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缘起性空

弥兰陀王非常尊敬有过禅悟的那先比丘,那先比丘从禅修中证悟的智能,出言吐语,充满了慧思灵巧。有一天,弥兰陀王向那先比丘道:“眼睛是你吗?”那先比丘笑笑,回答道:“不是!”弥兰陀王再问:“耳朵是你吗?”那先比丘再回答道:“不是!”>“鼻子是你吗?”“不是!”>“舌头是你吗?”“不是!”>“那么,真正的你就只有身体了?”>“不,色身只是假合的存在。”>“那么‘意’,是真正的你?”“也不是!”>弥兰陀王经过这些问答,最后问道:“既然眼耳鼻舌身意都不是你,那么你在哪里?”>那先比丘微微一笑,反问道:“窗子是房子吗?”>弥兰陀王一愕,勉强回答:“不是!”>“门是房子吗?”“不是!”>“砖、瓦是房子吗?”“不是!”>“那么,床椅、梁柱才是房子吗?”“也不是!”>那先比丘悠然一笑道:“既然窗、门、砖、瓦、梁柱、床椅都不是房子,也不能代表这个房子,那么,房子在哪里里?”>弥兰陀王恍然大悟!弥兰陀王悟了什么?“缘起性空”,大地山河,宇宙万有,那是因缘和合的存在,没有因缘,就没有一切!世间上没有单独存在的东西,一切假因缘而生,一切是自性空。缘起性空,应该就是禅!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缘起性空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于淩波居士:人间佛陀

    也可以说,佛教于此时已经诞生了,所以佛教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了。此一文明延续了千年之久,传说是由于雅利安人的入侵而予以破坏。雅利安人入侵自是事实,但哈拉巴文化是否因此而破坏和灭绝,历史上尚无定论。雅利安人之入侵印度,约在西元前一千五百年前后。他们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族人勇悍好战,侵入五河地区后,征服了土著,在该地区定居下来,建立了许多国家。黎俱吠陀的完成,大约以西元前一千二百年为中心。

  2. 诸佛感应论

    《诸佛感应论》释惠空─慈光寺住持慈光禅学院院长慈光禅学研究所所长◎念佛法门以其简单易行和他力救济的特质,特别相应于现今末法时代众生的根性。所以基本上,要能见佛感应,行者必须念佛。而探讨诸佛感应之说,必须关心三个课题,即所感的诸佛、感应背后之理及能感的众生。若再从如来所具的无边功德智慧来看,则诸佛以其无边的神通功德,而能于一时中与十方众生感应。

  3. 佛教因果的特质

    这因为释尊的成为佛陀,就是体悟万物皆从因缘而生的原理,如实的为人类宣示出来,是即所谓佛教。佛教与一般宗教的不同,即在否定外在的主宰神,重视自己的净化,从自己的信仰智慧行为中,达到人生的圆成。

  4. 佛陀观与人间佛陀

    进而认为佛出现人间,唯是为化度众生从兜率天上,示现在人间而出家、成佛、说教,认为都是属于应化身边事,非佛陀的真身。总之,上座部派的佛陀观,以应身为基本;大众部派的佛陀观是位于法身与报身之间的。起初,天上佛与人间佛的关系,还看作如月与水中的月影。佛陀是人间的,我们要远离拟想,理解佛在人间的确实性,确立起人间正见的佛陀观。

  5. 达照法师:缘起与因果

    缘起与因果达照法师一、缘起:佛教的特色,永恒的真理。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6. 论中观的因果思想(如义)

    论中观的因果思想如义缘起性空是佛教思想中最基本的理论,亦是中观的根本论题、根本观法、根本法则。虽在现象上有前后之别,并不妨碍因果关系的成立。如果否定了缘起性空的因果义理,亦即一切因果现象若不是缘起性空的,其过甚大。若执有一个实有、妙有的空,不但破坏了世间的因果现象;也否定了出世的因修果证。

  7. 彻悟人生 第十个故事

    过去有一对恩爱夫妻,两人容貌端正,姿态秀丽,非常美好,生活中清静和谐,相敬如宾,这样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生命无常,世事无常,有几人认知,这对恩爱夫妻就是一面镜子。当然,真正的佛教徒,不但不会逃避痛苦,而且是承认苦,正视人生之苦,如实观察生命之苦。社会悲剧,人生悲剧,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地区不是天天在上演?甚至可以说,“性空”正是“缘起”的别名,同一事物的两面。

  8. 弘扬“以人为本”的佛陀五大精神

    弘扬“以人为本”的佛陀五大精神胡春业佛陀“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可以概括为五大精神,即超越精神、慈悲精神、和合精神、平等精神和中道精神。“以人为本”的佛陀精神完全可以作为地球村建立新的世界和谐伦理、全球伦理的基石。佛陀以舍身饲虎的事例,显示佛陀具有舍己度生的慈悲精神。

  9. 佛陀的智慧——印度佛教叙评

    佛陀的智慧——印度佛教叙评在佛陀故去许多年以后,直到今天,众多的学者和僧侣,一直在孜孜以求的寻觅佛陀教义的真谛,这当中也包括我吧,当然,我既不是僧侣,也不是学者,但在某一段时间里,我确实痴迷其中。缘起论是佛陀教义的基点,依照佛陀缘起说的观点,就要否定一个恒常实有的神我或者灵魂,但这样一来,承受业力果报的载体就没有了,佛教的“三法印”也难于统一。这显然是神我说,灵魂说的翻版,与佛陀的原教旨相

