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历史记载,圣人孔子73岁去世。今天,我们不谈孔子辉煌的事迹,而是从人体气血盛衰这个角度,看看孔子一生在身体和心灵上的变化过程,其实这也是所有人的身心演变周期。不同的生命阶段应该怎样养生?

历史记载,圣人孔子73 岁去世。今天,我们不谈孔子辉煌的事迹,而是从人体气血盛衰这个角度,看看孔子一生在身体和心灵上的变化过程,其实这也是所有人的身心演变周期。 不同的生命阶段应该怎样养生?孔子提出了养生「 ”三戒”:「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养身「 ”三戒”是孔子根据人生三个阶段不同的身体气血特点,提出的养生基本原则,概述了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应该如何养生。 少年,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从字面意思来看,年少时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这句话的重点在「 ”血气未定”上,守不住神,看见美色,自然把持不住。 如果多一层考虑,「 ”色”字可以理解为我们所说的物质,是诱惑的一种。年轻人最重要的是面对诱惑能守住心神。因为年少,社会中处处充满诱惑,当「 ”年少”碰上「 ”诱惑”,不出事才怪。 孔子只告诉了我们要「 ”戒”,怎么戒?还是应该从「 ”血气「 ”二字”入手,用理性的志向去统帅不确定的「 ”血气”,才能控制生理欲望朝毫无节制的方向发展。 中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壮年后,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人到中年,有了事业与物质基础,思想上也更成熟,自然会意气风发、舍我其谁。 李鸿章在《十律之一》中写道,「 ”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在这种情况下,有不合自己心意的人或事出现,自然免不了争斗。 孔子提出的「 ”戒斗”,不是不去拼搏,而是指控制自身的意气或者火气, 自身太强硬,对人对己都会造成伤害,倒不如退一步,取一个中间点合作共赢更为实际。个人能力再强大,离开团队也无用武之地,不去争斗,团结他人,才会走更远。 老年,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人生到了晚年,就个人发展来说,一切的事业、地位都已到了顶峰。然而老年人最大的问题在于「 ”得”,也就是到手的东西不松手。 其实,每个人从年轻时就应该培养兴趣爱好,这样到晚年后精神上才有寄托。真正的戒除贪得无厌,是放下已经拥有的东西,将精神世界充实起来。充实精神世界的 ... 就是有所爱好,在爱好中让心境平和,让情感有所寄托,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才是真境界。 人生是一个不断修行、破除内心障碍的过程。年龄阶段不同,面对的问题也不一样。控制每个时期的不良欲望,少犯或不犯错误,让人生走向圆满,才是「 ”三戒”的精髓所在。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孔子养生国学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