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下令调集五路精兵,由名臣朱纨领命,对盘踞在双屿岛的海盗进行打击。他们允许倭寇在沿海区域自由往来,为的就是从中谋取利益。先是手下的爱将卢镗蒙冤入狱,朱纨勒令进京接受询问。民族之殇崇祯十一年十二月十一日,悲壮的一幕上演了,卢象升带着手下的残兵迎战数万清军,在巨鹿展开血战,打到后半夜的时候,卢象升部全军覆没。

导语:在中华煌煌五千年的历史中,成王败寇是必然的,抹黑败者,洗白胜者也是常见的手段。但是有的洗白与抹黑,已经达到了令人恶心的程度,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发生在明朝的两桩事,真的是听者叹息,闻者流泪,希望能够发挥警醒世人意义。 大明王朝 最恶心的洗白 在明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长期处在倭寇的困扰之下,倭寇之祸越发严重,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一大股倭寇不仅行事猖狂,并且将沿海的部分地区占领,严重危害当时中国的领土 ... 。 双屿岛倭寇 其中最为严重的地方,就是双屿岛。除了来自日本的倭寇,这里还汇聚着葡萄牙等国家的海盗,一起修建起防御工事。一方面对中国沿海居民烧 ... 抢掠,一方面利用各个国家对其放任不管的态度大肆进行走私活动,如同瘤毒般死死的附着在中国东 ... 岸,实现海盗式走私集团的繁荣。 在倭寇集团经济繁荣的背后,终于引起了大明王朝的重视。这时候就连久居深宫,一心修炼丹道的嘉靖帝都坐不住了。下令调集五路精兵,由名臣朱纨领命,对盘踞在双屿岛的海盗进行打击。 经过大明王朝的打击,双屿岛被攻克,岛上的海盗集团也被扫清。在一路高歌猛进中,明军对残余的倭寇团伙不断追击,最终在浙江福建沿海将这股残余势力绞 ... 完毕。这一场行动,可以称作是在明嘉靖年间一场对倭寇的伟大胜利。 盗贼易 ... ,衣冠之盗难除 不过对于这样的胜利,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的自然是深受倭寇之害的百姓,而愁的就是那些东 ... 岸的世家大族。 为什么倭寇之乱能在嘉靖年间演变的如此激烈?其实朝臣们都知道这是有人在背后帮他们挺起腰杆,撑保护伞。 在东南沿海的世家大族通过勾结甚至是扶持这些倭寇来吃回扣。他们允许倭寇在沿海区域自由往来,为的就是从中谋取利益。而这些为虎作伥的人,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衣冠之盗"。 朱纨对倭寇的清扫行动在百姓看来,那可是为民除害,站在国家的角度就是捍卫 ... 完整,维护国家尊严,但在这些"衣冠之盗"看来,恰恰就是断了他们的财路。试问这些人又如何能够罢休? 于是在这些土豪乡绅的操作下,朱纨在前线带领将士们浴血奋战,而他们就勾结朝中的言官御史,将这些海盗"洗白",将被朱纨剿灭的葡萄牙海岛描述成来向大明和平进攻的满剌加国的使臣。 其实所谓的满剌加国早就被这群葡萄牙海盗灭国了,而那些沿海百姓所遭受的苦难,亲人被屠戮殆尽的居民们,还有倭寇犯下的种种罪行,都被"衣冠之盗"们的金银财宝遮了眼,只见一双红口白牙对海盗恶行洗白。 朱纨 在这些"朝廷命官"的颠倒黑白下,越来越多接受了黑钱的言官加入了洗白大军,纷纷对朱纨打击海盗的行动口诛笔伐,一番炒作下, ... 人不眨眼的海盗摇身一变成为了"和平商人",为国而战的朱纨成了刽子手。 先是手下的爱将卢镗蒙冤入狱,朱纨勒令进京接受询问。性情刚猛的朱纨哪里受得了这样的屈辱,一气之下选择了自尽来以示清白。 卢象升之死 朱纨的去世,对于这群"衣冠之盗"来说可是天大的好消息,于是在他们的放纵下,原本朱纨清扫得差不多的倭寇又卷土重来了,原本安宁的海岸再次危机四伏,陷入了长达二十年的混乱,知道戚继光抗倭,沿海地区间才恢复和平。 但是"去中国衣冠之盗难"依然警醒着世人,因为这样的禽兽并没有因为时光的消磨而消失,仍然需要大家擦亮眼睛。 对于这类洗白的事件,另一事件发生在明朝灭亡的前夕,可谓是让人恨的咬牙切齿,但也只能叹声无奈。那便是卢象升之死。 卢象升 被崇祯帝称作"诸臣误王"的这段时期,大明王朝已经日渐夕山,不过在这样暮气沉沉的王朝中,却有像卢象升这样的人物。 崇祯二年北京被围困,仅仅是大明知府的卢象升率领一万新兵蛋子入京救援。经此一事后,卢象升彻底在大名扎根,成为了声名显赫的天雄军的统领。 这支劲旅在他的带领下四处平乱,迎战过高迎祥李自成的农民军,并且取得多次的胜利。 但即便卢象升战功显赫,为大明江山鞍前马后,也敌不过朝中放来的暗箭。抹黑成为习惯的大明官场,俨然就是个珍稀动物园,各种飞禽走兽汇聚一堂,实乃世间难觅。那些名声在外的"名流大家"不懂前线军情,腼着脸 ... 的本事倒是不错。以至于"不问难易,不顾生死,专以求全责备"。 可真是前方战火连天,后方鸡飞狗跳。在将士们出生入死的背后,是何不食肉糜的官员们漫天 ... 声。 一心为国的卢象升到死也想不到,背后的"暗箭",比战场上敌人的刀箭还要难防。崇祯十一年,清军再围北京城,此时的卢象升刚经历完丧父之痛,转身又扛起护国大任。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朝中另一主和的官员杨嗣昌为了能让卢象升打败仗,即便是国难当头,也要在背后使坏。 先是将卢象升的部队调走,然后是许诺给的粮草也没有如期送达。可怜了孤立无援的卢象升,手底下只剩下五千残兵,面对着如狼似虎的几万清军。 即便如此,杨嗣昌依然没有放过卢象升,在他的默许下,北京城了开始出现关于卢象升的谣言。身在前线为国而战的卢象升到头来居然败给了这些食官。那个一心想改变晚明现状,却用人皆疑的崇祯皇帝,听到了谣言以后不加分辨,向卢象升下旨向清军冲锋。 民族之殇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十一日,悲壮的一幕上演了,卢象升带着手下的残兵迎战数万清军,在巨鹿展开血战,打到后半夜的时候,卢象升部全军覆没。 卢象升壮烈牺牲时,明史中有这么一句话来描述:"三郡之民闻之,哭失声" 内阁首辅杨嗣昌 即便卢象升壮烈殉国,但抹黑他的人仍未停止。杨嗣昌仗着崇祯的信任,将为国捐躯的卢象升遗体扣押八十多天不上报,并且严刑拷打知道此时的人,想诬陷卢象升临阵脱逃。但没有一个人因为酷刑而玷污这样一位英雄,不过即使是这样,马革裹尸的卢象升家人,在他死后三年还是没能得到抚恤,真是令人心寒。 结语:一个个为国献身的英雄,被利益所迫害,是非颠倒,黑白不分,试问这样的大明怎么有救?
本文标签:倭寇中国古代史明朝历史海盗杨嗣昌卢象崇祯明朝历史清朝历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