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史料记载,尧都平阳。2015年,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召开新闻发布会,初定确定山西临汾陶寺遗址,极有可能就是帝尧的都城。那么历史文献上的平阳,是不是就是陶寺呢?始建于4300年前的陶寺古国,这里是最早的中国?刚刚成立的人民共和国,全国上下一片繁忙景象。在人们大兴基础建设过程中,位于山西临汾襄汾县的陶寺遗址被发现了。但不久迎来了文化大革命。

陶寺天象台遗址复原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帝尧,是传说中上古时代五帝时期最著名的帝王。他把帝位禅让给了大舜,是古代圣人的代表。史料记载,尧都平阳。如果能够发现上古时代的平阳,那么中国历史上的尧舜禹时期就从传说变成了信史。2015年,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召开新闻发布会,初定确定山西临汾陶寺遗址,极有可能就是帝尧的都城。那么历史文献上的平阳,是不是就是陶寺呢?专家的说法有根据吗? 始建于4300年前的陶寺古国,这里是最早的中国? 让我们先回到上世纪50年代。 刚刚成立的人民共和国,全国上下一片繁忙景象。在人们大兴基础建设过程中,位于山西临汾襄汾县的陶寺遗址被发现了。但不久迎来了文化大革命。 文革过后,百废待兴。1978-1985年,为了寻找夏朝,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山西队与临汾文化局合作,开始发掘被视为「 ”可能的夏墟”的陶寺遗址。 陶寺遗址航拍图 在这段时期内,研究人员一共发掘出墓葬一千余座,包括出土了代表王权的彩绘陶龙盘的大型贵族墓葬六座。大墓里埋葬着玉器,石磬,鼍鼓、彩绘木器等珍贵文物,并有 ... 殉现象。小墓里往往空无一物。 种种现象表明,此时的陶寺,应该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和王权。 考古人员通过碳14等技术手段确定:陶寺文化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距今4300年,晚期则为公元前1900年。早中期陶寺距今年代为4300-4100年。晚期沦为一般聚落。 陶寺出土的玉琮 它规模宏大,约为260万平方米。功能分区很明显,宫殿区、墓葬区、作坊区、祭祀区等后期城市布局全部具备。还发现了朱书文字,青铜器,玉器,宫城,宫殿,城墙和城门遗址,完全符合学术界认定为「 ”文明的三要素-城市,文字,青铜器”。 这些情况说明:4300年前的陶寺,已经是当时黄河流域中流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史前东亚地区最早的都城! 陶寺大型遗址 陶寺发现的城址位于陶寺村、中梁村、宋村、东坡沟村和沟西村之间。其平面为圆角长方形,城址内发现北.东,南三个方向的城墙。城址南北最大距离为2150 米,最小距离1725 米,东西最大距离为1650 米。面积在200万平米以上。 陶寺到目前一共发现了4个文字,其中2个字写于1984年发现的一件扁壶残片上。其中一个专家释读为「 ”文”字,,另一个则可能是「 ”尧”或者「 ”易”。难道,它就是传说中的帝尧都城吗? 陶寺出土的文字朱书陶壶 陶寺发现的青铜器不多,其中一件青铜齿轮型器,应该是和玉环结合在一起使用的祭祀太阳的礼器。 玉璧为古代祭天之重器。青铜齿轮型器,新铸出时金光熠熠,和太阳极其类似。二者结合,无疑是通天之神器。 陶寺青铜齿轮型器 还有一件青铜铃,采用复合范铸成,工艺比较复杂,出土于墓主人腰部,拥有者应该是陶寺古国的大巫或王者。 青铜铃 古籍记载,帝尧乃是其母亲感龙而生的,而在陶寺早中期几座被视为王陵的大墓中,几乎都出土了彩绘龙纹陶盘! 陶寺的王者无疑是以龙为图腾的。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得到了考古资料的证明! 陶寺龙图腾之龙纹陶盘 「 ”帝尧陶唐氏,母曰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常有黄云覆其上。及长,观于三河,常有龙随之。一旦,龙负图而至,其文要曰:亦受天佑……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其状如图。”《竹书纪年》 「 ”在唐尧之时,中华早期文明的国家观念、王权观念、私有观念、礼制和历法等已形成,其中很多被后来的夏商周王国文明所继承和发展。有理由认为,尧舜禹时期的华夏早期文明为后来的中华文明奠定了基础,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主脉。”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巍如是说。 陶寺,正如2015年社科院新闻发布会所说,极有可能就是帝尧的都城。