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拈花心传的大迦叶

摩诃迦叶又叫做大迦叶、迦叶波,意思是乌龟,又翻译成饮光。传说他的祖先在修炼时,有一只具有灵性的乌龟背负著玄妙的图案而来,因此得道,所以以龟作为姓氏。又传说上古时代曾有仙人能吸取日光,平时隐藏著,见不到任何光芒,但是如果显现的话就会全身光辉明光,迦叶是这位仙人的后裔,所以也用饮光为姓氏。他出生在华波罗树(即菩提树)下,所以名叫毕波罗。在佛陀所有弟子中,姓迦叶的有五个人,其中只有摩诃迦叶可以单称为迦叶。大迦叶原本信奉外道,后来皈依佛门。他率领五百弟子,在韦提河边的山中修行头陀之道。头陀指的是身上披著破旧的衣服,到处乞求化缘,餐风露宿、性情淡泊的僧侣。迦叶因为认真修行这样的头陀行,所以被称为‘头陀第一’,非常受到佛陀的器重,嘉许他为‘大行渊广’。 有一次,天界之王在灵鹫山上向佛陀敬献金色波罗花,请佛说法,世尊拈花示众,并无所说。当时座下所有的弟子,都不明白佛陀这样做含有什么奥妙的道理,只有大迦叶微笑著,因为他领悟到佛陀的道理了。 佛陀说:‘正道大法是无法用眼睛看出来的,只有涅槃寂静的心才能领会。实在的法相其实是没有法相,这是一门微妙玄通的法门,不加注文字,是用特殊的教法传授的,我就将这些嘱托给摩诃迦叶。’这就是心传,即所谓灵山会上正法眼藏付嘱的拈花微笑,就是禅宗最初的典故。 大迦叶最不喜欢住在竹林精舍或是祇园精舍过团体的生活,他喜欢的是在露天 ... 、冢间观尸、树下补衣。因而他认为住在尸臭或骸骨之中,对于修习无常、苦、空、无我、不净观等,更容易提起正念,精进思维。 大迦叶一向修习头陀苦行,他不怕狂风暴雨,不惧日晒夜露,他枯瘦的老年之身,总是住在深山丛林的树下,或是白骨遍野的墓间,对于他的头陀苦行,任何人劝说,他都不停止。 大迦叶终于渐渐的衰老了,可是他对头陀苦行的生活,是越过越认真。 有一次,佛陀也不忍他以衰老之年,还要生活在日晒夜露、狂风暴雨之中,想劝他中止苦行。 那时佛陀住在鹿母讲堂,佛陀召见大迦叶。当时大迦叶穿著由破布缝补而成的粪扫衣,须发长得很长,蹒跚的走来,这里新皈依的比丘都不认得他就是大迦叶,看到他那仪容不整的形相,都投以轻蔑的眼光,甚至有人向前想阻止他走近佛陀。 佛陀知道大家的心思,很远的就招呼道: ‘大迦叶!你来啦!我留了半座在这里,你赶快到这里来坐吧!’ 诸比丘听佛陀这么一说,吓了一跳!想不到这位老比丘,就是大名鼎鼎的大迦叶尊者。他向前顶礼佛陀后,退下几步说道: ‘佛陀:我是您末座的弟子,要坐在佛陀所设的座位实不敢当!’ 这时,佛陀就向大众叙说大迦叶广大无边的威德,并且说他有如佛陀修道相等的历程,今生如不遇佛陀,他也可以觉悟,证得阿罗汉。 佛陀告诉大迦叶,叮咛他不要继续苦行,把粪扫衣脱去,改穿信众所供养的僧衣,静静的养老,不要过度疲劳。 虽然受到佛陀这么高的慰劳,但大迦叶并不肯改变他的头陀苦行,他向佛陀说道: ‘佛陀!头陀苦行在我并不以为苦,反而感到很快乐,我不为衣愁,不为食忧,没有人间的得失,感到清净解脱的自由。佛陀教法中的头陀行门,就是一种最严肃的生活方式,能习惯于这种生活,便能吃苦,便能忍耐,便能甘于淡泊。佛陀!我为了直接巩固僧团,间接的利益众生,我欢喜愿意不舍苦行,请佛陀原谅弟子的执著!’ 