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高脂血症是否需要吃药?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和程度选择合适的降血脂药物。其适应症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而通过饮食控制和改善生活方式减脂增肌,减轻体重,血脂可能恢复正常。

好多人体检时发现有高脂血症,因为高脂血症和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就有点慌。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高脂血症是否需要吃药?常用的降血脂药物有哪些? 什么是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指 ... 中的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升高,有时还伴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降低。 想知道自己的血脂高到什么程度了,可参考下面的血脂水平分层标准: 注: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 高脂血症的治疗 一、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 高脂血症和饮食及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所以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是高脂血症治疗的基础措施。无论是否进行药物调脂治疗,都必须坚持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 1.调整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和胆固醇摄入,补充可溶性膳食纤维。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 2.戒烟限酒,限盐,禁饮烈性酒。 3.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控制体重,保持合适体重指数(BMI在18.5-23.9之间)。 二、药物治疗 当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无法有效降血脂时,就要使用降血脂药物了。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和程度选择合适的降血脂药物。 常用的降血脂药物有以下几种: 1.他汀类 他汀类可竞争性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早期过程中限速酶的活性,能显著降低TC、LDL-C,也降低TG水平和升高HDL-C。 主要的他汀类药物和常用剂量:辛伐他汀20-40mg;普伐他汀10-40mg;氟伐他汀40-80mg;阿托伐他汀10-80mg;瑞舒伐他汀10-20mg。除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可在任何时间服用,其他均每晚顿服。 他汀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横纹肌溶解、肌炎和肌痛。肌痛表现为肌肉疼痛或无力,不伴肌酸激酶(CK)升高。胆汁淤积和活动性肝病是使用他汀类药物的禁忌症。 2.贝特类 贝特类药物可促进甘油三酯以及胆固醇的逆向转运。主要降低血清甘油三酯,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其适应症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 临床上可供选择的贝特类药物有:非诺贝特(片剂0.1g,3次/日;微粒化胶囊0.2g,1次/日);苯扎贝特0.2g,3次/日;吉非贝齐0.6g,2次/日。 贝特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消化不良和胆石症,也可引起肝酶升高和肌病。绝对禁忌症是严重肾病和严重肝病。 3.烟酸类 烟酸类属于维生素B族,用量较大时有调血脂作用。适应症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 烟酸缓释片常用量为1-2g,1次/日。建议开始用量为0.375-0.5g,睡前服用;4周后增至1g/d,逐渐增至最大剂量2g/d。 烟酸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有颜面潮红、高血糖、高尿酸(或痛风)、上消化道不适等。绝对禁忌症为慢性肝病和严重痛风;相对禁忌症为溃疡病、肝毒性和高尿酸血症。 4.胆酸螯合剂 胆酸螯合剂主要为碱性阴离子树脂。在肠道内能与胆酸不可逆结合,因而阻碍胆酸的肝肠循环,促进胆酸随大便排出体外,阻断胆汁酸中胆固醇的重吸收。 常用的胆酸螯合剂有考来烯胺(每日4-16g,分3次服用),考来替泊(每日5-20g,分3次服用)。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不适、便秘,影响某些药物的吸收。 5.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口服后被迅速吸收,广泛地结合成依折麦布-葡萄糖苷酸。作用于小肠细胞,有效地抑制胆固醇和植物固醇的吸收。常用剂量为10mg/d。不良反应少见。 降脂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1.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服用,甚至终身接受调脂治疗。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差异很大。 2.他汀类药物多数需晚间或睡前服用。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与匹伐他汀可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服用。 3.避免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同用。服药期间如出现不明原因的肌痛或压痛,尤其伴有有全身不适或发热,应立即就诊。 4.在治疗过程中,监测血脂水平、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肌酐,肝肾功能和血常规等。 看到这里,相信你已经明白如何治疗高脂血症了。打个比方,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好比釜底抽薪,而吃降血脂药物好比扬汤止沸,釜底抽薪要比扬汤止沸更彻底。因为药物代谢完后血脂依然会升高,这就需要连续服药。而通过饮食控制和改善生活方式减脂增肌,减轻体重,血脂可能恢复正常。 我是盈盈一水间12345,纯手打,如果你觉得还不错,给我点个赞吧。关注我,了解更多医药知识。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高血脂中性脂肪药品健康生活方式胆酸胆固醇降血脂不良反应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