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  第四节 大哉贾谊>>  在接管皇位的时候国家可谓是内忧外患,在外面临强大的匈奴,而在内有各个诸侯国逐渐强大的威胁,已经将汉朝转换成正常和平时期模式的文帝在摒弃了那些精于战场的大臣之后需要找到一批精于治国的人才。>>  而此时,涌现出了两个在整个汉朝四百年都排得上号的政治天才,他们的现对理清汉朝体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整个国家为整个民族做出了不凡的贡献。只可惜除了贡献同样不凡外,他们俩还同样拥有一个颇为悲剧的结局,让古往今来无数人为之扼腕叹息。>>  这两个人就是贾谊和晁错。>>  先从贾谊开始说。>>  贾谊是之后西汉最顶尖的政治天才。>>  整个西汉两百年,在对国家大政有卓绝贡献的人中,最年轻的武将是,最年轻的文官就是贾谊。>>  霍去病十八岁第一次出征匈奴,二十岁就作为主帅指挥汉军主力取得河西大捷,二十二岁就和匈奴决战漠北,封狼居胥。而贾谊十八岁以文采成为河南郡守吴公的门客,二十出头就成了汉廷博士,不到一年的时间连续升迁三次,官至太中大夫,成为文帝身边最耀眼的智囊。>>  和霍去病相比,贾谊并没有外戚身份,仅仅是一介布衣,完全凭借自己的才学在这么小的年纪就成为最高级的“中字头”官员太中大夫是非常难得的,甚至几乎是绝无仅有,东方朔什么的混到这个位置已经四五十岁了。整个西汉,年轻文官中大概也就两个人勉强可以和他一比:一个是武帝后期的桑弘羊,十三岁凭借自己高超算术才能被武帝看中召进宫中成为低级“中字头”官员,但也由于他的才能过于局限,直到四十多岁才混出来;另一个是哀帝时期的董贤,二十二岁就位列三公,看起来似乎比贾谊还牛逼,但其实,那完全是因为他和哀帝是好基友,还经常带着妻子和哀帝搞3P所带来的福利。>>  所谓的“中字头”官员就是汉廷内朝那些官名中有“中”字的官员,比如太中大夫、御史中丞、中常侍等等,这些官虽然上品秩不高,但却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可以直接和皇帝讨论国家的大事,决定天下命运。他们的地位就和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明朝的“内阁大学士”、康熙时期的“上书房行走”还有清朝后期的“军机大臣”一样,不管官职有多低微,只要带了这个头衔,那就可以被认为是“宰相团”的人,是皇帝的智囊。>>  然而少年得志不一定是好事,霍去病在二十二岁大战完匈奴后第二年就病逝,而贾谊也在他最顶峰的时候遭到了朝中那些老臣们的排挤而被疏远。这些老臣就是以周勃和灌英为代表的朝中保守派,他们对贾谊提出的各项改革都难以接受,打了一辈子仗的他们只想好好过几年消停日子。另外,他们排挤贾谊也是有私心的,自己辛辛苦苦混了一辈子才到了如今这个位置,而你贾谊这样一个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光耍耍嘴皮子就要和我们平起平坐,当然难以接受。>>  老臣们不是良心坏掉了,他们也想让汉朝变的更好,但确实是眼光看不到那步,成了阻碍进步的反面力量也不是他们的本意,这是历来改革都会出现的问题。既然是改革就会有利有弊,保守的势力往往是过多的强调了弊端,这是所有改革者都会遇到的问题,从到小平同志只怕都遇到过。改革者能不能迈过这些困难,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君主的决心是很重要的一条。没有秦孝公放下一切的信任,商鞅变法没有那么容易成功;而如果宋英宗可以更多的相信一些,王安石变法也许就没有那么容易被推倒全面改回来。