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名家名品] 周昉的仕女画

[名家名品] 周昉的仕女画

明李流芳 山村读书图

明李流芳 山水册页之一

  周昉字景玄,一作景元。又字仲朗,唐代画家。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曾官赵州、定州长史。擅画人物,尤工于仕女画,是继张萱之后以表现贵妇人生活的著名画家。他还是画佛像的高手,其佛像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水月观音”,把菩萨画成了世俗化的“宫娃”,成为长期流行的一种佛像标准。

  周昉见于著录的画作有百数十件,但目前仅存几件,如《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调琴啜茗图》、《内人双陆图》等,其中以前两幅最为著名。但是,目前专家对这些作品尚不能肯定为周昉的原作,比如杨伯达先生认为“《挥扇仕女图》的作者可能早于张(萱)、周(昉),从其高度艺术水平来看,也应是名家之作”。谢稚柳先生则认为《簪花仕女图》“表现的应该是大周以后南唐贵族妇女所流行的打扮、装束,而它的画笔,正是南唐的时代艺术特征。(《鉴余杂稿》)”。在没有定论之前,不妨依照旧说。下面分别就《挥扇仕女图》和《簪花仕女图》作一介绍。

  《挥扇仕女图》

  《挥扇仕女图》又名《纨扇仕女图》,张丑《清河书画舫》载“周昉挥扇仕女卷在韩太史家,原系宋恩陵题,张受益故物也。其画线描重着色,前后凡十三人,为妃后者四,图穷有树一株。号绢素破故,而神采奕然,真奇迹也”。文中韩太史即韩世能,卷中也钤有 “韩世能印”及“宗伯学士之印”、“韩仲子氏”、“蕉林考藏”、“乾隆御览之宝”等印记。此卷经清代重裱后,宋高宗题记以及汪珂玉《珊瑚网》所记“臣周昉进”款已无存,卷首有乾隆题“纨扇仕女图”字样。

  全卷十三人分为五组,第一组一贵妇人坐椅上,一女官为之挥扇,两女持梳洗用具侍立左侧;第二组一贵妇人斜抱瑶琴,一侍女似为之解琴囊;第三组二人,一持镜却立,一姬照镜。第四组三位妇人围坐于绣床旁,一姬持团扇倚绣床若有所思;第五组二人,一倚靠梧桐,似很茫然,一背影手持纨扇张望远处。尽管贵妇人的衣着华丽,十分悠闲,但心理上充满了空虚,正是“宫深似海”,自有难以排解的忧愁与苦闷。

  此卷人物或坐或立,或二人或三、四人,聚散错落,顾盼呼应,人物衣饰颜色有变化,勾线细劲,简捷明快,工整华贵。人物表情刻画入微,表现了绘者很高的艺术水准。《挥扇仕女图》绢本设色,纵33.2厘米,横203.3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簪花仕女图》

  与《挥扇仕女图》相比,《簪花仕女图》在人物衣纹、装饰、设色上要更华丽、工整一些,人物造型、动作以及所处环境都要优雅的多。这也是一个绢本,纵46厘米,横180厘米,这件作品比《挥扇仕女图》短了一些,但却高了不少,人物直立,顶天立地。有关资料说此卷在1972年重新装裱时,发现原画不是一幅整绢,而是由五幅单片拼合而成,因此有专家推测《簪花仕女图》原为五幅小屏风,后人将其改装成手卷形式。《簪花仕女图》旧传为周昉所作,绢上钤有宋高宗赵构、贾似道的藏印,因此,这个本子不会晚于南宋。该画现藏辽宁省博物院。

  《簪花仕女图》共有六位人物,五位贵妇人,只有一名持扇侍女,画的比例较小,这大约和其地位有关,而另一位贵妇人画的比例小,则和其所处透视关系有关,她的贵妇人身份从她的衣着打扮看,就可明白了。这几位贵族衣着华贵,在庭院中游玩,或拈花、扑蝶,或戏犬、玩鹤,画面左部绘一株辛夷花,却是半边在画幅中,可以启发观者想像画面外的景色。从人物服饰及人物脸部来看,《簪花仕女图》与《挥扇仕女图》有着很大的区别,《簪花仕女图》的服饰显然花哨的多,而人物发髻的盘起及仕女的蚕眉是经过精心梳理和化妆的,这大概因为一是在室内,着装可随意一些,而另一是在庭院中,要“抛头露面”,故需讲究一些吧。

  关于“周家样”

  历史记载周昉的画是“衣裳简劲”、“采色柔丽”,《宣和画谱》说:“至于传写妇女,则为古今之冠。其称誉传播,往往见于名士诗篇文字中。世谓昉画妇女,多为丰厚态度者,亦是一蔽。此无他。昉贵游子弟,多见贵而美者,故以丰厚为体。而又关中妇人,纤弱者为少,至其意秾态远,宣览者得之也”。

