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五代十国时期发生在前蜀永平三年的前蜀太子王元膺谋反案,是前蜀统治集团内部一次严重的内讧事件,是前蜀统治集团内部多股政治势力的斗争。这一事件对后来前蜀亡国有着重要影响。

五代十国时期发生在前蜀永平三年的前蜀太子王元膺谋反案,是前蜀统治集团内部一次严重的内讧事件, 是前蜀统治集团内部多股政治势力的斗争。这一事件对后来前蜀亡国有着重要影响。 一、前蜀是如何建立的 前蜀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政权,由王建创建,都城在今成都。它的疆域最大时约占据现在的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一带。前蜀经历高祖王建和后主王衍两位皇帝,作为国家存在了十八年。 高祖王建 前蜀高祖王建原来是个贩卖私盐的,后来投军入伍,被忠武监军使杨复光看中,将他提拔为都将,并拨给他士兵千名。 公元880年,黄巢攻克长安,唐僖宗逃奔西川,此时杨复光已死,王建等人推举鹿晏宏为将军,去西川迎接唐僖宗。僖宗身边的大宦官田令孜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收王建为义子,派他担任壁州刺史。后来西川大乱,王建乘乱攻取了成都, 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 唐天复三年(903年),王建受封为蜀王,次年唐朝被后梁所灭,王建便自立为帝,国号蜀,史称前蜀。 二、元膺谋反案的经过 天复七年(907年),唐朝灭亡,王建因不服后梁而自立为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王建共有十一子 , 长子王宗仁「 ”幼以疾废”,次子元膺被立为太子。元膺是王建的贵妃张氏所生, 初名宗懿。元膺「 ”多才艺, 能射钱中孔, 尝自抱画球掷马上, 驰而射之, 无不中”。虽然王元膺长得不好看,有一只裂嘴巴、大龅牙,还生就了一对斜眼睛,但还是颇受王建器重,十七岁时被立为皇太子, 「 ”判六军, 创天武神机营, 开永和府, 置官署” 。 元膺 但元膺生性轻狂, 朝中结怨颇多, 正是由于他自身的傲慢骄横而导致了所谓的谋反事件,最终自己也搭上了性命。 据《蜀梼杌》记载:913年七夕节,太子元膺召诸王大臣饮宴, 集王王宗翰、内枢密使潘峭、翰林学士承旨高阳毛文锡等人没来。元膺认为集王等人不来是受到了潘峭与毛文锡挑拨, 于是入宫对王建说:「 ”潘峭、毛文锡离间我和集王兄弟感情。”王建一听大怒,将潘峭和毛文锡贬逐。 王建的近侍唐道袭参与了元膺的宴会, 在太子的宴席上目睹了事件的经过,唐道袭素与太子有隙, 于是和王建说「 ”太子阴谋作乱, 欲召诸将、诸王, 以兵锢之, 然后举事。”唐道袭借口保卫皇帝,请求召屯营兵入宿卫, 王建同意了, 于是宫中内外 ... ,一时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唐道袭剧照 太子听闻唐道袭召集士兵, 自称天武甲士, 又抓捕了自己的亲信潘峭、毛文锡等人, 拷打后囚禁。于是让忠于自己的徐瑶、常谦等人攻打唐道袭。唐道袭带兵抵抗, 战斗中中流矢受伤, 太子军抓住并斩了唐道袭, 护卫京师的屯营兵死伤惨重。王建在宫中得到消息,以为太子造反,十分惊慌。 