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放下即解脱

尉娇到苏拭的一首词《行香子·述阡》,词云: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苏轼起笔写景,把月下之夜描写得极其清新,在这样寂静的时刻,恰也是作者把酒对月思索人生之时。乎日里人们追求那些虚名浮利,伤尽脑筋,费尽精神,其实仔细想来在这如梦一般短暂的人生里,这些都是徒然的。为了说明生命的短促,苏轼又从古代典籍里找出了三个比喻: “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苏轼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也正是由于他受到佛教思想观念的熏陶,使他能够在遭受宦海浮沉时,能够运用佛教的思想观念来对待自己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从而使自己能够做到宠辱不惊,以平常心来看待世事。因此在词的下阙中,苏轼规劝世人若能放下,即时解脱,便能得到“且陶陶、乐尽天真”的快乐心情,并且过上有“琴、酒、云”的悠闲生活。 苏轼的词多以深邃见长,此首《述怀》极有代表性。他从深夜赏月对景,尔后反省人生要淡泊功名,毕竟时光易逝,光阴催人老,所以得出结论:不如远离贪欲,退隐还乡,在悠然自得中享受一种恬淡却有情趣的人生。 从这首词中,可以得到这样的一种人生启示:若能放下,即时解脱。 可是,人生在世,有太多的东西放不下: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恨,就对爱恨放不下;有了贪心,就对贪心放不下……而这种种放不下,使得我们像背着房子行走的蜗牛一样,活得又辛苦又压抑。 相传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一位黑指婆罗门来到他的面前,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给佛陀。佛陀对黑指婆罗门说: “放下!”黑指婆罗门于是把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在地上。佛陀又说: “放下!”黑指婆罗门再把右手拿的那个花瓶也放在地上。然而,佛陀接着还是说: “放下!”黑指婆罗门只得回答说: “我已经两手空空了,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您为什么还要我放下?”佛陀对他说: “我并没有让你放下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都放下时,才能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黑指婆罗门终于悟到了“放下”的真义——“放下”心中的一切贪欲、愤恨和妄想,才能自由自在,才能解脱。 一位心理学家说:现代人学会了追赶时间,却没有学会耐心等待;学会了急不可耐,却没有学会拭目以待;学会了对物欲的追求,却没有学会放下。于是生活中多了为情所困,为钱所迷,为官所累的人;多了愁眉苦脸,闷闷不乐,心事重重的人;多了花言巧语,虚伪矫情,言不由衷的人。 正确的放下,是一个人生理与心理健康成熟的表现。就体育而言:棋局既已走人死局,球赛既已大势已去,何不换下主力,鸣金收兵,以图日后东山再起,一味地死打硬拼,只能空耗体力,暴露出自己底气不足——输不起!就生活而言:感情既已走人人生的沼泽地,又何必苦苦纠缠那曾经的每一句话,如同风筝的线已断了,何不让放风筝的人与风筝一同自由,留下一份记忆,一份感觉,一份曾经的拥有,毕竟彼此的牵强,只能给双方造成更大的伤害。 1976年英国探险队成功登上珠峰,下山时却遇上了狂风大雪,如果扎营休息,恶劣天气很可能致全军覆没,而继续前行必须放弃随身的贵重物资和宝贵的资料,还要在食物缺乏、随时有失去生命的危险情况下前进10天。这时退役军人莱恩率先丢弃了所有的随身装备,并和队友们相互鼓励着忍受着寒冷、饥饿和疲劳,不分昼夜地行走,只用了8天的时间就到达了安全地带。 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生死攸关的有关“放下”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和选择“放下”。而适时的放下,则是一种智慧,会让你更加清醒地审视自身内在的潜力和外界的因素,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事物,然后才能有缜密的分析和正确的决策。 适时的放下,亦是对生命的呵护。当今社会残酷的竞争带来的是沉重的压力和难言的负荷,人的思想行为常常被贪欲所牵制,成为一台名利机器,最后为其所累,而最终付出的是健康甚至是生命的代价。近两年影视界艺人傅彪、高秀敏的猝然离世,以及年仅38岁的网易代理首席执行官孙德棣“过劳死”,都令人叹惜。由于长期超负荷运转,致使这些年轻的生命过早凋零,也许他们在倒下的瞬间才明白:人生一世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金钱也难保性命。 关于放下,著名的慈受禅师有两首偈语,其一云:人生如春花,能得几时好,朝吹与暮洗,朱颜变枯槁。花落有后生,人老不复少,万事只今朝,莫更招烦恼。其二云:人生聚散本无常,休把闲愁脑肚肠,三十年后重相见,拍手呵呵笑一场。 这两首偈语,其实都旨在规劝世人要学会看到生命短暂如花,聚散无常,且不要把那些烦恼都放在心里,过得痛苦而不安。一定要看开人生的一切得失,学会快乐地活在当下。 宣化上人亦在开示录中讲:为什么不能自在无碍?就因为还有争、贪、所求、自私、自利心,所以不能自在。你想要自在,但办不到。你不满现实,不满现在过去,总觉得人人对己皆不好,但自己对人都很好,你总是自己为自己讲道理,自己站在不败之地,这样就不能修道。修道就是不为自己讲道理,不狡辩、不谈是非。所谓“摩诃萨不管他,弥陀佛各顾各”,常常守住自己的身心,不打那么多妄想,这才是真正修道之人。 如果一个人执意于追逐与获得,执意于拥有,那么就很难走出患得患失的误区,必将会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甚至走向极端。其实一个人注定不可能在太多领域有所建树,要学以致用,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放下那些自己能力以外、精力不及的部分,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唯有如此才能从中解脱出来,把握住正确的道路和方向。 . 做人其实不需要很复杂的思想,凡事要随缘,不要攀缘,境来不拒,境去不留。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清心寡欲就会轻松自在;只要随遇而安就能自得其乐;只要放下就能解脱。放下是一种选择,一种智慧,一种明白,亦是一种结局。 放下,也许会有遗憾,会有伤感,但是却会让生活的底蕴更加隽永和悠远,让我们生活的更淡定和安然。。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放下即解脱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将错就错,误当赤壁又何妨?苏轼转而想到了曹操,想到了周瑜,想到了他们之间发生的那场大战,于是借题发挥,即兴填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好在苏轼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一位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他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沈括为何死后无人给他写墓志铭?他亲眼看见「 ”飞碟”,你相信吗?

