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袁世凯1917年,中华民国诞生刚刚六年,在「”泥菩萨”黎元洪治下,乱象纷纭。大清帝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已在五年前退位。民国初年北洋集团的领袖、...独裁者袁世凯,也在一年前因尿毒症病逝。「”他留给民国的遗产是一大批军阀。他在世的时候,军阀们支持他。他去世以后,军阀们混战。他的去世标志着一个军阀混战时代的开始,直到国民...在南京成立。1917年年初,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潜艇战。随后美国宣布加入

袁世凯 1917 年,中华民国诞生刚刚六年,在「 ”泥菩萨”黎元洪治下,乱象纷纭。大清帝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已在五年前退位。 民国初年北洋集团的领袖、 ... 独裁者袁世凯,也在一年前因尿毒症病逝。「 ”他留给民国的遗产是一大批军阀。他在世的时候,军阀们支持他。他去世以后,军阀们混战。 他的去世标志着一个军阀混战时代的开始,直到国民 ... 在南京成立。 1917 年年初,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潜艇战。随后美国宣布加入协约国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天平开始向协约国一方倾斜。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边缘地带的中国来说,是否参战,是世界局势给府院双方带来的新考验。 黎元洪 一、 自从1916年,袁世凯去世以后,虽然黎元洪当上大总统,但实权掌握在 ... ... 段祺瑞手中。 不久,黎元洪和段祺瑞在所谓「 ”参战”问题上发生矛盾,段祺瑞主张对德宣战,黎元洪和国会则坚决反对。张勋因德国支持他的复辟主张,而反对对德宣战。他伪装成黎、段之间的调解人,企图坐收渔利,同时在徐州成立北洋七省同盟,不久任安徽督军,扩充至十三省同盟,拼凑实力,积极策划清室复辟。 而黎、段之争促使了这一闹剧的产生。 段祺瑞 二、 在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上,总统府反对贸然参战,而 ... ... 段祺瑞主战,双方冲突激烈,矛盾陷入不可调和的状态。 1917 年4 月25 日,段祺瑞电召各省督军赴京召开各省督军及其代表 ... 会议,督军团在段祺瑞与安徽督军倪嗣冲的劝说之下,一致主张参战。以北洋的 ... 力量挟持 ... ,武人干政,这在民国历史上并非首次。 5 月23 日,一向以柔弱著称的黎元洪在得到美国方面的支持后,悍然免去段祺瑞 ... 职位。 段祺瑞下台之后,黎元洪之北京 ... ,在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督军包围之下,完全失去地方实力派支持,步履维艰。 国事日非之际,蛰伏在徐州的十三省督军盟主张勋被病急乱投医的黎元洪请了出来。 张勋的「 ”辫子军” 三、 张勋是安徽督军,手下有三万兵马呢!他心里还对满清 ... 心有怀念,自己和手下都没有剪去辫子,人称「 ”辫子军”。 1917年6月,张勋借调停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矛盾为由,率5000"辫子兵"于6月14日进驻北京。入京后,张勋急电清朝遗老「 ”襄赞复辟大业”,拥立12岁的退位皇帝溥仪复辟,当时张勋为了哄骗溥仪答应登基,告诉溥仪成为皇帝之后便没有人能够管他,而溥仪仅仅因为不想做功课,从而答应了张勋的要求。 可张勋复辟事件发生之后不久,就立刻遭到了全国各地的声讨,随后在系军阀段祺瑞组建「 ”讨逆军”击败了张勋的复辟军,溥仪皇帝在1917年7月12日被迫再次宣布退位,张勋失败之后逃入了荷兰使馆避难,不久便得到了北洋 ... 的特赦。此后张勋便不问政事在家闲居,于1923年9月11日去世。 晚年的张勋 四、 按教科书的说辞,这是「 ”逆历史潮流而动,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之举。但事实恰恰相反,张勋的后半生不仅活的很滋润,门前还车水马龙,可以用「 ”高朋满座,胜友如云”来形容。 张勋的出身其实是很一般的,等到他长大成人之后便从了军,他先后参加过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凭借着卓越的军功受到了当时北洋重臣袁世凯的欣赏被提拔为了陆军工程营管带。后来又在1901年被调任为御前护卫负责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人身安全。等到溥仪皇帝继位之后张勋被提拔为了江南提督成为了地方大员。 张勋复辟失败之后他依然执着的留着大辫子,有人劝告他大清已亡大势已定应该把辫子剪掉。张勋却说道:「 ”吾回天无力,尚可独善其身。脑袋在、辫子不掉!真吾大清股肱之臣。” 1923年9月12日,张勋因病在天津逝世,终年69岁。张勋逝世后,孙中山、章士钊等政界闻人和文化名流纷纷致电哀挽,祭文、哀诗和挽联不计其数,或敌或友,不同政治立场的人几乎都对其孤忠大加赞美,极尽哀荣。 孙中山对复辟闹剧曾做出如此回应:「 ”清室逊位,本因时势。张勋强求复辟,亦属愚忠,叛国之罪当诛,恋主之情自可悯。文对于真复辟者,虽以为敌,未尝不敬之也。” 下方评论
本文标签:张勋段祺瑞历史中国近代史黎元洪督军武昌起义北洋政府清朝历史资治通鉴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