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130 「高长伯」传探原

高长,通常被称为高长伯,是长老教会在台所得第一个果子,也是第一位本地出身的传道者。「高长伯」乙文,其实是高金声牧师用白话字撰写的中文译。高金声牧师撰写「高长伯」是应南部教会历史部所写「追念圣徒」之一,收载于《南台教会史》作为附录。

史话208 岸裨社受封土赐姓

康熙50年,张达京入岸里社,土目阿穆信任,以女妻之,遂有「番驸马」之称。3年张达京任岸里社五社总通事,至乾隆26年,勤续37年。乾隆5年赐「忠勇可嘉」之匾。乾隆23年,赐姓潘,潘字有水、有米、有田,潘姓遂成为岸里社的通姓。又云:「除岸里社番姓潘外,余则赵钱孙李各自成一家……」乾隆26年敦仔任岸里五社总通事,35年乾隆帝赐敦仔名大由仁。

史话098 马雅各医生 ...

1863年8月,马雅各医生随伴杜嘉德牧师,自英搭「波罗乃西号」出发,绕过喜望峰,过印度洋,终于12月4日安抵上海。在恒厦门马医生积极学习语言,同时参与医疗传道。1864年10月5日为了考察将来的宜道区,杜嘉德牧师、马雅各医生,由仆人吴文水及两位厦门信徒陪同,搭德轮三梶帆船Chusan号抵打狗。再经过半年多之筹备,于1865年5月,马雅各医生正式往台上任了。马雅各是医疗传道师,那么谁是首任驻台牧职宜教师?

史话100 指向台湾省府城

在台湾省开拓传道,其基站该设在哪里?英国长老教会选定了台湾省府城(台南)作目标,是有充分的理由。同治年间台湾省尚属福建省。在省之下设有「台夏兵备道」,每半年交替调驻台湾省、厦门两地。在道台之下,有台湾省知府,管辖台澎政务,府下有县,设知县。府城是全台中枢,道台、知府、台湾省知县,台湾省总兵,海防同知均驻于府城。府城亦是当时全境最大的市镇,有士、有商、有兵勇、有无赖、有乞丐,各种行业均可见。

史话105 马雅各忆述挫折

自1865年6月16日起至7月9日止,「耶稣圣教」在台湾省府城外看西街所开设的医馆兼布道所,只存在了23日。自马雅各医生入城算起至撤退,一共也只6周。福音在台传播的起步,并不顺利。马雅各医生回想看西街设教的挫折,指出「挫折也有上帝的美意」。

史话106 在旗后建立教堂

1865年7月中旬,马雅各医生被迫撤离府城(台南),就决定在「打狗」—其实是旗后—重新布署。1865年12月,马雅各医生在旗后终于租到一座两进的厝,可任意改造起盖了。1866年6月,马雅各医生在其所租的地建竣礼拜堂。这是长老教会在台湾省建筑的第一间礼拜堂!

史话108 马雅各初访平埔社

1864年秋天,马雅各医生侷促在旗后,听到必麒麟要访问府城周边平埔社。11月的一天下午"必麒麟和马雅各两人,就带着仆人和3名苦力"携带粮食、药品等,离开城。社民欢迎「红毛亲戚」的光临"马医生也替他们治好疟疾。马医生就在邻近村社行医传道。马雅各及必麒麟,取道原路,经荖浓、芎蕉脚等地,而平安地回到台湾省府。这次内地的旅行,使马医生对平埔族有深刻印象。有受接纳受欢迎之感觉,也启导他日后积极向平埔族传教的意念。

史话114 马雅各的家属

马医生前后2次驻台,初次是1865-1871年,第2次甚短,就是1883年12月23日抵台、1885年4月返国。夫人死于1918年1月23日,马医生死于1921年3月6日;夫妇均葬于PlaistowSt.Mary’sCemetery,Bromley,Kent,England。1985年庆祝福音来台120周年时,有马雅各医生之裔马克林兰应邀来台访问。1988年黄茂卿长老撰「台湾省基督长老教会太平境马雅各纪念教会九十年史.马医生传」,就将这些马家寄来的相片统统登载,也将所得资料摘译收入,包括马雅各裔简谱;也有

史话120 埤头教会大劫难

1868年4月11、12两日是埤头(凤山)教会大劫难的日子。(阿礼国的照会云:将住房内什物、书本、舖盖、衣箱、药料、医病器具等全行抢劫去:次日,将房屋拆毁、砖瓦、木料抢劫一空。按陈齐是埤头最早奉教者,1866年8月12日受洗)。暴徒们持刀械闯入礼拜堂,立即动手抢劫及破坏,势太厉害,吴文水只好从后门溜出向旗后跑了。无疑的是他父亲虽以大胆闻名不敢轻率怕惹起其愤激。

史话123 赎我罪过

「养心神诗新编」第9首之词是:世人纷纷罪恶多端:俱皆差错失了本原,离开上帝失迷路途,心肝...不知正路;独独上帝慈悲发现,照我光明去恶归善,设使不是上帝权能,因何曾改作歹品行;耶稣受死赎我罪过,圣神感化成我节操,心肝既然变换重新,乃好去见上帝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