>>  “时代造就英雄”,贾谊也许是生错了年代。>>  文帝是一个明君,但不是一个能够彻底改革的君主,他更喜欢稳定,更喜欢温和,这一点和他的孙子武帝差别很大。汉朝很多改革和大政,在文景时期曾经都有人提过,都有一些预备措施,但真正彻底做到都是等到了武帝时期,这和国力的积累有关,也和君王个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在面对顽固的保守势力时,文帝所喜欢做的总是先稳住大局然后慢慢来,极端的谨慎小心,这从他当时即位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出。所以在朝廷老臣和年轻的贾谊之间,文帝最终选择了老臣而放弃了贾谊,把贾谊外放为诸侯王的太傅(就是老师),去了潮湿的长沙。>>  长沙现在是个不错的地方,但在汉代却几乎是除了北方面临匈奴的边郡以外全国最差的去处。>>  首先长沙是边郡,他面对的是南方南越国的赵佗。虽然在文帝的努力下,赵佗已经向汉朝称臣,但他手下的相国吕嘉是个强硬的“主战派”,对汉朝始终是隐患,就是没有匈奴那么棘手而已。>>  另外,古时候中国的文明都集中在北方,南方的经济发展过于落后,西汉初年无论是现在的江浙一带还是靠中部的湖广地区都还处于半蛮荒状态,而且当时主流的北方人都难以承受南方的潮湿。>>  贾谊在南方很不习惯,本来身体就不好的他落下一身的病,当然最打击他的还是满腹才华与满腔热情无处施展,深感自己怀才不遇。也就是在这期间,贾谊写下了着名的《吊赋》,文章中一切对屈原不为国家所用愤然 ... 的感慨其实全是对自己境遇的愤懑不满。>>  《吊屈原赋》对于两千年后的我们,也许有一些艰深晦涩,但仔细读来,其字里行间的辛酸血泪还是能让我们有一些感慨的,那是一种对天才陨落的叹息。>>  其实文帝外放贾谊为诸侯太傅也不一定就是对他不好。功利一点儿说,诸侯王的太傅是二千石的大员,从太中大夫调任诸侯王太傅,其实是一种升迁。贾谊年纪轻轻二十出头就位列二千石,在汉代绝对是非同一般的,而且文帝把自己的亲儿子交给贾谊教导,也算是一种对他的信任。>>  只可惜,这种升迁和信任都不是贾谊想要的,文弱书生型的贾谊就适合在皇帝旁边当智囊,诸侯国不是贾谊施展的舞台。贾谊就像评价的一样,才智有余,但不可以独当一面。>>  有时候我也想,或许文帝当时把贾谊外调到诸侯国只是想让他暂时远离朝廷中的纷争,让他不要成为老臣们的眼中钉。等到贾谊年龄大一些,威望再高一些,等到顽固的老臣们势力再弱一些,时机再成熟一些的时候,再把贾谊调回来委以重任。>>  只可惜贾谊死的太早了,这种假设无法验证真伪,但从后来文帝对政见和贾谊非常相似的晁错的重用来看,不无可能。>>  贾谊最早被河南郡守吴公发现时,是因为善于“诵诗书”,就是说他比较擅长诗词歌赋。但如果贾谊只是文学家的话,那他充其量也就是一个相当于司马相如那样的文人了,得不到后世那么高的评价。>>  贾谊真正强悍的地方是在于对时局的把握,在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的时候,他就见微知着,从一些小的苗头上看出了大的隐患,并且提出了最为正确的解决方案。贾谊看法的高度前瞻性和正确性在他在世的时候没有体现出来,但是在他死后,不但事态真正的发展完全在他当初的预料之中,甚至是后来最终的解决方案也都逃不出他提出的几条建议的范围。>>  高中的时候我们都学过贾谊的《过秦论》,那算是贾谊文章中的名篇,不过这里主要讨论的还是一些他评论汉朝的文章。>>  贾谊几次上书中提过的事情非常多,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比如强调对于太子的教育,比如建议以更强硬的方式对付匈奴,比如认为文帝过于简朴,很多用度还不如一个平民等。

