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艘船居然花了15年才建完——西班牙艰难的国产战列舰制造之路

战争新视界,专注近代战争历史,鉴古知今 ,以史明理 一艘船居然花了15年才建完——西班牙艰难的国产战列舰制造之路 众所周知,西班牙帝国作为一代海洋霸主,其海上舰队的实力可谓非同一般,但经历过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以及1639年的唐斯之战,日不落帝国当年的威风早已不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风帆战列舰在英国和荷兰的出现,让敌对的西班牙惴惴不安,便也马上开启了自己的国产风帆战列舰的制造之路。 实际上西班牙关于新式战舰的研制工作早在英西战争爆发前就已经开始了。费利佩四世的舰船设计师们在吸取了已经出现的英、荷等国新式战舰的设计经验后,开始了自行建造的尝试。而这种新式战舰正是日后风帆时代海战最重要的武器——战列舰。 17世纪下半叶一艘英国三级战舰结构图。该舰拥有双层炮甲板和60门左右的火炮,是当时战列舰的主流配置 「 ”战列舰”(Ship of the Line,西班牙语为Navio),顾名思义,即为战列线上的战舰,并不是某一年突然出现的名词,而是风帆时代海上战术演变而来的产物。真正最早将战列线战术作为交战准则的是英国与荷兰海军。在此之后,「 ”战列舰”一词正式诞生的大致时间是17世纪中后期。但当时欧洲各国应自己不同的国情,赋予此类舰船以「 ”战列舰”这一名称的时间是均不相同的。作为我们所熟知的风帆时代的海上霸主,英国最早被冠以「 ”战列舰”称谓的战舰诞生于17世纪60年代,按照现有资料的记载,第一艘战列舰是1663年的「 ”皇家亲王”号。该舰是1610年世界第艘三层甲板战舰「 ”皇家亲王”号的重建版本,拥有92门火炮,在当时被划分为最高等级的「 ”一级战舰”。不过「 ”战列舰”的名称直到1677年英国海车部首席秘书佩皮斯提出的「 ”佩皮斯海军议案”中才首次为官方所承认。 萨缪尔·佩皮斯的画像。这幅油画绘于1689年。佩皮斯是英国17世纪海军建设的领军人物,对近代英国海军影响深远 而西班牙的情况则比英国要复杂得多。「 ”Navio”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建造于1656年的「 ”战列舰旗舰”号(Navio Capitana)的船名中。这是一艘417吨的小型战舰。尽管关于这艘战舰的其他数据都已无从可考,但单从吨位来看,该舰即使是在17世纪也难以够得上战列舰的资格。同时,由于此时西班牙因国力衰弱而没有能力建造大批可用于战列线作战的船只,「 ”战列舰”实际上只是一纸空谈罢了。 17世纪中期一艘西班牙新式「 ”Navio”的测绘图。该舰拥有60门火炮,其在相对较小的船体上拥有了盖伦船巨舰级别的火力,这无疑是一大进步 尽管「 ”战列舰旗舰”号在1656年便建成服役,但从参数来看其完全不符合日后「 ”战列舰”的规格。因此从现有资料来看,西班牙第一艘船型被记录为”Navio”,并且本身也符合日后人们所熟知的「 ”战列舰规格”的战舰可能是在「 ”战列舰旗舰”号之后于1662年下水的巨舰「 ”圣母康塞普西翁”号,该舰同时也是西班牙有据可查的第一艘拥有三层全炮甲板的战舰。 英国皇家海军一艘三层全炮甲板战舰的剖视图。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战舰每侧甲板的火炮布置情况 与英法相比,西班牙拥有三层全炮甲板的战舰出现时间过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当时的西班牙在经济等各个领域的总体衰落而导致的。尤其是在1639年唐斯之战失败后,西班牙海军几乎被彻底消灭,造船业也受到沉重打击。不过拥有三层甲板的战舰对于西班牙造船师来说却不是全新事物,尽管他们在此领域的优良传统很少在国际上被承认,但比「 ”圣母康塞普西翁”号早数百年,三层甲板的技术便已引入应用到船只上,只不过那时的甲板并不是用来安放火炮的(战舰的主要武器是弓弩和一些投掷武器)。在坎塔布里亚的桑坦德、比斯开等地以及加泰罗尼亚的造船厂早在14世纪便建造类似的大型船只。现存资料证实了最早拥有三层甲板的帆船是西班牙人建造的「 ”圣-克莱门特”号,该船拥有500名船员,于1331年在巴塞罗那开始投入使用。