冲突 大臣潘炕对王建说:「 ”太子与唐道袭争权, 没有其他意思。陛下宜面谕大臣以安社稷。”王建遂发兵讨伐徐瑶、常谦等人。徐瑶战败身死, 常谦与太子逃到龙跃池, 藏身小船中。王宗翰平时看不惯太子,于是带人赶到龙跃池,上去就是一阵乱刀 ... 了元膺。 史书上说:「 ”「 ”及暮稍定。己酉旦, 太子出就舟人丐食, 舟人以告蜀主, 遣集王宗翰往慰抚之, 比至, 太子已为卫士所 ... 。蜀主疑宗翰 ... 之,大恸不已。”王元膺死时才22岁, 三、为什么会发生太子谋反事件 元膺谋反乃是前蜀立国后一次严重的内讧, 牵涉了前蜀四股政治势力:一为早年随王建征伐起家王宗翰等人;二是王建近侍唐道袭;三是太子元膺一党;四是毛文锡等大臣。这四股势力是前蜀政权的基础, 然其彼此之间矛盾很深,终于在太子谋反之事上爆发了。 太子元膺与王建的近侍唐道袭向来不和。《鉴诫录》记载道袭「 ”美眉目, 足机智, 自童年即亲事太祖” , 乃「 ”建之嬖也”。他 以舞童的身份进入宫中侍奉王建。由于善于机巧、心计颇重,很快得到了王建的重视,被升为马军都指挥使。 王建的养子王宗涤有勇有谋,战功卓著,王建怕自己死后,无人能控制王宗涤,加上唐道袭在一边进谗言,王建便下决心除掉王宗涤。唐道袭便请王宗涤饮宴,趁王宗涤喝醉后把他勒死。消息一出,成都为之罢市,百姓如丧亲人,阖城痛哭。 请王宗涤饮宴 对于王建与唐道袭的这种特殊关系, 只太子元膺不怕,反而 「 ”屡谑于朝”, 王建怕太子和唐道袭的矛盾扩大化,于公元910年「 ” 乃出道袭为兴元节度使”。王建将唐道袭赶出京城后不久,又心生悔意,三年后让 「 ”道袭罢归, 复典机要”。太子更加不满, 王建也对太子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 ”高祖殊不悦” )。 《资治通鉴》说太子元膺「 ”骄暴, 好陵暴旧臣,性猜忍”, 且荒淫好色,「 ”日与乐工群小嬉戏无度” 。 王建曾派许寂和徐简夫去教王元膺,王元膺理都不理。王建曾作《诫子元膺文》给太子, 文中说: 「 ”汝襁褓富贵, 不知创业之艰难, 更汝之名, 上应图谶, 勿骄勿矜, 勿盈勿忌, 惟敬惟诫, 惟谦惟和, 内睦九族, 外安百姓, 赤心待群臣, 恩信爱士卒。刑罚人之命也, 无徇爱憎;奸邪国之贼也, 无信谗构。绝畋游之娱, 察声色之祸, 然后能保我社稷, 君我民臣。吾蚤莫诫勖, 恐汝遗忘, 当置于几案, 出入观省。” 说明王建对太子的做法非常反感了,但太子不肯收敛, 以至兵败身死。 王建喜欢收干儿子,史书记载他收了一百二十个干儿子, 这些干儿子们随王建南征北战, 为王建打下了江山。王建也十分在意太子同这些干儿子之间的关系,希望将来自己死后,干儿子们能支持元膺,保证政权稳固。太子与唐道袭不和, 令王建左右为难。 一方是自己亲儿子,一方是自己的「 ”嬖妾”,太子得到武将们的拥护, 唐道袭则有王建的撑腰。唐道袭被元膺 ... 死后。元膺又将事态扩大,囚禁拷打朝中对立的大臣。 王建认为这时的局势再不干涉便会难以控制,便在打败太子后,派干儿子王宗翰去慰抚太子, 不料王宗翰借机 ... 死了太子。王建怀疑王宗翰早就想 ... 死太子而代之,因为《蜀梼杌》上有记载说王宗翰「 ”以战功累迁中书令。恃位隆功高, 所为不法, 连上表求为太子。建勉谕令出, 而不肯去, 言辞甚悖”,所以后来王建找个机会 ... 掉了王宗翰,给太子报了仇。 