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大思想家顾炎武师承何人,其学问是自学的吗

每当想起「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就想起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顾炎武。 顾炎武被称作是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是著名经学家、史地学家、音韵学家。他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造诣。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开创一种新的治学门径,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思想家。他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意广求证据。著有《日知录》、《肇域志》、《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顾炎武建树了承前启后之功,成为开启一代学术先路的杰出大师,他继承明季学者的反理学思潮,不仅对陆王心学作了清算,而且在性与天道、理气、道器、知行、天理人欲诸多范畴上,都显示了与程朱理学迥异的为学旨趣。 顾炎武出身于江东望族,明末家道中落,他一生下来就出嗣,在顾炎武幼年时,对他影响最大的两人是嗣祖顾绍芾和嗣母王氏,她十六岁未婚守节,白天纺织,晚上看书至二更才休息,独立抚养顾炎武成人,教以岳飞、文天祥、方孝孺忠义之节,嗣祖顾绍芾字德甫,号蠡源,功名只是一个监生,但他天才俊逸,诗文书法都极好,备受人们的称道。他博学多闻,异常留心天下大事,喜欢读实录、邸报之类,还常常抄录下来加以保存。这种读书联系实际的精神,直接感染着少年时代的顾炎武。在嗣祖的督导下,顾炎武从小就习读经史,十三、四岁就研读完毕总结历史成败、兴废得失的皇皇巨著《资治通鉴》。在这同时,又历览了《孙子》、《吴子》、《左传》、《国语》、和《史记》等典籍。他遵从嗣祖「 ”读书不如钞书”的训诲,一边读书,一边抄书,每天作读书札记到二更时分方才休息,奠定了他日后在学术上取得伟大成就的坚实基础。他14岁取得诸生资格后,便与同里挚友归庄共入复社。顾炎武以「 ”行己有耻”、「 ”博学于文”为学问宗旨,屡试不中。自27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章奏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载,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 明亡,与归庄等人以匡复故明为志,在南明政权下两次参加武装抗清斗争并决意不与清 廷合作。康熙十七年(1678),清廷议修《明史》,拒不就荐;次年,更誓死不入《明史》馆。此后,客居山西、陕西,潜心著述不再入世。 在北游的二十余年中,顾炎武遍游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行了万里路,也读了万卷书。顾炎武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造诣,建树了承前启后之功。他继承明季学者的反理学思潮,不仅对陆王心学作了清算,而且在性与天道、理气、道器、知行、天理人欲诸多范畴上,都显示了与程朱理学迥异的为学旨趣。 顾炎武为学以经世致用的鲜明旨趣,朴实归纳的考据 ... ,创辟路径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在众多学术领域的成就,宣告了晚明空疏学风的终结,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路,给予清代学者以极为有益的影响。 顾炎武还提倡「 ”利国富民”,并认为「 ”善为国者,藏之于民”。他大胆怀疑君权,并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 ”众治”的主张。他所提出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口号,意义和影响深远,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进的精神力量。 顾炎武终身为反清事业奋斗奔波,这与国破家亡的经历和他一直受到的良好教育有着密切关系。「 ”昆山城陷,死难者四万余人,顾炎武的生母何氏被清兵砍去右臂,两个弟弟遭 ... 害,好友吴其沆也被捕蒙难。顾炎武奉嗣母王氏避兵于常熟,王氏闻城陷,绝食十五天死节,临终时给顾炎武留下遗言:‘我虽妇人,身受国恩,与国俱亡,义也。汝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则吾可以瞑于地下。’” 1680年,顾炎武夫人死于昆山,他在妻子的灵位前痛哭祭拜,作诗说「 ”贞姑马鬣在江村,送汝黄泉六岁孙。地下相逢告父姥,遗民犹有一人存。” 顾炎武有诗:「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也就是说,他希望清朝灭亡,就如同精卫想平东海一样,「 ”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他曾经就作过一篇《广师》,列举了自己的老师。 《广师》:「 ”学究天人,确乎不拔,吾不如王寅旭;读书为己,探赜洞微,吾不如杨雪臣;独精三礼,卓然经师, 吾不如张稷若;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坚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中孚;险阻备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博闻强记,群书之府,吾不如吴志伊;文章尔雅,宅心和厚,吾不如朱锡鬯;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山史;精心六书,信而好古,吾不如张力臣。至于达而在位,其可称述者,亦多有之,然非布衣之所得议也。” 所以说顾炎武的老师,有以下这几位:王寅旭、杨雪臣、张稷若、傅青主、李中孚、路安卿、吴志伊、朱锡鬯、王山史、张力臣。 总之,顾炎武是自幼勤奋努力好学,他的学问是天赋加勤奋,还有善于学习别人、博采众长得来的。