  10. 因果与缘起

    达照法师讲因果与缘起因果:轮回的规律,业报的准绳。因果与缘起的关系:使百千劫,所作业不忘。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

随机推荐

  1. 有生之年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yǒushēngzhīnián【解释】一生之中最后的年月,即余年。【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8回:“俾臣得保蚁命,此后有生之年,莫非主上所赐,惟求格外垂怜。”【例子】只好用今后有生之年的辛勤努力,来补偿过去的不足。秦牧《序》【反义词】豆蔻年华【相关】百度“有生之年”

  2. Merge ... 了一款适合儿童使用的虚拟现实耳机

    Merge并不是想让孩子过早接触虚拟现实,但它也不认为你必须等到13岁。该公司创建了MergeMini,让10岁及以上的孩子有机会尝试虚拟现实。Merge没有发布兼容手机的列表,但我们怀疑MergeMini耳机可能无法容纳最大的移动设备。Merge说MergeMini将于2018年夏季上市。该公司计划以30美元的价格出售这款适合儿童使用的虚拟现实设备。

  3. 李靖

    李靖归唐时已年近半百,15年中4次出征,均获全胜。当李渊父子起兵进攻关中时,李靖与卫文升拘捕了李渊在长安的亲属和族人。李靖随军作战立功,被授开府。这时,李靖为了迷惑江陵以东的萧铣部将,把缴获的战舰抛弃长江,任其顺流飘泊。太宗责问,李靖并不辩解,叩头认罪。这时李靖已经退休在家,当听说太宗有意起用他挂帅出征,就不顾年老,主动要求领兵西征。李靖却决定趁敌军撤退不远之机,长驱疾进。

  4. [专家点评] 元 青花云龙纹兽耳盖罐

    [专家点评]元青花云龙纹兽耳盖罐元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兽耳大罐(底足)这件元代青花云龙纹兽耳盖罐,通高47厘米,身高38.2厘米,最大腹径32.6厘米,口径14.6厘米,底径18.2厘米。全器满纹达12层,胸腹部主题纹饰为云龙纹和缠枝牡丹,从盖至底的其余部位则辅以卷草,杂宝、线纹、弦纹、回纹、缠枝菊和双体莲瓣等纹饰,砂底欠平,伴有火石红斑,足沿削棱一周,底质坚硬。

  5. 穷而后工造句_穷而后工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穷而后工qióngérhòugōng穷而后工的意思和解释:旧时认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穷而后工的出处宋·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穷而后工的例子穷而后工造句从“不平则鸣”到“穷而后工”──论王安石诗歌创作道路。

  6. “三高”人群不宜多喝鱼头汤

    门诊经常接诊“三高”患者和老年人询问,能否食用鱼头汤进补。从营养角度来看,鱼头汤的营养价值有限,而且“三高”人群不宜常喝。所以“奶汤”就是“乳化脂肪”,没有脂肪的鱼汤一般是不会呈现乳白色的。对于饥饿的人来说荤汤是最具幸福感的食物,但对于需要科学摄入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的老年人以及“三高”人群来说,常喝鱼汤会导致脂肪摄入超标及能量超标。同时,鱼汤的饱腹感会影响进食其他食物,造成营养失衡。

  7. 梦见爱人分手

    周公解梦梦见爱人分手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爱人分手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十三陵的石像

    十三陵水库是解放后新建的一座大水库,而十三陵却有不少故事。宰相领了圣旨,就来到了十三陵。当天晚上,三更天的时候,这位宰相正坐在屋里想法子,怎样保留住十三陵的石人、石兽,忽然听得门外一阵人声,仿佛来了许多人似的,他开门出来一瞧,嗬!十三陵的十二个石人都来了,他问:“你们不预备预备搬家,干什么到这儿打搅来!”罗锅子宰相回去交了差,告诉皇上:十三陵的石人、石兽都是残破的,都是不能用的。

  9. 释迦牟尼佛传 (五)

    第五章蓝毘尼园中太子降诞日子在欢乐中过去,王妃摩耶夫人十月怀胎渐渐的满足,但她还是照样的喜欢到寂静的郊野去散步。青枝绿叶的草木,潺潺有声的流泉,夫人认为这都有助于人生的修养。国王和夫人到达蓝毘尼花园后不久,夫人在一棵正长得蓊郁葱茏的无忧树下诞生了王子。这一切都是在庆贺太子诞生于人间。即使深居在幽静偏僻地方的人民,都知道这稀有的瑞相,成千上万的人民,都争先恐后的聚集到蓝毘尼花园而来。

  10. 不让同学掉队

    大家正纳闷地猜测着,忽然,朱自清气喘吁吁地出现在洞口,身边还跟着另外一个同学——李星。>“同学们,李星也来参加咱们的诗社了,大家欢迎!”>老师一气之下,不让他再来上学了。>朱自清暗暗同情李星,心想,李星学习成绩差,主要是由于性格孤独、死啃书本造成的。同学们有的向李星介绍历史掌故、人物趣事;有的帮李星学习功课、写诗作文。没有多久,李星的学习就赶上来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