王宗翰 太子死后,王建张榜安民,榜文中写道: 「 ”(对元膺)不行斧钺之诛, 将误社稷之计”。事后王建追封唐道袭太师, 谥忠壮。对王元膺则是废黜太子之位,发诏书:「 ”朕何敢以私害公。”王建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 因为早在王建 ... 王宗涤时,「 ”有勇略, 得将士心, 高祖颇内忌之。会成都作府门, 绘以朱丹, 国人未之画红楼。高祖以宗涤姓名应之, 而王宗佶等疾其功, 复为构飞语, 高祖召宗涤诘责之, 宗涤曰‘三蜀略平, 大王听谗 ... 功臣, 可矣。’高祖令亲随指挥使唐道袭饮以酒, 缢 ... 之;成都为之罢市, 涕泣如丧亲戚” 。王建令唐道袭谋 ... 了战功显赫的王宗涤, 招致军民的强烈怨忿。这一事件造成王建前蜀的 ... 力量大大削弱, 事后王建也很后悔。如今元膺已死,那些干儿子们势大, 王建只得把这次事件的责任归于太子。 四、王建为什么要收那么多假子 晚唐五代时期,唐室暗弱,各地的军阀们为了壮大实力,大规模收养假子,形成风气。王建收养假子多达百二十人,他们不但在前蜀立国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且构成前蜀立国后统治结构的核心力量。 王建和他儿子们 这些假子有的是王建的同姓或宗戚:「 ”宗寿,建宗人之子,幼从征伐,警悟有机变。”、「 ”宗裕,建之宗属。幼从 建入为牙校,善遁甲,绝甘分苦,得将士心。”、「 ”王宗翰,本姓孟氏,高祖之姊子也。高祖蓄为子,赐姓名。”;有的是王建的同乡或者下属:「 ”宗侃,许昌人,本姓田,名师,世为乡豪。隶名忠武军籍。”、「 ”宗弼,许州人。本姓魏,名 宏夫,以家籍隶忠武军。”;还有的是立功的将士,如王宗黯,本姓吉,名谏,隶高祖帐下为牙将,景福元年(892)破杨守厚有功, 赐姓名曰王宗黯;还有的是孤儿,如「 ”宗佶,豫章 人,本姓甘氏,幼颖异,建讨徐堂举于江西,获之,怜其慧黠,是时诸子未生,遂收为养子,每给事帐下。” 王建对这些假子的心理和态度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他需要能将为其效力,另一方面他又本猜忌和防范他们。一旦他认为他的地位存有威胁,那也决不手软。「 ”建既得西川,留心政事,容纳直言,好土乐士,谦恭俭素,用人各尽其才。然多忌好 ... ,诸将有功名者,多因事诛之。”王宗之被 ... 便是一例。王宗之是王建假子中雄才大略的人物,善于用兵,多次出奇制胜。他在拔东川、夺山南之战中,战功第一,被封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但是宗之「 ”有勇略,得将士心,王建忌之。命亲随马军都指挥使唐道袭夜饮之酒,缢 ... 之”。 争战 五、元膺谋反案对前蜀的影响 元膺事件折射出前蜀政权内部各派势力的争斗, 说明前蜀政权离覆灭不远了。此次政变王建失去了太子元膺事小, 后来的结果是使郑王王衍当上皇帝,造成那些干儿子擅权, 最终前蜀覆亡。 太子风波平息后, 皇子王衍的生母徐贤妃与宦官唐文扆重金贿赂宰相张格,张格接受了重礼,在王建面前请立郑王王衍为太子。 王衍为王建幼子,生性平庸, 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但其母徐妃是王建宠妃, 加上宰相张格的力挺, 王衍得以立为太子。