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你不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你不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献给地震失去亲人的人们窗外的天空,阴阴的,据说,一场春雨即将抵京。并未有什么期待,每一个日子,都如常地来去,周而复始,一颗心无法攀缘住任何东西,只是希望,依然能够紧紧守住一份平静的心性,也无风雨也无晴。离那个日子越来越近了,坐下来,计划写“母亲节”,但电脑屏幕上出现的却是灰色的“汶川”。五月,本来是粉红色的康乃馨,属于母亲,但现在,却又涂上了一抹重重的灰黑。远离了吗?那只是梦幻?但对于那些人,亦幻亦如真!一年的时间,很短,倏忽间已经飘远,但,有的人,这三百多个日夜度日如年。——冯翔走了,这个如此年轻的壮年汉子,北川的宣传干部,还是挺不住了,用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网上到处都是他和他失去的儿子的照片。我看着那个孩子,心中刺痛。一个多么灵俊的小男孩儿!浓眉大眼,可爱的小圆脸,让人想抱过来亲一亲。冯翔的文字告诉我们,儿子是个懂事的孩子,是个好带的孩子,从小就不“闹床”。跟我们佑佑小时候一个样啊。失去了这样一个宝贝,轮到谁又能够无动于衷呢?!人的一生,名与利都容易放下,唯有亲情,最难割舍!血浓于水啊!可是,别怪我,我要说,冯翔你太傻!他在决定“走”之前的博文中,一再地说:“儿子,等着我,一定要在天堂的门口等着我!我们就要团聚了!”可是,不是我残忍地诘责:你真的见到了可爱的儿子了吗?!我们常常一厢情愿地认为,在“那个世界”,能与亲人相逢。是啊,如果是那样多好啊,可那是不可能的,我们不能自己欺骗自己。因为每一个人累生累世的“业力”不同,我们死亡以后走的路会完全不同,《地藏经》明确地告诉我们——“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从生离死别的那一刻起,一段因缘已经了结。一些曾经从死亡线上回来的人,有过“频死体验”,大体很相似——突然感觉很轻松,疼痛感消失,身体可以随处地飘,可以看见周遭的一切,以及自己的身体,但无法与人对话。飘走以后,内心很茫然,不知所往……这些描写,在《 ... 生死之书》中描写的很详细,佛法告诉你,从你死亡到重新投胎的这个阶段叫做“中阴”阶段,有过频死体验的人,和大修行有定的人,都见证了这个事实……可见,我们的死,真的是没有意义的,不能与亲人如愿相逢,因为,亲人早已不知何往,死后的我们也不知何去何从。就算缘分很深,来世相逢,也已经不是前世的因缘,不是彼时的心境。昨晚散步的时候,想起了冯翔,想起了他的儿子,很难过,众生真的很苦,真的很可怜,因为没有接触到佛法,不知怎样走出那样的困境。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我情不自禁地就联想到佑佑。曾经无数次地想过,在这个世界上,我修行的“最大障碍”就是女儿佑佑,我往生极乐的最大牵绊就是女儿佑佑。何出此言?因为放不下!在临命终的时候,要放下万缘,一心念念阿弥陀佛,念念极乐世界,不能留恋这世间的一切!那一刻,想来我已经老了(如果我够福报的话),如果没有意外发生,父母应该先我而去;丈夫失了我,还可以有“下家”共度余年……唯有这一个血浓于水的骨肉生命,到咽气的那一刻,还是不想松开她的手吧,还是放心不下吧(写到此,泪水长流不止)!因为我知道,母女的缘分,也许只此一生。在轮回的业力面前,我们无能为力,在强大的“自然之力”面前,人难道与蚂蚁有什么不同吗?!人定胜天?哈,那仅仅是自欺欺人的谎言!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随顺自然”,就是听命“业力”的调遣。所以,我们不能如此消极地活着,挨日子,那样太痛苦了,太难熬了!如果想与亡亲相逢,还有一个好办法!佛法给你指明了一条金光大道。那就是修行得道!至少先要解决“六道轮回”的问题,往生“极乐世界”。《佛说阿弥陀经》告诉我们,在那里,“上品莲花为父母,不退菩萨为伴侣!”在那里,你可以成佛成道,可以自在地救度你累生累世的六亲眷属。