不管是不是帝尧都城,这里作为最初的中华文明,被称为最早的中国应该没有太大争议。 尧都平阳,平阳在哪?会是陶寺吗? 从考古发掘上可以证明,陶寺遗址是上古时代黄河流域最大的城址,肯定是一座4300-4100年前的古国都城无疑。 问题是,这种城址就是文献中说到帝尧的都城吗?史料上又是怎么记载的呢? 关于尧帝的都城,西晋皇甫谧在《帝王世纪》说到;「 ”帝尧始封于唐,有徙晋阳,及为天子,都平阳。平阳即今晋阳,即太原也。” 太原晋祠 如果,平阳乃是太原,那么临汾陶寺遗址就很有可能并非帝尧都城了。毕竟,皇甫谧比我们生活的年代要早得多。对古地名应该比现代人更为了解。 太原一带,殷商时期为古国北唐(许坦型文化),进入西周,此地为戎狄占据。 《诗经·小雅·六月》云:「 ”薄伐猃狁,至于太原”。 这是古籍中对太原最早的记载。 直到公元前541年,晋平公十七年,太原才被纳入晋国版图,重新回到华夏王朝手里。 公元前497年,晋定公十五年,晋阳古城筑成。太原从此被称为晋阳。 春秋末期,三家分晋后,晋阳成为赵国都城。 秦国统一天下,设太原郡,郡治晋阳,晋阳始称太原。由此看来,晋阳乃是太原无误,但说平阳就是太原则问题不小。 那么,其他文献上还有关于帝尧都城的记载吗?有! 《汉书·地理志》记载:「 ”河东土地平易,有盐铁之饶,本唐尧所居,诗风唐、魏之国也”。又师古注引应劭曰:平阳,「 ”尧都也,在平河之阳”。” 《后汉书·郡国志》记载:河东郡平阳「 ”尧都此”。 这里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河东郡。 按文意,平阳,乃是河东郡下面一个地名。那么,这个河东郡又在哪里呢?我们再来看看史料。 河东郡乃秦置四十于郡之一,郡治安邑(今山西夏县北),唐改名为蒲州,不久又改为称河中府。 秦代地图 秦代文献失传,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河东郡领20县:「 ”安邑、闻喜。。。临汾、襄陵、杨县、平阳。。。「 ”” 请注意,最晚到东汉时期,河东郡就有平阳县名。看来,平阳确为先秦之县,不过,它不属于太原郡,属于河东郡,也就是今天的汾河平原一带。 由此看来,尧都平阳,就是秦汉时期的河东郡平阳县。那么,现代还有平阳县吗?如果有,平阳距离临汾陶寺遗址又有多远呢? 《晋书·地理志》:「 ”平阳郡,故属河东。魏分立、统县十二,户四万二千”。在十二县中有「 ”平阳、旧尧都侯国”,还有「 ”临汾县”。 《隋书·地理志》:「 ”临汾,后魏曰平阳,并置平阳郡。开皇初改郡为平河,改县为临汾”。《汉书·地理志》注:「 ”平阳县,春秋鲁昭公二十八年置,当今临汾县治,取义平河之阳”。 陶寺遗址 山西临汾即古平阳,陶寺就是尧都平阳 平阳县,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历史上确有山西平阳府。 平阳府,旧称平阳县,今为临汾、运城两地级市及吕梁市石楼县、晋中市灵石县辖境。唐朝曾为河东道,解放初称晋南专区, 治所在临汾县。《百度百科》 也就是说,如今的临汾市,就是古代的平阳府的治所所在。换句话说,平阳即临汾无疑。 陶寺出土彩绘陶壶 陶寺遗址离临汾县城有多远呢? 陶寺遗址位于今天临汾市下属的襄汾县陶寺镇,距离临汾市不到30公里的车程。陶寺,毫无疑问就是史料记载的帝尧的都城-平阳! 《水经注· 汾水》云:「 ”又南过平阳县东。… … 应劭曰:县在平河之阳,尧舜并都之也。… … 晋立平阳郡治此矣。水侧有尧庙,前有碑。” 古地名往往有特殊的含义,隐藏着我们那段曾经被埋没的历史。 《尚书 五子之歌》曰:「 ”惟彼陶唐,有此冀方。”帝尧陶唐氏,国家就在古冀州。上古时代的冀州主要指的就是山西,这个学术界已有公论。 帝尧死后葬于何处,对于寻找帝尧都城是有重大意义的。《史记》中没有记载。《竹书纪年》则说,帝尧死后葬于陶。 「 ”帝尧陶唐氏。。。及长,身长十尺,有圣德,封于唐。梦攀天而上。高辛氏衰,天下归之。 元年丙子,帝即位,居冀。一百年,帝陟于陶。”《竹书纪年》 尧最初封于唐,死于陶,国家所在地名为冀,这或许就是后世称帝尧为陶唐氏的原因了。 经历了4000多年的风风雨雨,帝尧之国虽然已经不再叫做冀,发现帝尧都城的地方依然叫做「 ”陶寺”。或许这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吧。 始建于4300年前的陶寺,面积高达260万平米,已经具备了文明必备的「 ”城市,文字,青铜器”三大要素。相比于晚期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它被称为最早的中国,当无大误。 上古时代的尧舜禹时期并非传说,夏朝的存在自然也不是伪造。作为当代学者,如何通过科学论证还原历史真相,变传说为信史,才是应该努力的方向。 参考资料: 《尚书 五子之歌》 《竹书纪年》 《后汉书 郡国志》 《水经注》 《晋书 地理志》 《汉书 地理志》 《隋书 地理志》 《帝王世纪》 《诗经》
本文标签:考古山西临汾文物竹书纪年陶寺遗址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