大思想家顾炎武师承何人,其学问是自学的吗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董元奔|明朝遗民鸿儒相同的时代感伤和不同的人生选择

    急剧变幻的时局在明朝遗民大儒们的心中留下了各不相同的投影,但是时代根本不给他们关于何去何从的长期思考,这些大儒遂分化、集结,形成三派。隐居期间,明朝遗民抗清派大儒带着对大明王朝深深的眷恋之情,在自己的诗词中反复吟唱着时代的哀歌。

  2. 顾炎武《郡县论》:官员「 ”称职”的标准是什么?

    明朝末年,东南地区的商人阶级开始崛起,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同于地主和农民,意识形态也有鲜明的特点。古代贵族和士大夫生于豪门世家,从小对礼乐耳濡目染,因此认为人的本性是谦和好礼、善良守序的;商人阶级则整日为了利润而奔波,他们知道屠夫和面包师傅为我们生产晚餐,并不是由于仁慈,而是迂回的利己,因此认为人性是自私自利的。

  3. 大思想家顾炎武师承何人,其学问是自学的吗

    每当想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就想起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顾炎武。顾炎武被称作是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是著名经学家、史地学家、音韵学家。他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造诣。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开创一种新的治学门径,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思想家。他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意广求证据。著有《日知录》、《肇域志》、《音学五书

  4. 对于明亡的知识分子,清朝只用一个办法就让这些人主动归顺

    撰文/赵立波崇祯十七年,大明王朝在北京城漫天的火焰和憔悴的花香里消失了,带着杜鹃啼血一般的哀痛,在人们的记忆里永远定格。它日暮般的苍凉,很多年后依旧在旧士人心里隐隐作痛。这种国恨家仇让读书人感到刻骨铭心的伤感。明朝灭亡曾写出《长物志》的文震亨,书画诗文四绝,崇祯帝授予他武英殿中书舍人,崇祯制两千张颂琴,全部要文震亨来命名,可见他对文震亨的赏识。

  5. 《历史哲学》: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什么是批评的历史观?一般来说,历史学家分为两种,一种是历史著作者,另一种是历史考证者。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指出,那些写作史书的人,他们写作历史的目的在于如实的记录下真实发生的事情,以供后人知晓及借鉴。不过由于史料不足、个人水平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历史著作者可能未能够全面如实的记载历史,会留下不少矛盾和疑案。

  6. 民间不知兴亡

    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他为官清廉,爱民如子。他晚年隐居后,决意不再涉仕途,但听说重召他是为了赈济陕西饥民,就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应命。命驾西秦过程中,他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

  7. 顾炎武:历代王朝灭亡之根源

    ...无底线于人心,是历代王朝灭亡之根源。——顾炎武数千年的中国历史包含着王朝中国和文化中国,所有的王朝都逃不过兴衰更替,短则数十年,长则数百年,而文化中国贯数千年,穿几百世,绵绵瓜瓞,凝然而成举世华夏文明江山。

  8. 仰幕历史名人构思好名字_姓名测试

    仰幕历史名人构思好名字从古至今,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出现了许许多多杰出的人物。向往姿容俊美构思好名字_姓名测试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思想家顾炎武,初名绛,曾参加抗清斗争。文天样死时年仅47岁。仰幕历史名人,通过对古往今来圣贤名士、英雄模范、领袖人物的景仰之情,把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对工作、事业的执著,对自己的鞭策,对他人的怀念,都熔铸在几十年使用、天天呼唤的名字里。

