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宰相裴休送子出家(图文)

民间故事《白蛇传》里镇江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在历史上实有其人,据史载,法海俗姓裴,是唐宣宗时宰相裴休之子。他初来金山时,寺庙倾毁,杂草丛生,半山崖有一条白蟒蛇经常出来伤人,百姓不敢上山烧香。法海勇敢地与白蟒斗法,将白蟒赶入江里。他燃指一节,立志修复古刹。在僧徒和周围群众的支持下,法海修庙盖屋重续香火,被称为“开山裴祖”。而流传民间的《白蛇传》中那个神通广大、干涉青年婚姻的法海和尚只是托名讹传而已,与法海禅师无涉,也算是“身后是非谁管得,满场听说蔡中郎”的另一个版本。 裴休送子出家 1、裴休送子出家 法海禅师之父裴休,是唐朝一代名相,字公美,唐代河内(河南济源)人。进士出身,官至宰相,虔信佛法,尤好参禅。裴休在禅宗史上,与当时的庞蕴、白乐天、李翱、陆亘大夫等居士齐名,均为著名的大居士。他与沩山灵祐同门,精通《华严》教旨与禅宗心要。 裴休在宰相任上,操守严正,著述颇丰,被宣宗称誉为“真儒者”。裴休在任“宽惠仁厚、屏息贪欲,更不贪恋钱财、不弄权术、不食荤腥”,常散私财用于施舍、兴学、修寺等善行。武宗灭佛时,裴休以重臣之职,尽抛功名利禄,赤心一片,卫护圣教,使佛教在短短几年内复兴。 裴休送子出家的因缘是由于皇子重病,看尽天下名医均不奏效,有高僧点拨:远离红尘,可得性命。裴休闻知,便决定让自己的儿子代皇子出家,一来解皇上之忧,尽臣子之忠;二来可使自己的孩子解脱红尘之苦;三来也了却自身入佛门修行之愿。对此举动,皇上大为感动,以重礼相待。裴休亲自送子入住沩山密印寺。住持灵祐闻讯大喜,曰:“宰相之子代皇子出家,功德无量,出家敝寺,为山门大壮颜色。”遂赐号“法海”。 裴休的儿子裴文德年纪轻轻就中了状元,皇帝封他为翰林学士。但裴休不希望儿子少年得志,便利用代皇子出家的机缘送子出家,并作了《警策箴》,劝勉其精勤向道,莫荒废出家修道的大好机缘。 汝及出家须立志,求师学道莫容易。 烧香换水要殷勒,佛殿僧堂勤扫拭。 莫闲游,莫嬉戏,出入分明说处去。 三朝五日不归家,妙法何曾闻一句。 敬师兄,训师弟,莫在空门争闲气。 上恭下敬要谦和,莫轻他人自逞势。 衣食难,非容易,何必千般求细腻。 清斋薄粥但寻常,粗布麻衣随分际。 荣华止在紫罗袍,有道何须黄金贵。 解三空,明四智,要超初果至十地。 礼观音,持势至,别人睡时你休睡。 三更宿尽五更初,好向释迦金殿内。 点明灯,换净水,礼拜如来求智慧。 报答爹娘养育恩,天龙八部生欢喜。 细读这首《警策箴》,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年迈的父亲在孩子出家前略显絮叨的叮嘱:在寺院中要勤快,烧香换水、扫洒殿堂、修学诵经,不要偷懒。举止要从容文雅,不要顽皮嬉戏。出门办事,应当向寺院执事说明去处。与人相处,要尊老爱幼,谦恭礼让,不要因为自己出身显贵而自大逞强。其中,“莫在空门争闲气”一句说得真是既亲切又智慧。 考虑到儿子过惯了好日子,一入佛门肯定会有所不适应。裴休告诫儿子在佛门中过的是粗茶淡饭、粗布麻衣日子,应该随缘随分,不可贪求衣食的享受,要看破“紫罗袍”与“黄金贵”这些世间荣华的虚浮,应该真正用心修道,精勤用功,礼拜如来,求得智慧,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若能如此,则天龙八部都会欢喜赞叹。 2、裴休的佛法修学境界 裴休的佛法修学境界,草堂寺的宗密法师是这样评价的: “吾与裴公交佛道久,已知其入佛门、到佛境;及览《劝发菩提心文》,知其为佛使、行佛事……今裴公所得、所行、所演、所劝……所谓洞了自心、德等于佛,非心外求也。洞了形识、空如幻化、非自计我……” 虽然如此,但作为有情众生,在送子出家这件事上,裴休仍与世间任何一个父母一样,内心充满了不舍之情。在作为佛弟子的裴休看来,出家是一件很荣幸的事。但作为一个父亲,当他真正送子出家时,面对父子亲情,裴休的心情仍然是复杂的。他一方面希望儿子能够虔心修道,求出轮回,广度众生,报答父母之恩;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父亲,将儿子送入佛门,仍然难以割舍这份亲情。在另外一首诗中,就反映了他这两种心情。 含悲送子入空门,朝夕应当种善根。 身眼莫随财色染,道心须向岁寒存。 看经念佛依师教,苦志明心报四恩。 他日忽然成大器,人间天上犹称尊。 “含悲”二字在此处显得非常真实,真所谓“难舍能舍,难忍能忍,难行能行”。在这首诗中,裴休仍是苦口婆心地劝诫儿子要常怀善念,种下善根,切忌身在佛门,心随世间之财色名利,辜负了自己出家修道之本意。在修道方面,应当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坚贞不屈的品行。勉励儿子立大志、成大器,修行证果,报答国土恩、父母恩、师长恩、众生恩。 裴文德毕竟是宰相之子,状元之身,出家之初,面对寺院的苦行生活,不免发发牢骚。有一天,估计是挑水累了,就随口吟诗:“翰林挑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寺院住持和尚灵祐禅师听了,微笑着随口说道:“老僧一炷香,能消万担粮。”裴文德听后,深以为愧,从此收摄身心,苦劳作役。 裴休还有一首诗是谈到送子出家的事情: 江南江北鹧鸪啼,送子忙忙出虎溪。 行到水穷山尽处,自然得个转身时。 在江南江北鹧鸪啼鸣的时节,裴休陪同儿子到江西庐山东林寺参访,诗中是以“虎溪”代指庐山东林寺。后两句“行到水穷山尽处,自然得个转身时”,颇具禅机,于山穷水尽的绝境之时,自然会得个峰回路转的消息。与其说这是在鼓励儿子在修道的路上坚持不懈,不如说这是裴休在参禅悟道中的心得体会,所谓“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裴文德堪称大器,没有辜负父亲的一片苦心。他在离开庐山之后,又来到江苏镇江市俘山的泽心寺修禅。当时建于东晋时期的泽心寺濒临倾毁,破烂不堪。法海发誓要修复寺庙,为表决心,他燃指一节,身居山洞,开山种田,筹资修庙,并精研佛理。一次,法海在修寺挖土时意外挖到一批黄金,他不为金钱所动,将其上交镇江太守李琦。李琦将此事上奏皇上,唐宣宗深为感动,敕令将黄金发给法海修复庙宇,并敕名金山寺。从此泽心寺改名金山寺,裴休的儿子法海禅师也成了金山寺的一代祖师。(文:灵门)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宰相裴休送子出家(图文)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三八节发给老婆的甜言蜜语

