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晚清幕府专题系列三——李鸿章幕府体系对晚清政局的影响

提到晚清政局的动荡就不得不提一个人的名字:李鸿章,有人说真正能够影响清朝政权存亡的只有李鸿章。没错,李鸿章晚年正值国家羸弱,内忧外患之际,作为深受清朝统治者的信任的朝中重臣,李鸿章不断替慈禧收拾各种残局,签下大大小小数十个不平等条约,最终落得个「 ”卖国贼”的千古 ... 名。 但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却给李鸿章 「 ”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这样的高度评价,李鸿章在国际上也享有「 ”东方俾斯麦”的美誉。那么真实的李鸿章究竟有着怎样的经历呢?他亲手建立起来的李氏幕府体系在晚清政局中又扮演怎样的角色呢?本文试图在历史中找寻答案。 (一)李鸿章早年游幕曾府 李鸿章出生于清道光年间,安徽人氏。24岁时,李鸿章就少年科第,中进士,点翰林。咸丰三年太平天国起义军攻占安徽,占领了安徽省称安庆,当时巡抚蒋文庆战死,皇帝命李鸿章回籍办理团练,镇压太平军。鉴于自己无兵无权无饷,李鸿章入周天爵幕府。 而后李鸿章先后被调入时任安徽巡抚李嘉端、江忠源和福济府上协助处理太平军起义战事。咸丰八年,太平天国攻陷庐州,李鸿章祖宅被焚毁一空,李鸿章欲回京供职,当曾国藩得知李鸿章即将回京时,以李鸿章「 ”久历戎行,文武兼资”为名,奏留江西建昌大营襄办营务。李鸿章借此机会,正式加入曾国藩幕府,政治生涯迎来新的局面。 加入曾氏幕府之后,曾国藩十分赏识李鸿章,二人无话不谈。咸丰十年八月,杨辅清、李世贤进攻皖南,在此期间,曾国藩、李鸿章因为李元度失守徽州一事意见不和,曾国藩没有顾及李鸿章的反对,将李元度弹劾辞职,李鸿章一时气愤,暂别曾府。 李鸿章的中途离开使得曾国藩对此十分不悦,但是李鸿章只是一时赌气,咸丰十一年六月李鸿章又重回曾府。在他离开曾府的8个月期间,李曾二人仍然保持着每月通信一次的必要联系。李鸿章重回曾府后,太平军采取西线防御、东线进攻的战略,大举攻打苏浙及上海外围等地,使上海成为一座孤城。 曾国藩兵力有限,因此求助曾国荃,但是曾国荃不愿援沪,于是曾国藩派李鸿章东下,并为他招兵买马,共招得全军13营,共6500人。李鸿章以此为契机,担当守疆重任,不几年后,他便飞黄腾达,陆续任职钦差大臣、湖广总督,最终与曾国藩平起平坐了。 (二)李氏幕府的建立及其演变 李氏幕府开始于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即李鸿章援沪督苏期间。在此期间,李鸿章担任江苏巡抚,并开始效仿曾国藩扩建自己的幕府。这个阶段的李氏幕府职能 ... 化特点显著,机构主要分为文案、营务处、粮饷机构和军械机构四类,李鸿章凭此在上海站稳脚跟。 从公元1870年-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为止,李氏幕府进入「 ”黄金时期”,在此期间,他在政务、军务、洋务和外交领域都进入辉煌阶段,尤其是曾国藩去世之后,李鸿章成为晚晴权臣和洋务运动的实际领袖。 政务上,李氏幕府筹款购粮,投身治水工程,救济灾民;军务上,李氏幕府设置营务处和后勤机构,参与甲午中日战争等战事;洋务上,李氏幕府创办新式学堂,修建现代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外交上,李氏幕府吸引新式人才从事外交翻译、谈判签订和驻外使节等工作。 但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使得李鸿章一时成为朝廷的众矢之的,李氏幕府体系开始逐渐衰落。从1895年,李鸿章被取消北洋通商大臣之时起,至 1901 年李鸿章去世,这一时期李鸿章大势已去,身边也无需大量幕僚协助。1901年,李鸿章代表清 ... 与八国联军 ... 签订了《辛丑条约》,不久李鸿章病逝,李氏幕府体系正式终结。 (三)李氏幕府的特色及其影响 从1861年-1901年,李氏幕府历经40年。虽然,李鸿章曾经权倾一时,但是其幕僚数量自始至终也没有超过三百人,这与曾氏幕府短短二十年间,召集近五百人的规模相比,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当然这与二人所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性格息息相关。李氏幕府虽然规模较小,但在晚清政局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李氏幕府的特点之一就是懂时局,促变革。李氏幕府的四十年正是中国内忧外患,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时期。李氏幕府都认为中国正历经百年未有之变局,李氏幕府中的王树楠、盛宣怀和严复等人对时局都有着清醒的认知,他们开始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变革的主张。 虽然主张各不相同,但是大致可以归类为政治上整顿吏治,同时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文化上废八股,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以培养新式人才,实现自强。 特点之二就是开展洋务、重视实业。李鸿章及其幕府认识到西方国家的强大主要是拥有发达的工商业和制造业。因此,中国也要大肆兴办工商业。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各类工矿、交通等机器制造业。 他们希望通过振兴商务、举办实业可以自强求富、开拓利源之外,还可以分洋商之利。李氏幕府认为:「 ”中国多出一分之货,则外洋少获一分之利,而吾民得自食一分之力,夺外利以润吾民”。 李氏幕府的这些特点,使得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盛宣怀、唐廷枢等人帮助其创办近代企业,马建忠、薛福成等人协助其开张外交活动。可以说李氏幕府在中国近代化道路上勇于开拓,积极进取。 虽然李鸿章任职期间与西方列强签署了众多不平等条约,但是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当时清朝制度的 ... 、国力的衰弱让我们在西方国家面前受尽屈辱,我们不能因此否定李鸿章在外交上做出的巨大努力。 最后,虽然李氏幕府在一定程度上网罗了一定的人才,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是毕竟他们力量分散,只有当中华民族完全觉醒,团结一致时,我们的国家才能实现真正的强大,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邬春红,李鸿章幕府和张之洞幕府之比较,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2期。 欧阳跃峰,李鸿章幕府的形成及其主要特色,安徽史学,2011年第3期。 李志茗,晚清幕府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晚清幕府专题系列三——李鸿章幕府体系对晚清政局的影响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家族兴衰非是靠权利和财富来维系,家道必须合乎天道

