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清道光 景德镇窑蓝地粉彩双凤牡丹纹盘

[专家点评]清道光景德镇窑蓝地粉彩双凤牡丹纹盘清道光蓝地粉彩双凤牡丹纹盘,高3.8厘米,口径19.3厘米。敞口,圈足,白釉底,书红彩“一善堂制”二行四字楷书款。盘内白釉底上绘矾红彩五蝠捧寿图,盘外壁绘粉彩双凤牡丹纹。此器纹样就是一例。凤凰示繁荣,牡丹表富贵,因而此盘又称“繁荣富贵图”。“一善堂”可能是清代王府所用款识。

[专家点评] 秦 鸷鸟形金饰片

[专家点评]秦鸷鸟形金饰片这对鸷鸟形金饰片,造型为钩喙,环目,突胸,屈爪,满饰不规则的凹凸勾云纹,以象翎毛。秦人本为东夷集团嬴姓的一支,其始祖可追溯到东夷集团鸟图腾部族首领少昊,和五帝之一的高阳氏颛顼。

[专家点评] 明 竹雕诗画纹笔筒

[专家点评]明竹雕诗画纹笔筒明竹雕诗画纹笔筒(另面)明竹雕诗画纹笔筒(另面)明竹雕诗画纹笔筒(里内)明竹雕诗画纹笔筒(底足)明竹雕诗画纹笔筒(细部)明竹雕诗画纹笔筒(细部)明竹雕诗画纹笔筒,高13.5厘米、口径11.4厘米、底径11.5厘米。在西学未进之前的中国,琴是士大夫及以上阶级的必习之器,“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书。”。

[专家点评] 西汉 滇国三人一牛铜啄

[专家点评]西汉滇国三人一牛铜啄西汉时期,云南滇国的冶金业成为了该国的支柱产业,依仗丰富的矿产资源,生产了大量的青铜器。西汉滇国三人一牛铜啄高20.4厘米,晋宁石寨山出土。滇国境内有众多的民族,除滇王所在的越族外,其他受统治的民族,或想要与滇王拉拢关系的少数民族,都得向滇王交纳贡赋。别的民族来交纳贡赋,对滇王来说是一件值得宣扬的事情,所以将其雕琢在武器上以示荣耀。

[专家点评] 明 玉蝉

[专家点评]明玉蝉这件明玉蝉1969年出土于上海市浦东陆家咀明代陆深墓群。质地洁白,通体光润晶莹,器身呈五角形,琢出嘴、眼和翅膀等,轮廓清晰,线条对称流畅,立体感强,生动反映了明代玉蝉的基本特征。由于蝉饮露不食的自然天性,被视为高洁清廉的象征。所以,以玉制成的蝉,不仅成为历代喜爱的佩饰品,而且也是先民们追求永生的重要敛葬品,常在古墓中发现含在墓主人口中,作玉琀用。

[专家点评] 清张穆 枯树骏马图

[专家点评]清张穆枯树骏马图张穆字尔启,又字穆之,自号铁桥、铁桥道人,学都称张山人、二桥山人等,尝自署“罗浮”。屈大均《广东新语》说张穆“尝自名马曰铜龙,曰鸡冠赤,与之久习,得其饮食喜怒之精神与夫筋骨所在,故每下笔如生”。这件“枯树骏马图”枯树枝干劲挺,直冲云天,下立一马,双目圆睁,后左蹄微抬起,有跃跃欲试的感觉,画面具有萧...的气氛,而骏马犹如战士,整装待发,时刻准备冲锋陷阵,这才是骏马的精神。

[专家点评] 明张瑞图 行草诗轴

[专家点评]明张瑞图行草诗轴这件作品写于绢上,170×55厘米。张瑞图字长公,号二水,福建晋江人。后以礼部尚书入阁。张瑞图的书法在明代是风格很独特的一位,秦祖永说:“瑞图书法奇逸,钟、王之外,另辟蹊径。”由于张瑞图在政治上与魏忠贤有点牵连,为人所轻,连累其书法亦不受重视,但在日本,他的作品很受欢迎,至今日本各界还藏有他大量的作品。近几十年来,张瑞图与王铎等人一样,作品愈来愈受到国内学书者的喜爱。

[专家点评] 宋代 耀州窑青釉刻花倒灌壶

[专家点评]宋代耀州窑青釉刻花倒灌壶这件宋代耀州窑青釉刻花倒灌壶,通高18.3厘米,腹径14.3厘米。壶体饱满,造型犹如陕西关中地区常见的柿子,壶顶部还贴有模拟的柿蒂。凤状提梁和子母狮流相为呼应,构成了壶身的立体装饰。壶体的构造更为精巧奇特。壶盖仅为象征性的,并不能开启。提梁壶造型别致,结构巧妙,在我们古代其他窑场中尚未见到。此件子母狮流倒装壶为耀州窑宋代精品,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专家点评] 清 珐琅双狮戏绣球纹银马镫

[专家点评]清珐琅双狮戏绣球纹银马镫清珐琅双狮戏绣球纹银马镫,高17厘米,重1600克。提梁上方前后与两侧外部及盘形踏底包边外部均以大红、桃红、翠绿、深蓝、海蓝、金黄、墨黑七彩珐琅共绘10处双狮戏绣球图案。提梁上方孔眼前后左右四处各为一狮一球图案,提梁两侧与踏底包边外部六处各为双狮一球图案。深槽埋彩,釉厚色正,平衡对称,纯实规整,为清珐琅工艺器皿之上品。

[专家点评] 晋 青瓷蛙形水盂

[专家点评]晋青瓷蛙形水盂晋“青瓷蛙形水盂”高5、口径4.6、底4.9厘米。青釉,胎体较厚,扁腹,饼形底足,在水盂腹上部塑蛙形头尾和四肢,利用水盂为蛙体,设计十分巧妙,蛙头栩栩如生,四肢动感十足。此水盂并附有一只勺,...比较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