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军事

  春秋战国是长达五百年的一个变局,这一场变局使得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管理方式、官制等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面我们先说一说军事的变化。  公元前222年,秦国灭亡了楚国,在战争之前秦王曾经跟两个将军有一段对话,他问老将王翦,灭楚需要多少人?王翦回答说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政治

  春秋战国是长达五百年的一个变局,这一场变局使得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管理方式、官制等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面我们再谈一下政治上的变化。  如果我们要看一看《史记》,里面有一种体例称作「世家」,《史记》是用十二「本纪」记述皇帝或者一个大朝代的历史的,比...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文学和哲学

  春秋战国是长达五百年的一个变局,这一场变局使得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管理方式、官制等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面我们再说一说文学和哲学。  在文学上,春秋和战国时期也是非常重要的时期,在春秋的时候开始出现了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一共是三...

勾践复国:孙武与伍子胥

勾践复国:孙武与伍子胥  孙武(545—470 BC)春秋末年齐国人,后人尊其为孙子、兵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了解古代名相伊尹、姜尚、管仲的用兵策略。因不堪齐国内鬦不断,随离开故乡齐国,南下吴国,隐居于姑苏(今苏州)此时写成了《孙子兵法》十三篇,也结识了来自楚国的...

春秋战国时代是怎么打仗的?这些规矩太有意思了!

春秋时期的战争需要先下战书,约定时间地点,并且战书的用词谦虚恭敬。双方都会优待敌军使者,要举办宴会迎接,宴会上一定有奏乐和赋诗,使者作为客人也会答谢。(一)春秋时代的战争不允许平民和奴隶上战场,他们参战但不作战,主要担任扛行李、喂马、做饭这些后勤工作。担任作战任务的是士...

公元前258年 秦围邯郸

周赧王五十七年(前258),秦昭王因赵违约未割六城,不听白起劝谏,派五大夫王陵进攻赵都邯郸,秦赵邯郸之战爆发。赵国上下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坚守城池。秦军久攻不下,几易其帅;邯郸久陷重围,易子而食。战事日紧,赵王遂遣平原君求救于楚、魏。至楚之后,平原君与楚王商议合纵之事,...

公元前322年 张仪相魏,纵横家活跃于政治舞台

  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魏国谋划联合各国共同抗秦,张仪与齐、楚大臣在啮桑(今江苏沛县西南)相会,商议联合齐、楚破坏魏国合纵计划之策,但未能阻止魏、赵、韩、燕、中山等国结盟。次年,张仪自啮桑返秦,被免去相职,遂来到魏。张仪向魏惠王进献联合秦、韩以伐齐、楚之策,为魏...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谁?

法家,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一个以法治为核心的思想学派。这个学派否定了世袭贵族天然传承的等级制度,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史记•商君列传》)他们在政治实践中,奖励耕战,毁弃诗书,彻底与传统文化决裂,主张以法治国。这种流派主要盛行于战国时的韩...

公元前529年 楚灵王自缢

周景王七年(前538),楚王会集诸侯到申(今河南巩义东北)。曹、邾用国内有祸难来推辞,鲁昭公用祭祖来推辞,卫襄公用生病来推辞。六月十六日,楚灵王和蔡、陈、郑、许、徐、滕、顿、胡、沈、小邾等国诸侯以及宋太子佐、淮夷相会。椒举对楚灵王说,诸侯只归服于礼,霸业的成功与否,都在...

公元前525年 吴楚长岸之战

周景王二十年(前525)吴军进攻楚,两军战于长岸(今安徽当涂西南),楚将司马子鱼先战死,楚军跟着上去,大败吴军。俘获一条名叫余皇的船,移舟于岸,派随国人和后来到达的人看守,环绕这条船挖深沟,一直见到泉水,然后用炭填满,摆开阵势等候命令。吴公子光向大家请求说,丢掉先王的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