  9. 顾炎武

    顾炎武提出“经学即理学”的著名命题,认为别无所谓理学。顾炎武阐发了圣人之道在于“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观点,提出圣人之道在于“博学有行”。顾炎武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演进是有其必然性的。顾炎武反对君主专权,主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顾炎武反对专制主义的法制,他认为集权使“法令日繁,治具日密”。

  10. 阎若璩

    阎若璩,中国清代汉学家。早年随其祖父客居江苏淮安。十八年,入京应博学鸿词科试,落第。二十九年,受徐乾学聘,南下江苏洞庭山参与修纂《大清一统志》。晚年仍居淮安,专意著述。于同时学者好加讥评,仅服膺钱谦益、黄宗羲、顾炎武3人。曾为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纠举舛错,为顾炎武《日知录》订正讹误。他以记诵博赡,考核精审名著一时,此后乾嘉考据学风受其影响甚大。其主要著述尚有《潜丘札记》、《毛朱诗说》等。

随机推荐

  1. 佛陀堂弟曾非礼美女 死后堕入烧手地狱

    有一次,他预备了很丰盛的素斋,请佛陀及五百随身弟子,来到龙宫受他供养。龙宫的外面,有一个宝池,这宝池完全是阿耨达龙王的福德殊胜,才能得到这个宝池,所以使用阿耨达龙王的尊名为池名,因此,人人都称它为阿耨达池。佛陀率领了五百名弟子,运用神足通,来到阿耨达龙宫。

  2. qq空间经典句子的说说一段话-感人的情话

    23.原谅我的贪心,总是想留住身边每个对我好的人。

  3. 心情烦躁的说说句子-感人的情话

    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大部分人都只在乎事情本身并沉迷于事情带来的不愉快的心情。能够随着时间得到的,不是感情而是感动。但反过来说,爱和婚姻实际并不是一回事情,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要结婚的,也不是所有婚姻都有爱情的。

  4. 秉公任直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bǐnggōngrènzhí【解释】持心公正,处事正直。【出处】明·张居正《答郑范溪》:“公但自信此心,秉公任直,纷纷之言,不足为意。”【例子】无【相关】百度“秉公任直”

  5. 丰子恺与他本是患难之交,为何却弄得两家怨气很重,还波及下一代

    1937年11月,丰子恺一家10口与族弟平玉、丰家染坊的学徒章桂一起逃难。

  6. 梦见坐牢的亲人

    周公解梦梦见坐牢的亲人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坐牢的亲人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鲁迅与萧红的隐秘恋情

    鲁迅与萧红的隐秘恋情  萧红,划过中国现代文学天空的一颗灿丽流星。  她,呼兰河畔永不褪色的萧萧落红……  1957年7月22日,女作家萧红的骨灰在香港浅水湾被一些文化人找到,曾经是当时很轰动的事件。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个散发着独特魅力...

  8. 用歆愉取名字怎么解释 | 历史新知网

    用歆愉取名字怎么解释歆愉取名字好歆:欣喜,羨慕。《说文解字》释云:薄也。歆表示香气、欣喜、歆快;愉表示和悦、快乐、愉心,意义优美。

  9. 黑米的功效与作用

    多食黑米具有开胃益中,健脾暖肝,明目活血,滑涩补精之功,对于少年白发、妇女产后虚弱,病后体虚以及贫血、肾虚均有很好的补养作用。现代医学证实,黑米具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等疗效。黑米的颜色之所以与其他米不同,主要是因为它外部的皮层中含有花青素类色素,这种色素本身具有很强的抗衰老作用。因此,黑米不宜精加工,以食用糙米或标准三等米为宜。

  10. 阻碍12生肖成功的性格弱点

    对于12生肖来说也是如此,有优点就会有缺点,本文便专门来分析一下会阻碍12生肖成功的性格弱点,希望朋友们加以注意,假如克服掉的话,你便将成功有望。有时间不晓得进退,凭自己义气做事,容易造成不好的后果。生肖兔生肖兔胆小怕事,性格比较荏弱,多愁善感,缺乏自信,总感到自己没有安全感,有点过于胆怯和柔软,磨叽烦人。生肖龙生肖龙性格轻率多变,心神不定,表面上总是很快乐的样子,可是独处时却很悲观、忧郁。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