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如何处于逆境?

一、发心的重要  我们应该先思考来听演讲的动机,因为动机对我们日后的方向有决定性的影响。最纯正的动机是发菩提心。有了菩提心,我们才能克服内心的无明及种种负面的想法,进而培养出正面的品格。现在修行,不只是为了今生,或为自己而努力,而是以生生世世利益他人的想法来修行。这种动机建立在慈悲与智慧之上,这样才会让我们真正地行菩萨道,并报答众生给我们的恩惠。  我们在累世寻求快乐的过程中,都是只想到“我”的存在和“我”的痛苦。  基本上我们并不明白甚么是真正的快乐及快乐的起因,只是一昧的在“我,我、我”上面打转。如果我们能够真诚发自内心地,为他人的痛苦及需要来著想,同时就会在自己的内心生出长久追寻慈悲、爱心及智慧,这才是真正快乐的源头。  二、为甚么我们会——经历痛苦及逆境?  无明是心处在一种无知、混乱、受善恶行为所控制。因为我们的心长期处在无明的状态中,才会不断的经历问题、感到痛苦。这些外在的问题永远都存在著,但是如果我们能改变自己的心念,只把问题当做是一种境遇,就不会让自己的心造成负面的影响,也就不会有痛苦的感受。甚至当心态改变时,所有的逆境及问题,就可以改变、可以克服了。  世亲菩萨在《入菩萨行》一书中说了一个比喻:地球表面充满了各种尖石、碎玻璃等。如果我们想绕地球走一圈,而不使脚受伤,我们是不可能找到那么多皮革来覆盖整个地球的。但是我们只需要一点点的皮革盖住自己的脚底,便可以走遍天下了。  所有的修行人都是以转念入手而达到解脱的目的。而凡夫的心因为无知、混乱,所以惧怕,讨厌问题。  三、面对逆境时的三个转念步骤:  1.发自内心的接受问题及痛苦,接受自然界的因果律。  2.不只是接受,还要能像大修行人一样,看到问题及痛苦可以带给我们的益处。反观凡夫只看到问题的所有坏处。  3.不只是看到问题,还要深信问题,体认痛苦必能给我们种种益处,进而打开胸怀去寻找及欢迎问题。  圣人也是人,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不管面临多大的问题,圣人永不放弃他们最终的目标。而我们为甚么还处于无明之中?我们在累世中也接触过佛法及修行却没有完成,这一定是当我们面临困难时,没有尽力去克服。  四、接受痛苦的 ...   a.深信因果、业力所有的果(痛苦的经历)都是有因的,而这些因都与我们相关连。  “业由心造”  在生生世世轮回中,因为有嗔恨、骄傲、嫉妒等种种心念,而使我们造了恶业。在今世中,当因缘具足时,这些恶业就呈现了果,这个果就是痛苦。  这并不是说,经历痛苦就是因为自己犯罪而受到惩罚;而是说,我在过去,因心里无知、混乱而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情(种了因),所以不论早晚它的果必然会来,这是一种自然界的定律。我们越深思业力及因果的关系,就越有清晰深层的体认,及接受生命中种种的痛苦与逆境。这样受痛苦才有意义,因为我们知道痛苦不是随便发生的,是起于自心的无明。我们可看清自己不是天生邪恶的,也不是无辜的受害者。我们是具有佛性,可以改造的人。  佛陀教导我们要以一颗平静、清明、智慧的心来面对逆境。面对逆境时能处之态然,首先就得了解因果的定律。  b.常观无常不论是顺逆境,好的坏的都是无常。但是说来容易做来难。这必须透过反覆思维,深观才能成为坚定的信念。放下执著,随时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来待人、待境。因为执著越多,痛苦就越深。  c.培养耐心、容忍心没有耐心、容忍心的反应就是生气,起嗔恨心。人会生气是因为别人侵犯了自己定义中的快乐,所以用生气来保障自己的快乐。但是生气的结果只有坏处。不但影响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以佛法来讲,每一个嗔念都会在心中种下一个负面的阴影,如果不加以净化,就会成为日后的苦因。五分钟的发怒可能造成终身的痛苦。  耐心、容忍心要靠时间,不断的努力才能慢慢培养出来的。它们是行菩提道的重要功课。而嗔恨心则是菩提心的最大敌人。  五、看清痛苦可以带给我们益处的 ... :  1.痛苦是一种恶业成熟的展现,面对痛苦时我们应庆幸今生有能力来承担它,消解它。从百分之百的排斥,慢慢减到真正的接受它。  2.提醒自己不要再造恶业,因为不愿再种下痛苦的因。  3.提醒自己要赶快训练心,使它更有勇气、耐心,如此当面对痛苦来临时,感受就不会太强烈。  4.帮助自己培养耐心。只有逆境、痛苦、面对敌人才可以给我们机会培养耐心。5.摧毁骄傲与我慢心。例如生病的时候,我们必须依靠他人的照顾,容我领受别人的爱心、耐心。骄傲的人是不可能慈悲的,而慈悲心是自己与众生快乐的真正锁钥。  转念是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改变的,尤其是好的改变需要时间及不断地努力才能达成。而心的本质却是不断地在变,我们不断地在认知不同的事物。当我们的心彻底改变之后,不仅只利益自我及家人,同时也利益了所有的众生。  我们要永远记住,我们可以皈依三宝,体悟业力,我们有不可 ... 的潜力尚未开发。如果一只蚂蚁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为甚么我不能,为甚么要恐惧、绝望呢?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如何处于逆境?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孕妇梦见吃核桃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吃核桃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吃核桃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中秋节祝福语_给朋友中秋节祝福语简短_中秋节祝福

