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周武王伐纣取得胜利,建立了周朝,史称西周。如何统治这个在当时看来如此广大的疆域,周朝采取了分封制。

周武王伐纣取得胜利,建立了周朝,史称西周。如何统治这个在当时看来如此广大的疆域,周朝采取了分封制。所谓分封,也叫作「 ”建国”,就是将除了周朝都城及周边外的其他土地划分为一个个诸侯国,让周朝的同姓宗族子弟、异姓功臣宿将,以及神农、尧、舜、禹及商汤等先王的后代去治理,这些人被称为诸侯王。像周武王的弟弟康叔被封在卫国,功臣姜子牙被封在齐国,夏禹的后代东楼公被封在杞国,等等。 西周分封诸侯国示意图 诸侯王拥有诸侯国内的土地、人口,并掌握着行政、 ... 、财政大权。当然,拥有权利的同时,他们还要履行相应的义务,那就是:向中央缴纳贡赋,定期去朝见周天子,派兵随从周天子作战。周朝规定,如果诸侯王一次不去朝见,则降低他的爵位,当时,各诸侯王因为与周王室亲疏远近的不同,其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如果两次不去朝见,则削减他的封地面积和人口数量;三次不去朝见,周天子就要率领军队前去讨伐。可见,西周的分封制度是有一套完整而规范的体系的。 此外,在封国内,诸侯王同样按照周天子的方式将封地划分为许多部分,分封给卿大夫,这叫作「 ”立家”。卿大夫还可以把自己的领地分封给下面的士。士是分封制下最低的等级,因为士的土地一般来说仅仅够他养家之用,就没有多余的土地分给别人了。这样,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就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 由此看来,西周初年将诸侯王分封到各地并不是因为都城太小不够他们居住,这与此后皇帝将大臣驱赶出中央,贬谪或发配到边远地区完全不同。西周的分封是管理周朝统治的区域,巩固周朝政权的必要手段。因为,当时社会的发展水平还很落后,没有今天这样便捷的交通工具,更没有先进的武器,这就使中央 ... 不可能随时有效控制所统辖的地区,如果某一地方发生叛乱,周天子的军队无法迅速平定,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而通过分封,这些问题都可以妥善解决。诸侯王听命于周天子,中央与地方诸侯国的联系加强,周王朝的统治得以相对稳定。 然而,西周中期以后,分封制的弊端逐渐显露。随着周天子力量的衰弱,各诸侯王开始有了不听从周王命令的行为,诸侯王之间也开始因为土地、人口等问题发生战争,周天子不能制止,只好任由其发展。由此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相互攻伐的乱局。 内容来源:《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华夏历史》中华书局出版
本文标签:历史军事历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