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朱棣为什么这么害怕沐英这位王爷,要是沐英在世,朱棣绝对不敢造反

朱棣是一位成功的造反者,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王爷造反成功的人。得到姚广孝帮助的朱棣当上了皇帝,他的内心是激动而又后怕的,因为他成功了所以激动,但是当他回想到自己这一路是怎么走来的就有点后怕,几次差点全军覆没,这还的得益于朱棣没有遇到真正的对手,加上朱棣也能征善战,跟随着名将常遇春等人成长起来的,可以说朱棣能够造反成功,天时地利人和他都占据了。>朱棣是燕王,镇守北平,其实有一个王爷比朱棣还要厉害,而且如果他还活着的话,朱棣不敢造反。>>这个人叫做沐英。沐英原本的姓氏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沐是朱元璋亲自赐给他的姓氏。沐英是一位可怜的孩子,在他幼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从此乱世之中多了一对孤儿寡母,不久沐英的母亲也去世了,那一年,沐英不到八岁,他是怎么生存下来的呢?看到别人吃剩的东西就去讨要,一个要饭的小孩子有时候遭到的是冷眼相待,有时候碰到好心人还会给沐英一点干粮,就这样沐英生存了下来。>当八岁那年,沐英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人,如果没有这个人,他可能还在要饭,然后在长大一点当一个盗匪什么的。这个人出现了,他的名字叫做朱元璋,朱元璋这个时候已经有了一支属于自己的部队,并且还娶了一位妻子马氏,后来朱元璋称帝以后马氏被封为皇后,就是后人口中的马皇后。>>朱元璋见到沐英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惊讶,因为沐英虽然常年乞讨生活,眼睛却非常的明亮有神,朱元璋第一眼就感觉自己面前的这个小孩子不平凡,于是他就问沐英可有家,沐英仰头看着自己面前的朱元璋,隐隐之间有一种亲切感,当听到朱元璋的问话之后低下了自己的小脑袋并且摇了摇头,他想起了他那去世的母亲,他的心中非常的伤心。>朱元璋当即决定把这个孩子收下,朱元璋收沐英为养子的时候,沐英是兴奋的,因为从此以后他有家了,有一位义父,还有一位待他如己出的义母,马皇后对于沐英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当时朱元璋和马皇后还没有子嗣,所以马皇后尽心尽力的教导沐英,教他读书写字,还让军中的将领来教导沐英学习怎么用兵打仗。>在马皇后的用心培养之下,沐英慢慢的长大了,成为了一名非常帅气的小伙子。当沐英在十八岁的时候,就已经建立了一些军功被朱元璋授予了帐前都尉,镇守镇江,从此开始独当一面。一个十八岁的人就已然能够让朱元璋如此放心,可见沐英的能力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沐英是当时朱元璋最器重的一位孩子,因为他不仅能够上马作战,还能够处理繁琐的事物,除此之外,不管事情是大还是小,他都能够妥善的处置而没有任何的遗漏,沐英的处事风格受到了朱元璋和马皇后的一致好评,马皇后对沐英更加的好,毕竟沐英是她亲自培养出来的孩子,虽然是义子,但一样是她的孩子。>朱元璋开创了大明王朝之后,当时周边还有很多的外敌以及元朝的残余势力,朱元璋先是命令沐英跟随卫国公邓愈征伐吐蕃,接着让他独自带领兵马征伐西番,可能很多人都说朱元璋对待沐英不太好,天下都平定了还让他出去冒风险。其实恰恰相反,朱元璋的心中一直有一根刺,他想让沐英替他拔掉这根刺并且建功立业、名垂青史,前提是沐英要有这种能力。>能力不是天生自带的,而是靠后天的学习和自身的努力得到的,朱元璋就是在慢慢的培养沐英,为的就是让沐英将来能够镇守大明王朝的边境。沐英不负朱元璋的厚望,在跟随名将征伐的这段时间,不仅自身武艺越来越高强,兵法谋略也越来越娴熟。>>当朱元璋决定拔掉心中的那根刺的时候,这根刺就是元朝在云南的梁王。朱元璋任命沐英为征南右将军,跟随明朝第一猛将蓝玉和大将傅友德去打掉元梁王,彻底的把元朝的余孽清除出去,元梁王听说朱元璋已经派大军前来消灭他,组建了十万大军沿江进行阻击,沐英带领着全军将士趁着大雾天气急行军,当雾气散了之后,沐英已经和敌军隔江相望。>此次的作战充分体现了沐英的军事才能,他看到敌军在江对岸列阵迎击的时候,阻止了大军的渡河行动,而是对着傅友德笑了笑。傅友德被沐英的行为举止搞得莫名其妙,但是沐英只是对傅友德说:现在还不是攻打的时机,等你听到敌军后方想起号角声的时候,就是我们大军击溃元军之时,傅友德还是很奇怪但也传令下去,等到敌人阵地后方响起号角之后就发起猛攻,而且沐英还把善于游泳的人安排在第一线。>第二天的时候敌军后方果然想起了号角声,古代基本上可以从号角声中听出对方多少人马,元军听到后方成片的号角声之后大乱,以为有很多人来攻打他们。这一次沐英是使了诈,他亲自挑选了几十位勇士让他们一人携带一只号角从江下游渡到敌人背部吹响号角。