    中秋佳节传祝愿,福临万家俱欢颜。给朋友中秋节祝福语简短(一)1.中秋来临花好月圆,祝福披星戴月送身边,愿你:花容月貌笑容甜,风花雪月爱圆满,众星捧月总耀眼,日月同辉永相伴,日新月异每一天!中秋节,愿将此月暂借,祝君花好月圆家和谐。给朋友中秋节祝福语简短(二)1.中秋短信收到的工作顺利,阅读的如愿以偿,储存的共赏婵娟,转发的幸福快乐,群发的佳缘美满,删除的依然幸运,关机的人月团圆。

  3. 三国曹魏军事家司马懿的简介 司马懿为什么不称帝历史名人

    司马懿人物生平简介司马懿字仲达,是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军事家。谥号宣文;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司马懿出生于179年,享年73岁,被孙子追封为宣帝。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司马懿之死。司马懿为什么不称帝司马懿在造反之后为什么没有称帝呢?这些都是在司马懿死后才发生的,估计司马懿也不知道自己会被追封为帝吧。

  4. 梦见学院校长

    周公解梦梦见学院校长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学院校长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梦见家人逼婚_周公解梦梦到家人逼婚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家人逼婚好不好

    梦见家人逼婚是什么意思梦见家人逼婚意味着,体力稍有衰弱的迹象,这两天在游乐上要有限度。梦见被家里人逼婚是什么意思梦见被家里人逼婚的吉凶:基础安泰,贵人相助,向上发展,易迅速达成目的,而得大成功发展,享洪福又长寿。

  6. 带有槐字的成语

    包含有“槐”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指桑说槐——比喻明指此而暗骂彼。同“指桑骂槐”。三槐九棘——中国周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后因以“槐棘”指三公或三公之位。蚂蚁缘槐——缘:沿,顺着。蚂蚁沿着槐树上下爬。比喻自以为了不起。槐南一梦——比喻人生如梦,富贵得失无常。指桑骂槐——指著桑树骂槐树。一枕槐安——泛指梦境。也比喻一场空欢喜。

  7. 专家讲解番茄的食用禁忌

    一起听专家讲解番茄的食用禁忌。食物相克番茄忌与石榴同食。健康饮食知道了番茄的食用禁忌,在以后的生活中大家就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番茄的营养价值,而避免不适当的吃法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8. 五股观音山开山凌云寺石碑趣闻

    五股观音山开山凌云寺石碑趣闻五股乡观音山开山凌云寺有一块石碑,记载庙宇在清朝嘉庆年间修缮事迹,这块石碑是证明庙宇在清朝就已经存在的重要史迹,但却差点毁在两个女人的手中,幸亏后人眼尖发现,石碑才﹁活﹂了下来。根据记载,凌云寺由谢贤创建于清朝乾隆四年,嘉庆十二年由信徒杨梅募款重建,但庙方并未留下相关文物,唯一能证明庙宇在清朝时期就存在的证物就是一块石碑。

  9. 历史上的这三个李纲,为何都是在朝当官的

    父李制,为北周车骑大将军。北周时,李纲为齐王宇文宪参军,拒绝北周宣帝宇文赟诬陷宇文宪的命令,并为宇文宪收尸。贞观五年李纲病逝后,李承乾又亲自为他立碑。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御史中丞王绹弹劾李纲“经年不赴贬所”。巡视浙江一带时,铁面无私惩治贪暴,查办贪官污吏400余人。

  10. 恩字结尾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恩”的成语、最后一个字以“恩”结尾的四字成语及解释:返哺之恩——返哺:雏鸟长大,衔食哺其母。负德辜恩——辜负了别人对自己的恩德。用大义割断私恩。背义负恩——指背弃道义,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德。负义忘恩——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旧时用以颂扬父母养育子女的无穷无尽的恩德。雨露之恩——滋生万物的雨露的恩情。知遇之恩——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恩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