    《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杭州人。弱冠之年就承父荫当了个沭阳主簿的小官,在任上显示了其出众的水利才能。二十三岁中进士。沈括科技能力一流.天文、历法、农桑、水利、医学、...工程、地质、数理化,无一不懂,属于不世出的通才。

  4. 苏轼与王弗:人生路上没有了你,几多坎坷几多风雨

    据说,宋神宗曾问他的大臣:「”当朝人物,哪一位可以跟李白比呢?”一个大臣回答说:「”苏轼跟李白差不多”。我们不去评论到底是李白还是苏轼更好些,但凭此就可以看出,苏轼的确是个卓越之才。苏轼生活于政局变幻的北宋中期,他志在有为,但人生征程起伏曲折,「”崎岖世味尝应遍”。尽管如此,他总能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去看待逆境,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情”道尽历经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坦然超脱的情怀。

  5. 苏轼过惶恐滩,因为「 ”二毛人”而想当水手,二毛人是谁?

    北宋大文豪苏轼虽然弱冠之年就高中进士,开始出仕,但宦海浮沉,几乎没有多少顺的日子。王安石变法时,他因反对新法,被视为守旧派,受到变法派的打击。

  6. 高风亮节——文人与竹的互相成就

    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均榜上有名,可见竹子在中国文人心中的地位。「”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竹子笔直挺拔,婆娑有致,青翠不惊寒,自有一种虚怀若谷之气,象征着坚韧挺拔,虚心有节等品格。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对竹的喜爱,是中国古代文人群体的共性之一。千百年来,在无数文人墨客的推崇下,竹子由一种再普通不过的植物,变成

  7. 苏轼调侃好友怕老婆,还写了首诗嘲笑他,其中一成语流传至今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古代社会,女人的地位是非常低的。

  8. 天才苏轼一生坎坷,都是因为没管住自己的嘴?

    苏洵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事实并不会因为他的美好愿望而改变。苏辙形象苏轼克制了一段时间,却终究没能管住自己的嘴。御史形象经过一百三十多天的"审理",御史台查找到批评新政的"讥刺诗"一百多首,以及其他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嘲笑程颐,引来强力反击有所反省并不等于认同,特别是反省的结果与自己的价值观相悖,与自己的性格不符,苏轼断然否定了这种反省。

  9. 欧阳修在扬州建平山堂,苏轼为何在此大发感慨?

    北宋的欧阳修与苏轼很有缘分。

  10. 铁扇公主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为何不是牛精?

