绥祖一道,弹劾济南知府金允彝袒护邹平县知县袁舜裔亏空一案,最终二者都受到相关制裁。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