此外,阿拉贡的佩德罗四世于1354年所颁布的皇家政令也命令建造拥有三层甲板和150名船员(包括80名水手、40名弓弩手和30名见习水手)的战舰。而到了1500年左右,西班牙葡萄牙地区甚至出现了最多拥有七层甲板的巨型卡拉克式战舰。 一艘1500年左右的巨型卡拉克式战舰的彩绘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见包括艏艉楼在内,该舰拥有多达4-5层甲板 不过早期帆船所谓的「 ”多层甲板”与进入战列舰时代的「 ”炮甲板”并不是一回事。从当时的记载情况来看,早期帆船的甲板层数通常将最下层的储物甲板和高耸的艏艉楼甲板也计算在内而战列舰的「 ”炮甲板”则仅仅是其装备火炮的贯通甲板层数,甚至不包括船艏艉没有贯通却载有火炮的艏楼和艉楼甲板。以风帆时代最著名的英国三层甲板战舰「 ”胜利”号为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战列舰的甲板分层情况。 「 ”胜利”号的剖面模型为我们很好地展现了它的3层炮甲板和1层储物甲板,倘若算上顶层露天甲板和底仓,该舰一共拥有6层甲板 因此综上所述,「 ”圣母康塞普西翁”号才是西班牙建造的第一艘「 ”货真价实”的三层甲板战舰。这是一艘建造周期很长的帆船,也可能是由于该舰是西班牙第一次尝试建造三层甲板战舰经验不足所导致的缘故。在17世纪西班牙建造的为数不多的三层甲板战舰中,几乎每一艘都是建好两层炮甲板后先举行下水仪式;而后再建造最上层的第三层炮甲板。1648年,「 ”圣母康塞普西翁”号在当时西班牙最大的造船基地帕萨赫斯港铺设了第一块龙骨,并于1656年建造好船体上的两层炮甲板后开始下水,但却因种种原因该舰直拖到1662年才真正完成下水仪式。而等到其彻底完工则还要推迟一些时日。于是这艘巨舰从开始建造到投入使用至少花费了15年以上,这在先前的西班牙造船史上是不曾有过的。 唯一一幅关于1662年下水的「 ”圣母康赛普西翁”号的油画。描绘的是1669年该舰在那不勒斯灯塔旁停泊的景象 当然,导致「 ”圣母康塞普西翁”号建造周期如此漫长的原因与其空前庞大的船体尺寸是分不开的——据资料记载,该舰甲板长49.42m,龙骨长37.93m,宽13.5m,吃水深6.38m,轻载排水量1515吨。其尺寸甚至不输于30年后建造的西班牙17世纪唯一一级三层甲板战列舰「 ”圣-费利佩”级(共3艘),并且即便与同期英国建造的一批三层甲板巨舰相比也难分伯仲,是17世纪西班牙名副其实最大的战舰之一。 西班牙在17世纪唯一一级三层甲板战列舰——「 ”圣-费利佩”级的一号舰 「 ”圣母康塞普西翁”号的标准武备为84门火炮。从该舰开始,西班牙人为舰载火炮的配置做出了系统的划分,即同层甲板安放同等磅数的火炮(火炮的磅数指的是弹药的重量,火炮口径越大,弹药磅数越大,威力也就越大)。由于在17世纪,西班牙所使用的火炮均不超过24磅,我们可以推测「 ”圣母康塞普西翁”号的三层甲板火炮布局可能为:下层甲板28门24磅炮,中层甲板28门18磅炮,上层甲板28门8磅炮。到后期,「 ”圣母康塞普西翁”号又增加了6门轻型火炮(可能是6-8磅炮),被置于顶层露天甲板。这样该舰的火炮总数达到了90门。 后人 ... 的1662年下水的「 ”圣母康赛普西翁”号的模型 目前没有任何资料可以证明「 ”圣母康塞普西翁”号曾参加过战斗。这艘巨舰的存在意义对于西班牙海军来说恐怕仅仅是起到了威慑作用。该舰的最终命运没有被记载,但从西班牙在1687年下水的新一代三层甲板战列舰「 ”圣-费利佩”级的首舰被重新命名为「 ”圣母康塞普西翁”号,以及1686年时的西班牙海军舰艇名单来看,这艘老舰在1686年之前就很有可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想了解更多近代战争的相关知识,就快来关注我吧!如果有任何建议与疑问,也欢迎大家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 本文为战争新视界原创作品。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一艘船居然花了15年才建完——西班牙艰难的国产战列舰制造之路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说一说古代传说中的最牛七种武器

