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明知无力回天,静观魏吴相争不好吗?诸葛亮为何执意要北伐文章由小马哥说历史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感谢你的阅读蜀汉可以说是三国士族势力最弱的地方,土地兼并状况也并不是最严重,孔明严刑峻法保证了蜀汉中央集权,可以充分调动资源人力。蜀汉强大的蜀锦生产外销能力保证了经济来源,攻取陇右有夺丝绸之路,促进蜀锦销量,壮大经济,削弱曹魏,进取求变之现实目的,所以北伐绝不是非理性的行为。蜀汉时期,诸葛武侯专门设
明知无力回天,静观魏吴相争不好吗?诸葛亮为何执意要北伐 文章由小马哥说历史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感谢你的阅读 蜀汉可以说是三国士族势力最弱的地方,土地兼并状况也并不是最严重,孔明严刑峻法保证了蜀汉中央集权,可以充分调动资源人力。蜀汉强大的蜀锦生产外销能力保证了经济来源,攻取陇右有夺丝绸之路,促进蜀锦销量,壮大经济,削弱曹魏,进取求变之现实目的,所以北伐绝不是非理性的行为。蜀汉时期,诸葛武侯专门设定了一套被称为蜀科的律法来治理蜀汉,这套律法究竟如何,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但管中窥豹,蜀汉时候发行过一种名为直百钱的货币,重量相当于五铢钱的六、七倍,却被规定其价值相当于五铢的百倍,并且随时局变化,直百钱开始逐渐变轻变细。从现有的记载看蜀汉还有一套监督商业的制度来规定物价有利于官府,曹魏的军屯确实残酷,但蜀汉的高压统治也未必比曹魏差,或许正因如此,蜀汉才能以远逊于曹魏的国力数次北伐,还获得了一定的优势。
像刘邦从蜀地夺得天下固然有其本人能力,但也有运气的因素,不像诸葛亮碰到的对手就没一个是好对付的。三国时期打仗是军户的工作,诸葛亮北伐前期对曹真是劣势,但击败曹真之后,再打司马懿就是蜀汉压着曹魏打了,蜀汉是战略攻势,消耗的资源远比曹魏少。诸葛亮真是没办法了,前期不推塔等人家后期发展起来了真的是更没得打。乘着自己还有输出的时候带队友输出几波可能还能打乱对方节奏,以攻代守。
队友太弱,线上全崩,团战勉强五五开,甚至还有马谡这种猪队友,丞相也很无奈。论战争潜力蜀汉绝对最弱,仅凭人口这点就跟其他两家没法比。如果众志成城也不至于最后的地步,关键是地方小还搞内斗,丞相不拼了命地干,凭着绝世的智慧和创业元老的微信是干不了什么事的,慢性死亡而已。丞相一死,姜维便是独木难支,很快被一波打死就是明证。
诸葛亮手下的将领除了姜维和魏延少数外真没几个人能用,对手又是和自己旗鼓相当的司马懿,真正的好机会像后来的辽东公孙渊和高平陵之变,还有司马昭篡权,这几个曹魏政权几次重大内乱又全都没碰上,真的只能说,丞相的运气实在是不好。司马懿对付一个蜀地尚且气喘吁吁,无可奈何,司马晋末年被五胡追着打一点都不奇怪,外强中干的典型。曹魏的疆域特点是东西幅员广、南北战线长。秦蜀、荆襄、江淮三大方向都要防守(对北方诸胡和西域也不可能完全放松)。
即使军力再多,能集中在一个方向上的兵马还是有限的。武侯如果能夺得关陇,就还原成了西南西北一体化的秦昭王时期的秦国。到那时蜀汉南北幅员广,对相当于三晋燕齐合体的曹魏腹心可以发动多线攻击,曹魏不好防。蜀国的南中,云南贵州一带所谓的南中地区,当时是在所谓的南中大姓和夷帅手里,他们这些人未必听蜀汉政权的调令的,也未必要给蜀汉交赋税,所以南中虽然在蜀,但蜀在这里只是设了一个徕降督府府羁縻统治,所以这群人能不能算蜀国的一份战力,其实还是有待商榷的。
然后就是屯田,不要低估屯田,因为屯田制自曹操创立以后,历代王朝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的制度。屯田的目的不是为了让这群人给国家当农奴,而是这批人以士兵的身份在这里搞生产,这样军队可以自产军粮而不费国家,反而还能补贴国家,像元的军户制,明的卫所制,清的绿营兵,都有类似的功能。刘禅还真不是诸葛亮的猪队友,反而是诸葛亮的最佳助攻。因为只有刘禅敢真放权给诸葛亮,从而使诸葛亮避免诸葛恪之类的悲剧。
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不是不善 ... ,而是他个人的健康。以曹操之神武,郭嘉之善谋,在官渡之战后也花了七年才平定河北;刘备取益州,花了四年,精锐尽出,"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式攻取汉中(汉中只是一个郡),花了三年。诸葛亮北伐除第一次北伐错用马谡的败绩外,基本上都是压着魏国打,不但攻取了武都,阴平二郡,连兵团副司令级别的张郃也被击毙,但老天吝啬地只给了诸葛亮不到七年的时间。司马懿可不是袁谭、袁尚、刘璋、夏侯渊之流,参照曹操平河北,刘备取蜀的时长,七年时间攻下雍凉是完全不够的。
假使诸葛亮寿至七八十,我相信他应该能够调动歼灭司马懿兵团,攻下凉州。兴复汉室,未必就不能实现。诸葛先生北伐不仅是遵先主遗志匡扶汉室。也需要以攻代守,如狼般亮出爪牙以吓猛虎,使曹魏数十年不敢犯境,如此蜀地安然发展,国泰民安。
所以先生不用魏延小计,实乃攻出之后无力守护,千古名臣也只能叹天不助汉也。诸葛亮北伐的目的大概有以下几个:1.魏国地图,形似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中间细的部位为凉州。攻下凉州,就似一刀将魏国一切为二,可以向西域长史府拓展势力。2.蜀锦质量,冠绝天下,在诸葛亮的治下,成都成了"锦官城"。
北伐可以打通丝绸之路,扩大蜀锦出口,减轻财政压力。3.魏国西有羌族,北有匈奴,东北有鲜卑,公孙氏,南有蜀国、吴国更不必说。北伐夺取凉州可以取得与这些势力的联系,加上联吴政策,取得对魏国战略包围态势。4.取得秦地的战马补给和高素质兵源(秦兵之善战,自不必说),充实国防。
5.以攻为守,战于国门之外,消耗削弱魏国,同时减少对蜀汉的破坏。不论哪一条,都是一心为国,完全没有半点私心。倒是姜维北伐很有积累功劳和个人实力的考虑,造成蜀国积弱最后灭亡。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