号角声传来之后,明军全部争先恐后的 ... 向对岸,因为对方已经大乱,正是建功立业之时,明军大胜。>>沐英带领着大军长驱直下,元梁王已经失去了抵抗的能力,在逃亡的途中死了,至于怎么死的目前不得而知,反正元朝的势力大致已经被沐英摧毁,当时云南不仅有元梁王,还有大理段氏,这是一个十分强盛的家族,他们是地头蛇,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沐英不是强龙,而是猛龙,他带领着大军击败大理段世,插上了明朝的旗帜。>接着会师傅友德等人平定了云南各地诸多叛乱的部落。在朝中的朱元璋听说了云南的捷报之后,非常的高兴,当即下令蓝玉傅友德班师回朝,沐英留下镇守云南。朱元璋知道,沐英已经能够得当一面,是大明王朝一道最坚实的屏障,将为他守护着西南边陲。沐英在云南等地不仅大力发展农业,兴修水利,还劝导当地人读书学习,沐英也每每和人讨论儒学经典。>在沐英的带领下,云南一片欣欣向荣的现象,他的沐王府也得到了当地人们的认可,虽然如此,但云南还没有彻底的平定下来,百夷思伦发叛变,带领着三十万的大军进犯沐英,其实根本没有三十万,为了壮大声势罢了,就如同当年曹操攻打孙权的时候一样,号称八十万,结果也就二十多万。>>思伦发虽然没有三十万的大军,却有一支秘密武器,那就是大象,并且这些大象的身上还披满了铠甲,沐英面对这种情形创作了三段击,虽然大象很难打死,却能够把大象给吓住,当时明朝已经配备了火器,沐英把这些人分成三队,前面一队率先发射,然后退到后面装弹,如果不能吓退大象,则发射第二轮,就此不停的惊吓大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敌军中有一名左帅非常的骁勇,沐英的左路军都快被打垮了,在观战的沐英看到其他大局都已经占据了优势,只有左路军吃亏,当时大喝一声拔出手中的佩刀就向前冲,准备把这位左帅干掉,沐英是从上面往下面冲的,而且主将都冲下去了,那些亲军更加的卖命冲锋。>那位左帅看到沐英拿着明晃晃的刀就向他冲,而且当时其他军都已经处于败势,赶紧逃跑了,他一逃,叛军全线崩溃,那些还没有死的大象都被沐英生擒了。沐英后来帮助傅友德再次平息了云南周边的叛乱,被朱元璋下诏召见。>>朱元璋见到沐英之后,发现他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位可怜兮兮的小孩子了,而是变成了一位坚毅不拔的将领,朱元璋越看沐英越喜欢,不仅赏赐他很多的白银和黄金,还专门和沐英吃了顿饭,饭桌上有一位沐英最好的兄弟,太子朱标,朱标比沐英小不几岁,儿时就经常的在一起玩耍,沐英见到朱标也非常高兴,给朱标讲了很多云南发生的事情,朱标看着沐英能够安然无恙的回来也非常的高兴。>马皇后看着自己抚养的孩子一个个的都长大了也非常的高兴,还给沐英准备了很多好东西让他带回云南,当沐英奉命离开京城返回云南的时候,朱元璋对沐英说道:你在云南,我很放心。沐英可能不知道的是他这一别就是永别,明朝洪武十五年,远在云南的沐英听说了马皇后去世的消息,他悲伤的咳血,沐英虽然知道人终有一死,但是他想不到的是他再也见不到慈祥的义母了。>马皇后去世十年后,沐英再次接到噩耗,太子朱标病逝。沐英被这个消息打击的一病不起,在卧榻上了沐英想起了当初小时候对朱标说的话:你的江山,将来我给你守护,你就放心当你的皇帝吧。朱标当即说道:你就吹牛吧你。几十年后,沐英做到了,他的后人也做到了,可惜江山已经不再是朱标的。>沐英从病倒到去世一共有两个月的时间,朱元璋听说沐英也去世了,下令沐英归葬京城,配享太庙,并且下令沐氏后人将来世代掌权镇守云南。沐英去世之后,他的儿子继续带领着几十万的将士镇守云南,当朱棣发动靖难当上皇帝之后,他们想过去帮助朱允炆,但是不能那么做,因为沐英只是朱元璋的养子,而朱棣是朱元璋的亲儿子、>虽然朱棣是造反,但是他打出的却是靖难的旗号,朱棣上位后为什么一直寻找朱允炆,就是害怕朱允炆逃到云南,带领着沐王府的兵马打回去。可惜的是沐英已经去世了,朱棣当上皇帝之后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沐英的一位儿子,缓和了同云南王府的关系。>沐英一生都在为了偿还朱元璋的恩情,只不过天妒英才,这位朱棣都害怕的王爷死的太早了,如果沐英不死,朱棣还真不敢造反,你们觉得呢?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朱棣为什么这么害怕沐英这位王爷,要是沐英在世,朱棣绝对不敢造反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2.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3.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4. 仁厚的朱标,威猛的朱棣,那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怎么样?