佛陀听后,非常欢喜,看看大迦叶,又看看诸比丘,说道: ‘将来正法的毁灭,不在天魔外道的破坏,而正在僧团的腐化与崩溃!大迦叶的话说得很对,要弘扬佛法,让真理之光永照著世间,则必先要巩固僧团,要巩固僧团,就必须过严肃的生活,我的正法,如大迦叶尊者,就能负责住持!’ ‘大迦叶!你好好去修道吧,我不勉强你,你可照你的意思去修行。要见我的话,随时都可以来见我。’佛陀又向大迦叶说。 岁月是无常的,就在佛陀八十岁的那一年,传出了佛陀将要涅槃的消息。当时在教团中,年老的大迦叶尊者,和年经的阿难陀尊者,被公认为继承佛陀最适当的人选,尤其是大迦叶尊者。佛陀在拘尸那迦罗城涅槃的时候,大迦叶正在北方的铎叉那耆国领著五百比丘教化度众,他得知消息后,非常的伤心,星夜领著比丘们来到拘尸那迦罗城,有的愁眉不展,有的伏地痛哭。 但在比丘中有一个是六群比丘之一的跋难陀,却很欢喜的说:‘你们何必要这样伤心?佛陀涅槃后,我们才可以自由,他老人家在世的话,会拘束我们,会管理我们,他常常说我们这个不好,那个不对的,真啰苏,也真麻烦!现在他涅槃了,我们正可以轻松轻松呢!’ 大迦叶听了恳切的教示他说:‘现在佛陀进入涅槃,众人因失去了皈依而伤感,愚痴的你,怎么反而以此为乐?’ 也因为这样的因缘,大迦叶觉得有必要结集佛陀的教法,于是大法流传的责任,就由大迦叶尊者承担起来! 在佛陀灭度后的九十日,开始结集三藏。从结集三藏的第二天起,由阿难陀诵经,优波离诵律,再由诸长老将所诵之经、律检讨修订。所谓第一次结集三藏的神圣大业,就这样的顺利完成了。大迦叶的伟大,由佛陀灭度时,在那么多圣弟子中,他能统理大众,并没有把教团弄得四分五裂一事就可以知道。在佛陀涅槃的时候,他的声望和权威,实在是如同磐石的重要。 结集三藏后的大约二、三十年,大迦叶忽然厌世起来,想提早入灭。当时,大迦叶的年龄,无疑的已超过百岁。 他即刻走到阿难陀住的地方,付嘱佛陀所说的教法,要阿难陀继承,后来他就跃身虚空,到佛陀的八塔一一供养礼拜。 回到王舍城,他前去向阿阇世王告辞,守卫的说国王在睡觉,他就迳往离王舍城西南八里多的鸡足山去。当尊者到达此山时,三峰裂开,自然形成他的禅座。他即刻以草席地而坐,并且说道:‘我今将以神通力来保持这个身体,用粪扫衣来盖覆他,等六十七亿年后,弥勒菩萨降生成佛,我再去拜见他,协助他教化众生!’说完后,鸡足三峰就合起来,隐藏了他的身体。 阿阇世王知道大迦叶尊者入灭的消息,悲伤无比!马上往见阿难陀尊者,要他同登鸡足山一看,当阿难陀尊者和阿阇世王到达鸡足山时,鸡足三峰自然裂开,他们看到大迦叶尊者端然的入灭尽定,身上还覆盖了美丽的天花。他两人供养礼拜退出以后,山峰又自然地合起来。他们回顾静寂的山林中,尔后六十七亿年,尊者大迦叶将长期捧著佛陀的衣钵,在这山中等候弥勒尊佛的来访,再把佛陀的衣钵传给他,以这种遗风教化,令他们不禁钦佩万分! 从尊者大迦叶的故事来看,尊者的生命固然是无穷无尽,就是佛陀的教法也将无穷尽的流传下去!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拈花心传的大迦叶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铁扇公主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为何不是牛精?