  周昉在绘画技法上继承了张萱的艺术,张现有《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传世,尽管为宋摹本,但规模尚在,从这两个本子和周昉绘画比较,是不难看出两者关系的。周昉在张萱的基础上,在技法上有创造,更加精能,“初效张萱,后则小异”。如《簪花仕女图》的人物着装透明,仕女胳膊隐现,很好地表现了衣服的质地。人物发髻勾染、面部晕色皆技巧精工。

  周昉在用色上也大胆不俗,善用朱色,既贵且丽,张彦远评其“柔丽”似搔到痒处。今天我们一提起唐人仕女,会马上联想起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来,似乎唐仕女就是周昉笔下的样子,可以说,周昉绘画的“周家样”已是深入人心,影响深远了。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名家名品] 周昉的仕女画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2.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3. 赵匡胤攻打南唐之前,曾给过李煜3次体面投降的机会,都被拒绝

    961年,南唐国主李璟去世,太子李煜即位,史称南唐后主。赵匡胤的下一个目标只能是南唐,这一点南唐后主李煜,即使再无能也看的很明白。于是,他与赵匡胤之间,玩了一次猫捉老鼠的游戏,这段历史细讲起来,颇有意思。其目的很明显,这就是给李煜准备的居所。赵匡胤让李从善给李煜写信,让李煜来汴京做礼贤斋的主人,并许诺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太祖虑其难制,令从善谕旨于煜,使来朝,煜但奉方物为贡。

  4. 南宋.开禧通宝背「 ”利”折十铁母(极罕见)

    直径:40.5mm,美品南宋宁宗赵扩开禧年间所铸。开禧改元后,宁宗任用韩侂胄为平章军国事兼国用使,集军、政、财大权于一身,权位之高在左右丞相之上。

  5. 杨延平的妻子儿女是谁?如何评价杨延平?他厉害吗?

    但杨延平作为长子,所承担的责任,所担负的家族重任远远比作为六子的杨延昭多的多。在小说演义中,大郎杨延平有两位妻子。杨延平正妻,名为花解语,花家之女。而因为杨延平为杨家长子,所以花解语实际山也是下一代杨门女将的首领。上文所说周氏,是杨延平的次妻,原为北汉降将汾阳铁旗令公周审义之女。关于杨延平的儿子,在《金枪传》有个人物,为杨宗显。杨延平是杨家将中的人物,具备杨家将的典型特征。有人问大郎厉害吗?

  6. 以儒为帅 以文制武 北宋一朝文武地位的转换

    中央集权政归皇宋宋代重文轻武,可谓老生常谈。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马背之上夺天下,取代了后周恭帝柴宗训自称皇帝。宋朝虽然建立,但是宋太祖赵匡胤却并不放心,他是军人出身,兵变起家,亲眼目睹了军人干政、武将乱权的局面。因此,一上台后,赵匡胤就开始考虑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保赵宋天下。这里的集权就是改变五代时期武人权重的不正常现象,收回分散于各股势力中的军权、财权、事权于己一身,维护皇权地位不动摇。

  7. 岳家军二号人物,一生只服岳飞,生擒杨再兴,因拒绝陷害岳飞而死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站在武将顶峰的一颗将星,其一生不仅光彩夺目,更令人惋惜的是岳飞悲惨的结局。岳家军的二号人物张宪,虽然无法与岳飞相比,但放在任何一个时代,绝对算得上顶级名将。然而杨再兴却不是张宪的对手,一番对阵杨再兴不仅败给张宪,还被张宪生擒。岳家军北伐之前,张宪由于战功赫赫,已经正式成为岳飞帐下头号武将,岳家军中公认的二号人物。

  8. 从赵普的三策入手,来看看宋太祖是如何在制度上根除藩镇割据隐患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标签,诸如汉朝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因此汉朝有着强汉之称。还有明朝的「”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加之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所以有着刚明之称。而每个朝代也着自己的尴尬的一面,诸如汉之和亲、宋之岁币、唐之藩镇割据、明之太监乱政等等。在这些朝代之中,唐朝应该是最憋屈的一个朝代,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日益严重,中央朝廷对于地方的统治已经开始崩溃,而皇

  9. 她是「 ”狸猫换太子”中恶毒皇后,可多少人知道她的真实故事?

    在民间,不少的地方都流传着「”狸猫换太子”的经典戏剧版本,有小说,有戏曲等不同的形式。不过,这里面的内容却相差不大。但历史的真实记载并非如此,可真是冤枉了刘皇后。狸猫换太子历史还原根据历史记载,一代贤君宋仁宗确实非刘后所生,而是宫人李氏所生。而这位李氏是跟随刘娥入宫,并为刘娥侍女。当时真宗非常宠爱美貌大方又懂得礼数的刘娥,想立她为皇后,可毕竟刘娥出身卑微,也无子嗣,就想出了「”借腹生子”的...,

