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郑板桥行酒令

世称“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在潍县做县令时,逮捕了一个外号叫“地头蛇”的恶棍。他的伯父是个有钱有势的老员外,舅舅又是郑板桥的同科进士,两人带着酒菜连夜登门求情。酒席上,进士提出要行个酒令,并从桌上拿个刻有“清”字的骨牌,一字一板地念道:“有水念作清,无水还念青,去木添心变成精。”郑板桥更正道:“年兄差矣,去木添心当讲情。”进士见郑板桥已领会他的来意遂大喜。郑板桥猛然悟到中了他的说情圈套,紧接着大声念道:“酒若换心方讲情,此处自古当讲情,老郑身为七品令,不认酒情但认清。”那两人见状,知道郑板桥已回绝了说情的事,只好扫兴而归。 还有一回,话说潍县有个姓林的盐商,是个胸无点墨的人物,虽有万贯财产,但为人却非常吝啬,他有了钱后还想弄个官做。在他过60岁生日的时候,他备了个大红帖子,请县令郑板桥吃寿酒。郑板桥对这种为富不仁的财主最为厌恶,便一口回绝。可林盐商派人再三登门来请,无奈之下,只好勉强答应。 这天,郑板桥前去赴宴,只见场面热闹非常,当地的头面人物都请到了,真是宾客满堂,座无虚席。酒席办得十分丰盛,郑板桥想着潍县还有许多人吃不上饭,心里很不是滋味。> 那时寿宴席间盛行酒令,郑板桥灵机一动,借机让林盐商出出洋相,便说:“今天是林府庆寿盛宴,行酒令何不就以‘林’字为头?”众人一致赞同。郑板桥先举杯说:“‘林’字拆开成两木,左边木升官,右边木发财。”> 林财主听了,正中了他要为官的心意,喜形于色地说:“谢父母官的金口,升官发财,心想事成。”在场的人虽多,不过都是些不通文墨的粗俗之人,当然不知酒令的含义奥妙,众人都一起举杯共祝林盐商升官发财,心想事成。 等客人退尽,林财主的账房先生禀告林财主说:“郑板桥讥讽你了!”林财主还蒙在鼓里,等账房先生作一番解释后,他才明白,原来郑板桥那三句话是两个字谜,谜底为“棺材”二字。林盐商听了之后气得脸色铁青,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郑板桥行酒令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高风亮节——文人与竹的互相成就

    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均榜上有名,可见竹子在中国文人心中的地位。「”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竹子笔直挺拔,婆娑有致,青翠不惊寒,自有一种虚怀若谷之气,象征着坚韧挺拔,虚心有节等品格。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对竹的喜爱,是中国古代文人群体的共性之一。千百年来,在无数文人墨客的推崇下,竹子由一种再普通不过的植物,变成

  2. 郑板桥画竹都是胸无成竹 胸有成竹另有其人还和大文豪苏轼是亲戚

    梅兰竹菊历来是中国画家钟爱的题材,而且提到墨竹,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难得糊涂的郑板桥,更是理所当然的认为,郑板桥画竹自然是胸有成竹,可万万没想到,郑板桥自己都说。他画竹是胸无成竹,而真正胸有成竹的是另有其人,这人还和鼎鼎大名的苏轼是表兄弟。在郑板桥之前,历史上有个人画墨竹很厉害,他就是北宋的文同。

  3. 郑板桥在官场上,为人非常的正直,曾经巧妙的惩治了不少贪官

    郑板桥一看那个人头发脏兮兮的,穿着破烂的衣服,肯定也是没办法。当然郑板桥在一生中,这样的事情也是很多的,他非常厌恶那些有权势的贪官和污吏,对于基层的民众却非常的关心,那这些行动就算是放在现在的社会,也成为了让人称颂的人民好公仆,他的书法上,后人不仅仅是单纯的欣赏,而是要学习各种做人的道理。

  4. 你知道「 ”扬州八怪”是哪八个人吗?他们到底怪在哪里?

    清康熙至乾隆年间,扬州出现了一批以卖字画为生的文人,他们有着比较相近的人生经历,人们称之为扬州画派。

  5. 喝酒行酒令,那你知道品茶时的茶令吗?

    喝酒时行酒令助兴,这是众所周知的,那你知道品茶时的茶令吗?茶令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它是宋代兴盛斗茶的产物。由一人作令官,令在座者如令行事,失误者受罚。

  6. 古代文人与小偷,非常幽默的4个小故事

    文人与盗贼,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些很有趣的文人与盗贼之间的故事,还非常的搞笑。曾国藩曾遭小偷奚落作为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影响人物之一的曾国藩,小时候的天赋却并不高。有一天晚上,夜深人静之时,少年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文章背了好久,还没有背下来。

  7. 这20副对联,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妙趣横生的

    1、诸葛亮联斥周瑜相传,周瑜自命不凡,有一次,他以诸葛夫人黄氏面丑为题,向诸葛亮呤道:有目也是瞅,无目也是丑,去掉瞅边目,加女便成妞。

  8. 最疯的《沁园春》,句句放荡不羁,其中两字令后世大呼损失一个亿

    正是因为这种性格,才有了本期的这首词,词名《沁园春.恨》,这是史上最疯的一首《沁园春》,句句放荡不羁、句句要和文人作对,调皮的郑板桥硬生生怼出了一篇奇文,只是其中两个字在令人捧腹之余,更让后世不少人大呼损失了一个亿。让我们来围观一下这首怪词:《沁园春·恨》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这是郑板桥早年落魄不得志时所写,此时的他一肚子的不平之气。

