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尼教 到瓦赫兰一世继位时,对摩尼教及其教徒进行镇压。当摩尼教获得大部分人类信奉后,残留于世间的光明分子也逐渐得到拯救,而当大地只剩下恶魔和物质时,将会爆发一场大火。此外,摩尼还制定了严格的清规戒律。从此,回鹘人由萨满教改宗摩尼教,并使其成为国教。从此,摩尼寺几乎布满全国各大州府,教势迅猛扩大。起义军公开以“弥勒降生,明王出世”的谶语箴言为口号,自称魔兵,透露出摩尼教对红巾军的深刻影响。
白莲教 到了元代,该教渗入了其他宗教观念,主要是弥勒下生说,逐渐转为崇奉弥勒佛,改称白莲教。朱元璋深知白莲教造反的意义,在自诩“大明王”登基称帝后,立即颁布取缔白莲教的禁令。明建国后,白莲教徒起事造反几乎接连不断。清进关入主中原后,白莲教徒往往多以民族利益为重,倡言“日月复来”,举起反清复明的旗帜,从而遭到清廷严刑峻法的禁止。影响直到近代,白莲教仍未消失,但已发生质变现象。
... 教 约610年,...在麦加宣布奉到...的启示,号召族人皈信正道,以免末日的惩罚。他先后向...半岛各部落以及阿比西尼亚、埃及、波斯、拜占廷等地派遣传教使节,扩大自己的影响。随后,...下令清除克尔白神殿中的偶像,并将麦加定为...教的宗教中心。631年末,半岛各部落相继归信...教,政治渐趋统一,麦地那成为新政权的政治首都。至此,...教已初步形成。
理学 李翱提出“复性说”,主张性善情恶,只有消除情欲,才能恢复善性,已开理学之端绪。而被称为北宋初“理学三先生”的胡瑗、孙复、石介,以儒家经典《周易》、《春秋》为依据,主张“明体达用”,提倡道德性命之学,揭开了理学的序幕。明代中期,程朱道学渐趋僵化,其学说的内在道德理性与现实感性之间的冲突日益显露,孕育了王守仁心学的产生。理学后经颜元、戴震等人的进一步批判,至清代中期日益衰落。
明清小说 明清两代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代小说转变的时期。明代的短篇小说主要是白话短篇小说,白话短篇小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明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是摹拟学习宋元话本的产物,故被称为“拟话本”。清代小说清代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给予小说深刻的影响。清代小说的面貌和明代小说有显著的不同。清代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黄金时代。
纪传体 中国史学传统的一个特点即是重人,纪传体被称为正史。目录概述纪传体,为中国史书体裁之一,西汉太史公司马迁所创,于其所撰之史记始用之。纪传体是一种以纪、传等为基本构成部分的综合性史体。先秦时期,已见数种纪传体因素融会的现象。司马迁撰《史记》,正式创立了纪传体。班固继承了司马迁以纪传体求真的方式,并开创以篇目之间的呼应求真的先例。
编年体 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编年体史书数量极多。著名的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纪传体其优点是便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避免叙事重复。缺点是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不能集中叙述每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月编排的事件,往往详于政治事件而忽略经济文化。
纪事本末体 纪事以完整历史事件为主。北宋以前,中国古代史书体裁主要是纪传体、编年体和典志体。南宋时期,袁枢把《资治通鉴》按照重大历史事件始末分为专篇,撰成《通鉴纪事本末》一书,开创了纪事本末体。其后,明陈邦瞻撰《宋史纪事本末》、清李有棠撰《辽史纪事本末》和《金史纪事本末》、清谷应泰撰《明史纪事本末》、清高士奇补撰《左传纪事本末》等,在中国史学史中自成体系。
会要 会要,记载历代各项经济、典章制度的史书,内容除法令制度以外,兼叙史实。创始于中国唐代苏冕所撰自唐高祖至德宗九朝《会要》,后杨绍复等续撰德宗至宣宗事,宋王溥增补至唐末,合成《唐会要》。王溥还撰有《五代会要》,纲目体宋代有官修的本朝会要,原书已佚,今存《宋会要辑稿》。此外,又有后人补撰的前代会要,如宋徐天麟《西汉会要》、《东汉会要》、清杨晨《三国会要》、孙楷《秦会要》、龙文彬《明会要》等。