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佛号舍掉,你拿什么跟弥陀感应道交

佛号舍掉,你拿什么跟弥陀感应道交止:以善缘心,心一境性,诸三摩地,悉皆摄为“奢摩他品”。——《菩提道次第略论》独处空闲,作意思惟;复即于此能思惟心,内心相续作意思惟。如是正行多安住故,起身轻安及心轻安,是名“奢摩他” 。——《解深密经》念佛的内容是有止、有观的,我们把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内涵,把它加以说明。其实整个修行,你一定要对道次第有一个很清楚的分明,第一步怎么走,第二步怎么走,你才能够有成就的。我们先看止的体性。“以善缘心,心一境性,诸三摩地,悉皆摄为 『奢摩他品』 。”这个“止”就是要有两个条件:第一个“以善缘心”,要以善法为因缘。就是说必须要跟无贪、无瞋、无痴相应,这是第一个条件。如果你很专注的做一件事,但是这件事是跟烦恼相应,这样子不是三摩地,不是“奢摩他”,一定是要无贪、无瞋、无痴,这是第一个条件。第二个“心一境性”,你要使令内心安住在一个所缘境界上,不能使令它向外波动,就是心只能够安住在一个所缘境。有这两个条件,在因地有这两个条件:一个是以善缘心;第二个心一境性。它的果地功德呢「诸三摩地」。这个「三摩地」是印度话,翻成中文叫「等持」,这个等就是平等。我们这一念心面对所缘境的时候,能够保持明了寂静、寂静明了,不昏沉、也不掉举,我们内心要昏沉,就太沉默了,要是掉举,就太浮动太浮了,太高太低都是不平等。现在我们把这一念心调到中道,也不太高,也不太低,明了而寂静、寂静而明了,明静而住,这是平等。这还不够,要持,这个持就是摄持,使令它能够相续,平等持心、于一境转,使令这种平等的境界,依这个念力的摄持,使令它能够相续安住叫做持。不是只有一剎那,要相续的安住,这个就是等持,这个就是三摩地的内涵,就是奢摩他。前面的以善缘心、心一境性是因,三摩地是果,这是《菩提道次第略论》的简单解释。我们再看《解深密经》,它解释的清楚,分成三段:先看「独处空闲」修习禅定的条件,这个是讲到修行的环境要独处 「空」 ,就是这个地方,不要有太多杂音,这个「闲」,不能有太多的杂务,你这个地方经常办法会,一下子又噪音,一下子又事情,东跑、西跑的,你不能修禅定,因为初学者心思本来散乱,一定要有一个空闲的环境,这第一个。「作意思惟;复即于此能思惟心,内心相续作意思惟。如是正行多安住故。」这个是讲 ... ,这个 ... 有两段:先看第一段「作意思惟」。这个「作意思惟」就是善取所缘境的相貌。就是我们这念佛的人,你一定要在心中,把佛号的相貌清楚分明的显现出来,这是修持的第一个。因为你要心一境性,这个境界所缘的境界,一定要清楚分明的显现,如果你是观想、观像,也是一样,要把你这个所观的佛像,在心中清楚分明的显现,这第一个、善取所缘境的相貌。第二个「复即于此能思惟心,内心相续作意思惟。」这个时候,要不断的重复,把前面所取的所缘境相貌,在心中重复的安住,一次又一次的安住,有妄想起来,再重新再拉回来,「内心相续作意思惟」。这样子要做多久呢?「如是正行多安住故」,前面取得所缘境以后,重复、相续的作意思惟,这件事情不是一天、两天,要多安住。这个多安住要从两方面来说:第一个要专,你的所缘境不能经常变动。你今天念了佛,持名一段时间;第二天又去观想、观像;第三天改成观心,观察这一念心即空、即假、即中。你所缘境经常变动,你什么时候得三摩地呢?什么时候呢?这不可以的。就是你一定不能够随便换题目,你在修止之前,经过你的抉择,你知道这是你的真实归依处,决定以后不要换题目,一定要专。第二个要能够勤。你定课要不间断,每天要做的,不是做三天,打七天佛七就算了,不是!每天要做,今天做、明天做,相续的做下去,「如是正行多安住故」。你这样子做呢,在心中就会有不同,就创造出一种功德出来。「起身轻安及心轻安,是名『奢摩他』」所以得到奢摩他的功德就是轻安乐,特别的调畅、特别的轻松、特别的寂静安乐,这个就是奢摩他的功德,身心的一种轻安三昧乐。这个是修止。这个修止,以净土法门来说,一句弥陀念诵听,十句成片三三四,心于所缘专一安住;心于所缘相续安住,这个 ... 跟「止」是一致的。但是这个地方,我们净土的止,跟一般的止又有点不同,一般的难行道的止,主要的是「息」,出息、入息,以这个息为所观境。这个「息」怎么说呢,就是从鼻子把气吸进来到肚脐,这个就是叫做一个息,再把这个肚脐的气吐到鼻孔,这个叫做出息。一般的难行道就是以这个出息、入息,去观察这个息,当他的所观境。而这整个过程当中,没有一种归依的心,只是以息当作一种摄心方便,所以他得定以后,那个六妙门:数、随、止、观、还、净,他到最后「数、随」到「止」的时候呢,数息随息,到「止」就把这个息给舍掉了,他内心明静不动,这个息就舍掉了,他要弃舍所缘境的。而我们念佛人不同,我们是以万德洪名为所观境,乃至于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他不舍所观境,这个要记住,你把佛号这个所观境舍掉,你拿什么跟弥陀感应道交呢?善导大师说为什么念佛呢?它是称合弥陀本愿故,随顺佛陀的圣教故。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第十八要我们十念必生,佛陀在《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要我们持名,这个是合乎娑婆世界的教主、合乎阿弥陀佛的一个圣教量,所以念佛人,有些人念佛念到最后,他有一点功夫,他觉得佛号干扰他,把佛号舍弃掉,你这个佛号舍弃掉,不是净土法门,不是净土法门,所以这个地方要注意!因为它是一个万德洪名,它是一个清净法界,不像这个息,它是一个杂染五蕴,不同,所以这个地方要清楚。 ... 是一样,但是有一种信愿不同。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佛号舍掉,你拿什么跟弥陀感应道交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毛巾清洗消毒的 ... 怎么洗才最干净

