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为什么朱元璋 ... 尽了大明开国将军,却偏偏不舍得 ... 他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1370年,朱元璋开始对当年追随自己建功立业的文人、武将论功行赏,封6人为公爵: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等;封28位大将军为侯爵:汤和、廖永忠、傅友德等,并赏赐免死铁卷一宗,但是这免死铁卷到头来却成了最大的笑话。>德庆侯廖永忠的免死铁卷,第一个成为空头支票。1375年,朱元璋将其 ... 死,理由是他私自穿着绣有龙凤图案的衣服。穿皇族才能穿的衣服属于逾制,等同于有篡国夺权的野心。曹国公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南征北战,立下不朽功勋。他最后被毒死,理由是“礼贤下士”——周围知识分子太多,难道你想搞小动作不成?开国第一功臣、魏国公徐达忠厚老实,和朱元璋从小玩到大,胆子很小。就是这个老实人,后来背上长恶性肿瘤,据说最怕吃鹅肉,朱元璋却偏偏赏赐蒸鹅给他吃,不吃就是违抗皇命的死罪。徐达在使者的监督下,一边老泪纵横,一边硬着头皮吃下了这只致命的蒸鹅,几天后一命呜呼。1394年,朱元璋威逼颍国公傅友德 ... 。1395年,朱元璋又找借口 ... 宋国公冯胜,功臣几乎被他 ... 绝,惟独有个信国公汤和活了下来,这其中原因何在?那是因为他做人懂得八个字:老实做人,谨慎做事。>汤和与朱元璋的关系不一般,是老朱的“发小”。童年时和朱元璋一起放牛,青年时正是他的一封信把窝在破庙里讨生活的朱元璋拉上了造反之路,朱元璋濠州投军时,汤和还是朱元璋的上司,可从那时候开始,老汤就对朱元璋必恭必敬,成为朱皇帝最早的铁杆亲信。汤和武艺更是高强,跟随朱元璋横扫天下,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以前的汤和有一个爱喝酒的坏毛病。他逢宴必喝,每喝必醉。最要命的是,汤和每次喝醉酒都会一改本性大吵大闹,胡言乱语。有一次,他酒后竟然把矛头指向了朱元璋。>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汤和一路进军,斩敌无数。常州被攻破以后,朱元璋便命令汤和固守常州,迟迟不肯下达继续进攻的指令。好战的汤和当然不愿意闲下来,多次上书,请求朱元璋让他出战。可是,朱元璋出于战略考虑一直没有答复,敌我双方都无所事事。>>一闲下来,汤和酒瘾就上来了。这次,他喝醉后,一个人爬到常州知府衙门大殿的屋脊上,大喊大叫,众人怎么劝也劝不下来。不仅如此,他还坐在屋脊上口出狂言:“我镇守此城就如同坐在这屋脊上,左右为难。”搞得整个常州城的人都知道不进攻敌人不是他汤和的责任,而是朱元璋的责任。>朱元璋得知汤和的胡闹自然很不舒服。等平定中原后,朱元璋论功封赏。按理说,汤和打的胜仗最多,立下的功劳最大,可是,朱元璋什么也没有奖赏汤和,反而抓住汤和的一个瑕疵,说汤和的某场战斗没有斩草除根,使其余党事后继续作乱。不仅如此,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汤和无论立下再大的功劳,朱元璋总会给汤和穿“小鞋”,让汤和对官场心灰意冷。>在冷静下来之后,汤和终于想明白了:这一切都是自己嗜酒如命的坏习惯造成的,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汤和真的把酒戒了。一开始,朱元璋不相信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家伙能把酒戒掉,于是邀请当年一同打天下的老兄老弟聚会,特意拿出了20年的陈酿好酒招待众人。可是,汤和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为美酒所动,一滴酒也没有喝。>汤和后来不仅把酒戒了,人也变得谦恭起来,见了谁都笑脸相迎,这与他之前争强好斗、妄自尊大的性情完全不一样了。这之后,汤和一直保持着这个好作风,直到年老。>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倭寇进犯江浙沿海一带,当时汤和已经62岁了。他接受朱元璋的派遣,挂帅打击倭寇。不仅如此,他还把监狱的犯人放出来,在江浙沿海地带建设卫所,让倭寇完全失去了海上侵犯的机会。朱元璋对此大为赞赏,汤和却谦虚地说:“这都是皇上的洪福,臣子只是跑跑腿而已。”>>有一次朱元璋打下江山大封功臣时,朱元璋故意降汤和一等,找个岔子只封他为侯,而其他同等条件的人都封为公的爵位。但汤和却能能以平常心对待不公待遇。而且后来他很谨慎,从不发牢骚,不怨天尤人,继续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地伺候皇上,并及时向皇上作出诚恳而深刻的自我检讨。>后来汤和又很识相知趣,迎合皇帝的心思以自保。《明史汤和传》记“帝春秋浸高,天下无事,意不欲诸将久典兵,未有以发也。”也就是说朱元璋对掌握军权的老臣开始不放心了,汤和就投其所好,与其等他“杯酒释兵权”,不如自己主动急流勇退,于是,在众多高级将领中第一个自请解除军权,“和以间从容曰:‘臣犬马齿长,不堪复任驱策,愿得归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帝大悦。”立马拨款为汤和在凤阳老家造房,让他衣锦还乡。>回家后他又低调做人,从不以功臣自居,并且束缚子孙家奴,遵守法纪,善待乡邻,不授人以柄。他知道,朱元璋的耳目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他的监视,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报到朱元璋那里,因而他就整天游山玩水,含饴弄孙,从不结交地方官和乡绅,不谈国家大事,给人一副只贪图享受别的事一概不管不问的印象。让朱元璋非常放心。>洪武二十八年,汤和因病而终,终年70岁。在汤和后半生中,朱元璋给予了他至高无上的荣誉,并亲自去探望卧病在床的他,见他形容枯槁的情形,泪流不已,后来追封汤和为东瓯王,厚赠黄金、布帛作为丧葬费用。他是明朝开国功臣中唯一能够获此荣誉并且善终的人。然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汤和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及时改正缺点且赢了自己的结果。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为什么朱元璋 ... 尽了大明开国将军,却偏偏不舍得 ... 他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2.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3.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4. 仁厚的朱标,威猛的朱棣,那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怎么样?