《汉兴八十年》第六卷 文帝承前>第三章 汉文帝前三年至前五年 公元前177至175年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4.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5.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6.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7.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8.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9.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10.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随机推荐

  1. 梦见男子刺 ... 邻居全家_周公解梦梦到男子刺 ... 邻居全家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男子刺 ... 邻居全家好不好

    梦见男子刺...邻居全家浙江宁波高新区发生故意...人案,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因邻居陈某家养狗常吠影响睡眠,多次交涉未果,心存怨恨。10日下午,王某某因狗吠再次上门与陈某家交涉,未果后返家中取刀捅向陈某及其丈夫、女儿、母亲四人。陈某一家三口抢救无效死亡。做梦见...人,琐事争吵很可能会影响心情,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是心平气和待人处事,不要引发不必要的争执,伤人伤己。

  2. 开启艺术商场3.0时代! 红星美凯龙“器度·甘世

    红星美凯龙平安夜,由红星美凯龙主办的“器度甘世代”沉浸艺术大展在上海红星美凯龙欧丽洛雅环球博览中心盛大开幕,吴洪亮、王少军、钱玲戈、袁岳、马晓晖等二十多位蜚声国际的艺术家和文化名人共同出席,为期两个多月的艺术盛宴拉开了帷幕。红星美凯龙领导及嘉宾启动仪式汇集艺术圈半壁江山共话“器度·甘世代”十步之泽,必有香草。颠覆传统概念开启艺术商场3.0时代据了解,本次艺术大展是“器度”系列大展的第二站。

  3. 【新年祝福语】新年祝福是气氛

    ☆在这快乐分享的时刻,思念好友的时刻,温馨甜蜜的时刻,祝你春节快乐,佳节如意!在新年来临之际,衷心祝愿春节快乐,身体健康,心想事成!☆送一份春节大餐,成分:真情,真诚,真心。春节之际,愿您好运永伴,幸福永驻,快乐永随!☆昨天相识是缘份,今天相处是福份,明天重逢是情份,友谊的陈酿是年份,彼此关心是天分,新年祝福是气氛,朋友是生活的一部份。

  4. 【冒险】的意思是什么?【冒险】是什么意思?

    【冒险】的意思是什么?【冒险】是什么意思?【冒险】的意思是:★「冒险」在《汉语大词典》第7122页第5卷667★「冒险」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冒险mào xiǎn(冒险,冒险) 1.承受风险;不顾危险。   ▶《后汉书•张禹传》:「闻车驾当进幸江陵...

  5. 唐伯虎晚年生活有多惨?官场情场双失意

    唐寅并非像是《唐伯虎点秋香》中那样的光鲜亮丽,或许唐寅早年的生活还不错,但到了晚年却是职场、清场双失意。唐伯虎,明代的一位著名画家、书法家和诗人。朝廷就着手调查,唐伯虎无端受到了牵连,两人就被剥削了官职,发配县衙当了一个小吏,唐伯虎被贬之后,他不甘心,就放弃任职机会,于是回到家乡,而唐伯虎的事早在各地传开。对唐伯虎的一生,你怎么看?

  6. 历史上真实的秦琼是什么样的?有强的一面,也有弱的一面!

    原来历史上真实的秦琼是这样的,他有强的一面,也有弱的一面!>>据史书记载,每当敌人在...面前骄傲放纵时,...感到怒火冲天,秦琼随即便派兵出战,为皇帝...出恶气。...时期,像秦琼这样的,能够深受皇上信任的人屈指可数,而秦琼每次都不负使命,这可见他的武功非常人所能匹敌。多年争战秦琼的武功已经是登峰造极的地步,与此同时还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被加增柱国的荣誉称号,取得这种成绩是靠他自己真枪实弹赢得的。

  7. 把美国与战国秦国比较,结果是什么?

    美国,当今头号强国,用强用刚,四面出击,前不久还宣布对加拿大等国加征钢铝关税。  秦国,中国古代战国时期战力第一强国,被人视为虎狼,最后统一六国。  美国和秦国有可比性吗?有!而且还不少,分析下来可得出不少有意思的结论。 ...

  8. 划粥割齑

    划粥割齑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为后人喜爱,广为传诵。  他在担任陕西西路安抚使期...

  9. 梦见别人向我求婚

    周公解梦梦见别人向我求婚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别人向我求婚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感情用事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gǎnqíngyòngshì【解释】凭个人的爱憎或一时的感情冲动处理事情。【出处】【例子】感情用事罗霄长叹一声:“小马!不是感情用事的时候。”(梁信《从奴隶到将军》下集之一章)【相关】百度“感情用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