这就是所谓的“一人成道,九族升天”的道理。所以,如果我们希望与亲人来世相逢,就好好修行念佛吧,一定会在极乐净土想见!那么此生呢?就该痛苦地受着?失去亲人的滋味,恐怕就如有一个永远无法闭合的伤口,平淡甚至是失意的生活,让人们沉醉在美好的对往昔的回忆之中而无法自拔,这回忆就是一把尖刀,把伤口一次一次地划开,流血,最终无法自拔,以至于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忘了吧,尽管很难,尽管那一切很美,但因缘已经结束,你要做的唯有认命;忘了吧,因为你必须遗忘,放下既得解脱,不放下,身上压着大山,无法喘气,不要说有快乐,连活下去都很难;忘了吧,因为你必须活着,因为你的生死不由你!结束了这个肉体生命,你还没有“受”完,该受的你必须去“受”;忘了吧,因为你还有很多活下去的价值——有时想,我们人,就像一张三条腿的圆桌,一条腿是为亲人活着,一条腿是为自己活着,一条腿是为众生活着。中间如果有一个粗粗的柱子,就可以代替那三条腿,而把整张桌子支撑起来,这个柱子就是修行成佛。为亲人活着——是在这个娑婆世界,是我们为人的责任。为人儿女,为人父母,为人夫妻,我们要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分,尽好自己的职责。为了这,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这个肉身;为自己活着?当然,这不是自私。其实,一个对自己都不爱的人,常常也没有能力爱别人(除非是佛菩萨)。你知道我们有多幸运吗?人生难得今已得,有多难?佛说:“得人身如手上尘,失人身如大地土!”看看我们周遭,每日里被屠 ... 的动物有多少,仅仅畜生道就如此,地狱饿鬼道有无量劫啊。今生我们幸而为人,不论穷富,不论美丑,再苦再难,毕竟是人啊!如果不珍惜这一生的时间,好好爱自己,好好修自己,来生何去何往,谁知道啊,一旦堕入恶道,绝不是一生一世就能逃离的!俗语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我们要在因地做好自己。为众生?是啊,你的生命是多少善缘给你的,你不仅仅属于你自己,你还应该报答这个社会,至少要感恩于这个社会。当你被难耐的痛苦击倒,当你感到活着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当你找不到生活的任何乐趣,当你想义无反顾地遗弃这个娑婆世界,请记住——不,这个世界需要你,众生需要你!如果你不相信,就去临终关怀医院去做几天义工,你就会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当你发现,原来自己的一言一行真的能带给别人力量,真的能抚慰别人,你就知道,你的这个的肉体的存在是多么有意义。你绝不该,把这么宝贵的人身,像垃圾一样自行丢掉。所以,我们要依赖中间的那根柱子——你要下决心,修行成佛,去度一切苦难的众生,也包括你自己。就如诵经的最后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天、地、父母、众生),下济三途苦(地狱、鬼道、畜生),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你会说,我没有那么高尚(其实我也没有),我就是觉得活的太累了,太无趣了!我会常常想起慧律法师慈悲地说:“当你失去亲人,当你婚姻不幸,当你病魔缠身,当你穷困潦倒,当你事业不顺……永远记得——你不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你还六根俱全,你还活在阳光雨露之下,你还有机会听闻佛法!你还能够解脱!”好好活着吧,亡去的亲人们已经安息,而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真诚地谨以此文献给5。12大地震失去亲人的朋友们!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你不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菜根谭——暗室磨练,临深履薄