    说到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

  5.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6.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7.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8.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在打下江山以后都会封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君臣。而且这些造反的人就是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大臣,他们也受到了很多封赏,其中就有一个人叫费聚。在他学成以后,正好遇到朱元璋在为自己的队伍招兵买马,所以他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看在曾经和自己打天下的情分下,就同意了。

  9. 历史上的今天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交给朱允炆?

    太子的早逝,将朱元璋的部署全部打乱,他只能重新立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其实只有两个选择,燕王朱棣和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元璋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让他继承大统。

  10. 从「 ”胡惟庸案”,看大明初期政治情况与造成的改变

    胡惟庸是大明初期的一大政治转折点明立国初期,天下未定,南征北伐事务繁多,朱元璋不得不先沿袭元朝的政体,在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其下设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统领百官,掌握全国最高行政权。

随机推荐

  1. 骑单车的老板

    老谢一听对方是家中美合资公司,当即表示同意接洽,并安排副手,先摸一下那个美国人的底。那个美国老总如约准点来到老谢的公司。仅仅两年之后,老谢就不得不对那位美国人刮目相看。而老谢的公司,自他父亲亡故后,一天天走向衰败,与早年已不可同日而语。在最近一次同老谢的聚会中,老谢总结他商场失利的原因,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和朱威廉都同样生在有钱的人家,而我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我只会坐奔驰,不会骑单车。”

  2. 馬未都:溥儀妹妹生活貧窮擺擺地攤

    說起地攤,藏友們肯定都不陌生,走進古玩市場,路兩旁鋪滿了或紅或藍的地布,上面擺滿了各種稀奇玩意,現在擺地攤的人多,但在過去,擺地攤的只有兩種人,之一種是生活所迫,不擺攤就解不開鍋了,所以必須擺,因爲就靠這個吃飯,第二種則是那些落魄貴族們,他們手裏有寶貝,因爲家道中落而不得已出門擺攤。在舊社會,落魄的貴族們擺地攤並不罕見,他們擺地攤有一個“規矩”,那就是必須要在晚上擺攤,天一亮就得趕緊收起來,畢竟曾