《十国春秋》说王衍「 ”嗜酒色游戏, 帝尝自夹城过, 闻太子与诸王斗鸡击球喧呼之声, 叹曰‘吾百战以立基业, 此辈其能守乎?’由是恶张格, 而贤妃为之内主, 竟不能去”。恐怕此时的王建也有些后悔了。 王衍 但是事已至此,王建后悔也来不及了。因为此后不久,徐妃做了鸡烧饼给王建吃, 然后「 ”帝中毒而逝”。王建的死,徐妃和张格是脱不了干系的。 王衍继位后, 「 ”委其政于宦者”。宠信韩昭等人。《十国春秋》记载「 ”昭素无品望, 特以嬖幸得出入宫掖, 累官礼部尚书, 兼成都尹。”据《蜀梼杌》说 「 ”昭以便佞, 恩倾一时, 出入宫掖。太妃爱其美风姿, 而专有辟阳之宠。”自此, 奸臣们左右了朝政。 王建的另一个干儿子王宗弼骁勇善战,颇得王建赏识。但王宗弼为人不讲信义,曾背叛王建投靠过顾彦晖,「 ”及彦晖败, 复自归于高祖”。王建虽然知道王宗弼忠诚不够, 但因其善战,临死之时仍「 ”以宗弼沉静多谋, 召为马步都指挥使, 同诸臣受遗诏” 。 王衍继位后, 宠信宦官宋光嗣、宋光葆、景润澄等人,又用韩昭、潘在迎、顾在珣、严旭等人为狎客,起造宣华苑,日夜与众多狎客、妇女在宣华苑中酣饮作乐。还曾经在宣华苑大摆宴席九天,嘉王王宗寿哭着劝诫王衍,韩昭等人竟然说:"嘉王不过酒后难过罢了!" 酣饮作乐 王衍将政务交给王宗弼,史载「 ”宗弼守太师兼中书令、判六军, 辅政。已又封巨鹿王, 进封齐王「 ”。这时的前蜀,「 ”内外迁除皆自宗弼出” , 王宗弼大权在握,权倾朝野。 乾德二年(公元920年)八月, 王衍在嬖臣韩昭等人的怂恿下欲去秦州巡视,其实是想选美(「 ”采掇美丽”), 王衍身披金甲,头戴珠帽,随从的队伍有百余里长。大臣段融上书称皇帝不宜远离都城,王宗弼也力言不可去, 王衍不听劝阻, 坚持去秦州。唐兵趁机入蜀, 幸亏王宗弼迅速回朝,斩了韩昭, 打退唐兵。 咸康元年 (924) ,山南节度王宗俦与王宗弼密谋废掉王衍。王宗弼权衡之后, 拒绝了王宗俦。 王建临终前对王宗弼说过:「 ”太子若不堪大业, 可置其于别宫, 幸勿 ... 之,可择王氏子弟而辅也”。王宗弼虽然没有 ... 王衍,可他在后唐庄宗李存勖派李继岌、郭崇韬等率兵六万攻打前蜀之时,赠送军粮给唐军,不战而降, 且「 ”刦迁太后、后宫诸王于西宫, 收玺绶, 又使亲吏于义兴门邀取内库金帛”。同时并赂郭崇韬, 请为西川节度使。 李继岌剧照 没想到唐军统帅李继岌痛恨王宗弼的卑劣行为, 「 ”入城翌日, 数其不忠之罪, 并其子斩之于球场。军士取其尸, 脔而食之” 。 后唐大将李继岌攻到成都时,王衍带着棺材,自缚于七里亭迎降。前蜀就此灭亡。 公元926年(同光四年)正月,王衍和宗族朝臣等人被唐庄宗召赴洛阳。王衍一行刚走到秦川驿,唐庄宗派人诛 ... 王衍及其宗族,王衍死时年二十八岁。 唐庄宗 王衍的母亲徐妃临死时大叫:"我儿子以一个国家迎降,反而被 ... 戮,信义都被抛弃,你们的祸患不久就会跟随而来了!" 只有王衍的妃子刘氏因为颇有姿色,庄宗使者不忍 ... 她,但她却说:"家丧国亡,宁死不辱!"这个女人从容就死,相比之下,王衍等人的表现相差太多。 归根结底,元膺谋反事件是前蜀衰败的开始。太子元膺的谋反乃是唐道袭的诬告。元膺 ... 了唐道袭,王宗翰又因与太子有隙 ... 了元膺,导致长于绮纨富贵中的王衍得以登上皇位,使得前蜀数年后败亡, 这一系列的事件都有着因果关系,足以令后人深思。
本文标签:王建中国古代史历史王衍五代十国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