    一座宅子,折射出一个家族的兴衰。时代变迁,家族兴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靠权力和财富所能维系的,家道必须合乎天道。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名门望族,显赫一时。第一类属于文官,清朝的李鸿章和曾国藩,李家与曾家都是当时的大家族,李鸿章和曾国藩也都是清朝重臣,权倾朝野。李鸿章不但为官有道,还非常善于积攒家财,他留给子孙的财产数量惊人。

  2. 党内怪人!他是国共和谈密使,曾收养主席三个孩子,陈赓请他出山

    南京那边证实,此人是南京...的秘使,派往延安联络...中央,请他给予方便。在宋子文的帮助下,孔祥熙为他签署了委任状这一"官身"。同意我兄即返南京,以便迅速磋商大计。董健吾受到毛主席的回电后,离开了瓦窑堡,回南京向蒋介石通报了毛主席的意见。"后来陈赓会见了董健吾,并请他出山任职。

  3.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如何「 ”收拾”东北军的?难怪无人能救张学良!

    众所周知,西安事变是爱国将领杨虎城与张学良发动的兵谏,他们二人背后分别代表着西北军与东北军,是当时中国实力强大的两个势力。他们两人非常痛恨蒋介石打内战的政策,在劝告无果的情况下,果断囚禁蒋介石。西安事变可谓是震惊世界,日本巴不得蒋介石死在战乱中,好进一步瓜分中国。好在西安事变圆满解决,一切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因此,当时蒋介石选择将张学良囚禁起来,谁求情都没用。

  4. 开国元帅揭秘:毛主席为何能做到用兵如神?

