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宋仁宗庆历年间,平民毕昇在雕版印刷普及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用胶泥刻字,使字画凸出,每字单独成为一印,用火烧硬,制成字印。当印刷时,将一颗一颗字印排列,镶嵌于铁板,以火烤之,药稍熔化,再用一平板压在字印上,使板面平整,药品凝固后,便可印刷。这种早期的活字印刷...已具备现代印刷术的基础过程——铸字、排版、印刷。比15世纪中叶德国人J.谷登堡创造一整套活字印刷工艺早400年。
程颢 程颢像程颢,北宋思想家,哲学家,理学奠基者。祖籍博野程委,徙居河南洛阳。曾与其弟程颐学于周敦颐,同为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指南针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程颢以“定性”为求得理想人格的道德修养...。他和程颐的学说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程颢的哲学专门著作不多,主要哲学代表作有《识仁篇》、《定性书》。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二程集》。
程颐 与兄程颢同学于周敦颐,并称“二程”。在哲学上,程颐与程颢以“理”为最高范畴。程颐认为,理“冲漠无朕,万象森然已具”,是创造万事万物的根源。程颐承认物极必反和物皆有对的思想。关于知行关系,程颐主张以知为本,先知后行,能知即能行,行是知的结果。在人性问题上,程颐提出“性即理也”的命题。程颐把理与气相对来论述,开创了朱学一派。苏轼嘲笑程颐说:“这是枉死市上叔孙通制订的礼。”由此事起,苏轼、程颐两人结怨。
朱熹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次年,因屡次上疏弹劾台州太守唐仲友违法扰民,唐仲友为宰相王淮姻亲,朱熹的奏章被扣压,愤而辞归。朱熹出生时右眼角长有七颗黑痣,排列如北斗。朱熹归自同安,不求仕进,主要进行教育和著述活动。朱熹的抗金主张没有被采纳。这是在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影响十分深远的重大事件,标志朱熹哲学思想的成熟。
陆九渊 陆九渊主张不立文字,不甚撰述,留有《象山先生全集》28卷,外集6卷。陆九渊的学问受其父兄的影响,但在心学思想来源上,自称是读《孟子》而“自得”,他的心学思想,主要来自于对《孟子》思想的发挥。陆九渊曾参加科考,进士及第,担任过荆门军知军等地方官职。陆九渊的心学与朱熹的道学长期对峙,相与辩论,留下了“朱陆之辨”和后世“朱陆异同之辨”的学术史课题。
陈亮 陈亮,同名人物,分别指:陈亮(南宋),中国南宋思想家,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字同甫,浙江永康人。陈亮(志愿军),原名陈庆余。济南历城南高而村人。曾任人民...空四师十二团团长,陆九渊1950年随部队入朝作战。先后击落美军飞机3架,荣立三等功3次、二等功1次,特等功1次,荣获...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自由独立二级勋章。
叶适 叶适在学术上的贡献,全祖望评论说:水心较止斋又稍晚出,其学始同而终异。叶适与薛季宣、陈傅良的关系密切,特别是与陈傅良的关系。叶适14岁结识陈傅良并从学,此后交游40年。从此是朱陆两分天下,叶适的崛起,成为一大宗,遂与朱、陆鼎立而三。叶适著有《水心先生文集》29卷,《别集》16卷,有《永嘉丛书》本、《四部丛刊》影嘉业堂藏明黎谅刊本。1961年中华书局将《文集》、《别集》合编并加校点,为新版《叶适集》。
苏轼 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黄州团练副使一职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
王安石 士大夫也把治国太平的厚望寄托于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台执政。欧阳修又以王安石须俸禄养家为由,任命他为群牧判官。神宗认同王安石的相关主张,要求其尽心辅佐,共同完成这一任务。王安石提出当务之急在于改变风俗、确立法度,提议变法,神宗赞同。新旧党争变法伊始,王安石对神宗提出奸佞之论,建议神宗要辨别小人并加以惩处。御史中丞吕诲控诉王安石变法十大过失,神宗贬为地方官,王安石举荐吕公著代替其职。
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李清照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养。靖康之难,李清照面对国破家亡的处境,于建炎二年避难至建康。李清照只身漂泊杭州、越州、金华一带,过着辗转无依的生活。李清照长于抒情,巧于构思,词的艺术成就很高。有中华书局本《李清照集》、人民文学出版社本《李清照集校注》。济南趵突泉公园和章丘明水百脉泉公园分别建有“李清照纪念堂”和“清照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