  3. 拜年祝福语短信

    拜年祝福语短信1、春姑娘你俏打扮,一身艳妆吐芬芳。春节祝福短信10、风雨的街头招牌能挂多久,爱过的老歌你记得几首,交过的朋友在你的生命中有我,无论在天涯或是海角,我都真诚地为你祝福:幸福平安,春节快乐!将这份“超重”的祝福,借春节的气氛,送给最特别的朋友,春节快乐!猴年到,祝福来,信息...来报到,祝你猴年幸福安康,吉祥如意。

  4. 梦见踩大便 梦见踩大便什么意思

    梦见踩大便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踩大便的详细解说吧。商人梦见踩大便,能找到赚钱的好项目。女人梦见在公厕里解大便,表示会受到污辱和歧视。男人梦见在公共厕所大便,表示要生病。梦见被大便弄脏,是吉利的梦,不论是被大便打到、踩到大便,甚至是在抽厕所的大便,都是吉利、有财的梦。

  5. 梦见买酸梅汤

    周公解梦梦见买酸梅汤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买酸梅汤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河北保定市易县,对北京意味着什么?

    河北省保定市有个易县,因清西陵而出名。河北省的地形很复杂,西部是太行山脉,北部是燕山山脉。北部是新崛起的契丹,耶律阿保机对河北虎视眈眈。东部是燕王刘守光,控制河北东北部、河北东南部、京津、辽宁西部。易州被契丹控制后,契丹骑兵可随意进出中原,对中原威胁极大。柴荣因病被迫撤军,但拿下易州,依然能对契丹控制的幽州产生威胁。而丢掉易州,对北宋来说,再无可能得到幽州。

  7. 梦见有人抢劫_周公解梦梦到有人抢劫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有人抢劫好不好

    梦见有人抢劫是什么意思梦见有人抢劫意味着,这两天财运有明显的上升哦!梦见有人要抢劫未成意味着:有机会交到不错的新朋友!梦见有人抢劫别人意味着:不正常的作息习惯,给你带来难以恢复的疲劳。梦见有人抢劫我的宜忌:〖宜〗:宜与陌生人同桌吃饭,宜食言,宜醉酒,宜与领导共餐,宜买彩票,宜独断专行;〖忌〗:忌开天窗,忌谦让,忌咖啡伴侣,忌读竖版书,忌筹划建党,忌饭后索吻。

  8. 這位「 ”曹武穆”那也是相當的厲害呀

    名將岳飛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當年被人以莫須有的罪名陷害,含冤而死,直到宋孝宗時期才被...,事後追謚武穆。為了對這位名將表示尊敬,後世很多人會直接稱呼岳飛為「”岳武穆”,甚至在著名的武俠小說中,還出現了一本被各國人士爭相搶奪的《武穆遺書》,在傳說它就是岳飛留下來的必勝兵法。但實際上如果存在《武穆遺書》的話,那他的作者還說不准是誰。因為「”武穆”是一個謚號,「”武”、「”穆”二字分別代表着「”威彊叡

  9. 梦见孪生姐妹 梦见孪生姐妹什么意思

    梦见孪生姐妹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孪生姐妹的详细解说吧。梦见孪生姐妹,祥瑞,事业会成功。犯人梦见孪生姐妹,很快会获得自由。商人梦见孪生姐妹,生意兴旺。男人梦见姐姐可能表示欺侮或者关怀,如果梦见妹妹,显示了自己容易遭损害的方面。女人梦见了妹妹意味着相互对立,如果梦见姐姐,则表示本领和能力。

  10. 梦见归还东西:梦还东西,好运将至_周公解梦梦到归还东西:梦还东西,好运将至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归还东西:梦还东西,好运将至好不好

    出现在梦中的归还东西是财运的象征。如果梦见自己在向别人还东西,预示著做梦人好运即将到来,前途一片光明,如果梦见别人向自己还东西,那就预示著不但不会得到钱,还有可能会出现小的损失。解梦典故江淹,字文通,是南朝著名文学家,济阳考城人,故乡在今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传说江淹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家境贫寒,曾经靠打柴卖钱奉养母亲。从此,江淹再没有写出出色的文章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