    一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位就是一代伟人...。笔者认为,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高度神话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治理蜀国很有一套,但其并无过人的...才能。

  5. 毛主席身上的十大神秘「 ”气场”,震古烁今!

    在毛主席的身上,充盈着一种令人极其震撼、并且无法消除、无法躲避的神秘「”气场”。不管你是拥戴者,还是仇视者,都不由自主地受到这股「”气场”的吸引、感染和影响。对拥戴者而言,这「”气场”正如春暖催花开,令其志存高远;对仇视者而言,这「”气场”恰似秋肃扫叶败,令其闻风丧胆!毛主席到底有哪些神秘「”气场”呢?至少表现在如下十个方面:一是令人震撼的「”挥斥方遒”之霸气毛主席少年时,曾豪迈地宣称:「”春来我

  6. 1955年蒋介石以何罪名软禁孙立人 至今未彻底 ...

    1955年遭蒋介石认定叛变被软禁,随着孙案的爆发,孙立人的一切事迹,遭到......的历史删除。1988年台监察院认定孙立人无叛乱意图,2014年7月,台湾省监察机构承认1955年郭廷亮"假藉长官名义为匪工作"间接为其...。1947年11月,孙立人被蒋介石派往编训新兵,1948年10月,孙立人选定台湾省凤山为新军练兵基地,开始他一生最后一次练兵。

  7. 他被父皇写进传位诏书,为何最后却没能当上大清皇帝?

    道光皇帝在择储的问题上,确实费了不少脑筋。在道光看来,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两人各有所长,都具备继承和治理大清江山的资格和能力。但皇位只有一个,道光最终必须面临抉择,舍其一而取其一。关于道光最终敲定奕詝为皇太子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

  8. 第一次蒋桂战争期间,新桂系分崩离析,反倒彻底净化了内部力量

    桂系历史上曾两次打先锋逼迫蒋介石下野,但在历次...较量中屡屡败北,尤其是第一次蒋桂战争期间,总兵力超过20万的桂军土崩瓦解,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等桂系首领也被迫逃往香港避难。这是桂系输得最惨的一次,但此战也将桂系内部的异己力量清除,确保了此后桂系集团内部的稳定。湘鄂两系加入桂军集团1926年北伐时,桂系第7军战功赫赫,位居各军之首。

  9. 东北「 ”易帜”—北洋军阀终结的标志

    1926年12月1日张作霖就任「”安国军”总司令,「”安国军”以奉军为主,意图统一中国。却在北伐军、晋军、冯玉祥军的联合打击下,屡战屡败。面对...的不利形势,张作霖自认大势已去,无力挽回。于6月2日发表「”出关通电”,次日即乘专列离京,前往奉天,以期能够卷土重来。可没想到,专列行进至皇姑屯时,被日本关东军提前布置好的炸弹炸毁,张作霖重伤殒命。张作霖为什么日本人想要炸死张作霖呢?要知道当时日本为了

  10. 这位画家,是隐藏在中国三位领导人背后,有骨气的中国女人

    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在弥留之际,将自己最深爱的妻子宋庆龄,托付给了一位朋友。这不禁令人好奇,究竟这个朋友是谁?何香凝,何许人也?她是隐藏在中国三位领导人背后,敢说敢做又有骨气的传奇女人。她出生于富商之家,却无公主之娇气,天生具有不屈和反抗的意识。当时,中国还处在封建时期,女性必须裹小脚,母亲给她裹,每次她都偷偷解开,被发现后母亲打她...她,她依旧我行我素,最后长成了大脚。

随机推荐

  1. 溯流穷源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sùliúqióngyuán【解释】溯:逆流而上。往河流上游寻找发源的地方。比喻寻求事物的根源。【出处】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二》:“春秋之时,善论姓氏者,鲁有众仲,晋有胥臣,郑有子羽,而其他诸子无称焉。溯流穷源,若斯之难也。”【例子】故是编所录惟...散文,乃唐宋八家专集。俾承学治古文者,先得其津梁,然后可溯流穷源,尽诸家之精蕴耳。清·方苞《古文约选序例》【相关】百度“溯流穷源”