    在冷兵器时代,虽无现代战争那般火力全开枪林弹雨的破坏力和即视感。但古文字里记载那些口口相传的兵器,往往却也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譬如,资深武侠大师古龙先生曾灵感突发,炮制出七种武器,如孔雀翎、多情环,浪漫而隐秘着。当然,若将古时传说中武器做个名目,林林总总,却也纷呈,若归纳七宗最出名的,大可如下:1、...的斧斧头这玩意,最早使用者应该是...。

  2. 最无畏的勇士才最浪漫——中途岛之战中的SBD「 ”无畏”俯冲轰炸机

    深度摘要:本年度最佳战争片《决战中途岛》正在火热上映,片中美军俯冲轰炸机冒着日军战舰密集防空炮火进程俯冲轰炸的场面令人震撼。

  3. 炸弹也能打水漂?炸毁了德国水坝,死了1000多个苏联人

    1943年5月16日夜里,19架兰开斯特轰炸机分成两个编队和一个预备编队,以莫恩水坝和埃德尔水坝为主要目标,其余三个小水坝为次要目标。随后5架中的两架成功的将水漂炸弹投放并在水坝预定位置爆炸,成功将莫恩水坝炸出了一个大缺口。但航空队也付出了8架飞机的代价,死亡3名机组人员,其余53名迫降或者跳伞后沦为德军俘虏。而德国人方面直接损失两台主要水坝,电力中断。

  4. 汉朝的5种武器中,其中一种利用的最多,打败匈奴功不可没

    列举五种汉朝时期的武器,各有各的作用。据史料记载,汉朝里的大黄弩需要十石弩才能发射,汉朝一石约30公斤,也就是说需要大约300公斤才能发射,可见这是多人操作的武器。

  5. 为啥冷兵器和热兵器都叫「 ”枪”?为何不继续用「 ”铳”称呼火器?

    说到「”枪”字,现在大家会想到什么呢?绝大多数人应该会想到现代最普遍的轻武器,什么...,...,机枪…同时,也有一些人会想到古代一种冷兵器,杆端有尖刃,用于戳刺。那这就有些意思了,汉字那么多,为啥一个「”枪”字同时会用来表示两种完全不同的兵器呢?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见的。咱们先说说两种枪是谁更早出现吧,这地球人都知道,肯定是冷兵器最早出现啊,其实对于这种戳刺类的兵器中国古代有很多称呼,比如「”矛”、

  6. 西班牙帝国变的是由盛转衰,不变的却是强盛的海军造船业

    战争新视界,专注近代战争历史,鉴古知今,以史明理西班牙帝国变的是由盛转衰,不变的却是强盛的海军造船业西班牙帝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世界性的大国,从十五世纪到十七世纪,强盛的西班牙帝国领地横跨欧、亚、非、美、大洋五大洲,殖民地遍布全球,查理五世曾自豪地宣称:「”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而正是这样强大的「”日不落帝国”,随着本土工商业的凋亡,债务滚雪球般增长,以及在与敌国的战争中越陷越深,这一切都在渐

  7. 大帝居然当起了旗手、中士、上尉、少将:试析彼得一世的 ... 改革

    在俄国历史上,彼得一世是个划时代的巨人。

  8. 福建水师拥有11艘军舰,半个小时,为何被法国军队全歼?

    在清法战争中,法国舰队为了从台湾省岛登陆,计划全歼清朝的福建水师。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拥有11艘军舰的福建水师全军覆没。那么,福建水师为何这么不经打,仅仅支撑了半个小时呢?其中,福建水师总计由于11艘军舰,大部分军舰都是马尾造船厂建造的。台湾省岛当时隶属于福建省管理,由淮军名将刘铭传镇守。如何切断航道,自然是全歼福建水师。1884年7月,8艘法国军舰进入马尾港口停泊。

  9. 二战前期同盟国联军实力更强,为什么在法国战役中反被德军碾压?

    1940年5月10日,德国进攻法国,二战中著名的「”法国战役”拉开序幕。此战德国共动用了132个师(包括10个装甲师、6个机械化师),其中93个师分成三个集团军参与前线进攻,39个师作为后备力量被部署于西线。在武器装备方面,德国共部署了约27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约7500门火炮,约5100架作战飞机。作为当时德国的对手,法国与英国、比利时、荷兰组成了同盟国联军,共出动了134个师(包括6个装甲师

  10. 古巴导弹危机中,为什么是苏联先退出?

    古巴导弹危机,又称加勒比海导弹危机,是1962年10月22日冷战时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危机。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1962年,加勒比海地区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这四次核战边缘,只有古巴导弹危机最具一触即发之势,美苏双方在核弹按钮旁徘徊。众所周知,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延续。

随机推荐

  1. 晚清时期,载沣为溥仪亲手打造的一张「 ”底牌”去哪儿了?