    西游里的妖魔鬼怪有不少,最后能活下来的却不多。除了九头虫、黑熊精外,最有名的就是牛魔王、铁扇公主和红孩儿一家三口了。然而,铁扇公主前身是谁,她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是牛魔王之子,为何不是牛精等问题,西游中并没有交待。

  9.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10.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随机推荐

  1. 古代战争中,「 ”劝降”有多重要?清朝就是靠降将才能入主中原

    古代打仗的时候,也不是说非得致对方于死地,毕竟人才难得。所以,怎么劝降就很重要了。从战国时代开始,就有一帮人是专门想尽办法招降别人的。刘邦、朱元璋这些草根皇帝打天下的时候,也不只是从老家那里带出来的人,还是要靠从地方阵营里劝降的人才。

  2. 皇宫失窃案:乾隆时盗贼飞檐走壁两次潜入大内

    洪秀全雕像清代皇宫警备森严,也免不了盗贼出入,居然还有飞檐走壁者屡次入宫...。近阅《清代档案史料选编》,发现两起关于皇宫内失窃的案件记录,都发生在机要重地,甚至孟森的《清史讲义》还爆料:努尔哈赤可能以建筑工人的身份潜入过大明皇宫。双方最后以四十吊工钱成交,金印被熔化后制成金条十根,重十一两。

  3. 梦见骨髓是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梦境是生活的缩影,有时会给人提示一些事情的预兆。骨髓是骨头里最重要的东西,梦中的骨髓则代表着生命力。梦见骨髓表示梦者心中很不平静,也许他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女人梦见骨髓,意味着你希望过上好的生活。职员梦见骨髓变坏,暗示会遇到困难。男人梦见骨髓,预示事业上会取得很大的成功。梦见弓箭手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4. 梦见结婚分喜糖

    周公解梦梦见结婚分喜糖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结婚分喜糖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多少年?勾践的剑是一把怎样的兵器

    勾践的剑是一把怎样的兵器春秋时期的越国君王勾践因为败于吴国而默默于吴国生存,二十年后,最终重新回到越国励精图治强国富兵,灭了吴国,称霸于春秋。勾践剑越王勾践平素喜欢收集宝剑,宝剑兵器的盛行也和当时的历史环境有关联。当时春秋战乱,分裂严重的时候各小国数量竟达到一百多个。吴越在长江以南,因为受水路限制,不利车战骑兵,国家重视兵器铸造,许多的工匠都得以发挥他们的特长,因此短兵器在当时很盛行,这直接促进了

  6. 梦见自己手破流血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手破流血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手破流血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称薪而爨造句_称薪而爨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称薪而爨chēngxīnércuàn称薪而爨的意思和解释:薪:柴;爨:烧火煮饭。称薪而爨的出处《淮南子·泰族训》:“称薪而爨,数米而炊,可以治小而未可以治大也。”称薪而爨的例子积财聚谷,日不暇给。真个是数米而炊,称柴而爨。称薪而爨造句称薪而爨造句相关作为一种修辞手法的互文从语言单位看可分为短语互文、单句互文、复句互文等;受四字格构造的限制,成语中的互文只能发生在成语的前后两个直接成分之间。

  8. 留言板主人寄语

    留言板主人寄语1、所有的疼痛都被隐藏在乖戾的微笑里,越是笑,就越疼。

  9. 即使自己不快乐,也绝不去打扰别人的幸福,这是原则-感人的情话

    幸好爱情不是一切,一切都不是爱情。男人,要保护、尊重女人,不强迫她做不愿意的事;不打女人,无论她伤过你还是骗过你。男人,可以不帅,但一定要有风度修养内涵底蕴。男人,可以丑,但决不能丑陋。永远不要去评价别人是否幸福,即使那个人看起来孤独无助。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女人要想过得好,一定是很累很累的。

  10. 帕查卡马克为人类重新安顿生活

    帕查卡马克一怒之下,把他们都变成了石雕像,有些正朝着湖的方向一边走,一边指指戳戳,有的正在涉水过河……等心平气和之后,帕查卡马克仔细回味了那些野蛮人的抱怨,的确是自己的一时疏忽,不禁对自己的行为有些懊恼和后悔。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