    说到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

  5.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6.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7.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8.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在打下江山以后都会封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君臣。而且这些造反的人就是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大臣,他们也受到了很多封赏,其中就有一个人叫费聚。在他学成以后,正好遇到朱元璋在为自己的队伍招兵买马,所以他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看在曾经和自己打天下的情分下,就同意了。

  9. 历史上的今天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交给朱允炆?

    太子的早逝,将朱元璋的部署全部打乱,他只能重新立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其实只有两个选择,燕王朱棣和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元璋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让他继承大统。

  10. 从「 ”胡惟庸案”,看大明初期政治情况与造成的改变

    胡惟庸是大明初期的一大政治转折点明立国初期,天下未定,南征北伐事务繁多,朱元璋不得不先沿袭元朝的政体,在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其下设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统领百官,掌握全国最高行政权。

随机推荐

  1. 熟视无睹是什么意思?

    【拼音】shúshìwúdǔ【解释】熟视:经常看到,看惯;无睹:没有看见。看惯了就象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出处】晋·刘伶《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例子】对于损坏公物的现象,我们决不能熟视无睹。【近义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反义词】过目成诵【相关】百度“熟视无睹”

  2. 梦见出现幻觉

    周公解梦梦见出现幻觉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出现幻觉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守边陲二百八十年,历史上独一无二,云南沐氏哪来的本领

    守边陲二百八十年,历史上独一无二,云南沐氏哪来的本领云南沐氏,一十六世镇守边陲二百八十年,累计二王、一侯、一伯、十公、四都督。由一个家族执掌地方,伴随一个王朝,这在历史上独一无二。洪武二十六年,沐春平维摩十一寨之乱。

  4. 梦到堵嘴,梦见堵嘴,堵嘴相关的周公解梦

    梦到堵嘴,梦见堵嘴,堵嘴相关的周公解梦堵嘴遇袭击嘴被堵住,就无法呼喊,意味着有苦说不出。

  5. 梦见被狗亲

    周公解梦梦见被狗亲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被狗亲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竿字结尾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竿”的成语、最后一个字以“竿”结尾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更进一竿——更:再,又;竿:竹竿。又前进了一步。 红日三竿——指天已大亮,时候不早。 日上三竿——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斩木揭竿——揭:举起;...

  7. 裴松之简介_裴松之南朝宋著名史学家_裴松之注三国志_裴松之是谁

    裴松之考虑风险过大,迟迟不肯动身。裴松之免去了一场杀身之祸。裴松之时任司州主簿随军北行。裴松之成为刘裕集团中的重要成员。裴松之被派往湘州。元嘉十四年,裴松之65岁,致仕。

  8. 艺术品中的历史:大明朝官员竟乍现波斯《列王记》插图

    因此,这3名出现在古波斯史诗中的明朝官员,实际上是当年被帖木儿扣押的使团成员。因为这是明朝立国之后,首次受到中亚大国的朝拜。然而抵达伊朗南部的首府设拉子,以便接受最纯正的波斯文化熏陶。习惯过量饮酒的中亚霸主,最终在天寒地冻中死于宿醉后的中风。出使中亚的克拉维约曾见过傅安受辱因此,1444年版本的《列王记》插图,其实反映了傅安在中亚受辱的情况。

  9. 李泌以身家性命清除谣言解京城之危

      唐朝时,有大臣告诉唐德宗,说韩滉趁着天子不在京师时,招募兵马,修石头城,准备谋反。德宗获悉消息,对韩滉心生疑问。于是召来大臣李泌,征询他的建议。  李泌说:  「韩滉行事忠诚清廉。当时陛下离京在外,韩滉朝贡一直没有停止。他镇守江东十五个州,没有发生盗贼之乱,这些都是...

  10. 燃灯佛应化世间的故事

    大师在当时深受吴越王钱俶的礼敬,尊奉他为国师。吴越王认为如果有圣人来应供,他的福报就大了。“是定光古佛今天来应供。”——阿弥陀佛多嘴啊,泄露我的身分!吴越王听到定光佛圆寂的消息,当然很失望,但知道永明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这下欢喜得不得了。这是燃灯佛和阿弥陀佛在我们这个世界示现作长耳和尚和永明延寿大师的一段公案。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