    毛巾清洗消毒毛巾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人都有好几条毛巾。又是否重视到了毛巾的更换和清洗...?那么毛巾正确的清洗消毒...是怎么的呢?首先,洗毛巾最简单的...就是丢进水里煮,这也是懒人最喜欢用的...。最后,给毛巾消毒最天然的...便是太阳照射。还要注意毛巾应3-5天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洗,长时间不清洗消毒的毛巾中有很多细菌,使用后不利于脸部皮肤的健康。

  2. 梦见踩石头过河

    周公解梦梦见踩石头过河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踩石头过河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女性护肤食品多吃能养颜防衰老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拥有好脸色一直是众多女性的追求。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能将食物和皮肤紧密联系,让女人吃出好脸色?日前,专家为广大女性推荐了10种要女人“看好”的食物。NO.1西兰花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能增强皮肤的抗损伤能力,有助于保持皮肤弹性。NO.2胡萝卜胡萝卜有助于维持皮肤细胞组织的正常机能,减少皮肤皱纹,保持皮肤润泽细嫩。

  4. 梦见盘头梦到盘头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盘头好不好

    做梦梦见盘头好不好?梦见盘头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盘头的详细解说吧。梦见盘头,是个吉梦,代表上天赐予你财富和机会。梦见自己盘头,感情即将出现较大的变化,今天的你要小心观察伴侣的情绪才是。梦见看演出梦到看演出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看演出好不好梦见别人给盘头,你在工作或学业上的不满也许会在今天来个大爆发也说不定呢,你的唠叨也许会一直下去。

  5. 同流合污成语故事_成语“同流合污”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成语】同流合污 【拼音】tóngliúhéwū 【解释】流:流俗;污:肮脏。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 【成语故事】 孟子有一次同他的学生万章谈起:孔子很厌恶那些八面玲拢,惯会奉承讨好的人。这种人虽然在乡里被称作好人,但实际上是言行不符、伪善欺世的伪君子...

  6. 不可揆度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bùkěkuíduó【解释】揆:音‘葵’度:音‘夺’揆度:估量,揣测。指无法推测。【出处】《淮南子·兵略训》:“能治五官之事者,不可揆度者也。”【例子】【相关】百度“不可揆度”

  7. 梦见馄饨是吉兆 梦见馄饨将发生什么事 – 周公解梦

    西汉扬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饼谓之饨”,馄饨是饼的一种,差别为其中夹内馅,经蒸煮后食用;若以汤水煮熟,则称“汤饼”。古代中国人认为这是一种密封的包子,没有七窍,所以称为“浑沌”,依据中国造字的规则,后来才称为“馄饨”。在这时候,馄饨与水饺并无区别。那么,梦见馄饨将发生什么事?梦见馄饨,吉兆,家庭会和睦幸福。病人梦见吃馄饨,身体会很快康复。梦见捡到结婚戒指梦见结婚戒指有什么寓意–周公解梦

  8. 巨浪正在冲击西海岸。这就是原因。

    乔治亚大学大气科学项目主任、《福布斯》气象科学作家马歇尔·谢泼德写道,这些风是以阿拉斯加湾为中心的低压系统造成的。由于低压系统的位置,这些风可以在数百英里外形成巨浪,然后将它们撞向西海岸。这些危险,谢泼德写道,延伸到活动范围,而不仅仅是在这些巨浪中玩耍或冲浪。谢泼德写道,只要靠近水面,在岩石、防波堤或海滩上玩耍,人们就有可能被特别大的海浪卷进汹涌的大海。

  9. 只当一天总统的艾奇逊

    美国历史上任期最短的总统是大卫·赖斯·艾奇逊,他于1849年5月4日当了一天美国总统。那一天,上一任总统彼尔克的任期已经满了。>因为时值星期天,新当选的总统扎查利·泰勒决定到下星期一再就职。>所以,根据继承总统职位的顺序,参议院临时议长艾奇逊接替了总统职务。>当人们问及他在担任总统期间干了些什么时,他说因为国会的工作已使他精疲力尽了,所以他在担任总统期间一直在睡大觉。

  10. 司马懿留下一道难题,400年后让唐太宗头痛不已

    不过,司马懿辜负曹家重托,叛主自立,也落下千古恶名。他在世时做过一件事,产生极为恶劣后果,几乎成为一道无解难题,让四百年之后的几个皇帝吃尽苦头,连唐太宗...这样才干超群的有为之君,都为此事伤透脑筋。贞观十九年,也就是司马懿平定公孙渊四百余年后,唐太宗御驾亲征,亲率六军,兵出辽东。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