    西游里的妖魔鬼怪有不少,最后能活下来的却不多。除了九头虫、黑熊精外,最有名的就是牛魔王、铁扇公主和红孩儿一家三口了。然而,铁扇公主前身是谁,她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是牛魔王之子,为何不是牛精等问题,西游中并没有交待。

随机推荐

  1. 兔子总迟到

    兔子最近总是迟到。和鹿说好了,九点钟去逛街,可兔子慢吞吞的九点半才到。>和羊说好了,十点钟去看歌剧,可兔子到的时候,歌剧已经演了一半。可熊已经看完了两本,兔子才过来。兔子笑了笑,耳朵红红的。>其实兔子家原来是有钟表的,可搬家的时候不知丢到哪里去了。>兔子来到了钟表店。兔子一扭头,看到旁边还放着一个小小的粉色钟表。>“我肯定再也不会迟到了。”>从这以后,兔子真的不再迟到了。

  2. 海灣戰爭時,蘇聯爲何沒有幫薩達姆?有三點原因

    海灣戰爭前,由於美國支持以色列,以色列又和中東國家發生的多場戰爭,大部分中東國家和美國的關係並不好,很多都是親蘇聯的。伊拉克在薩達姆發生政變以後,也是傾向於蘇聯的,而且薩達姆當總統後唯一一次出訪就是訪問蘇聯,可見伊拉克和蘇聯的關係是多麼的不尋常,當時的伊拉克是蘇聯在中東地區重要的盟友。伊拉克和蘇聯關係這麼好,美國又是蘇聯的死對頭,那麼在海灣戰爭時,蘇聯爲何沒有幫助薩達姆呢?有三點原因:之一:當時薩

  3. 不为人知 喝牛奶的十大错误 ...

    这种物质不仅不会被人体吸收,还会危害健康,尤其对小儿危害更大。用牛奶服药还容易使药物表明形成覆蓋膜,使牛奶中的钙与镁等矿物质离子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非水溶性物质,这不仅降低了药效,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所以,在服药前后各1~2小时内最好不要喝牛奶。

  4. 不护细行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bùhùxìxíng【解释】指不注意小节。【出处】语出《书·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主。”【例子】诸子皆轻侠,中子充,少时又不护细行。《南史·张绪传》【相关】百度“不护细行”

  5. 同情的数额

    幸运的是,所有的人都安然无恙。路边渐渐聚集了一堆人,有些人同情这个穷苦人,有些人同情他的马,所有人都同情他那生病的老婆和六个无助的孩子。有位强壮的西部牛仔,他知道长途跋涉、在草原上安家的艰辛,他挺身而出,对众人说:“你们似乎都对这些可怜的人非常同情,请允许我问问你们每个人的同情有多少。”他继续说,举起一张十美元的钞票,“这是我同情的数额。如果别人都像我这么做,他们很快就可以再买一匹马了。”

  6. 而字结尾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而”的成语、最后一个字以“而”结尾的四字成语及解释: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反其道而行之——其:他的;道:方法,办法。采取同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树欲静而风不止——树想要静下来,风却不停地刮著。出污泥而不染——比喻生于污浊的环境却不受污染,依然保持纯洁的品格。树欲静而风不宁——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同“树欲静而风不止”。

  7. 方便的近义词

    方便的近义词方便便利、简单、便当1、(形)适宜。(作谓语)3、(形)婉辞;指有富余的钱。(作谓语)4、(动)使方便。

  8. 胯下之辱成语故事_成语“胯下之辱”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成语】胯下之辱 【拼音】kuàxiàzhīrǔ 【解释】胯下:两条腿之间。从胯下爬过的耻辱。 【成语故事】 韩信是汉代军事家、开国功臣。他年轻时家贫,被人瞧不起。有一次,一个青年人当众侮辱韩信,说:“你虽然身高体大,喜欢佩带刀剑,内心里却十分胆怯。...

  9. 久闻大名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jiǔwéndàmíng【解释】闻:听到。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多用作初见面时的客套话。【出处】【例子】晚生久闻大名,如雷贯耳。(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相关】百度“久闻大名”

  10. 梦见忏悔苦行梦到忏悔苦行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忏悔苦行好不好

    做梦梦见忏悔苦行好不好?如果生意人梦到自己忏悔苦行,生意方面将会有困难,而且还会被迫对自己的商品进行降价处理。病人梦到自己正在忏悔,则意味着病情将会恶化。梦见吊丧吊孝梦到吊丧吊孝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吊丧吊孝好不好未婚男人梦见自己苦行,是好事,暗示未来的妻子温柔善良,并会在你困难时帮助你。梦见朋友在苦行,表示在你困难时刻会得到意外的帮助。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