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嗣昌

杨嗣昌,中国明末大臣。当时,中原饥荒,农民军蜂起,杨嗣昌请开金银铜锡矿以解散其党。朝廷特命杨嗣昌以大学士督师,赐尚方剑,赴湖广、陕、川指挥围剿张献忠等农民军,大败张献忠。时多支农民军皆集于四川,杨嗣昌认为川地扼塞,如官军四面合围,可尽扑灭,遂入川。但官军内部矛盾重重,而杨嗣昌本人经常贻误战机,故农民军得以从容作战,声势益盛。

卢象昇

卢象昇,中国明末抗清大臣。抵任后,巡阅边关要地,修台筑墩,严明军纪,操练兵马,杨嗣昌增强抗击清军的作战能力,使清军数年不敢进犯。召对时,向崇祯皇帝陈明抗清大义,但以为官直言和坚持抗清,遭宦官高起潜、兵部尚书杨嗣昌等嫉恨,虽名为督天下兵,实辖兵员尚不及2万。又由于杨嗣昌等人多方牵制,抗清战争难以取胜。十二月十一日,在河北巨鹿身陷数万清兵之围,激战3日,壮烈战死。著有《忠肃集》、《卢象踦疏牍》传世。

清太宗皇太极

努尔哈赤第八子,在位17年。十年四月改元崇德,改国号大清,正式称帝。是年秋,他命阿济格统兵入关,掠夺人畜18万。攻破城池50多处,掳获人口46万,金银百余万两。为了从正面打开山海关,清太祖努尔哈赤自五年三月起,发动了锦州战役。明廷派蓟辽总督洪承畴率13万大军往援锦州祖大寿。皇太极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大败明军。崇德八年八月初九,皇太极在宫中猝然病死,葬沈阳昭陵。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

福临

爱新觉罗氏,名福临。多尔衮死后,顺治八年,福临宣布亲政。福临于八月二十六日登上盛京笃恭殿的鹿角宝座即帝位。随着年龄的增长,福临愈益感到现状对他的这种尊严实际上受到很大的挑战和侵害。福临规定诸王入朝乘坐的轿子及列朝坐次的礼仪。八月,福临规定允许满汉官民互相嫁娶。十一月,福临于圜丘举行祭天大典,祭祀太祖皇帝。

康熙帝

在处理朝政时,鳌拜十分专横,根本不将康熙帝放在眼中。鳌拜更加肆无忌惮,朝廷所有政事,均由其决断;对于康熙帝的有些诏令,他也敢公开抗旨。康熙考虑到鳌拜亲信党羽遍布朝野,所以决定设计将其铲除。1669年5月,康熙决定采取行动。由于其政绩和能力,康熙帝常被称为中国帝制历史上的“一代英主”。宽仁之治康熙在位六十年,逐步恢复经济,清朝成为当时世界上幅员最为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最富庶的帝国。

胤禛

爱新觉罗氏,名胤禛。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习称雍正帝。与胤禛关系最密切的是顾八代,胤禛说他“品行端方,学术醇正。”在推选新太子的过程中,胤禛支持复立胤礽,同时与皇八子胤禩也保持良好的关系。同年封胤禛为和硕雍亲王。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对胤禛日后治理国事都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弘历

(清高宗弘历)重定向页面乾隆帝“弘历413186”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胤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载湉

载湉经过嗣称帝,与慈禧太后形成了“母子”关系。载湉有父亲奕譞在毓庆宫照料自己读书,但君臣之礼,取代父子之情。载湉诏李鸿章回北洋,部署海防事宜。为了归政后更有效地控制载湉,慈禧太后把自己的内侄女都统桂祥女叶赫那拉氏给载湉做皇后,即后来的隆裕太后。

多铎

多铎,中国清初将领。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多尔衮同母弟,镶白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太宗皇太极时,屡有战功。崇德元年四月,封为和硕豫亲王。先后掌管过礼部和兵部。十月,南下河南、西进陕西镇压李自成农民军。进封和硕德豫亲王。四年七月,册封为辅政叔德豫亲王。六年三月十八日病死。九年三月,因多尔衮案株连,降为多罗郡王,乾隆四十三年正月,高宗为多尔衮...的同时追复多铎豫亲王及封号。

多尔衮

崇德八年,皇太极因病突然去世,年仅六岁的顺治帝即位,由多尔衮与济尔哈朗共同辅政。多尔衮采取措施限制由满族贵族、大臣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集权力于摄政王之手。为维护满族贵族利益,多尔衮摄政期间的一部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尤以剃发令、圈地令、逃人法、易服、投充等项,在一定地区内造成社会动荡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