  10. 争夺河西地区——夏州党项的立国之本

    唐末五代以来,由于吐蕃政权的崩溃以及漠北回鹘汗国的灭亡、回鹘部族西迁,在宋初河西地区形成了几个大的割据政权,即以凉州为中心的吐蕃六谷联盟,以甘州为中心的甘州回鹘政权,占据瓜、沙州的原归义军曹氏政权。河西地区,水草丰美,土地肥沃,且处于中西交通要道上。因此,自李继迁开始,夏州党项势力向西扩展的主要目的,是与甘州回鹘、凉州吐蕃争夺对河西地区的控制权,奠定疆域基础,为西夏立国准备条件。

随机推荐

  1. 描写烟花的句子

    描写烟花的句子1、天空中的烟花越来越多,形态各异。随后烟花在噼里啪啦的响声中消失了。而烟花自由的在空中随意舒展身体,纵使无人欣赏,却依然努力展示自己。橙黄的烟花好似美丽的流星雨,正逐渐落到地上。

  2. 历史中国:澶渊之盟—买来的和平

    澶渊之盟公元1004年秋,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宗畏敌,历来主张议和,先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对方暗通关节,后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

  3. 科西嘉来的“乡下佬”-军事家拿破仑

    显赫一时的法国著名军事家拿破仑,出生在地中海的科西嘉岛上。一个口操科西嘉土腔土调、身穿破衣烂衫的“乡下佬”,当然不会被军校里的公子哥们瞧得起的。入学不久,拿破仑就被一片嘲讽声包围了。这天,当那伙公子哥们又来寻衅肇事时,拿破仑忽然象一头暴怒的小雄狮,猛地抓住一个贵族的小外甥,对准他的小肚子,结结实实砸了一拳。拿破仑这一招还真灵。从此,军校里的公子哥们再也不敢惹这个科西嘉来的“乡下佬”了。

  4. 尼古拉·费多罗维奇·瓦图京是谁?苏军副总参谋长瓦图京简介

    国内战争时期,在卢甘斯克、旧别利斯克地域参加对马赫诺匪帮作战。>>瓦图京,1901年12月生于苏联别尔哥罗州切普希诺镇。1920年4月参加苏联红军,从此踏上戎马生涯。瓦图京先后任排长、连长、参谋、师参谋长、军区司令部第一部...、副参谋长、参谋长、方面军参谋长、司令、苏军总参谋部副总参某长等职。>1948年1月25日,在乌克兰基辅,高8.55米的瓦图京纪念碑正式树立。

  5. 迷信是指什么?民国时期都采取了哪些反迷信的举措?

    封建迷信在整个民国时期一直未能根绝,尤其在农村,还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学界普遍认为,迷信起源于对事物的不理解而心生恐惧进而盲目崇拜一些东西。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后,国民...继续清末反迷信话语与各种举措。此5条基本设计到了迷信的方方面面,表达了革命者于民国建立是荡涤旧染污俗的决心。然而这种请神治病的习惯仅靠一纸禁令是禁绝不了的。

  6. 浅析袁曹之争:对世家大族的不同态度,是袁曹之争胜败的关键。

    「”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不是客观规律而是偶发事件,但其中必然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如越王勾践攻灭吴国,赵魏韩灭智伯,乐毅伐齐,刘邦胜项羽,直到我们今天要谈到的曹操胜袁绍都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例证。「”弱胜强”不是普遍规律,弱者之所以胜,强者之所以败,每个具体事例背后都有其各不相同的具体原因。在相同的历史政治背景下,袁绍、曹操走上了政治舞台,成为了东汉末年,诸侯割据风云变幻下局面的两大枭雄。崇尚

  7. 梦见去学校考试

    周公解梦梦见去学校考试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去学校考试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史姓女孩起名大全_姓名测试

    史云英史玉茹史佳悦史雨嫣史立红史成瑛史艺冉史怡廷史倩娜史妹妹史美蓉史妙婧史泳怡史明倩史丽文史炳媛史嘉莉史脂玉史迎婷史笑妍史月霞史镱文史丽娅史泺颖史素琴史喜雪史冬梅史林莉史悦田史缔文史旭红史飞燕史培红史子颖史健颖史娅素史苛莹史崇蓉史馨瑶史顺茹史瑶瑶史燕明史香莹史博文史黛文史健婧史小妞史可瑶史莉娜史彩琴史冬玉史文倩史岙莹史崔妍史琰玉史瑶冶史秀妍史娅静史哓玉史合怡史淼怡史水怡史姗红史立萍史家悦史意芳史怡

  9.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_成语“草船借箭”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拼音】草船借箭cǎochuǎnjièjiàn  【释义】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出处】《三国演义》  【主人公】周瑜,诸葛亮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故事】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

  10. 三王的奥秘:他们是谁,从何而来?

    在西方基督教中,主显节,也被称为三王节,每年庆祝一次,以纪念东方三博士访问婴儿耶稣.来自东方的三位智者带着珍贵的礼物向孩子耶稣致敬的形象,与今天的耶稣降生场景密不可分.然而,四部经典福音书中并没有提到麦琪来访的故事.除了马太福音之外,其他三本福音书对这些法师只字未提.那么,拜访婴儿耶稣的东方三博士或三王是谁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