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据《清官瓷器档案全集》记载,乾隆三十五年四月二十七日,时任九江关监督的伊龄阿在进贡物品中首次出现了“五彩成窑苍龙训子宝月瓶”这一新的图案。瓷器上的苍龙训子纹饰以乾隆三十五年至乾隆三十八年最为集中,且均为御窑厂督陶官进贡,如成窑五彩苍龙训子宝月瓶乾隆三十五年和三十七年督陶官每年分别进贡两次,每次进贡均为一对。
官窑瓷器上的苍龙训子纹饰解
清官瓷器纹饰颇为讲究寓意,如康熙晚期用于庆寿的鹿鹤组成的六合同春,雍正时象征英雄美人的虞美人花卉,乾隆时菊花与鹌鹑组合而成的安居乐业,嘉庆时象征福寿绵长的瓜蝶绵绵,同治时大婚用的金双喜等。但贯穿整个清代的最为典型的吉祥寓意图案则非龙纹莫属。
龙为传说中的一种神话动物,形如蛇,有鳞爪,能兴云降雨,为水族之长。在封建时代多喻指人君。汉王充《论衡·纪妖》:“祖龙死,谓始皇也。祖,人之本,龙,人君之像也。”进而凡与龙有关的称谓多为帝王所独占,如帝王所用之巾称龙巾,天子之手为龙爪,皇帝的情绪为龙心,专供天子乘御的船为龙舟,皇帝的仪容为龙表……
以龙为瓷器纹饰始于南朝晚期,龙纹与皇家发生联系则是在唐代。元代以后,龙纹更是成了皇权的象征,在使用上有各种严格的规定。而造型各异、衬景不同的龙纹更是具有不同的寓意:叱咤风云、广施恩泽的云龙纹;翻江倒海、从容不迫的海水龙;正襟危坐、唯我独尊的坐龙……而在所有的龙纹中,最具创意、也最具皇家独特寓意的则是乾隆时的苍龙训子纹饰。
苍龙为古代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的总称,又指大岁星,又为传说中的青龙。而苍与老的关系较为密切,故苍龙在纹饰中多指老龙。据《清官瓷器档案全集》记载,乾隆三十五年四月二十七日,时任九江关监督的伊龄阿在进贡物品中首次出现了“五彩成窑苍龙训子宝月瓶”这一新的图案。画面上一个容颜略显苍老的龙首在祥云中探出,而龙身则半隐半现,下有旋转的火珠祥云相衬。在器物的近底处,海水波涛中有一条昂首而起的小龙。画面表现的主题是高高在上的苍龙在训导行云布雨的幼龙,寓意帝王在传授为人君之术,具有极为强烈明显的皇家特征。世袭的封建帝王均有江山万代之打算,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传授为君之道。
瓷器上的苍龙训子纹饰以乾隆三十五年至乾隆三十八年最为集中,且均为御窑厂督陶官进贡,如成窑五彩苍龙训子宝月瓶乾隆三十五年和三十七年督陶官每年分别进贡两次,每次进贡均为一对。此外,还进贡有成窑苍龙训子宝月瓶、嘉窑青花苍龙训子宝月瓶、翡翠拱花苍龙训子胆瓶、嘉窑苍龙训子响环瓶、翡翠拱花苍龙训子一统尊、宋釉苍龙训子大钵盂缸、洋彩绿地苍龙训子盖罐、套蓝苍龙训子鼻烟壶。
由于历史原因,今人在称呼清代瓷器纹饰时多有臆解,不仅多失古意,有时甚至是谬误百出、荒诞不经,此纹饰就是其中之一。有人在著述中称:“此纹饰名称‘苍龙教子’,暗喻:‘叫子升天’。”何为“叫子升天”?因苍龙在上,小龙在下之故。但以“叫子升天”称之吉祥吗?升天为道教修道仙去之谓,亦为称人死去的婉辞。而旧称皇帝死亡为龙升,亦指登帝位为龙升。显然以“叫子升天”称之不吉祥,也不符合当时的环境,因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十一月,未来的嘉庆皇帝才被密立为皇储,虽二十二年后的嘉庆元年(1796年)元旦登帝位,但仍为苍龙教育了4年之久,故此纹饰并无画蛇添足般的暗喻。
编辑:古语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