  2. 春节祝福语_年原创春节祝福短信_春节祝福

    春节到来,如此重要的节日必须得给亲朋好友发送春节祝福语才行,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精品的春节祝福语吧。快来关注祝福语频道吧年原创春节祝福短信说点俗套的,怕你心烦。春节短信_沁了满怀素雅,斟上一杯悠然,嗅一园梅香,举此杯敬你我他,共饮天高云淡。原创春节祝福短信。新年祝福语_你我发小情同手足,短信拜年画蛇添足。弄潮短信自励,迎春老树新芽。祝福祥云遍布,平安团圆亿家。

  3. 梦见在地里除草

    周公解梦梦见在地里除草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在地里除草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偃旗仆鼓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yǎnqípúgǔ【解释】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同“偃旗息鼓”。【出处】宋·苏洵《权书·法制》:“偃旗仆鼓,寂若无气,严戢兵士,敢哗者斩。”【例子】无【相关】百度“偃旗仆鼓”

  5. 发隐擿伏的意思 | 成语大全

    中文发音:fāyǐntīfú。

  6. 中药汤底火锅并非人人适合

    冬至过后,天气愈发的寒冷,热腾腾的火锅也被人们端上餐桌。有些人喜欢在火锅中加入一些中药材作为汤底,但是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中药火锅。眼下,随着气温下降,热腾腾的火锅受到了人们的青睐。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中药火锅,所谓药膳,并不是食物和中药的简单累加,而是在中医辨证配膳理论指导下,由药物、食物和调料三者精制而成的。

  7. 济困扶危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jìkùnfúwēi【解释】济、扶:帮助。救济贫困的人,扶助有危难的人。【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三折:“一个报冤仇称了子胥,一个打赌赛去了包胥,何处也济困扶危重复楚。”【例子】你是最肯济困扶危的人,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人家来摆布死了我们娘儿们不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近义词】仗义疏财,扶弱抑强【反义词】自私自利,落井下石【相关】百度“济困扶危”

  8. 进退无路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jìntuìwúlù【解释】前进无路,后退也无路。形容处境十分困难,进退两难,无处容身。【出处】宋·朱熹《答刘季章》:“吾道不幸遽失,此人馀子纷纷,才有毛发利害,便章皇失措,进退无门,亦何足为轩轾耶。”【例子】小生囊箧罄然,家园迢递,进退无路,特问公公指引,再去寻他。明·郑若庸《玉玦记·投贤》【近义词】进退无门【相关】百度“进退无路”

  9. 炉中有火 - 公案100

    炉中有火沩山灵佑侍立百丈怀海,百丈说:「你拨拨炉子,看还有没有火?」沩山拨了一下说:「无火。」百丈起身彻底拨了一拨,拨出一点火来,指着火对沩山说:「这不是火吗?」沩山大悟。那时大概是冬天,百丈禅师希望把炉火重新燃起来,以便取暖,于是吩咐侍者沩山查看炉中有无余烬,然后添一点燃料进去。在拨火的情境中,他本来以为炉中已经没有火,经师父一拨,竟然有火了,心头立刻灵光一闪。此时要效法炉中拨火,坚持下去。

  10. 米歇尔·福柯有哪些作品?表达出了怎样的含义

    在福柯看来,这种疗法是使用重复的暴行直到病人将审判和惩罚的形式内化了。福柯使用“知识型”这一新术语指称特定时期知识产生、运动以及表达的深层框架。通过对文艺复兴以来知识型转变流动的考察,福柯指出,在各个时期的知识型之间存在深层断裂。福柯在突尼斯度过了1968年5月运动的风潮。福柯提到自从监狱被发明以来它被看做是唯一的对犯罪行径的解决方式。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