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晋唐的书画艺术及其行情晋唐书画不论真赝,只要够得上年代,都是国宝,因而这类作品大多被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民间所藏凤毛麟角。特别是晋唐用的纸大多是麻纸,要完好保存十分困难,何况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处在动荡之中,毁于战火者不计其数。对民间收藏家来说,能有一件晋唐书画,那是很了不起的收藏,这在明清时期已是如此。宋以后,五代以上的书画也是帝王、大臣及大收藏家竞相寻觅的对象。唐及其以前的字画仍十分罕见。
晋唐的书画艺术及其行情
晋唐书画不论真赝,只要够得上年代,都是国宝,因而这类作品大多被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民间所藏凤毛麟角。
由于晋唐迄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按中国字画“纸保一千,绢保八百”的说法,能保存至今的实属罕见。特别是晋唐用的纸大多是麻纸,要完好保存十分困难,何况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处在动荡之中,毁于战火者不计其数。当今存放在海内外博物馆中的晋唐真迹极其稀少,不少是后人的作品,像大名鼎鼎的王羲之的作品,大都是后人所书,他的《兰亭序》现在考证是唐代冯承素的摹本,真迹已作为唐太宗的陪葬品埋入地下。对民间收藏家来说,能有一件晋唐书画,那是很了不起的收藏,这在明清时期已是如此。像明代著名书画家、鉴藏家董其昌,曾花了很大功夫和财力觅到了五代绘画巨匠董源的4幅作品,他为此将自己的斋名改为“四源堂”。现代张大千凭借自己敏锐的眼光和雄厚财力,曾想方设法要收藏董源的4幅作品,惜未能如愿,生前只收藏到3张董源的山水,成为张大千的一大遗憾。此前,张大千收藏的历代名迹中以八大、石涛以及宋元作品居多,当时他手中还没有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和董源的作品。溥儒那时曾说,凭着他手中唐代韩干的《照夜白图》和晋代陆机的《平复帖》可以抵得上大千所有的藏品;20世纪的大收藏家中,张伯驹所藏尽管数量上不能和庞莱臣、张大千、吴湖帆相比,但是藏品的质量却不在他们之下,特别是他凭借珍藏的中国最早的山水画一一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就足以傲视群雄。张伯驹还用4万大洋购藏了中国最早的书法——晋陆机的《平复帖》,还有唐李白的《上阳台帖》、唐杜牧的《张好好诗》等弥足珍贵的名迹,更是今天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据笔者所知,上世纪中,庞莱臣、张大千、张伯驹、吴湖帆、张葱玉等大收藏家都有晋唐名迹。如庞莱臣收藏有唐阎立本的《进谏图》、韩干的《呈马图》,五代董源的《夏山图》、巨然的《流水松风图》《江村归图》等,数量有10多件;张大千有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董源《江上晚堤》《潇湘图》《溪岸图》等;张伯驹有晋陆机的《平复帖》,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唐李白的《上阳台帖》、杜牧的《张好好诗》等;吴湖帆有唐高宗临虞永兴《千字文》、怀素草书《千字文》等;张葱玉有唐代张萱的《唐后行从图》、周防的《戏婴图》、颜真卿的《竹山堂联句诗册》等,使他们鹤立于中国藏界。
根据中国古代美术史料,中国古代艺术市场在唐代以前就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成型,到了唐代,书画市场发展迅速,唐代著名美术史论家张彦远在自己著作中列有名家画屏价目表:“董伯仁、展子虔、郑法士、杨子华、孙尚子、阎立本、吴道玄,屏风一片,值金二万,次者售一万五千。”而“杨契丹、田僧亮、郑 ... 、乙僧、阎立德,一扇值金一万”。据记载,顾恺之所绘《清夜游西园图》唐时在民间几经转卖,资费三百匹白绢、三百贯不等。书法名迹也相当昂贵,“大王草书字直(值)一百五字乃敌一行行书,三行行书敌一行真正”,“近日有钟尚书绍京,亦为好事,不惜大费,破产求书。计用数百万钱,惟市得右军行书五纸,不能致真书一字。”宋以后,五代以上的书画也是帝王、大臣及大收藏家竞相寻觅的对象。
20世纪80年代,世界两大著名拍卖行苏富比、佳士得开拍中国字画后,中国历代名迹也走上拍场。唐及其以前的字画仍十分罕见。1992年,佳士得公司在纽约举办“李氏群玉斋藏书画”专场拍卖会,其中有一件唐代名迹为国内博物馆空白,即陆柬之水墨纸本《五言兰亭诗》手卷。该手卷22.2×67.3厘米,有明书画家李日华、沈颢题跋,宋徽宗、赵少昂、项笃寿、项元汴、冯梦祯、吴廷等诸家印63方,宋高宗《宣和书谱》、米芾《书史》、张丑《清河书画舫》等有著录。当时,故宫博物院代院长吕济民先生得知此信息后,致函纽约方面,委托著名收藏家张宗宪先生予以代购,后因资金难酬,眼睁睁看着别人以39.6万美元将其买走。
2000年,中国嘉德觅到一件唐怀素的《食鱼帖》。怀素传世墨迹共有4帖:《自叙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苦笋帖》现藏上海博物馆,《论书帖》现藏辽宁博物馆。其中,《食鱼帖》流传有绪,多有记载影印,始 ... 间,“文革”期间被抄家,后藏于青岛博物馆,1981年归还个人后不知所终。该帖共8行,56字,略有破损模糊,然“墨色浓润,神采不失”。根据当时国家有关法律,此类拍品只能由国家博物馆、图书馆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收藏,所以《食鱼帖》在拍卖时实行定向拍卖。可惜,由于拍卖价未至底价而流标。
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品拍卖兴起后,散失民间的原皇宫收藏和流失海外的国宝字画纷纷浮出水面,但被考证为晋隋唐(含五代)的作品极少。中国嘉德2003年拍卖会上拍卖过一件隋人书索靖《出师颂》。索靖(239~303年),字幼安,晋敦煌人,官至征南司马。《宣和书谱》称,索靖少时就有出群之才,与乡梓汜哀、索介、索永等并称为“敦煌五能”。史评其“其书名与羲(王羲之)、献(王献之)相先后也”。由此可见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不过,此卷为隋人摹本。卷上有宋高宗篆书“晋墨”、乾隆御笔题跋、索靖书出师颂、米友仁题记等。
这一书法作品至今1500多年,历经各代皇室收藏,自唐朝以来,一直流传有绪,即便是隋代摹本,那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书法作品。此作在唐朝由太平公主收藏,宋朝绍兴年间入宫廷收藏,至明代由著名收藏家王世懋收藏,清乾隆皇帝曾将其收入《三希堂法帖》。1922年,逊帝溥仪以赏赐溥杰的名义,将该卷携出宫外,1945年后散失民间。当时嘉德公司费尽心血从国内一藏家处征集到《出师颂》,根据我国《文物保护法》,《出师颂》只能由国内藏家购买。嘉德公司根据北京市文物局的通知,对《出师颂》进行定向拍卖,该作品被北京故宫博物院以2200万元购藏。
未来海内外艺术品市场上出现这类作品全凭机遇。一旦有这类作品露面,势必会吸引各大机构和大藏家竞投。至于价格,想必一定是天价。因为拥有它是一种身价、一种时尚。
摘自:《收藏》200707
编辑:之君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