    三八————妇女节,快乐!!老婆,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是你的大节日!三八节快乐14、在这个给女性的日子里,我有一句话想对你说,这是我一直想要告诉你的,那就是—我有两次生命:一次是出生,一次是遇见了你!

  2. 你能把脂肪变成肌肉吗?

    纽约市立大学雷曼学院运动科学助理教授布拉德·舍恩菲尔德说,脂肪和肌肉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组织,其中一种不能直接转化为另一种。舍恩菲尔德告诉《生活科学》记者:“我能用的最好的比喻是,你不能把橘子变成苹果。”。“这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一个基本外推,”Schoenfeld说,它表明能量,包括你所吃的卡路里,是守恒的;它不会出现或消失,而只是改变形式,无论是燃烧为身体功能提供燃料还是储存为脂肪。

  3. 战国时丰臣家武断派精神领袖——“战国三夫人”浅野宁宁

    宁宁,是丰臣秀吉的正妻,也叫“於祢”或“祢祢”,宁宁一直被视为丰臣家武断派精神领袖,虽终身未育,但却一直作为母亲照顾着丰臣秀吉培养的年轻武士们,支持着秀吉的霸业。秀吉成为关白后,被称为“北政所”。宁宁与织田信长正妻斋藤归蝶以及前田利家之妻阿松并称“战国三夫人”。宴会途中,发生了“抢酒杯事件”。而跟秀吉当了三十七年夫妻的宁宁,此时也已经五十二岁了。

  4. 倚门而望成语故事_成语“倚门而望”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出处】《战国策·齐策六》: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汝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汝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齐国有个人名叫王孙贾,十五岁作了齐闵王的侍从。有一次齐国与燕国作战,吃了败仗,齐王出奔于莒。但是王孙贾却不知道齐王到哪里去了。他...

  5. 孕妇梦见牡丹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牡丹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牡丹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想的要比做的好

    吉拉德被称为美国的“销售之王”。接下来,根据卡片的内容安排下次的话题、要写的信,再排出日程表,列出周一到周五的工作顺序,这其中包括每天要做的事。吉拉德不再急着打...,而是抽出一上午的时间做好工作计划,接下来就是精神饱满、...飞扬、信心十足地会见客户。吉拉德的计划极为成功,现在的他,与当初那个手忙脚乱的推销员不可同日而语。事实证明,拿出足够的时间来做计划,效果惊人。

  7. 草创未就造句_草创未就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草创未就cǎochuàngwèijiù草创未就的意思和解释:草创:开始创办或创立;就:完成。刚开始做,尚未完成。草创未就的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以就极刑而无愠色。”草创未就的例子草创未就造句草创未就造句相关辨析成语的数量色彩:成语中能表示数量的很多,其中有的只能用于单数,有的则只能用于复数,不分辨清楚也容易误用。

  8. 钱钟书简介_钱钟书晚年为什么软禁_钱钟书弟子有谁_钱钟书对杨绛说的情话

    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篇》。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诗词》英译本出版。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9. 晚清重臣李鸿章逝世

    1901年11月7日,晚清重臣、“中兴元老”李鸿章,在北京病逝,享年78岁。临逝前,李鸿章力荐袁世凯,他在遗折中附片奏闻:“环顾宇内人材,无出袁世凯右者”。因而于李鸿章逝世当天,袁世凯即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职。>李鸿章从19世纪70年代起,标榜“自强”,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创办了一系列的民用企业。

  10. 女人的清净之爱

    侍卫遵命照做后,女人却说:“我要的遮身之物不是这块布。”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