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右台仙馆笔记》选译四狐仙原文:汉阳邬梅仙,言其家好为扶箕之戏,名其坛曰“驻云坛”。使人视沈恺,则病卧床褥间,宛转呼号,已历数昼夜,求死不得。明日,其妻方持药至,忽鼻孔中喷出血二道,即时气绝。沈恺为人暴戾恣睢,久为乡里患,及死,人咸快之。
原文:汉阳邬梅仙,言其家好为扶箕之戏,名其坛曰“驻云坛”。有明五先生者屡降是坛,自言乃元时济州一狐也。少年时曾蛊某氏女,为雷神追击,几殆,其后潜修二百余年,始挂名仙籍。又言修仙之道,其过莫大于犯淫,其功莫重于惜命,故二百年来惟以惜命为事,虽一草一木,有生意者均不忍攀折也。叩以休咎,多不答,喜谈诗及古事,如云宸濠胁有肉鳞,王阳明体颀而黑,皆世所不知也。或问:“先生何不以狐为讳?”曰:“由狐而仙,譬如白屋中出公卿,方以为荣,何讳之有!”译文:汉阳人邬梅仙,家里经常举行扶乩,筑坛称为“驻云坛”。有位明五先生经常降坛,自己说是元代时济州一只狐狸。曾经迷惑一位少女,被雷神追 ... ,几乎被 ... 死。之后潜修二百多年,才升到仙籍。明五先生说,修行的人,最大的罪过就是犯淫,最大的功德就是惜命,所以二百多年来自己都很珍惜物命,连一草一木,只要有生命的都不忍心攀折。有人问他吉凶祸福的事,一般不问答,只是喜欢谈论诗歌及历史,说王阳明体魄强壮而肤色较黑,不是世人不知道的。有人问:“先生不避讳自己曾经做过狐狸吗?”回答说:“从狐狸修成仙,就好像从贫困家里走出了公卿贵人,是很光荣的事呀,有什么可避讳的呢?”
沈恺>原文:临平有沈姓者,患病数日,颇困顿。忽若有摄之者,随至一官府,有主者检籍曰:“此人未合死,误被摄取,仍当送还。”乃命人导之出。见堂下罪囚无数,敲扑甚苦。有沈恺者亦在其内,其素所识也,裸而受刑,遍体糜烂。旁有人谓曰:“明日且以铁索穿尔鼻。”沈见之,甚为悲悯。俄而若梦觉者,遂苏。使人视沈恺,则病卧床褥间,宛转呼号,已历数昼夜,求死不得。明日,其妻方持药至,忽鼻孔中喷出血二道,即时气绝。沈恺为人暴戾恣睢,久为乡里患,及死,人咸快之。余谓冥吏误摄,载籍常有,如《前定录》所载因追金乡县尉韦泛,而误追金坛县尉韦泛;《朝野佥载》所载因唤天官侍郎许子儒,而错唤地官侍郎周子恭,皆是也。若此沈姓之误摄,则似有意,盖欲使之见沈恺在冥中受罪,转告世人以为鉴戒耳。不然,则沈恺之死,虽有鼻中出血之异,安知其为冥谴哉!译文:杭州临平有个姓沈的,患病数日,很危险。一天忽然看见有人来叫他,沈就随着来人到了一处官府,有主事的人查检户籍说:“此人还不该死,捉错了,应当送回去。”就命人引着他出来了。时沈看见堂下站着很多的罪囚,被狱卒打得非常得厉害。有个叫沈恺的也在里边,是自己平时认识的,身上没穿任何衣服在受刑,已经遍体糜烂。旁边有个人厉声说:“明天就拿铁索穿你的鼻子。”沈见了,非常地悲悯。一会儿,沈苏醒过来,好像做了场梦。让人去看认识的沈恺,已经病卧床褥间好多天了,痛苦不堪,宛转呼号,求死不得。第二天,他的妻子刚从外边拿来药方,忽然见他鼻孔中喷出两道血,当时就气绝身亡。沈恺平时为人肆意暴戾,乡里人以之为患,等到死了,人们都感到一种快意。其实冥吏捉错人的事,史籍中常有记载,如《前定录》所载的要捉拿金乡县尉韦泛,而误捉了金坛县尉韦泛;《朝野佥载》所载要捉天官侍郎许子儒,而错唤地官侍郎周子恭,都是这类了。不过这次沈恺的误捉,好像是有意为之的,大概是想让人们知道沈恺活着已在冥府中受罚,以此警告世人以此为鉴吧。否则,沈恺之死,虽然有鼻中出血的症状,阳世的人们又怎能知道这并不是病导致的,而其实是冥府的刑罚使之然呢!
文书偶误>原文:石门吴又乐大令康寿,于咸丰三年,梦有吏持官文书来召,即随之往。至一处,似大官牙署,入之。见一官南面坐,侍者甚众,吏引又乐至案下而跪,窃窥堂上,悬“威灵公”三字额。威灵公者,其邑城隍神之封号也。又乐自知死矣,即亦不惧,而神反若甚惶遽者,命吏引之出。又乐抗声曰:“敢问以何罪见拘?”神曰:“无他,吏行文书偶误耳。”又乐曰:“既误摄至此,窃愿有所问。自今以往,尚有年龄如干,能示我乎?”神伸五指示之,又乐遂寤。自念五指必五年也,是岁年二十有七。至三十二岁,私计当死,凡身后之事悉为料量,饰巾待终。及改岁,竟无恙,于是知其事者,咸谓又乐曰:“五指者,五十年也,君之寿必可至耄耋矣。”光绪辛巳岁,又乐过余春在堂,与余言如此。又乐六世祖讳之振,字孟举,号黄叶老人,乃国初诗人也。又乐刻其诗集十卷,又补刻渔洋、钝翁诸公倡和诗附于末。冠盖中有此风雅好事者,亦不可多觏矣。译文:湖南石门的吴又乐,于咸丰三年,梦见有官吏持文书来召唤,就随他前往。到了一处,好像是大官的官府,进去,见一官南面坐,围着很多侍者。来的官吏让吴又乐跪在官案下。吴偷眼看堂上,悬挂着“威灵公”三个字。威灵公,是他们县里城隍的名字。吴又乐这才意识到自己是死了,但也不怎么害怕,倒是上边坐着的人有点局促不安,让官吏带他出去。吴又乐大声问:“敢问凭什么把我拘来此处?”坐着的城隍神说:“没什么,是吏行文书写错了。”吴又乐又问:“既然来了,我倒想问问,我还有多少年的寿命呢?”城隍伸出五个手指示意。醒了后,吴又乐想,五个手指应该是指五年吧,当年自己二十七,到三十二岁,估计就该死了。于是凡是身后之事都交代清楚,就等命终来临了。等到了三十二岁,竟然没事。知道这件事的人,都对他说:“五个手指,是指五十年吧,您的寿命当可到耄耋了。”光绪辛巳岁,吴又乐五十五岁了,有次来到我的家里,亲自对我说起了此事。 >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