    ...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缲出。光明磊落的情操,是在最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具备经天纬地的能力,是从生死边缘磨练出来的。毋庸置疑的是,一个人的高尚情操和卓绝本领都需要经历痛苦、灾难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不经历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喜欢诗经、喜欢美文的朋友,请点击右上角查看官方账号进行关注哦!

  2. 因果实相 - 正谛篇

    因果实相-正谛篇义云高--------------------------------------------------------------------------------三千大千,太空俨然,上眺万物之意感,下揽无量八风之牵然,由因生果,长展消然之气,立于无常概之有为,而成幻化恒常异变之端,微观此土,五洲四洋情器两界,何出因果之义,论及因果实相,则生报应之谛,提及因果报应,多感封建迷信之说,随立违其科学之理,此类士乃愚痴徒耳。初种之色,历经中参因变,而成新因和合,和合必果,故而方堪合理之因果报应

  3. 遁世隐居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dùnshìyǐnjū【解释】指避世而深居不做官。【出处】汉·焦赣《易林·革之旅》:“遁世隐居,竟不逢时。”【例子】无【相关】百度“遁世隐居”

  4. 梦见银鱼:病人见银鱼,身体健康_周公解梦梦到银鱼:病人见银鱼,身体健康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银鱼:病人见银鱼,身体健康好不好

    银鱼属于一种淡水鱼,因色泽如同白银,所以才有“银鱼”的称谓。银鱼这银白色的体色,使人不自觉地就会想到银子,因此它象征著身体的强壮和物质上的财富。病人在梦里看到银鱼,那预示做梦的人身体很快就会恢复健康。但在梦里见到银鱼,并不一定都是好的兆头。在梦里看见捕捞银鱼,那预示做梦的人将会遇到很大的危险。在梦里面吃银鱼,那预示著将会有不幸的消息降临。

  5. 跌入大冶炉 平安返地面

    跌入大冶炉平安返地面沈阳海门县虎獐屯人商述圣,信佛很至诚,每天定时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三遍,十多年来,未曾间断。一次,同别人抬一筐铁矿石往大冶炉里倒,他一失足,跌进红炉里,众人惊骇,他也自念必死无疑。但他身上的衣服已被炉火烤得酥脆,证明确曾掉入炉里。这就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所说的:“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

  6. 历史上真正的忻贵妃 乾隆对她的爱到底有多深

    今天历史新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历史上的忻贵妃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但凡有点身份的女子都会在历史上留下痕迹,但是今天笔者要给大家介绍的一位女子,她的身份是高高在上的贵妃,但是在史记中就只留下她的一句话,这位女子就是乾隆的忻贵妃戴佳氏。这位戴佳氏在史记中就记载了一句话,这句话的翻译成过来就是“忻贵妃戴佳氏是总督那苏图的女儿,曾经为乾隆生下两个女儿,但是非常可惜,都没有能长大”。

  7. 本生故事:国王来护法

    由于在觉德比丘出世的时代,并没有佛住世说法,虽然佛法未灭,但已遭到许多的破坏。有德王得知双方打斗的消息,急忙赶来保护觉德比丘。由于国王及时赶到,才使觉德法师没有受到伤害。觉德比丘看到国王为了佛法如此拼命,不禁连连称赞说:“善哉、善哉!大王是真正的护法者,来世一定会有无量福慧。”国王听了之后非常开心,从此更是极力护持觉德比丘说法,也鼓励民众一起来护持佛法。

  8. 东皇太一是谁?东皇太一的神话事迹

      东皇太一是谁:出自屈原《九歌》中的篇名。东皇太一是《九歌》中的太阳神,即最高的天神。战国时期,楚国人认为自己是太阳神的后裔,于是把太阳神当做最强大的天神来祭祀。而《东皇太一》是屈原对“东皇太一”的颂歌,是“屈赋”中,最...

  9. 夏启的简介 夏启是怎么死的历史名人

    启,史称夏启,生卒年不详,夏禹子。禹病死后继位,成为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怀孕的涂山氏女在伤念中生下启后就死了。禹死后,启破坏了禅让制,自行袭位,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启夺位后,攻杀禹选定的继承人伯益,开创了世袭的由父传子的家天下制度。启的年纪老了,他的几个儿子激烈地争夺著继承权。武观聚众反叛,启派大将彭伯寿带兵将他打败,并押来见启。不久,启因为荒淫过度而病死。

  10. 呼兰河传读后感16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1:呼兰河传读后感在寒假时候,我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最开始时,并没有感觉它有多好看。篇2:呼兰河传读后感一天了本《呼兰河传》,到家就读了起来。篇3:呼兰河传读后感看完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我留下了无限的思考。读了《呼兰河传》,读了一个凄美的故事,读出了童年的珍重。篇4:呼兰河传读后感在一个周末,我看了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窗外细雨绵绵,我的情绪由天气变得很沉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