  9. 郑板桥的书法艺术

    郑板桥的书法艺术最能体现郑板桥书艺特点的,是被称为“六分半书”的作品。隶书又被称作“八分书”,而郑板桥的书法是“书法《瘗鹤铭》而兼黄鲁直,合其意为分书”。郑板桥虽诗文、书法、绘画兼擅,但论者往往评其书法为第一。篆书虽高古,可在抒情方面不及行草,但郑板桥是注意篆书的,在他“六分半书”中常可见到篆书笔意,这是郑板桥善学的必然。

  10. [名家名品] 郑板桥的书法艺术

    隶书又被称作“八分书”,而郑板桥的书法是“书法《瘗鹤铭》而兼黄鲁直,合其意为分书”。郑板桥虽诗文、书法、绘画兼擅,但论者往往评其书法为第一。篆书虽高古,可在抒情方面不及行草,但郑板桥是注意篆书的,在他“六分半书”中常可见到篆书笔意,这是郑板桥善学的必然。这“摇波驻节”形容的好,也概括了郑板桥以画法入书法的特点,他书法的许多笔法其实就是在写竹。

随机推荐

  1. 创世记之四:三皇开文明

    创世记之四:三皇开文明  一、九皇十纪  初期造出的人类像刚出生的婴儿,如同一张白纸,没有任何的内涵和文化,没有对自然界的任何认知和承载能力,更没有成形的思想与意识。  就像天下父母教会孩子学说话走路一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高层境界陆续有一些神下世,转生为圣人,行使神迹...

  2. 【虑患】的意思是什么?【虑患】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虑患lǜhuàn忧虑祸患。

  3. 德纳利和美国使用(或不使用)印第安名字的悠久历史

    对于美国印第安人来说,地名总是告诉他们一些关于地理位置的信息,它们的目的是表达这个地方的本质,或者它的支配性特征或思想。随着欧洲人在欧洲大陆定居和早期先驱者的探索,他们经常给一些地方起新名字,纪念开国元勋和其他重要的美国人。这导致了华盛顿、杰斐逊、麦迪逊和林肯等城市、城镇和县的主导地位。许多美国人居住在约翰斯顿、卡特维尔和马丁斯堡这些以当地知名人士命名的城镇。因此,1896年,新罕布什尔州的探矿者

  4. 三国沮授简介 袁绍帐下谋士沮授生平介绍

    官渡之战时袁绍大败,沮授未及逃走,被曹操所获,因拒降被曹操处死。袁绍听后大为欢喜,立刻表沮授为监军、奋威将军。沮授叹息,称病不见,袁绍因此憎恨他,将沮授分属的军队都给了郭图统领。沮授又建议派遣蒋奇护送,以防止曹军攻击,但袁绍又不从。沮授虽不降,但仍获曹操厚待,可是,后来沮授密谋逃回袁绍阵营,事败被杀。

  5. 梦见吃冰激凌梦到吃冰激凌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吃冰激凌好不好

    做梦梦见吃冰激凌好不好?梦见吃冰激凌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吃冰激凌的详细解说吧。年轻女性梦到自己吃冰淇淋,当她的朋友出现时,吃进去的冰淇淋立刻吐了出来。梦到发酸的冰淇淋,意味着某件意想不到的麻烦事将干扰你的生活。梦见牙齿掉落梦到牙齿掉落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牙齿掉落好不好梦到冰淇琳已经融化,表示你所期待的快乐实现时,已经时过境迁。

  6. 梦见博览会

    梦见自己置身于博览会会场中,表示你有一个愉快、收入有丰富的职业,而你的伙伴也都很忠诚。5EE周公解梦_周公解梦大全_周公解梦大全查询_在线解梦大全网年轻女性梦见自己置身于博览会会场中,表示她会有一个乐观进取,脾气沉静的终生伴侣。

  7. 孕妇梦见葡萄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葡萄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葡萄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带有邢字的成语

    包含有“邢”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避面尹邢——以之比喻因嫉妒而避不见面。

  9. 牛根生经典励志语录

    >1、小胜凭智,大胜靠德。>3、城市多喝一杯奶,农村致富一家人。经营人心就是经营事业。>8、帮助别人,但不伤害别人。>11、产品市场是亿万公民,资本市场是千万股民,原料市场是百万农民。>16、产品等于人品,质量就是生命。>24、别人从零起步,而我从负数起步。>25、听不到奉承的人是一种幸运,听不到批评的人却是一种危险。>26、善待每一头牛,因为它们都是母亲。>27、布局决定结局。>29、会说话的产品卖得快,哑巴产品走得慢。

  10. 民国时为何文人要宣传女权思想

    民国时为何文人要宣传女权思想  吴虞,生于1872年,字又陵,号黎明老人,四川新繁人。1905年留学日本,学习法政。1907年回国后,在成都担任教职。虽偏居西南一隅,却在《新青年》《女界报》《甲寅》《小说月报》等刊物上发表非儒排孔、非孝平权的言论,痛斥“圣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