    欢迎观看编者导读:公元1908(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二日,不到三岁的溥仪被一群人匆匆忙忙地抱上了帝王宝座。从此,一个偌大的大清帝国由一个三岁的娃娃和和一个女人(隆裕太后)所掌管,与此同时,其父亲载沣担任着大清摄政王之职位,辅佐幼帝溥仪。一向沉稳的载沣心里十分的清楚,此时朝廷让自己的儿子溥仪当皇帝并不是一件好事,反而,围绕其引来的祸端更是深不可测。但从人性的角度上讲,载沣作为父亲,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

  2. 无畏的腿

    被抢的乘客惭愧地低下头。那是个身形瘦小的中年男人。歹徒挥着钵大的拳头,朝那人头顶砸去。这时,远处开来一辆列车。等列车呼呼地开过去,歹徒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他将抢来的皮包都归还了乘客,临走,还丢下了那把匕首。长途汽车继续启动了。车上,乘客们不住地向那人道谢,纷纷赞扬他的胆量。说着,他挽起了自己的左裤筒。只是那次,他的左腿是真腿。

  3. 秋冬要吃的5种根菜

    “春吃花、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中医认为,冬天“风邪”盛行,吃牛蒡可疏风散热,帮助人体抵御风邪的侵袭。每100克牛蒡的胡萝卜素含量达到了惊人的390毫克,远高于胡萝卜,其蛋白质和钙含量在根茎类蔬菜中也是“傲视群雄”。白萝卜清热“冬吃萝卜赛人参”,白萝卜是冬季餐桌上不可少的菜肴。莲藕健胃莲藕是也冬季常见的食材之一,鲜莲藕中含有高达20%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也很丰富。

  4. 威廉·汤姆森简介

    全名:第一任凯尔文男爵职业:数学物理学家和工程师国籍:爱尔兰人苏格兰人为什么出名:威廉·汤姆森是他这个年龄段最重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之一,也是第一位被封为爵士的英国科学家;1892年他被第一任凯尔文男爵创建。

  5. 清东陵——1945浩劫

    清东陵位于河北遵化马兰峪,是清代皇陵区。清朝定都北京后,于顺治十八年建陵于此,后又在河北易县建皇陵,分别称清东陵、清西陵。东陵整个陵区占地约2500平方公里。

  6.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是谁?近代自然科学开拓者惠更斯简介

    概述>克里斯蒂安·惠更斯,荷兰人,世界知名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和发明家,机械钟的发明者。惠更斯体弱多病,一心致力于科学事业,终生未婚。他的祖父,也叫克里斯蒂安·惠更斯,作为秘书效力于沉默者威廉以及毛里斯亲王。克里斯蒂安和哥哥康斯坦丁在家中接受父亲和私人教师的教育,一直到16岁。而在1652年,惠更斯将弹性碰撞的规律公式化,并开始几何光学的学习。

  7.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记载中国唐朝唐太宗政绩及君臣论政的史书。大唐创业起居注《贞观政要》系“随事载录”而成,凡10卷40篇,约8万字。《贞观政要》和《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有关贞观政事的记载相比,较为详细,为研究唐初政治和...、魏征等人的政治思想提供了重要资料。《贞观政要》国内外现存的古写本有20余种,其中日本所存的18种,均属12世纪以前的写本。

  8. 秋天的风铃

    我那珍贵的玻璃风铃,在秋风中“丁零丁零”地响着。说那个与其说让我每天听着悦耳,不如说如果没有它我一天都过不下去的房檐的风铃的声音太吵了。所以说起来,它是一个带来好兆头的风铃呢!自己不住手,还对人家的风铃说三道四,也太荒谬了!>分手的时候,少女把这个小小的玻璃风铃送给了我。然后,把一捆明信片捡了起来,啪啪啪地一翻,一张不剩,全都是对我的风铃的...信。

  9. 深明大义的奢香

    明朝的时候,彝族有一位女首领叫奢香。她丈夫是元明两朝任命的贵州地方官。丈夫去世后,奢香奉命代行职权,很有威信。有一次,这个姓马的都督把奢香叫来训斥,又命人脱下她的衣服,拷打她的后背。彝民们聚集在奢香门前,要求她率众起义反抗。朱元璋非常愤怒,下令处死了马都督,还表彰了深明大义的奢香。奢香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杰出女性。

  10. 古代妇女缠足图片,残忍过程为满足男人变态审美

    古代妇女缠足是从宋朝开始兴起的,明朝时更是一度成为身份的象征,三寸金莲、四寸银莲等说法也随之诞生。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